第二十课、总论菩萨道

繁体

第二十课总论菩萨道

菩萨依其功德和势力,在许多的经典,有不同的意义。《华严经》有开士、大士、力士、无上士等名;《菩萨地持经》有佛子、大师、大圣、大名称、大功德、大自得等诸义;《瑜伽师地论》有普能降伏、勇健、怜愍、法师等之说;《金刚经心印疏》说菩萨摩诃萨有七种广大的含义:

一、具大根:众生所见、所闻、根器、乐欲等不同,而有顿、渐,有钝、利等分别。佛陀为大医王,视众生根器的利钝,能应机说法,令其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例如《法华经.化城喻品》载,佛陀以权巧方便演说五乘佛法、大乘不共法等,调御二乘行人「回小向大」、「回自向他」,不以自了解脱为究竟圆满。

声闻以四圣谛为根,成四果位;缘觉以十二因缘为根,成辟支佛;菩萨则以悲智为根,成无上正等正觉。菩萨因为具有大慈悲、大智慧的根性,故能发四弘誓愿,勇猛不退。

二、有大智:菩萨的大智,犹如《金刚经》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具足性空平等、理事平等、生佛平等大智,故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如《楞伽经》的「一切众生,犹如己身」,具足「同体共生」的认识,故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如《胜鬘经》的「以无厌心为众生说」,故能护持正法,教化众生。

菩萨的大智,能断三界的见、思二惑,能离去戏论,能超出二果浅薄的小智。此大智慧起如幻三昧,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如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的无穷妙用。

三、信大法:菩萨信解「缘起中道」的真理正法,能观空有无碍,故能以出世的思想作入世的事业。菩萨信解「大悲为本,方便为门」,故能悲智双运,福慧俱圆。菩萨信解「心、佛、众生,等无差别」,故能如常不轻菩萨,不轻慢一切众生。菩萨信解「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故能无相布施,无我度生。

四、解大理:菩萨悟解「般若」为诸佛之母,「缘起缘灭」是万法实相,「三法印」是宇宙人生真谛,「四大非有」、「五蕴皆空」是生命本质,「同体共生」是宇宙轨则,「三十七菩提分」是福慧资粮,「上求下化」是成佛之道。菩萨体认法身真如是不生不死的生命本体,所以虽有生死,而不畏惧,也不迷惑,此皆由于理解人生缘起缘灭的真理。

五、修大行:菩萨的大行,即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佛陀在未成佛道之前,历经三大阿僧只劫修行,即使轮回六道之中,亦无一时忘失菩萨慈悲的德行,无一念退失菩萨「上求下化」的本愿。例如:作狮子王时,施其身命,满足鹫鸟;为兔王身时,以闻法故,烧身供养;为金色鹿时,勇猛无畏,救群鹿命;为寂静王时,日日刺血,供养病人;为大龙王时,心无瞋怨,忍其剥皮;为国王身时,剜身千灯,求于半偈;为大兔王时,自投罗网,令群兔出。

六、经大时:菩萨的修行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时间,还要完成五十一阶位后才能圆满。菩萨在第一大阿僧只大劫,是以修信心为主,满十信阶位,修到现证空性。第二大阿僧只大劫,已转凡成圣,为地前菩萨,修到七地清净无相的境界。第三大阿僧只大劫,进入八地「不动地」无相无得,无证无悟,成无生法忍,尽断三界惑已,位居补处。

菩萨具有善根愿心,能「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久集无量福德智慧,不生疲倦;具般若空慧,久住世间教化众生,不生厌离。

七、证大果:大果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断二障、二惑、二施,贪、瞋、痴永尽,超越有无、大小、一多、净秽、空有,已达到因圆果满的境界。在《解深密经》中,说明菩萨证得涅槃果位后,又频起悲愿于有形色、方所、事业、住处、眷属、因果等,变现那由他国土,分身千百亿,示教利喜。

菩萨证悟无上正等正觉之后,具有广大无量无边的慈心悲愿,能生死一如,大小互融。在《四谛论》里更以「圆满、清净、最上、真如、无忧、无尽、无碍、无求」来形容菩萨圣者的情况。从菩萨到达佛的境界,不可言说,不可思议,如《华严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佛陀也教诫世人:「见缘起法即见佛。」

从菩萨道到佛果的完成,须具菩萨慈悲的大根,了达缘起性空的大智,信仰六度四摄的大法,悟解无证无得的大理,修学上求下化的大行,不畏三大阿僧只劫的大时,即能证得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的佛果,那就是从菩萨到佛果的圆满了。

2024-03-17 13:52

阿弥陀佛的七宝池,是一种什么样的宝物?大多数人不知道

阿弥陀佛的七宝池,是一种什么样的宝物?大多数人不知道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有这样一段经文:“是诸宝池底布金沙,四面周匝有四阶道,四宝庄严甚可爱乐。诸池周匝有妙宝树,间饰行列香气芬馥,七宝庄严甚可爱..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梵网经》 第五、不教悔罪戒「若佛子。见一切众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毁禁。七逆。八难。一切犯戒罪。应教忏悔。而菩萨不教忏悔。同住。同僧利养。而共布萨。同..

每日持诵楞严经感应有哪些

诸位师兄都知道楞严经是佛学的经典之一,而且楞严经作为佛学的万法根本,它自己本身就有着莫大的威力。所以就会有很多的人进行诵持楞严经。而就在很多人修习楞严经的时候他们都会在修持的时候遇到莫大的感应,因此很..

我的心理保健操——刘心武

我把自己城内的居处称做“绿叶居”。居室里的巴西木和大叶绿萝都表明了我对绿叶的偏爱。早在1979年,我就写过一个短篇,叫《我爱每一片绿叶》。爱叶之心,至今不变。我一般在晚上10点开始写作,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之中..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明朝时候,有一个逃难的落魄家族,姓柳。因为祖上战乱,饥荒,散失了土地,成为流浪家族,一路流浪,从四川流浪到湖南。为了生计,他们从事商业,手工业,私人贩子。后来,..

恣意追逐功名利禄五欲,则苦患无穷

佛陀时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静坐中思惟:世间上很少有人得到丰厚的俸禄却不心生憍慢,很少有人不贪着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很少有人不因嫉妒而恼害他人;大部分的人功成名就后总是骄傲自满,对于五欲之乐总是..

我是这样求子的

我是这样求子的我算过命,说我的婚姻不好,命里有三个孩子。我已经有一个女儿,而且,我过去愚痴,曾经堕胎两次,罪过极大。我的婚姻的确很不美满,在闹离婚期间,开始接触佛法。丈夫很想要第二个,最好是儿子。因为..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慈是悲的母亲,慈悲是佛的祖母。 佛的母亲是谁啊?是摩耶夫人,佛的生身(即色身)是摩耶夫人怀胎然后生子所得。 但是佛之所以能够成就清静的、圆满的功德法身,是因为智慧,所以佛法身的母..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学习了忍辱学处后,正好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切身体会了一次法义中讲到的“众生被嗔心控制不能自主”的感受。周日去公司加班,计划是审阅上周五下属要提交给我的工作成果,结果一看心里怒火就燃烧起..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在我国神话体系中,一直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存在。这二位是中国佛教以及道教共同承认的两尊阴间神祇。他们的形象分别为牛头人身和马头人身。此二尊阴神专..

读地藏经怎么回向

每次读完地藏经后,大家都要记得回向,这样不但能让你的功德会变得更大,还能让你进行祈愿,帮别人超度等等,总之读完地藏经后回向好处是很多的。而读完地藏经后要怎么回向,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读地藏经怎么发愿

师兄在念诵地藏经前是需要发愿的,这个内容可以是师兄自己的心愿,直接念诵出来,也可以是念诵固定的发愿文,不管师兄是选择哪种发愿方法,都是要去进行这个步骤的,那么下面我就简单的为师兄分享一下发愿文吧!“祈..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