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东南亚、南亚佛教史
第十七课东南亚、南亚佛教史
东南亚、南亚是位于中南与印度半岛之间的国家,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虽然相继有婆罗门教、印度教、回教、耶稣教的交替存在,但这些国家至今仍深具佛教色彩,例如:庄严的寺院、宝塔,是时人巡礼的古迹圣地,佛教节日是全民参于的庆典。此外,僧侣地位的崇高、民众信仰的虔诚、完善的僧伽管理机构、僧伽教育普及,在在都突显佛教在东南亚、南亚的成熟化。由于东南亚国家与佛教有缘的很多,本课仅介绍南传佛教系统的五个重要国家,以及南亚国家中,三个佛教历史悠久的国家概况:
一、斯里兰卡佛教
斯里兰卡,古称「师子国」、「锡兰」,该国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经典结集后(公元前三世纪),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传入,当时的国王天爱帝须为摩哂陀建大寺,并于此寺举行锡兰第一次三藏结集,此寺乃成为锡兰上座部(赤铜牒部)佛教的起源。尔后,摩哂陀的妹妹僧伽蜜多也前来建立比丘尼僧团,使得锡兰拥有完整的僧伽组织。
公元前后,佛教分化为两派:一是大寺派,仍为上座部佛教的根据地;一是无畏山寺派,则以大、小乘兼弘,声誉逐日提高,而后由之分化出一部为逝多林派,三派之间以无畏山寺派为盛。五世纪时,觉音论师在大寺完成三藏的巴利文翻译,并完成一部佛教百科全书《清净道论》,而奠定大寺派的复兴与教学基础。与之同时,《岛史》、《大史》也相继编著问世,是为锡兰佛教兴盛时期。
十一世纪南印度侏罗人入侵,佛教也遭到严重迫害。十二世纪时,波罗羯磨跋怙一世在位,力振佛教,结集上座部三藏,因此确立大寺派为锡兰佛教的正统传承。
十三至十七世纪,锡兰为葡萄牙、荷兰等国侵占,佛教再度受挫,直至十八世纪才由泰国长老优波离等人复兴。目前斯里兰卡的主要佛教团体有「摩诃菩提学会」、「世界佛教徒友谊会」、「青年佛教会」、「斯里兰卡佛教联盟」等,其中前二者致力于国际弘法上的卓越贡献,使斯里兰卡成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佛教一直是斯里兰卡的传统宗教,早期将佛陀成道处的菩提树分枝移植于此,并迎请佛牙前来供奉,至今仍是斯里兰卡人的骄傲。佛教对该国的影响,是遍及整个文化,从语言、文字、教育、政治、建筑到生活,无不关联。而缅甸、高棉、泰国、老挝的佛教也受其影响,这些国家至今仍然是上座部佛教兴盛的地方。
二、泰国佛教
泰国,古称「暹罗」,在十三世纪泰人正式建国以前,佛教已盛行多时,并先后传入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蒲甘佛教及锡兰佛教;素可泰王朝崑罗康恒王在位时期(一二七七-一三一七),因礼请锡兰大寺派僧侣来泰说法、传戒,始确定南传上座部为主要信仰。十九世纪,曼谷王朝的拉玛四世改革佛教,创法宗派,原有众多僧众即称大宗派,这是今日泰国的两个主要佛教派别。
佛教是泰国国教,佛教徒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国家设有宗教厅,专职宗教事务,以僧皇职权最高,目前全国约有九千余所的佛学院和两所佛教大学,专门致力于僧伽人才的培育。尤其近年来西方人士学佛者众多,因此禅坐中心更是四处林立,佛教更加兴盛。
泰国人的一生,可以说都是以寺院为中心,所以佛教寺院是宗教、社交及教育的根源。一般习俗,男子一生至少须经过一次剃度出家,才算拥有完整的人格。
一九五○年,泰国和锡兰共同发起成立国际性的「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一九八八年,南北传佛教交流融和,于美国佛光山西来寺举行第十六届大会;一九九八年,于澳洲佛光山南天寺举行第二十届大会。一九九四年,泰国最大道场法身寺与佛光山缔结为兄弟寺,更是南北传佛教融和的最佳表征。
三、缅甸佛教
据《岛史》记载,阿育王曾派遣须那迦、郁多罗二人至金地传教,所谓「金地」,是指下缅甸的打端一带。当时所传乃上座部佛教,公元十世纪之后,大乘佛教及密教传入。十一世纪,阿奴律陀王统一全国,在蒲甘成立上座部佛教,当时锡兰受到南印度侏罗人的攻击,于是蒲甘王朝便成为南传佛教的中心,长达二百年之久。十二世纪,僧团分裂为锡兰宗派和原有的缅甸宗派;十八世纪,缅甸佛教又发生著衣论争,形成偏袒派与通肩派的对立;十九世纪,英国势力入侵,僧院组织成为民族独立运动的凝聚点;一九四七年独立后,佛教渐形复兴。
第五次及第六次经典结集都由缅甸佛教徒所发起,对南传三藏的结集贡献很大。
至今,佛教仍是缅甸人主要的宗教信仰,信徒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无论男女老幼,一生中都要多次入寺过短期的出家生活。佛教对缅甸人民而言,不仅是精神上的信仰,也是生活的全部。
四、高棉佛教
高棉,古称「扶南」、「柬埔寨」,早在公元三、四世纪时,已有大乘佛教的传入。六世纪时,婆罗门教传入,并一度被定为国教。九世纪,安哥王朝创立,大乘佛教与婆罗门教同时并行,当时建有安哥城及安哥寺等佛教圣迹。十三、四世纪后,缅甸、暹罗等先后传入锡兰上座部佛教,终使高棉成为上座部佛教国家。
一八六三年,高棉沦为法国殖民地,然高棉王室仍旧存在,佛教因受王室护持,亦能传扬发展。一九五四年,高棉独立,原有佛教的僧伽教育机构更形发展,宪法并规定佛教为国教,国王是当然的拥护者。全国至少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信奉佛教。主要僧团组织有大宗派和法宗派二大教派,另有二大佛教社团:「世界佛教徒友谊会柬埔寨分会」与「居士巴利学会」。
一九七○年,高棉暴发内乱,佛教因而受到迫害,但佛法早已深植在高棉人的心中,因此,在国内佛教徒及外国佛教机构的努力重建下,佛教已逐渐复兴,而流亡海外的僧侣们更积极弘法,在美国已有五十座以上的道场。
五、老挝佛教
老挝,古称「老挝」,史上记载,在十四世纪法昂王在位时,由高棉传入上座部佛教。十七世纪苏里亚旺王朝时,佛教极盛,首都永珍一度成为东南亚佛教中心。十九世纪,老挝成为法国的殖民统治,佛教发展停滞。
一九五四年,老挝独立,佛寺佛像的铸造、僧伽教育机构的设立,充分显示佛教的蓬勃发展。国家设有和泰国一样的僧王等僧伽组织,宪法并规定「佛教为国教,国王是最高保护者」、「国王必须是热心的佛教徒」,佛教在国家支助护持下迅速发展。唯在一九六○年起,政府又陷入政治和军事的分裂状态,内战连连,佛教的发展更形艰难。
虽然国家危乱,佛教依然是老挝人民的生活重心,举凡婚丧喜庆、衣食住行,甚至受教育,都离不开佛教的范筹。一九九○年,老挝的宪法草案将佛教的菩提树叶作为国旗的图案,显示老挝的佛教已有复兴的展望。
六、尼泊尔佛教
尼泊尔是佛陀的出生地,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巡礼佛迹时,曾小住于此。公元八世纪,尼泊尔佛教即与印度教、民间信仰混合,成为密教形式的大乘佛教。十三世纪,印度受到回教迫害,不少僧侣携入大量经典,使尼泊尔佛教达于鼎盛。目前,尼泊尔佛教以藏传佛教为主,盛行纪念佛陀足迹、崇拜金刚杵、铃等宗教活动,充分展现了密教的色彩。
七、不丹佛教
不丹原崇奉西藏佛教的宁玛派,此因八世纪中叶,印度莲花生从西藏返印时,途经不丹,驻留宣教之故。十一、二世纪,西藏佛教各派已在不丹十分活跃,尤以竹巴噶举派最盛。十六世纪时,即由此派的法王组织中央政府,采政教合一政策,行政由在家居士统筹,法王以转世方式统治不丹,因此竹巴噶举成为不丹的国教。目前不丹人几乎全是佛教徒,而「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不丹成立分会之后,许多年轻僧侣开始前往世界各佛教国家参学,带给不丹佛教更大的发展空间。
八、孟加拉佛教
佛教在孟加拉的历史悠久,七世纪时,佛教已相当兴盛。自七世纪到十二世纪末是孟加拉佛教的黄金时代,阿底峡与戒贤都曾到此国弘教。十三至十九世纪,孟加拉佛教陷入衰颓期,直到摩诃斯他皮尔法师发起宗教改革,重组僧团,佛教才又慢慢重燃生机。时至今日,佛教虽是弱势宗教,佛教徒只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六,属于上座部佛教,但全国仍有六百多间佛寺,并有一百五十余所佛学院,在政府的管理下,还设有巴利文和梵文委员会。另外,佛教亦致力推动慈善事业和社会文化活动,并有广播和电视的弘法节目,因此佛教在孟加拉仍具有一股力量。
2024-03-17 13:52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李元一李元一,唐代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一个女儿住在另一个院中。半夜中忽然看见神人,惊吓而死,她的颜色并不改变。她的丈夫严讷从秦来,到达苍湖。恍恍惚惚地看见他的妻..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上师教言集:三殊胜的最后一个是“回向殊胜”。为什么要回向?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说个比如,以后生起一个嗔恨心的话会毁坏这个功德。回向的话,这个功德就不会毁坏,..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13):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要向内努力,要将内心当中的烦恼减少,最终去除。首先我们要把心沉淀下来,才能感觉到心中烦恼的存在,..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上师(微博)教言集: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执着,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你每做事情都会过分,别人也会很失望,没有人会理你,自己也痛苦。所以,要学会随顺别人,多想想..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在戒色方面,一谈及女性,似乎有人就会马上警觉,对女人要远离,女人不净,女人如何可怕等各方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戒色,并非一味地丑化女性,这样的方法,兴许对初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主要内容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又据《因果报应故事类编》材料汇编而成。白起生平事迹出自《史记》,而死后轮回三恶道之说分别出自《高僧传》《夷坚志》《群..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大般若经》云:「若于苦行作苦行想,终不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然诸菩萨摩诃萨众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有情作如父母、兄弟、妻子及己身想,为..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