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佛法?

繁体

我们今天能在一起真的是很不容易,因为你们每个人的事情都很多,家庭的事啊,工作的事啊,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挺多的,而我下山来到汉地一次也很不容易,这样的机会非常少,所以大家能像现在这样聚会的机会真的很难得。我看到你们大家身体都健健康康的,事业也是很顺利,真的很欢喜。利用这个大家在一起见面的机会我们在一起吃顿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吃一顿饭,其实是通过大家聚在一起的机会创造一个缘起,让我们依靠这个缘份可以恒时不变地走佛法的智慧道。

今天有很多人是新来的,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佛法。佛法是什么呢?佛法就是慈悲的智慧。在佛法中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呢?我们依止一位上师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要学习上师的慈悲心和智慧。现在我们内心的慈悲心和智慧有是有,但是慈悲心的范围很小,智慧的范围也很小,所以我们要跟随上师学习,让自己的智慧更广大,让内心的慈悲更温暖,让一切与我们有缘的众生能感受到我们内心真正的慈悲的智慧,让更多的众生因此而得到究竟不变的快乐。

我们活在这个人间,这人间暂时的一些生活中的快乐该得的都得到了,该享受的也享受了,这个人身已经在这世上花得差不多了,后面还剩下来的一点人生啊,希望你们要谨慎一点,要考虑考虑自己的来世,因为来世是存在的,就像昨天和明天一样,昨天和前世一样,明天和后世一样,换了这个人身之后,我们的精神是不会死的,它不会消失,它一定会转生到后世当中,而后世能转生到一个有慈悲、有智慧的家庭是非常不容易的,得到一个暇满人身的人天福报对我们是很需要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机会学习佛法。

佛菩萨并不是来自于虚空,佛菩萨来自于我们凡夫心的转变,来自于慈悲心,来自于智慧。我们每一个人本身就具足智慧和慈悲,但是还没有完全开放起来,如果我们真正的慈悲的智慧依靠上师和佛菩萨的加持开放出来的话,那我们都会具足和佛菩萨一样的智慧。但是我们现在慈悲和智慧的范围比较小,比如,当你各种顺缘都具足的时候,你心里依然不高兴不开心,这是你精神方面不满足、你的智慧太小的缘故,所以你还是有烦恼。

我经常说:“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这两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依靠学习佛法使自己的智慧和慈悲越来越广大的时候,即使不考虑来世,自己今生的生活也会是非常快乐的,这样我们的家人、朋友,甚至整个国家、整个地球都能因为我们的慈悲和智慧而温暖。所以我们要明白,学习佛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想法啊,也不是我们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或者只是单纯的念念经、拜拜佛,并不是这样的。

人身需要衣食等各种条件才能生存,同样的,我们的精神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才能快乐。人身的快乐更需要精神的支持,如果精神非常清净快乐的时候我们吃什么都会很欢喜,穿什么都是非常舒服,遇到亲戚朋友也会让他们感到温暖。但是如果我们很烦恼、心情不好的时候,身边的朋友看到你都不敢跟你说话、和你开玩笑,你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不但对你自己有影响,对你周围的很多人都会有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把内在的精神调整过来。

维持我们在世间生存的一些东西是需要想办法拥有,但一些不是必需的、一些不清净的思想动机有的话,我们就会活得很痛苦,人也会老得更快。你们在坐的多数人生命都到一生的中间了,到底是怎么过来的也不知道,一晃就是三四十岁了,感觉就像一个刹那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忍受了多少的压力和困难?可是最后的结果还是这样的,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所以我们要多研究研究精神方面的问题,问问“我的痛苦到底来自哪里?”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痛苦呢?因为每个人都不希望痛苦而只希望快乐,快乐和痛苦的来源是一定有的,痛苦的来源是烦恼,如果能通过观察找到问题的根源的话,那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痛苦。

如果我们延续以前的习气,延续以前粗大的烦恼的话,那我们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不快乐、不吉祥的,并不是说我们有吃有穿啊、或者是有什么好条件就会快乐,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精神要快乐。精神快乐的时候,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你都是开开心心的,非常欢喜;如果自己的精神不快乐的话,遇到什么样的人和事自己心里都是非常反感,这都与我们的精神有关,所以我们要研究解脱自己精神方面的问题。

如果是身体、生活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依靠药物、食物来解决,但这些东西解决不了我们精神方面的问题。现在在国内外每年有很多人自杀,这些人中,有很多并不是没有好的生活条件,他们中的一些人,该有的都有了,但是患上了孤独症啊、忧郁症啊等等精神方面的问题,精神方面的问题要用智慧来解决,因为精神是一个无形的东西,无形的东西要用无形的来对治,它不能用实物来对治。

信不信仰佛法这都是自己的缘份,不管我们是信佛的人也好,不信佛的人也好,今天大家能坐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我是一个山谷里的孩子,是牧民家的孩子,也没有学过什么文化,但是我从小在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下学习了一点佛法,我只能把自己学习佛法方面的一点点经验跟你们讲讲,除了这以外,我身上没有什么可学的,我只是比你们早一点时间学习佛法,除了这以外我们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我希望我们认识以后,不要只是作为酒肉朋友。不管你多么有钱财名声,或者遭遇各种困难啊,或者变成一个乞丐一样的人,我都会同样地对待你,我们作为上师和弟子之间的这种感恩之心或者是朋友之间的友情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世间的酒肉朋友是在你好的时候、在你有钱财名声地位的时候围绕着你,一旦有一天你的钱财名声没有了,这些朋友就都找不到了,不知哪里去了,我们不这样,我们依靠大家团结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发展慈悲心。

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在内心恢复一点点慈悲心的话,我们依靠大家的力量能给众生带来多么不可思议的快乐和平安啊。一个内心真正具足慈悲心的人就算是对一个人打骂也是帮他爱他;如果是一个表面微笑内心却没有慈悲心的人,那么他的笑容也是能杀人的,这个人如果嗔恨心严重的话,那么即使他的手里没有武器也是一个恐怖分子,所以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嗔恨心慢慢转变到慈悲心。一个有慈悲心的人,自己能过得很快乐,一切遇到你的人都觉得非常有安全感,觉得非常的温暖;但是如果是一个没有慈悲心的人,即使他给你送东西你也感觉非常的不安全。这就是嗔恨心本身带来的感受。

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大家要努力地修法。为什么要修法呢?我们今生在这世间有再好的名声和地位,如果没有很好地利用的话,那么这些东西实际上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利益,有时反而是一种压力,所以有些人精神上出问题,甚至自杀啊跳楼啊。而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外面的条件再差,他的内心也会是非常快乐的,这就是一个修行人的特点。

这世间的文化啊、智慧啊、钱财名声等对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确实是有帮助的,但是死的这一天,这些我们一直都在追求的东西,看起来就不重要了,因为我们什么也带不走。而这些东西让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这个宝贵人身的几十年是怎么过去的,它给我们压力,让我们在这中间忙碌劳累、不知不觉衰老死去。

虽然我们活在世间也需要钱财名声地位,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努力都放在这上面,我们需要这些世间的钱财,但是为了来世,我们更需要修学佛法,死亡的时候,这会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死亡时候的那个气氛啊、烦恼啊真的不可思议,现在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梦的时候,比如梦到别人要来杀我啊,醒来时心还会跳得很历害,如果自己真的去死的时候,那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遗憾。想起我已经遇到了佛法也遇到过上师,也有办法解决死亡的恐惧,但是自己没有重视,没有认真修学,仍然很重视世间的这些东西,可是到死的这一天一分钱都带不走,不但是钱就连自己的这个身体也一样带不走,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去死,自己一个人去到陌生的中阴后世。我们现在是人,有思想判断的能力,可以考虑这些问题,你修不修是一码事,但是你要观察观察。

今天通过你们大家邀请这些出家法师们吃饭啊,大家都非常开心,也是通过这样的一个缘起,让大家能听到一些佛法的开示,这对你们中的很多人都有利益。

你们中的很多人在过去给过我很多的帮助,像在我生病的时候照顾啊,或者是为我放生啊,到亚青来看我啊,或者是做其他很多的事情啊,总之是各种各样的帮助,你们对我的这些帮助我真的是非常感恩,终身难忘。

有时候汉地的弟子打电话来,我因为太忙没有接,有些弟子就跟我讲:“上师不理我了,上师不关心我了。”有上海弟子讲啊:“上师很多年没有来上海了,怎么会还不来呢,是不是不要我们了?”昨天苏州的弟子来了,说:“上师三年都没有去那边,我们都出现不想修法这样的问题了。”真的不是我不关心你们,实在是我在亚青特别的忙,每天给藏族汉族弟子传法,有时候从早上开始到晚上十一点多一直都在忙,虽然我有时候也有一点世间八法,但是百分之八十都是在为了他人做一些事情,确实忙不过来,不是不关心你们。我心里非常关心你们,而且离得越远的弟子我越关心,真的,像远方啊、国外啊,很多弟子很多年见不到,但是听到他们的消息时,我真的非常欢喜,能有一个人远方的弟子问候我的时候,我心里真的很感动,同样都是人啊,绝对有一个感恩的心。希望你们要能多理解我。这些都是一些做人的道理,是学习佛法的基础,非常重要,做人做得好,佛法也一定能修好。

我真的没有时间每个地方都走到,不管我们在不在一起,我都希望你们多修法,多打坐,大家在一起多共修。有时候秋让师父啊,或者其他法师在的时候可以带着你们共修。希望大家早日智慧慈悲圆满,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24-03-17 13:52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李元一李元一,唐代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一个女儿住在另一个院中。半夜中忽然看见神人,惊吓而死,她的颜色并不改变。她的丈夫严讷从秦来,到达苍湖。恍恍惚惚地看见他的妻..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上师教言集:三殊胜的最后一个是“回向殊胜”。为什么要回向?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说个比如,以后生起一个嗔恨心的话会毁坏这个功德。回向的话,这个功德就不会毁坏,..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13):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要向内努力,要将内心当中的烦恼减少,最终去除。首先我们要把心沉淀下来,才能感觉到心中烦恼的存在,..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上师(微博)教言集: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执着,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你每做事情都会过分,别人也会很失望,没有人会理你,自己也痛苦。所以,要学会随顺别人,多想想..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在戒色方面,一谈及女性,似乎有人就会马上警觉,对女人要远离,女人不净,女人如何可怕等各方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戒色,并非一味地丑化女性,这样的方法,兴许对初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主要内容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又据《因果报应故事类编》材料汇编而成。白起生平事迹出自《史记》,而死后轮回三恶道之说分别出自《高僧传》《夷坚志》《群..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大般若经》云:「若于苦行作苦行想,终不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然诸菩萨摩诃萨众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有情作如父母、兄弟、妻子及己身想,为..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