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九课、综合指要

繁体

第七、八、九课 综合指要

1.今世学佛人,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派:一派属智识阶级,具有慧力智解,对于经论,肯用功钻研,然而于念经念赞,持咒礼佛等事,则不感兴趣,或竟鄙不屑为,这当然是大过误。过误处:是不了解借境修心,因事显理的妙用,所以充其量,也不过有慧而无定,何况行若未到,尚不是真慧。另一派属非智识阶级,无有慧力智解,对于经论,无法钻研,然于念经念赞,持咒礼佛等事,则时常举行。这虽然也不能算是标准,然而因为能行法事的缘故,终当发慧,今生若不能发,来生亦必当发,所以较诸执理废事者,所胜实多。不过,能行而不解理的人,需要老实修持,不可中途改变路线,如欲改变,当透过善知识才可以,否则就恐怕误入歧路,尽弃前功。

2.咒是不可思议的东西,是佛菩萨从多劫修持,从甚深禅定中,所证得的密语,念之有绝大功德,其理其用,皆是秘密的,完全不是凡夫的境界,因为不知故,所以谓之为密也。吾人但当依经文上课诵上宣读,自得无上法益,因为有显有密,乃法体所当然,故经文中,多附密咒。例如阿难为摩登伽女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所禁,若不是佛说楞严咒,敕文殊菩萨将咒往救,则不能解此厄。佛并说:后世众生,持此神咒,有无量利益,能灭种种灾难,于此可知咒语之重要矣。

3.忏悔当然能灭罪孽,此事譬如衣服污秽,用水漂洗,既洗之后,即能恢复原来的洁净;物系有形,尚且如此,心乃无形,岂反不能。故业报差别经偈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侮更不造,能拔根本业。」读此可知:果能真心修忏,无罪不消,系铃解铃,原是一人也。

4.修道是终身奉行的事,只要每日如是,勿使间断,自能成功。有如日吃三顿饭,自然能维持寿命,若一日吃十数顿,或十余日只吃一顿,前者太急,后者太缓,前者太多,后者太少,皆不宜也。

5.关闭六根,固是偏于保守,但须知此经是对一般声闻众而说,于吾人亦甚适用。请问:吾人的根器,超过了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富楼那等没有?若是不如他们,则此经法,固为吾人所适用也。再一问:吾人遇到了可喜爱可留恋的五欲时,是欲毫不动心?如其未能,尚须修学,则此经法,更为吾人所适用也。还没有小学的程度,而鄙视小学的课程,俨然以大学生自居,此种人遇到了诱惑性的外缘时,必然崩溃,戒了!

6.佛对波斯匿王说的偈,是极其科学的,世人误认多食为有营养,并不知少食节量食,乃是最合卫生的逻辑。外国科学家,曾将鼠及兔,各分作两群,加以试验,一群喂令饱食,一群则半食半饿,结果饱食者死亡率极高,而半食半饿者,则皆长寿。科学家到今日,经过试验之后,才现少食长寿之事,而佛于二千几百年之前,早已知之矣。愿天下患身体肥胖,血压高的人,对于此偈,多加留意,断荤腥,节饮食,以波斯匿王为师,必然会有效验也。

7.弘法的人,往往都说众生难度,因此便灰心怠志, 放弃利他的事业,这是十分罪过的举动。其实,众生不肯就范,听从吾言,也许是弘法者自身学问不够,辩才未得,所说法不契机,没有方便善巧,诚信未孚,缺乏忍辱涵养工功等,有以致之,度人而没有成绩,责任并不一定全在对方也。自古以来,梗顽难化的程度,没有比输卢那国更厉害了,然而在富楼那尊者,杀我犹且赞彼的大涵容宽恕的度量之下,也不得不俯首帖耳,顺从教诲。至诚可格豚鱼,何况人类,这就是孔子所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的大道理了,至于对方净种子未熟,无明炽盛,与佛法无缘等,那也是有的,然而无论如何,总不至人人都是如此。若真个无人可度,那么,佛也不必在此五浊恶世、讲经说法了,末法的寿命,也决不会再维持几千年了。所以仍请弘扬佛法诸君,当以富楼那为法,继续努力,莫退初心,则众生幸甚。

8.「读经录要」是我过去读经时,走马看花,恐怕日久忘记,乃将重要的章句,摘录下来,以备不时温习者。因为涵义俊永,且身受佛恩,不敢自私,所以才把它公开流布,供养一切学者,使未信者起信,已信者依教奉行,同证道果。这短短的几则,虽不能代表全经,然而如饮海水,尝一滴而知全海之味,料想贤达之士,必定会点头会意,而引起读经求法的兴趣也。至于「经文语译」,这是恐初学乍见内典,或有末尽了解之处,所以将其译成白话文,附于经后,以为对照。亦如今人将古文中的「秋声赋」「岳阳楼记」寺,译为语文,附于原文之后,以便利读者也。

9.

近时有人,主张将佛经摘出精华,有如「诸子菁华录」一般,流通世间,其用意甚善。不过,佛经在三宝中,属于法宝,是尊严而完整的,不是任何人所能割裂。假如甲可以将合于已意者,摘出若干段,订成一部,则乙也可以将合于已意者,如法泡制,而丙丁等,亦不甘寂寞,纷起效尤,这样则一经将化成多部,结果则支离破碎,无一完整,势必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甚至使原经趋于毁灭之途。所以割裂另订,此风似不可开,为其弊多于利也。我此录要,乃个人窗下私记,以防遗忘者,今以之列入教本者,乃欲初学乍尝法味,引动兴趣,知佛经中具有至文至理,不如传闻中之聱牙难读,与神奇怪异,因而敢于尝试,起欲窥全豹之心,从此深入经藏,得大智慧,这是我的苦心安排处。然而亦仅限于课本中教材之用,舍此之外,决不敢订成一本,名曰某某经精华,开作俑之门也,惟贤达谅之。

10.时至今日,文字的演变,及国人文学的程度, 较诸一二千年之前,实不可以道里计。尤其今时,读惯了语体文的青年学才,对于古文,辄皱眉苦脸,不知所谓,明清文尚无法知解,何况晋唐,世间书尚无法读诵,何况佛经。为了要补救此种缺陷起见,所以我才想出在课后另辟语文译栏,作为古今距离间的桥梁,鼓励世人接近佛法。其局面仅限于课后参考对照之用,其性质纯系个人私载,并不能成为正式译文。倘若说到佛经语译这一大事,是当以古译经场为蓝本,需要一个规模场所,召集许多缁素大德,主持其事,一章一段,一句一字,皆当经过斟酌恰当,对众宣读,无异议通过,然后才算确定。要经过这一手续之后,方成标准本,在这之外,不得再有个人语译发现,即有亦是私言,如此方能避免异说竞鸣,作践法宝之弊。古译经师,多菩萨示现,具有无上智慧者,然其译场,规模广大,译主之下有证义、证文、书字、笔受、缀文、参译、刊定、润文官等多人,辅佐其事。完全采用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制度,并不敢自专,所以文义结构谨严,而不悖本意,能经过千年之久,使后人无法窜改一字,这实足作为借境也。

11.礼忏荐亡,如能生效,则生时尽管作恶,只要死后子孙为建道场,便可超升,那有此便宜事一节,兹分为数点,说明

于后:

(一) 梵语忏摩,简称为忏,是悔过之义,故亦称为忏悔。止观七曰:「忏名陈露先罪,悔名改往修来。」意思是造罪于先,翻悔于后,故行一种仪式,以湔洗之。这是先不知有罪,而今知之,故心中生悔也,倘若平时存心尽管作恶,以待子孙为修忏法,是先已知有罪,而故造之,又强横不悔,冀图死后幸免,此种存心,己自可诛,安能符合忏悔义。

(二) 梁皇忏中的梁武帝妃郗氏,性奇妒,死化巨蛇,通梦于帝,求为修功德使离苦,帝乃请宝志等十高僧,为修忏法,遂生天上。三昧水忏中的悟达法师,先曾供养一病僧,僧病愈,告之曰:你后有大难,当往南山某处见我。师后膝生人面疮,作人言:谓是汉晁错,报师前身袁盎陷害之仇,师乃亟往僧处求救,僧为疮说法掬潭中水洗,人疮言:既蒙迦诺迦尊者,为解冤结,今当去矣。疮遂愈。吾人就此二事看来,郗氏幸逢宝志等高僧,悟达幸逢诺迦尊者,乃至盂兰盆会中,目连之母,其子修成罗汉,又幸逢四方解夏得果僧众,为作功德,此皆因缘殊胜,乃得忏罪。今之孝子贤孙,虽能请僧,然而能请到此类圣僧否?如其不能,则虽依忏念诵,亦只有文字在,德不盛,心不虔,安能生效。

(三) 郗氏通梦于帝,求修功德,悟达亟往求救,愿解冤结,是此二人,内心皆已后悔,外复有胜缘助之,所以皆得解脱。今刖明知有罪,而刚愎续造,是自心并不悔,背于忏义矣。

(四) 郗氏化蛇通梦,悟达膝生恶疮,目连母以手掬食,化为火炭,是此三主角,自身皆在场,故极易修忏。世人死后,落于何道?无从觅致,子孙为修忏时,自身未必在场,能否感通,大成问题。

(五) 纵使生前嘱咐,言之谆谆,死后子孙,未必贤孝,能听吾言,万一被认为乱命或迷信,或因贫穷,而不举行,则刀山汤镬,必不免矣,所以自不敛迹,恣意造罪,而委托他人代忏的计划,实属危险已极。

(六) 经中虽有:死后四十九日内,生人为修功德,死人七分获一、六分生者自受之说,然此亦就生时造时,不知有罪言之,若明知故作,安能担保死后能改变心肠,回心向善,万一仍蛮横不改,或已过七七之期,即中阴身已灭,三途已生,诵经拜忏,恐亦枉然。

(七) 生时造罪,死后亲属,为作佛事超荐,有时有效,有时则效力极微。有效者:如地藏经中,婆罗门女,其母堕无间地狱,赖女供养先佛塔寺功德,得以生天。又盂兰盆经中,目犍连母,堕饿鬼道,赖其子为设盂兰胜会,亦得生天,是皆经语,不何不信。效微者:若子女的孝心,及道德神通,不如婆罗门女及目犍连,外缘不如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及诸方大德众僧,则效力极微。总之,此事极难言,决不可固执成见,谤经谤法也。

(八) 拜佛忏罪,亦如洗澡去垢,洗澡是浴身,拜忏是浴心,不但死后他人可代行,即生时自身亦可举行,以荡涤无始以来,积集如山的过恶。笔者在大陆时,即已拜过两次三昧水忏,多次大悲忏,在台湾尚不多见有人作过此种佛事,希望缁素大德,倡导举行,俾无数学人,能湔祓三业罪愆,则功德无量矣。

2024-03-17 13:52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