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佛教对其它宗教的看法
第十四课 佛教对其它宗教的看法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宗教信仰。从自然宗教、祭祀神鬼等,一神与多神的崇拜,人类对大自然畏惧及对神权的顺服,由于害怕未知,又揣测有神鬼居中操纵人们的福祸,因此产生了祈神驱鬼、巫术祭祀等活动,如战国时的河伯娶妇、汉武帝时江充的巫蛊之祸,及南朝宋文帝时,女巫严道育因被控咒帝死而惨遭鞭杀等,这些与社会民俗结合的信仰,乃源于人类对神鬼的依附及恐惧的心理所产生的。而佛教则以为业力自主,一切事物皆由缘起,非由神明的主宰,与鬼灵的操纵,认为命运是可以透过慈悲的实践和智慧的启发而改变的。佛陀以「人人皆有佛性」的平等观,要众生觉醒到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福祸吉凶,打破神鬼主宰天地的思想。佛陀提出「四依止」,即: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主张宗教信仰应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佛教对其它宗教的看法:凡宣扬有益世道人心的宗教,提升淳善道德风气的教义,佛教都是赞同的。佛教于人格养成的教育,提出持守「五戒」,从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培养慈悲爱物、理性自制的善良美德。也希望信奉神明主宰者,能从神权中解脱出来,进一步相信因果和缘起的真理,不把未来的祸福完全依附在神的旨意下。
某些人信仰人与万物是由创世主所缔造的,除了创世主是唯一的真神,不得再拜其它的神,而佛教对宇宙的形成,则认为是依循事物的生、住、异、灭的规则,而非有外力的主宰。在信仰的对象上,佛教则以时间上的「三世诸佛」与空间上的「十方一切」的无量无边来涵盖,信徒可以选择与自己有缘的佛菩萨,做为自我学习的榜样。关于坚持不可崇拜偶像的宗教,却处处以先知、预言及万能全知力量,造成信徒膜拜偶像的心理,并以掌握奖惩的主宰自居,让信徒完全顺服,而不敢有任何的置疑。对于万能的神,佛教的教义有所谓「佛有三不能」:不能免定业、不能度无缘、不能尽生界,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
尊者以飞足神通,尚无法救释迦族一人;得道的安世高大师,为了旧业,偿还一命;十世为僧的悟达国师,也须受人面疮之苦。佛教不是宿命论,而是肯定善恶有报,祸福自招。
佛教不是一神的偶像论,是以三法印印证宇宙人生的实相,佛经的天龙八部,也不是泛灵的信仰,而是扩大我们的生命空间,了解人道之外,还有其它众生的存在。佛教尊重一切众生,但不向这些神灵求福避祸,而是观缘起性空,以戒、定、慧三学的修持,净化身心,开发光明的佛性。佛教更进一步以「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强调信仰要经过「闻、思、修」三种阶段,坚持信仰不可盲信、盲从。因此,佛教非是一神或多神的信仰,而是重视内学内观的理智宗教,也是唯一肯定一切众生本具有佛性的觉悟宗教,佛性之前,人人平等,只要我们能奉行佛陀的教诲,用六波罗蜜止息贪瞋痴的火焰,即可从烦恼的生死大海,渡到寂静安乐的彼岸。
人类的信仰,从自然的敬畏、祖先的祭祀、灵魂思想的形成,到追求精神世界的升华及寻求生存的意义,这是宗教所应净化的过程,如果一味的借助各种神具、法术,以鬼神附身的方式做为教义的内涵,对于世道人心不但没有启迪的作用,对于移风易俗也没有净化的功能,更会失去宗教的神圣本质。
在原始佛教时,佛陀以「箭喻」指示鬘童子,追求信仰者,注重的是智慧的开发及苦恼的解脱,而非执著神秘的现象,凡是与解脱生死无关的事物,佛陀都名之为戏论。佛世时,有九十六种外道,有的用断食求取生天,有的以为裸形即可身心清净,有的学习牛狗的种种来消除罪业,有的以为哑羊不语就是高深的修行等。这些希冀以祈祷的仪式或禳灾的祭祀,求得究竟的安乐与生命的解脱,皆名之为「外道」。就像妄想以恒河的水洗涤罪业,及使用咒语祈求石头不沉、咸水变淡,这是断灭邪见,不但不符合人间的常理,也违背了佛教的因果法则。
佛教对其它宗教的看法:希望一神崇拜的信仰者,不以上生天堂为生命唯一的去处和究竟的目的。想要借助神秘的力量改变未来吉凶者,若能持守佛教的五戒,就能得到长寿、财富、福德的果报;以观五蕴非有,不堕于长生不老的身见;生活中以奉行八正道促进人际的和谐;实践六波罗蜜,让生命无限的扩大。更进一步效法悉达多太子,放下世间外在的五欲享乐,成就正觉的佛陀;佛世时的三迦叶兄弟,抛弃事火的信仰,以三宝为皈依处;舍利弗、目犍连闻说因缘法偈,终悟删阇耶外道为非究竟之道。世学只是徒增我们的智识学问,与解脱烦恼无关;玄学则令我们迷惑外相;一切依附于他力的主宰,反而忘失人人本具的慈悲与智慧。佛教希冀其它宗教能由世学、玄学的神秘层次,提升到内学、内观;由顺服神只的创造与主宰的见解,也能认识业力因果的真理。
2024-03-17 13:52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