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繁体

第十七课 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唐伯虎说:「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幼小,后十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劳苦。」诗词中说明人身难得,光阴短暂,苦乐无常。所以我们要把握有限的生命岁月,积极的运用时间,适当的规划人生,让生命层次获得提升,人生有所成就,为人间留下贡献,留下榜样,留下言教,留下历史功绩,缔造永恒的寿命。中国至圣先师孔子曾说:「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十五岁到七十岁的生涯规划,而佛教徒的生涯规划,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规划:

一、从年龄增长来规划人生

1.成长学习期:二十岁的人生,要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做事的技术以及做人的基本道德观念等学习完成。甚至修苦行,增加精神毅力。

2.实习服务期:三十岁的人生,要与大家合群共处,把群我的关系处理好,把事业的基础实习完成,把服务众生的理念付诸行动。

3.弘法布教期:四十岁的人生,应该是一个弘法布教,发挥事业所长的人生。人生如一块田地,将来要有所收成,就必须赶紧播下菩提种子。

4.佛法圆融期:五十岁的人生,不妨规划为教、学、做的阶段,一面自学自做,一面将经验传授与人。

5.经验传承期:六十岁的人生,要专业的著书立说,或专职教学,把一生的智慧经验传承给后代。

6.云游度生期:七十岁的人生可以云游度生,随心所欲,或一面教学,一面游山玩水,随喜随缘将经验阅历国际化,扩展宽广的未来人生。

二、从生命四期来规划人生

1.少年时期,要有礼赞生命的感恩。父母生养我们,师长教育我们,国家保护我们,社会成就我们。我们的衣食住行,生活种种所需,是靠许多人的辛苦维持,才能生存下来,因此要有感恩的心。

2.青年时期,要有自我肯定的信心。要相信自己拥有无穷无尽的能力,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理想志愿。

3.壮年时期,要有活水源头的精进。与人来往,热诚服务,做一个源头活水,展现茁壮的生命力。朱熹先生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从自我的心里涌现出的活水生命,是清净的、美好的,我们应当善用这渠活水,净化世间。

4.老年时期,要有平静欢喜的生涯。到了老年的时候,能动也能静,有大智若愚的体会,能随遇而安,随心自在,随缘欢喜,这样的生活,妙趣无穷。

三、从性格志向来规划人生

每个人都有其特别的长处、性格,人生要为自己的性格找出一条路来。譬如:

1.研究性格:具有研究性格的人,可以从事研究科学、医疗、天文、生物、宗教、哲学等。

2.实际性格:重视实际生活的人,可以从事劳力服务、机械操作、农业生产等工作。

3.艺术性格:爱好艺术的人,可以做一位诗人、雕塑家、画家、设计师、导演,或是音乐家。

4.社会性格:具有社会性格的人,可以做义工、服务业、辅导员、传教师等。

5.开创性格:具有冒险犯难、开创革新性格的人,可以往经营、推销、政治、军事方面发展。

6.传统性格:个性保守、传统的人,可以从事助理、秘书、会计、出纳等工作。

7.宗教性格:有慈悲的胸怀,安分守己,乐天知命,热心公益的人,可做一个修道者、慈善家。宗教的生活是一种随遇而安,随喜而作,随心自在的美好生活;也是宣扬真理,普济众生,裨益人群的布教生活。

佛教徒也可以选择佛教事业作为工作生涯的规划,如经营佛教素食馆、佛教文具行、佛教图书馆、佛教百货公司,创办佛教电视台、广播电台、信息中心、佛教日报等,只要有心、有兴趣,可以从事各种事业,推展利生的服务。

四、从美学意境来规划人生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真善美的人生,如何过一个真善美的人生呢?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规划。

1.文学的人生:三十岁以前,可以规划为文学的人生,藉诗词歌赋陶冶性情。文学里有情有义的境界可以美化人生,使人生扩大至真善美的境界。文学里的浪漫意味、理想主义、想象境界能丰富青年的人生。

2.哲学的人生:三十至五十岁可以规划成哲学的人生。当人生的经验阅历丰富了,就逐渐感到深入哲理书籍的重要,此时可研读《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俱舍论》等艰深复杂的论书,甚至学习讲说,深入思惟。人生有文学的薰陶,再能通达哲学就容易了,同时对人生的体验也更加深刻。

3.宗教的人生:五十岁以后是宗教的人生。人生到了此时,纵使有许多儿女、财富,慢慢地会感到那些都不是自己的,甚至生存的世间都不是我的,反而念一句佛号,佛号的菩提种是我的;参禅一支香,这支香的精进是我的;结一份缘,善缘的福德是我的。只有宗教才会带给人无形的安慰、空无的解脱。

此外,还可自我期许,发愿规划我们的人生,使之成为智慧灵巧的人生,幽默风趣的人生,服务奉献的人生,忍耐宽容的人生,融和欢喜的人生,逍遥自在的人生,慈悲喜舍的人生,信解行证的人生,自他圆满的人生。

人生应如何规划?最重要的是要立志发愿──做一杯清水,给人解渴、清凉,给大地万物滋润生长;做一棵树木,给人遮荫、庇护;做一座桥梁,给人方便,让人通过;做一条大路,让众生可以在我的背脊上行走,到达目的地;做一颗棋子,给人指挥分配,纵使是车、马、炮,小兵小卒也能立大功;做一个蒲团,使众生在蒲团上安住身心,体现宇宙三千大千世界;做一尊佛祖,有一颗佛心,只要承担自己是佛,就不会跟人计较、嫉妒,许多恶习就能消除。承认自己有佛心就能重新改造自己。有佛心,眼睛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佛的世界,耳朵所听到的都是佛的音声,口里所说的话都是佛的语言,手脚做的都是佛的事情。

2024-03-17 13:52

阿弥陀佛:成就的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切愿、实行,往生必定可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现在国内修学佛法的,除西藏外,百分之九十都是修净土宗的,然现在..

阿罗汉的神通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者:怎么叫阿罗汉呢?方才说的四果阿罗汉,到这种阿罗汉的位置上,不需要再学了,这叫无学位;初果到三果,都叫有学位。四果阿罗汉又叫证道位,二果和三果叫修道..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后欣求极乐,最后回归于一声佛号。那回归这一声佛号的时候,我们坐下来念佛号,像我们年纪大,念念就没声了,那我也就默念了。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有的时候..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太好争斗,欲望炽盛,又极力去控制自己,导致内心压抑负累。当这种压抑负累到一定程度,就又难以控制,会通过邪欲这种方式释放出来。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确实是好争好斗,又压..

快绝望了,但只有忏悔改过才有用

我结婚两年了,和公婆分开过的,我丈夫有个哥哥没结婚(智障),我们有个可爱的宝宝,今年一岁多。我们99年认识,到结婚只用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听父母的,会选择他!我们吵架如家常便饭!结婚前两天是第..

想发财,却不去做能发财的事[达真堪布]

拼命地想发财,为了发财付出了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但是能发财的事情却不去做。佛法多圆融,多方便啊!都可以做布施,我们还不做,多愚痴,多可怜啊!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太可怜了,不会学,不会修,自..

陈大惠居士:16行偈

陈大惠居士:16行偈*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生命已入倒计时, 首先就要破情执;家亲眷属全是债,讨债还债这一世;身外之物全是假,若能带走是愚痴;放下万缘精进修,灾难只是来考..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弟子问:师父,我每天早课诵普门品、念佛,也有时候早课内容想多加一部地藏经,请问:念完普门品、念完佛后念三皈依和回向,然后诵地藏经后再多念一遍三皈依回向,这样行吗?师答不用,念完地藏..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作者:秦东魁一切外部环境都会随着内部能量场进行转变。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跑成冠军。他的这个能量场非常强,他能被万物所滋润,不因为身残,就..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