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僧团
原始的僧团佛陀的十大弟子
佛陀的十大弟子,在僧团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重视修持,热心弘法,各有不同的专长,现在分说如下:
一、舍利弗尊者
智慧第一
舍利弗尊者是摩揭陀国人,父亲提舍是婆罗门教有名的论师。
舍利弗自幼聪敏过人,通解外道的一切经书。二十岁,出外寻师访道,拜一个著名的外道为师,目犍连是他的好同学。
两人后来离开老师,自立门户,招收了很多弟子。有一天,舍利弗听到马胜比丘讲说缘起法的佛理,大为佩服。于是联同目犍和弟子二百人,来到竹林精舍皈依佛陀。自此之后,僧团力量大大增强,而智慧过人的舍利弗深受佛陀器重。
监建精舍
舍利弗不仅精通各种宗教哲学,还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祇园精舍就是由他设计和监督下建成的。精舍规模宏大,是当时舍卫城著名的建筑群。在施工期间,外道不断破坏,舍利弗运用他的智慧,使他们纷纷皈依佛陀,为佛陀在舍卫城的教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团结僧众
舍利弗充当佛陀的侍者,长达二十年之久,由于他有过人的智慧,所以常常代佛陀说法,僧团碰到重大的难题,都是由他来解决,如佛陀晚年,有五百位意志不坚定的比丘,由于贪图国王丰厚的供养及受人煽动而变节。舍利弗跑到他们那里说:
「你们出家是为了接受别人的供养,还是为了修道呢﹖为了满足物欲而背弃正道,难道不觉得可耻吗?」在舍利弗严正的指责下,他们立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而重新投进佛陀的怀抱去。
舍利弗对维护僧团的统一和团结,实在功不可没,因此获得佛陀的赞扬和僧众的尊敬。
二、目犍连尊者
神通第一
佛陀的出家弟子中有神通的很多,而目犍连被推为神通第一,是因为他在弘法时,屡显神通的缘故。
救度亡母
他运用天眼,既看到「天人」享乐的情形,也看到众鬼遭受恶报的现象。有一次,他运用神通力看到亡母堕在饿鬼道受苦,于是请求佛陀拯救。佛说他的母亲生前造了太重的语业,指示他必须供养十方僧众,使她藉此福德,超脱饿鬼道的痛苦。而为纪念目犍连救母这一天,亦相沿成为「盂兰盆节」。
为教捐躯
目犍连一生努力地弘扬佛法,以致遭受外的嫉妒,而由于他前世以捕鱼为生,杀生的恶业要了结。所以后来在一次弘法中,被外道杀害,成为佛教史上第一位殉道者。当尊者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阇世王曾经下令严惩凶手,也被尊者劝止,他明白到虽精于神通,也不可避免恶报 。可见任何人也不能逃避因果报应的。
三、富楼那尊者
说法第一
富楼那出身富有,得父母疼爱。
当他听了佛陀的教法,便理解到世间的爱和金钱,都不是永恒的,终有别离失散的时候,于是毅然出家追随佛陀。
他遇事冷静,为人稳重,但对弘法却十分热心,讲道时,议论滔滔,听众无不深受感动。
热心弘法
有一天,富楼那在森林遇到几位隐居的比丘,他恭敬地说:
「你们高尚的人格,真是令人敬佩啊!但是你们为甚么不遵照佛陀的嘱咐,到社会里去弘扬佛法呢?」
「尊者!我们何尝没有这样想呢?但是众生又愚痴又固执,只顾着享乐,对我们的好意根本不屑一顾,实在感到无能为力了!」
富楼那知道他门一定是在弘法时受过挫折,因而心灰意冷,于是鼓励他们说:
「如果教化众生是轻而易举的事,那便毋需我们了。还是让我们一同为这神圣的使命努力,不要辜负佛陀的厚望啊!」
这两位隐居者在尊者的鼓励之下,再次建立起弘法利生的决心。
其后,他到一个落后地区去弘法,那里民风强悍,排外心重。可是富楼那毫不畏惧,先和土人一起生活,他懂得医理,只要听到有人患病,便连忙赶去救治。他又教土人读书识字,指导他们耕种和治家的方法;到了晚上,才集合他们讲解一些五戒、十善的道理。不久,便取得土人的信任,使他们都皈依了佛教。
四、须菩提尊者
解空第一
须菩提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对他十分爱护。他从小便乐善好施,也爱思索宇宙人生的问题。
有一次,佛陀来到须菩提的故乡弘法,他的父母跟随乡人都皈依了佛陀,并恭请佛陀到他的家中来供养。须菩提亦藉此得闻佛陀的教法,深受感动,因而出家。
在佛陀的弟子中,须菩提是最懂得「空」的道理。
空的义理
有一次,一个有学问的婆罗门问须菩提:
「世上的事物,明明是存在的,怎么反而说是空的呢?」
须菩提指着一座房子说:
「请看,这座房子明明是存在的!不过,如果把砖、瓦、木、石都分了开来,试问这座房子的外形还存在吗﹖说它「空」,并不是否定外相的存在,而是说世间一切都是依因、缘和合而存在的;缘聚则生,缘散则灭,这便是「空」的意义了。」
那位外道听了,无话可说,连忙离去了。
五、迦旃延尊者
议论第一
迦旃延的父亲是一位国师,有权势,有财富。舅父是有名的修道者阿私陀。他天资聪颖,通晓一切婆罗门经典,同时社会地位很高,受人尊敬,与他往来的都是著名的外道。
皈依佛陀后,他在僧伽中很有推动作用,加上他辩才无碍,长于议论,在各地弘法时,外道都难不到他。甚至国王和一些著名的婆罗门向他问难,只消几句话,便能够令对方心悦诚服。
滔滔雄辩
一位顽固守旧的国玉对尊者说:
「你本来属于最尊贵的婆罗门阶级,而现在却去做一个刹帝利的弟子,不觉得可惜吗?」
「大王,如果把职业划分成宗教、政治、商业、农、工等类别,那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形成阶级而强分优劣,则全不合理。在每一个阶级都有好人和坏人,因此人的贵贱,只应该依据品德修养来评价。能够为善修道,便是最尊贵的了。」尊者温和地加以解释。
国王终于醒悟过来,也皈依佛陀作在家的弟子 。
六、摩诃迦叶尊者
头陀第一
摩诃迦叶生于摩陀国,是一位大富豪的独生子。三十多岁时,常到竹林精舍听佛说法,皈依了佛陀。
出家之后,舍弃繁华,潜心修道,直至晚年还过着极严谨的头陀生活,一日一食,沿门托钵,并且常在树下修习禅定,受到大众的爱戴。
佛分半座
有一次,佛陀见到摩诃迦叶到来,让出半个座位说:
「摩诃迦叶,你坐到这里来吧!」
在座的人都感到很惊讶,佛陀并称赞摩诃迦叶精进修道,今生假使遇不到佛陀,自己也可以解脱生死。从佛陀这番话,可见摩诃迦叶在僧团中的重要性。
领导结集
舍利弗与目犍连先于世尊逝世,这是僧伽的大损失。佛灭后僧伽中内有分化,外有破坏,面临解体的危机,这时全靠德高望重的摩诃迦叶来肩负重任了。佛灭度后九十天,他更召集各大弟子在毕波罗窟举行第一次遗教结集,并诵出论藏,他对佛法的保存,居功至伟。
七、阿那律尊者
天眼第一
阿那律是佛陀的堂弟。佛陀成道后,回到故乡迦毗罗卫城说法,当时很多王族中人都来皈依,阿那律也因此而出家。
初期,他不能适应出家的生活,佛陀讲经,他竟然打瞌睡。佛陀稍加告诫,他深感惭愧,从此不再睡眠,日夜精勤修道,以致双目失明。他虽然失明,却绝不懊恼,更加努力修道,不为外界事物所扰,终于得到了天眼通,僧伽中尊他为上首。
通解佛理
佛陀将入涅槃的时候,对大众作了最后的训示,但还不放心,再次问道:
「你们对于我所证悟的四谛、十二因缘等道理,还有疑问吗?要是有的话,要尽快提出,我再为你们解说。」
大家都变得很沉默。阿那律这时恭敬合掌,代表大众向佛陀说:
「我们对这些真理都透彻了解了。在世界上,太阳可以变冷,月亮可以变热,雪山可以成为大海,大地可以变为废墟。可是佛陀所说的四谛、十二因缘等教法,却不可有丝毫的改变。」
阿那律这番坚定的答话,使佛陀感到安慰。
八、优波离尊者
持戒第一
优波离是一个贱民,在阶级制度森严的印度社会里,生活凄苦。幸而优波离学了一门手艺,到迦毗罗卫城的王宫里当理发师。因为他心地善良、诚实,所以宫中的小王子都喜欢他。
当佛陀回乡说法,七位王子便带了优波离偷出宫门去找佛陀,后来王子们都出家了,他不敢单独回宫,也跟着一起出家。在当时阶级悬殊的社会里,一个首陀罗能够和王子一同出家,实属一件破天荒的事。
在僧伽中,优波离最注重行、坐、卧的威仪,佛陀制定的戒律,他都能一一遵守,从不违犯,所以公推他为持戒第一。有些比丘、比丘尼对戒律有不明白的地方,往往都向这位尊者请教。因此,在戒律方面,他实在是一位权威。
排难解纷
僧团中若发生争执,佛陀每次总是派他去调解。由于他熟悉戒律,又处事公正,很多僧众知道优波离到来,都自愿和解,因此,很多争执往往都因他而化解于无形,他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和平使者。
结集律藏
佛陀灭度后,第一次结集遗教,大家都请他诵出律藏,他对每一条戒律的条目及制订情况,都能清楚说明,功劳很大。
九、阿难陀尊者
多闻第一
阿难陀是佛陀的堂弟,年纪很小就归佛出家。佛陀晚年,需要一位随身的侍者。由于阿难陀不单年轻,而且谦虚温驯,记忆力又好,因此被选为佛陀的侍者,以后经常跟随佛陀到各地弘法,又闻法不忘,有多闻第一的称号。
他在侍奉佛陀的二十七年中,总能尽力帮助别人,任何人到来参拜佛陀,他总能安排适当的时间,满足各人的愿望,因此深得大众的尊敬和爱戴。
结集经藏
佛灭度后,他便赶去王舍城参加摩诃迦叶尊者领导的结集,在会上出了经藏,并答复大众的询问。能够有经典流传,阿难陀实在功不可没。
领导大众
他在六十六的时候,继摩诃迦叶尊者之后成为僧团的领导,十直活到一百二十岁时才离开人间。
十、罗睺罗尊者
密行第一
罗睺罗是佛陀的独生子,一直在宫中生活,很得祖父净饭王的钟爱,希望他能继承王位。佛陀成道之后,回到故乡迦毗罗卫城向亲族说法,王族中人有不少出家,罗睺罗见到慈祥的佛陀,便出家去了。
舍利弗做了他的戒师,由于他年纪很轻,只能受沙弥十戒,这就是僧伽中有沙弥的开始直到二十岁,佛陀才允许他受比丘戒。
改过迁善
初出家的罗睺罗依旧十分顽皮,佛陀在竹林精舍,他骗人说佛陀去了别处,常常弄得别人作无谓的奔跑。这些事传到佛陀耳里,便要好好教诫他。有一次,佛陀指着洗脚的盆对罗睺罗说:
「你拿这个盆去盛饭吃吧!」
「佛陀,洗脚盆不清洁,不可以盛载食物!」罗睺罗回答说。
佛陀恳切、严厉地对他说:
「你不修戒、定、慧,身、心充满污垢,不是和这个盆子一样吗?清净的佛法装到你心里又有甚么用呢?如果你仍不改过,结果谁也不爱护你;死后还要堕在三恶中受苦呢!」
罗睺罗惭愧得无地自容,从此以后严于密行持戒,默默地修道,成为密行第一的圣者。
2024-03-17 13:52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