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佛教对教育的看法

繁体

第六课 佛教对教育的看法

二千五百多年来,佛教的弘传史,其实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育史。世间的一切无不涵摄于佛陀的教育范畴内。佛陀生于贵族,受的是贵族教育,但当他施行教育的时候,却完全站在一切众生平等的立场施教,因此,佛陀的教育思想与作法,是大众化的、民主化的。佛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众生开发潜能或是经验的传授,最重要的是为一切众生提供自我解脱的方法。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在印度各城市讲学、行化。所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理,都是引用本生故事、譬喻、因缘、长行、重颂等,做深入浅出的开导。佛陀的十二分教、三转*轮、四悉檀都是大众化的说法。佛陀的教育微妙深广,有时候以神通的自在变化来说法;有时候以六根互用、扬眉瞬目、举手投足来传心。对佛陀来说,世间万象无一不是悟道法门,无一不是教育题材。

佛陀教育弟子,不用打骂,也不以拒绝、责备的方法,大都用举譬、鼓励的方式,让弟子知道善美的人生,而不伤其尊严。佛陀最擅长观机逗教,对老人说老人法,对儿童说儿童法,对商人说商人法,对军人说军人法,佛陀「应机施教,对症下药」,其教育不仅契合「法尔如是」的真理,且倡导「自我教育」,如千经万论都指导大众开发自性,自我要求,自我解脱。

佛陀非常重视自心教育,佛经中对心的譬喻更是不胜枚举,例如:心如猿猴难控制、心如电光刹那间、心如野鹿逐声色、心如盗贼劫功德、心如冤家身受苦、心如僮仆诸恼使、心如国王能行令、心如泉水流不尽、心如画师描彩绘、心如虚空大无边等。佛陀说法,完全是为了「治心」,故云:「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兹将佛陀的教育法列举如下:

一、有教无类:佛陀不但为豪贵之人如频婆娑罗王说为政之道,亦为首陀罗优婆离说悟道的境界;不但为利根的舍利弗说缘起法,亦为钝根的周利槃特说净化心灵法门;不但令无贪的大迦叶出家,亦令大贪的难陀入道;不但为有智男子说法,亦为极愚女子开示;不独为贞节的末利夫人赞美,亦为淫荡的莲华色女鼓励。佛陀教育众生,不分贫富贵贱,不择智愚利钝,一律平等的施予教化。

二、诲人不倦:佛陀不因众生刚强顽劣而舍弃他们,反而演说无量法门,利益众生。譬如: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多次谋害佛陀,佛陀不但对他没有怨恨,反而慈悲的给予教诲和感化;指鬘外道因为佛陀的慈悲摄受,终于皈依佛教;佛陀对善觉王的侮慢耐心举喻,令其觉悟;佛陀示疾前仍为一百余岁的外道须跋陀罗说法,可见其诲人不倦。

三、善巧方便:佛陀借由包裹檀香的纸张及绑鱼的绳子,告诉弟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佛陀以盆秽不能装进清净法水,教育罗睺罗,使其觉悟;佛陀以「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的偈语,令波斯匿王知晓身体健康之道。又佛陀以「向风掷土」,说明恶意伤人者,果报还自受;「盲龟浮木」,说明人身难得;「松紧中道」,说明修行如调琴,要不缓不急;「两鬼争尸」,说明无我的真理等。这种种的譬喻,都是佛陀依照众生的个性、兴趣、需要,以善巧方便来教化,发挥教学上的最高艺术。

四、以身作则:佛陀以身作则的教育,在经典中随处可见,如佛陀为瞎眼的老比丘穿针引线,示范慈悲爱心;佛陀亲为有病比丘洗涤污秽的身体,以身教代替言教;佛陀「为父担棺」,为父王送葬,告知世人孝道的重点;佛陀「日中路坐」,告诉琉璃王「亲族之荫胜余荫」的爱国之道等,凡此都是佛陀以身作则的事例。

五、以毒攻毒:有时候「以毒攻毒」也是佛陀的教育方法之一。例如佛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教化鬼子母,令其忏悔前愆,成为儿童的守护神;佛陀教丧子的母亲到未曾有过丧事的人家讨取吉祥草,终使其觉悟无常之理。

六、以古证今:佛陀在往昔因中的「割肉餵鹰」、「舍身饲虎」以及「鹦鹉灭火」、「九色鹿」等,都是佛陀以身证道,来启发大众自利利他的精神。

除此之外,其它还有「随喜功德」、「恒顺众生」、「福慧双修」、「解行并重」等教育法。

佛法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实在很值得吾人作为教育的指南。佛教的经论,皆在教导众生如何将身口意导归于正确、和谐、圆满的领域,令众生弃除贪、瞋、痴等恶习,从而改心换性,过一个健康、自在、快乐的人生。

2024-03-17 13:52

阿弥陀佛:成就的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切愿、实行,往生必定可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现在国内修学佛法的,除西藏外,百分之九十都是修净土宗的,然现在..

阿罗汉的神通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者:怎么叫阿罗汉呢?方才说的四果阿罗汉,到这种阿罗汉的位置上,不需要再学了,这叫无学位;初果到三果,都叫有学位。四果阿罗汉又叫证道位,二果和三果叫修道..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后欣求极乐,最后回归于一声佛号。那回归这一声佛号的时候,我们坐下来念佛号,像我们年纪大,念念就没声了,那我也就默念了。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有的时候..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太好争斗,欲望炽盛,又极力去控制自己,导致内心压抑负累。当这种压抑负累到一定程度,就又难以控制,会通过邪欲这种方式释放出来。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确实是好争好斗,又压..

快绝望了,但只有忏悔改过才有用

我结婚两年了,和公婆分开过的,我丈夫有个哥哥没结婚(智障),我们有个可爱的宝宝,今年一岁多。我们99年认识,到结婚只用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听父母的,会选择他!我们吵架如家常便饭!结婚前两天是第..

想发财,却不去做能发财的事[达真堪布]

拼命地想发财,为了发财付出了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但是能发财的事情却不去做。佛法多圆融,多方便啊!都可以做布施,我们还不做,多愚痴,多可怜啊!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太可怜了,不会学,不会修,自..

陈大惠居士:16行偈

陈大惠居士:16行偈*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生命已入倒计时, 首先就要破情执;家亲眷属全是债,讨债还债这一世;身外之物全是假,若能带走是愚痴;放下万缘精进修,灾难只是来考..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弟子问:师父,我每天早课诵普门品、念佛,也有时候早课内容想多加一部地藏经,请问:念完普门品、念完佛后念三皈依和回向,然后诵地藏经后再多念一遍三皈依回向,这样行吗?师答不用,念完地藏..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作者:秦东魁一切外部环境都会随着内部能量场进行转变。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跑成冠军。他的这个能量场非常强,他能被万物所滋润,不因为身残,就..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