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经典的结集

繁体

发展概况

资料难得

研究佛学,除了听闻正法、阅读经典之外,还要分析思考,这两者是必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因此,获得内容正确、说理明白的经典实在非常重要。然而要找寻这样完美的本子却不是容易的事,因为经典在千百年来,经过多次翻刻印刷,错漏自然难免,必须对勘原刻本才能确定。可是经过历朝的战火,原刻本己经难得一见;纵然获得,假若译文不理想,还得再进而找寻梵文的原本。

初为口传

佛经最初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后来才写成文字,今天已很难探究它的原貌,但如果能知道它的发展过程,也可避免武断、曲解的弊病。

现存资料

佛教最根本的典籍,是在印度流传的经、律、论三藏。至于三藏成立的过程,现今仅可以凭《十诵律》、《四分律》、《五分律》、《僧祇律》、《毗奈耶杂事》及《善见律》等资料去推断。但这些资料出现,已经是佛陀涅槃后数百年的事了。当时佛教已经分裂成多个部派,各编者多依据本派所传的内容写订,因此资料常有出入。近代的学者把各种资料中的相同意见整理出来,知道佛陀涅槃后三数百年间,经过四次结集,三藏才逐渐完成。但因为缺乏历史文物来作证,所以这四次结集还有待学者作进一步的考据。

内容体例

佛陀在世时,随着众生的根机演说法要,徒众仅靠记忆,反复背诵,熟习之后,再辗转传扬。另外佛陀又视乎需要,为弟子订立禁戒,并规定僧众必须每半月举行布萨一次,朗诵戒条。到了佛陀晚年,佛所说的言教和戒条渐具规模,于是各自独立,前者分析义理,称为经;后者只列述戒条,称为律。如果就法要的内容和形式来划分,则称为九分教,后来又增加为十二分教。

首次集结

发起结集

据说佛陀涅槃不久,有一个顽劣的老比丘对其他的比丘说:

『佛陀在世时,常常管束我们,现在可以无拘无束了!』

摩诃迦叶听到这种论调后,非常不快,深恐将来遗教会被忘记,僧团失去依据,因此决心召开僧众大会,结集佛陀的遗教。

当佛陀的葬礼完毕后,摩诃迦叶即赶至王舍城,在阿阎世王的支持下,集合五百位大比丘,于城外毕波罗窟,建筑精舍,结夏安居,在这九十日间,从事结集。

结集经律

在摩诃迦叶的领导之下,首先由优波离诵出佛陀所制的戒律,称《八十诵律》,再由阿难陀诵出佛陀所制的九分教成《阿含经》,并且答复大众的谘询,直至共认正确无误,才由大众同诵,定为佛说,从此不可变更。这次结集称为五百结集、王舍城结集或第一次结集。

偏于保守

这次虽然仅是以摩诃迦叶为首的苦行派上座比丘的结集,但由于成就很大,因而极有地位。可惜他们既偏于严谨保守,亦未能代表整个教团,因此成为日后佛教出现分裂的远因。

二次集结

戒律歧见

佛陀灭度后百多年,佛教的教区沿着恒河向西拓展至摩偷罗,该国渐渐成为了西部佛教的重镇。由于原先以毗舍离城为中心的东部佛教,在思想上较为开放进取,对戒律的态度尤其不同,所以俨然出现了东、西两个不同的派系。

收蓄金钱

当时,西系佛教的耶舍长老到毗舍离城弘法,见到当地跋耆族的比丘,于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日三天,用钵盛水放在闹市内,向居民宣称投钱钵中,可以灭罪得福。有些居民愿意布施;有些则不肯给钱,甚至窃窃私议。耶舍于是告诫那些比丘,这是不合乎戒律的;又告诉居民他亲自听闻佛陀说,违反戒律的求施和布施都是有罪的。跋耆族的比丘认为耶舍这样向大众宣扬僧众的过恶,也犯了过错,于是便向他群起攻击,要他向居民谢罪。

驱逐耶舍

由于耶舍在谢罪时态度非常诚恳,反而获得不少居民的赞赏,结果不容于当地的比丘,被驱逐出城。耶舍受到委屈,只好到西方邀请德高望重、倾向苦行的长老到毗舍离城召开大会,进行辩论。而跋耆比丘以佛陀原出于该地区为理由,向大众求助。

进行辩论

大会共有七百人参加,经双方同意,各推举四人为代表进行辩论,史称七百结集或第二次结集。这次结集原先以跋耆比丘收蓄金钱的问题引起,但牵涉内容共有十项,都是戒律上的琐事。跋耆比丘认为这十事合乎戒律,清净可行;上座比丘则认为是违反戒律的。

十事非法

结果,大会裁定跋耆比丘十事是非法的行为,并议决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必须遵循,佛陀没有制定的则不可增添。

导致分裂

跋耆比丘虽然在大会上失败了,但始终坚持己见。据说他们还另行结集,于是与上座比丘分裂为二。另一方面,毗舍离的城主不满意外来的少数上座,而把他们驱逐出城。于是东系的大众部与西系上座部从此便隐然成为两个阵营。

三次集结

教义纷争

佛教经过两次结集之后,虽然在戒律的观点上分成两个阵营,但是在教义的理解上,则还未有显著的不同。可是到了佛陀灭度后百余年,阿育王在位时,已从戒律上的争执扩展到教义上的辩论,据说还举行了第三次结集。

振兴佛教

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国王,他即位后统一全印度,建都在华氏城。他晚年施行仁政,敬信佛教,曾亲到佛陀的遗迹巡礼,并竖立石柱作为纪念;又在全国各地建筑佛寺、佛塔;并派遣正法大官至世界各国弘扬佛法,对佛教有很大的贡献。

外道破坏

由于阿育王对国内佛教的僧众,尽心尽意的供养,因而招致外道嫉妒。他们乔装混入寺院为僧,一方面骗取供养;一方面散播邪说,破坏佛法。其中,鸡园寺的僧众因此产生岐见,导致布萨等法会也不能举行。阿育王知道了这件事,便派遣大臣去调停僧众的纷争。但这次行动并不成功,大臣在盛怒之下,擅自杀害了一些僧侣。阿育王闻报后,大为惊愕,立刻赶到鸡园寺院悔过,又请僧众裁决大臣应得之罪。有人认为大臣是由国王委派的,阿育王才是罪魁;有人则持相反意见,认为大臣虽然由国王委派,但没有授权他去杀人,因此大臣应负全责;亦有以国王和臣都难逃罪责。阿育王见到人言人殊,莫衷一是,大为懊恼,于是礼请德高望重的目犍连子帝须为上座,并选出一千位学德兼备的比丘,重新结集三藏,希望可以整顿僧团及平息僧众间的争论。

整理三藏

据说他们费了九个月时间,就教义作了广泛的讨论,《论事》一书便是这次结集的成果,僧团亦重归统一。因这次结集是在华氏城举行的,所以又为华氏城结集。

仅为南传

不过,这次结集仅见于南方斯里兰卡上座部所传的历史资料,可见并不像前两次结集那样被整个佛教界所共认。

四次集结

部派分歧

在佛陀灭度后六百年,迦腻色迦王在位时,说一切有部的学者在迦湿弥罗国举行结集。

迦腻色迦王是贵霜王朝的第三位国王,晚年笃信佛教,在朝政空闲时,每天都迎请一位高僧入宫说法,但他们的见解互有差异,使迦腻色迦王深感疑惑,于是请问胁尊者。尊者告诉他,由于佛陀去世很久,佛教已经分裂成多个部派,各派的僧众都依据本部的见解,因而所说的便有很大的差异了。

有部结集

国王听后,不胜感慨,决意要统一教义,振兴佛教,于是邀请有部的高僧五百人,以世友尊者为上座,在迦湿弥罗国举行三藏的结集,完成经、律、论的《大毗婆沙》各十万颂,并镂刻在赤铜牃上,藏在石函内,建宝塔来保存,禁止流传出国外。

界定三藏

出处不同

从上述四次结集中,可见三藏经典是佛灭度后数百年间渐次完成的。《阿含经》是记载佛陀所说的法要,仍然称为『经』。佛弟子解释佛陀所制戒律的作品,称为『阿毗毗奈耶』,因为与『毗奈耶』的性质相近似,所以后来合并入『毗奈耶』中去。而佛弟子解释经文的作品称为『阿毗达磨』。其后,有些派别特别重视弘扬阿毗达磨,强调它的重要性,所以得与经、律并列,合称三藏。

2024-03-17 13:52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