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一)名山

繁体

(一)名山 第四章 佛教的胜迹

自禅宗在唐代盛兴以后,禅徒常常游方学道,主要是寻师访友,以求发明宗旨。如赵州从念八十还行脚,汾阳善昭平生参八十一员善知识。当时所谓「参方」,「行脚」,并没有固定的去处。到唐末时,信徒集中朝拜的地方有四处:(一)是五台山文殊菩萨圣地;(二)是泗州普光王寺僧伽大圣圣地;(三)是终南山三阶教圣地;(四)是凤翔法门寺--佛骨圣地。南宋宁宗时,由于史弥远的奏请,制定禅院等级,有「五山十刹」的规定。以杭州径山的兴圣万福寺、灵隐山的灵隐寺、南屏山的净慈寺、宁波天童山的景德寺、阿育王山的广利寺为五山;杭州中天竺的永祚寺、湖州的万寿寺、江宁的灵谷寺、苏州的报恩光孝寺、奉化雪窦资圣寺、温州的龙翔寺、福州雪峰崇圣寺、金华的宝林寺、苏州虎丘灵岩寺、天台的国清寺为十刹,成为禅徒游方参请集中之地。到了明代,这些山刹久已衰歇,当时佛教界中也少有可以指导诸方的尊宿大德;于是在佛教徒中出现了参拜名山的习惯。一般佛教徒集中参拜的地方是四大名山:一是山西五台山,二是浙江普陀山,三是四川峨眉山,四是安徽九华山。四山之中以五台山为最有名。明代曾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除四大名山之外,还有宁波的阿育王寺和云南的鸡足山等。

五台山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四十里。有东西南北中五峰对峙,相距各数十里,峰顶平广如台,所以叫作「五台」。又叫作清凉山,因为山中盛暑时不觉炎热。相传此山是文殊菩萨示现之处。不仅中国汉藏蒙族如此传说,即在印度和尼泊尔等国也同样有此传说。晋译《华严经菩萨住处品》(卷二十九)中说:「东北方有菩萨住处,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在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又唐菩提流志译《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说:「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元魏孝文帝时,此山即有盛名,建有寺院。唐仪凤元年(676)罽宾国僧佛陀波利来唐,就是专为人山求见文殊菩萨的。据说他来到山中进入金刚窟、不再出来了。山中寺院甚多,有汉僧寺院,也有喇嘛寺院、各有十大刹最为著名。

普陀山为浙江定海县东一百五十里海中的一个岛。「普陀洛迦」是梵语。义为小白花或光明,原是印度南方秣罗矩吒国海中山名,相传是观世音菩萨住处(見《大唐西域记》卷十)。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有梵僧来浙江,于此岛潮音洞中见观音菩萨瑞相,因建茅而居,并取以为名。梁贞明二年(916),日本僧慧锷于五台山得观音像,取归日本,舟行至此,因筑庵奉之。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王舜封出使三韩,遇风涛,舜封望潮音洞叩祷,得平安济渡。事还,以事奏闻;赐名宝陀观音寺。自此以后,凡往来三韩、日本、阿黎、占城、渤海,取道放洋的人,多望山归命,祈求平安,遂成为名山中的观音圣地。山中有普济寺(俗称前寺)和法雨寺(俗称后寺)二大刹。其余寺庵甚多。有元代修建的多宝佛塔,传为元宣让王建,所以俗称太子塔。

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县西南,两山对峙如峨眉故名。相传古时有蒲翁入山采药,得见普贤菩萨瑞相,其实是宋人的附会。原因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嘉州屡奏普贤显相,因遣内侍张重进前往庄严瑞相。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0),又造普贤铜像,高二丈余,建大阁安置。其后屡加装饰,增修寺宇。于是峨眉山成为普贤菩萨的圣地。

九华山在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唐天宝中,新罗王子金乔觉出家为僧,名地藏,航海至此。至德中(755一757),诸葛节为购地建寺。贞元十三年(797),金地藏寂,年九十九。明代因以金地藏为地藏菩萨化身而崇祀之。山中现有金地藏塔(俗称肉身塔)。此山便成为地藏菩萨的圣地。

阿育王寺在浙江宁波。相传印度阿育王于一日一夜造八万四千塔,供养释迦佛舍利,布置于南赡部洲各地。中国有十九处(见《法苑珠林》卷三十八),现在唯存此一处,为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慧达(原名刘萨诃)在此处掘得。其塔非金玉铜铁,又非岩石,作紫黑色。塔身四方形,每面刻一佛本生故事:萨埵王子变、舍眼变、出脑变、救鸽变等。上有露盘,塔中有悬钟。佛舍利在钟内,因建寺供奉,名阿育王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广利寺。历代以来,佛教徒来寺参拜舍利,未尝中止。

鸡足山在云南大理洱海东北一百里,地属宾川县。印度摩揭陀国有鸡足,是佛弟子迦叶遵奉佛命,持释迦佛的僧伽黎衣(袈裟)入灭尽定,以候将来弥勒佛下生处(见《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卷九)。此山原亦名鸡足山,明人因附会此山即是摩诃迦叶入定处,兴建许多寺院。滇、川、康的佛教徒多来此山参拜。

2024-03-17 13:52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