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降生至成道
家国种族
祖国弱小
远在二千六百多年以前,散布在恒河流域的十六城邦,在政治上彼此纷争,互相攻伐;在思想上百家鸣,异说蠭起。其中由释迦族建立的迦毗罗卫城虽然弱小,但由于政治修明,人民安居乐业,殷实富足,社会尚能保持平静和秩序。
统治阶级
释迦族属高贵的刹帝利阶级,因此迦毗罗卫城和拘利城的释迦族人,往往互通婚嫁,以保持血统的纯净。
教主降生
树下诞生
释迦牟尼降生于西元前六二三年(相当于我国的周襄王三十年)的四月初八日。父亲是迦毗罗卫城的城主净饭王,母亲是拘利城的公主摩耶夫人。按照当时的风俗,夫人怀孕后要返回娘家分娩;途经蓝毗尼园时,在一棵无忧树下诞下了太子。
净饭王听到这消息,非常高兴,立刻接夫人及太子回宫,并替太子取名为悉达多.乔达摩。
预言出家
这时,一位隐居的修道者阿私陀来宫中为太子相命,当他看到太子生来不同凡俗,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断言太子如果在家则会成为转轮圣王,如果出家则会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
母亲亡故
太子出生后七天,母亲便去世了,此后由姨母波阇波提夫人负起了养育太子的责任。
童年生活
文武双全
太子七岁时,净饭王为了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聘请了全国知名的婆罗门跋陀罗尼尊者作太子的老师。由于他天资敏悟,又用心学习,不久便精通各种技艺、典籍、议论、天文、地理、算术、射箭、骑马和御象--在文、武两方面,都有过人的表现。
富同情心
太子自小就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喜欢静坐沉思。有一天,他跟随父王参加春耕日的庆典时,看到农人身穿破烂的衣服,在烈日下工作;耕牛被农人鞭打得得皮破血流,拖着笨重的犁耙,吃力地前进;土壤里的虫蚁被翻出来,雀鸟飞下来争啄。太子对众生为了生存而弱肉强食,留下深刻的印象。
立为太子
悉达多十五岁时,净饭王正式册立他为太子。
长大成人
婚姻生活
太子十七岁时,净饭王为他娶了聪慧端庄的拘利城公主耶输陀罗为妃;并且建筑三时宫殿,以备他在寒、暑、温不同的季节居住。宫中满是亭台楼阁,景色怡人;更有无数彩女,歌舞不绝。净饭王误以为只要让太子享受豪华舒适的生活,他便不会产生出家的念头。然而太子体察到世间的一切,根本没有永恒,所以对各种物欲都毫不贪恋。
出游四门
太子生长在深宫里,完全不了解一般人的生活实况。有一天,他请求父王让他外出游览。净饭王预先派人把街道粉饰一番,使太子没法看到不愉快的情景。然而太子出游的路上,却接二连三地看到人生痛苦的景象。
太子在东门见到一个龙钟的老叟,白发曲背,皮肤干皱,没有牙齿,行动吃力。他心中暗想:『每个人都有衰老的时候,我虽然享尽富贵,但决不能避免。这种现象清楚地呈现在每个人的面前,怎么他们全不感到可怕呢?』
太子在游南门时,见到一个垂危的病人,面容憔悴,在路旁痛苦地呻吟。太子难过地说:『疾病既然那么可怕,为什么世人在病痛的阴影下,还依然可以寻作乐呢?』
太子在游西门时,遇到送葬的队伍,死者躺卧在木架上,亲人围绕痛哭。他悲伤地说:『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为什么他们都不关心这个问题,仍然过着逸乐的生活呢?』
这些老、病、死的景象,使太子极为惆怅,对眼前的享乐根本不感兴趣。
太子在游北门时,见到一位身穿袈裟的出家人。他剃除了须发,一手托钵,一手拿着钖杖,神态安然而行。太子和他交谈之下,知道出家修道,可以断除烦恼,脱离生死轮回,心中又羡慕又高兴,情不自禁地说:『这才是适合我的途径!我决定出家修道,去寻找解脱生、老、病、死的方法。』
舍俗出家
太子正式要求父王准许他出家,但净饭王把振兴本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的身上,对于太子的请求,自然无法答允。为了使太子回心转意,净饭王一方面加添宫女的数目,一方面命令她们时常表演歌舞,日夕陪伴太子。然而太子所着意的只是解脱生死的方法,对于这种颓废的奢华生活,不但不感兴趣,反而更觉得厌倦。
在太子二十九岁那年,儿子罗睺罗出生了。有一个晚上,他夜半醒来,看见熟睡的宫女,四处倒卧,活像一具具的尸体,完全失去了日间那种迷人妩媚的神态。更加明白到青春和美貌是多么的虚幻,因此出家修道的决心就更加坚定。于是唤醒了待者,跨着白马,趁着夜色的掩护,离宫而去。在离开宫门时,太子发誓说:『如果我不能断除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永远不回王宫;如果我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能为众生转*轮,定然不回宫和父王相见;如果不能割断恩爱之情,永远不回宫见姨母及耶输陀罗。』又对侍者说:『众生在生死轮回之中,根本不可以永远生活在一起,我就算留在宫里,又有甚么用处呢!我出家是为了断除生死轮回,待我断除生死轮回之后,定当作一切众生的良师益友。』
当黎明到来的时候,他们已经走到森林的边缘。太子换上袈裟,割断须发,转身向密林中走去。悉达多太子从此便成为一位修道者了。
拜会跋伽
当时跋耆国的毗舍离城有一位跋伽仙人,他和徒众在森林中修习苦行--用自饿、卧于荆棘等方法来折磨自己的身体,以为只要这样做便可以生天,得到解脱。太子问仙人:『天人纵然快乐,但当福报尽了,还不是在六道中轮回吗?你们何必修习苦因,来求取苦果呢?学道是要断除众苦的根本啊!』太子觉得仙人并未真正解脱,因此只逗留一夜便辞别而去。
追劝太子
净饭王听到太子出家的消息,伤心欲绝,立刻派大臣去寻找太子。他们见到太子后,再三劝请他回宫,可是被太子坚决拒绝了,只好留下憍陈如等五人作为太子的侍从。
婉辞让位
太子渡过恒河的急流,准备拜访阿罗逻仙人,当途经摩揭国道都王舍城托钵时,他庄严的容貌和高雅的气质,吸引了许多民众,国王频婆娑罗知道了,立刻带同大臣到山中来见太子,恳请他还俗为官,甚至愿意把一半国土赠与他治理,太子虽然坚决地谢绝了国王的美意,但答允成道后必定来化度他。
会两仙人
太子辞别频婆娑罗王后,便到阿罗逻仙人的修道处。仙人教太子修习非想非想定,以生非想非非想天为彻底的解脱。太子问仙人:『在非想非非想处,是有我存在,还是没有我存在呢?如果没有我,便不能说非想非非想了。如果说有我,这个我是有知觉的,还是没有知觉的呢?如果没有知觉,便和木、石一样。如有知觉,对于所感受的事物会产生贪爱,不能解脱。可见你只断除了粗重的烦恼,而不自觉有微细烦恼。如果任由它继续滋长的话,等到天人的寿命完结以后,仍然要再次轮回。只有彻底去除我执,才是真正的解脱啊!』仙人听后,大为佩服,惊讶得无言以对。
太子又再到王舍城外郁陀罗仙人的修道处,所学得的也是大同小异。
修习苦行
太子在外寻师访道,游历了一年,足迹遍及整个摩揭陀国,但对于解脱之道,依然一无所得,只好带同五位侍从,进入迦耶山修习苦行,端坐沉思解脱生死之道,每天仅以一麻一米来维持生命,乃至七天才进食一次。
放弃苦行
太子这样经过了六年的苦行,弄得廋骨嶙峋,形容枯藁,但仍没有领悟到解脱的正道,于是明白到仅靠修习禅定和苦行,并不是觉悟的正因,便毅然放弃。他走到尼连禅河沐浴,并接受牧女乳糜的供养。太子进食,体力渐渐恢复,但追随他多年的憍陈如等五人,竟然误会太子放弃修道,便大感失望,一起离他而去,走到波罗奈国的鹿野苑中继续修习他们的苦行。
降服心魔
悉达多太子只好独自走到迦耶山,一棵毕钵罗树下敷草而坐,并立下坚定的誓言:『假若我不能证得无上大菩提,宁可粉身碎骨也绝不离开此座。』太子以大悲大智的襟怀,奋勇精进的精神,在树下沉思了四十九天。据说这时魔王率领魔军前来干扰,又派出很多妖艳的魔女来诱惑他,太子始终不为所动,恶魔终于败退。
得成佛道
太子十二月初七的晚上,降伏恶魔以后,便入定静思解脱的方法。于前夜获得宿命通--知道自己和其他众生过去生中的事迹;于中夜获得天眼通--彻见众生在生死轮回中,随着所行的善恶而受种种果报的实况;于后夜得漏尽通--洞悉三界因果的关系。太子又逆观、顺观十二因缘,在黎明来临时,终于彻悟缘起、无我的道理,证得无上正觉,成为佛陀。
2024-03-17 13:52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