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行仪

繁体

学佛行仪

昔莲池大师于律藏中集诸要义,着威仪门二十四章,以便学者易于记忆,简而易持,久之相习成性,则于戒律,必无瑕疵矣!无如今世沙门,弊习尤多,有非斯篇所能尽及者。又近时一班新进居士,发心虽猛,而于行仪,多未合法。夫学佛乃超凡入圣之事业,有一分恭敬,即有一分道德。若行仪未审,而能自修有得,深入佛道者,盖未之见。

是以不揣固陋,择其日用所必需者,重述二十四章,曰学佛行仪。凡比丘、沙弥、居士及女尼等,皆可习而行之。惟其中有可共习者,有不可共习者,兹恐文繁故未类别。但于每章首句点出之,望诸同志,各自分别习行可也。

【敬佛第一】

凡沙门、居士,女尼亦在内,以下例此。见佛像时,无论塑像画像,皆应整衣礼拜,最少亦须问讯即作揖或合掌。若在佛殿经堂见佛像,则必须礼拜。拜时当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唵?【口*缚】(ㄨㄚˊ)日啰?斛(ㄏㄨㄥˋ)。三遍」凡偈文祇念一遍,凡咒语须念三遍。以下例此。

凡入佛殿经堂,不得携带器物,除佛经像及供佛物。入内不得东西顾视,必于礼拜后,始可抬头瞻仰。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又须默赞云:「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暂皈依,能灭三祇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凡在殿堂经行,必右绕,不得左旋左右以殿为主。,三匝或七匝,皆须平视直行念佛。不得谈世谛语言,即言佛法,亦勿高声。不得笑,不得坐,不得涕唾,不得倚壁靠桌。若咳嗽,须以袖掩口。凡礼拜,必须从容,五体投地,精勤作观,不得急落急起。教列七种礼,不可不知。七种者:一、我慢礼。谓依位次,无恭敬心,心驰外境,五体不具,如捣碓然。二、唱和礼。谓心无静想,见人则身轻急礼,人去则身惰心疲,盖心散而口和也。三、身心恭敬礼。谓闻唱佛名,便念佛想,身心恭敬,精无厌怠。四、发智清净礼。谓达佛境界,随心现量。礼一佛,则礼一切佛。礼一拜,则礼法界,盖诸佛法身融通故。五、遍入法界礼。谓自观身心等法,从本以来,不离法界,佛我平等,今礼一佛,即礼法界诸佛。六、正观礼。谓礼自佛,不缘想他佛,以一切众生,各有平等佛性故。七、实相平等礼。谓上六种,有礼有观,自他两异,惟此一礼,无自他分别,凡圣一如,体用不二。故文殊菩萨云:能礼所礼性空寂云云。此七种前三名事礼,后四名理礼,学者常依后五种,不依前二。凡拜佛、拜塔、拜经、拜大沙门,皆须如此,下不重宣。

若于各处,遇见有佛像、佛经、或一佛字,在不洁净处,急宜两手捧持,安于净处。若见他人对佛经像有不恭敬者,宜于二人共坐时,细细以正义劝之。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若安卧室内,则须常坐不卧,纵卧亦不得久卧。更不得并置溺(ㄋㄧㄠˋ)器于卧室内,盖像在即如佛在也,安得不敬。

常见世人,于佛经义,则极其深慕赞叹,而于经像,则多视若寻常,以为佛法不在经像。殊不知敬佛经像,原为成就自己品行、德行。若于经像不敬,则其佛法妙理,又奚从来哉!?是故无论何人,皆应敬佛经像也。沙门中之不敬经像者,俟下文居庵章中再及。

【敬法第二】

凡沙门、居士,读佛经律,必焚香正坐,如见佛然。不得依靠,不得污手持经像。欲读经,必先静坐少时,默念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念完,方合掌舒经。读经必字字理会义解,与心相应,不得草草涉躐。

凡读经,须着方袍或长褂。桌上除经与香炉灯光外,不得置诸茶果杂物,即笔砚亦须另处置之。经上有尘,须用净纸扫之,不得口吹。读毕或休息,必将经籍关合端正。读至何处,须用黄纸为条,夹入经内,露少许于头,不得屈折经角,不得狼籍。读至中间,若生杂念,亦必将经关合,念去再舒。

若客来,或上座、同学来,俱应将经关合,然后言谈。有经在案,不得谈世谛语言,不得笑,不得高声,不得涕唾。若咳嗽,须以袖掩口。若读经稍有心印,俟读毕后,另以纸笔记之,不得记于头上。若书写经律,须端楷正字,笔迹鲜洁,不得随意草书,又不得前后参差脱讹。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奉。梵网经云:「若佛子。常以七宝,无价香华,一切杂宝为箱囊,盛佛经卷。若不如法供养者,犯轻垢罪。」若经籍损坏,宜速修补,令恒常如新。

凡持经像,皆当两手捧之平胸,不得只手携行。己持经像,不得向人作礼。并不得只手作揖及合掌,但两手捧经,齐眉一举足矣!凡敬法,不仅敬经一门,即衣钵锡杖等亦同然。而无形无相之法尤多,兹不具列。

常见应赴缁流之经忏,多属伪撰,纵有一二正经,亦烂碎污秽不堪。又近时诸新学家,见佛经渊博,亦间常取而观览。览经时,非仰卧倚靠,则卷之若筒,斯之现象,俱非学佛者之所宜,更不应称居士、沙门也。望诸同志极力劝之,免遭恶报。应赴缁流:指应赴经忏之僧侣。「流」,徒辈。

【敬僧第三】

凡沙门、居士,见诸长老、法师、诸大德时,须端身齐足正立,不得坐而不起。除诵经时、病时、剃发时,及作羁身事务时。背后不得说长老、法师、诸大德过。不得单称名字,当称某某长老、某老和尚、某老法师、某某大师。若面晤时,更不得提出名字,但可单称长老二字,或法师、或和尚。自则通称学人。羁:牵制,约束。羁身:身忙而无暇。

凡往来书信亦然,不得称「晚」及余、愚等。尊长老法师,当称座下、杖下,不得称方丈。若对尼侣,当称大士、莲下、莲前等。见寻常缁侣,当称某师,不得直呼名字。若问尊号,当云菩萨尊上下,不得云法名。盖问法名者,系上座问后学也。而自己则称后学,不得称不慧、不才、不佞等。

凡沙弥、居士,文中称比丘、沙弥、居士处,即含有比丘尼、沙弥尼、女居士之意在内。以省文故,向下例此。不得盗听大沙门说戒,文中单称大沙门处,即含有长老法师之意在内。以下例此。亦不得盗听比丘诵戒经。

凡入僧室,无论何室,不得卤莽闯入,须预先于门上弹指三下,内应则入,不应则去。入内,先向佛像前问讯,次向大德看经桌前,对桌问讯,盖即是向大德问讯也。

凡见诸大德、长老、法师时,当如见佛,仪如前后说。即见寻常缁侣,亦须如见菩萨然,不得藐视。纵非好僧,亦应恭敬,以有沙门形相也。且其迹示,亦非肉眼所能尽窥。故常不轻菩萨见一切人,皆云:「汝等皆当作佛,吾不轻汝等。」即可知矣。居士见沙弥、比丘时,须起立。沙弥见比丘时,须起立。女尼见大僧时,须起立。而居士见比丘尼时,亦须起立。若见同等,端坐亦可。

凡拜诸大德,惟于坐时、立时可拜。若大德正在坐禅、经行、饭食、剃、浴、息眠等时,则不得拜。若闭户,须入户拜,不得户外拜。凡问佛法,当整衣礼拜,最少亦须问讯,合掌正立,若命坐,则坐。澄心谛听,思惟深入。大德之语未了,不得急语急问。凡僧尼有过,由大沙门于自恣时举之。居士不得举沙门过,背后言亦然。自恣:即指自恣日之谓也,亦即是结夏安居之竟日也。

凡途中遇诸大德,宜预先侧立,俟大德过再行,不得彼此互进。凡同行,当让大德前行,并代大德携物。凡坐位,当让大德上坐,坐席亦然。凡见诸大德,不得叉腰。不得摇臂摇身。不得蹲坐。不得跳行。不得走行,除急务。不得缠颈覆头,除病。不得左右顾视。不得高处立。不得戏笑。余如律中所明,文繁不录。走行:急走。

【居庵第四】

凡沙门居庵,于内外各处,宜洒扫洁,不得狼籍杂物。早晚钟鼓宜分明,不得迟误。庵前径路须开辟,不得荒芜。二时饭食须清洁,不得丰秽。佛殿经堂须时常抹扫清洁,除法器香灯外,不得安置杂物。供佛花果、净水、饭食等,不得先以鼻嗅。非时,不得乱鸣钟鼓、犍槌。佛龛佛灯皆须帐以玻璃,免受尘垢伤蛾,并时常抹洁令清心目。佛像金身宜恒如新塑,不得污垢难堪。

常见近俗小庵之僧侣,于自身则庄严不已,于佛像则斑剥难堪。佛殿尘高尺寸,挂像俗云功德随处搁置,狼籍不堪见闻。斯之现象,即袈裟下失却人身者之所为。望诸来哲,各宜勉旃。

晓夕应恒常念诵,不得间歇。佛前香灯须鲜明,不得间断。款待宾客须有礼,不得憍谄。训徒有时,不得怒骂。不得畜养鸡鸭猪猫。不得藏刀枪、铳炮、钩网等一切害物伤慈之具。不得寄住女流尼庵反是。不得逢人募化。不得作应赴法事,若真善信家,万不得已则往。否则,除自来庵中,然亦不得以为常业。憍谄:骄慢。谄:同「慆」。

凡雇工匠,须预先于定工日说明吃素,戒杀念佛,无荤酒,乃至不得歌唱笑骂等事。当多给工赀,以代各项。庵外不得植桃李果树,免招口舌。

不得食五辛。不得种五辛。不得邪命自活。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恶心故,为利养贩卖男女色,自手作食,自磨自舂,占相男女,解梦古凶,是男是女,咒术工巧,调鹰方法,和合百种毒药、千种毒药、蛇毒、生金银毒、蛊毒。都无慈悯心,无孝顺心。若故作者,犯轻垢罪。」五辛:五种有辛味之蔬菜也。即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也。此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又曰「五荤」。

庵中除警策语联外,不得多挂字画。凡有诸庄严具,当供之于佛殿经堂,然亦不得过于华丽,要之既名曰庵,当以清洁朴素为主。又不得广蓄钱谷、衣服、珍重宝物,免人希望。有则宜于荒年施诸贫乏。不得恒以钱谷借贷,生富庵名誉。不得以银钱、荤酒,结交地绅,及诸无赖。不得与教读文人,酬答诗文。不得与邻近贫乏,生诸嫌舌。若逢饥岁,或严冬及哀丧等事,当随力周济之。

不得与民家结拜父母兄弟姊妹。不得彼此互送盒礼,与民家往还,送他庵亦然,除供养长老。不得送花果与民家。不得与民家贺庆,除丧吊而庵中亦不得时有庆事。

若佛菩萨圣诞,当聚众演说佛法,送佛书。不得收幼稚徒眷。无极大事,不得托人向豪贵家化缘,及求诵经忏等。不得停学塾。不得停闲人、歹人,除养病者。其养病者,须时与说佛法因缘。不得琴棋歌唱。

不得谈政事、战事、讼事、民间是非,及一切世谛等事。无事当聚徒众、同参、工人等,谈佛法因果。不得受寄女流衣物尼庵反此。不得放火焚烧山林等处。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恶心故,放大火烧山林旷野,四月乃至九月放火。若烧他人家屋宅、城邑、僧坊、田木,及鬼神官物、一切有生物,不得故烧。若故烧者,犯轻垢罪。」

上章虽仅指沙门言,然将来居士,亦必有居庵者,当例此施行。

【事师第五】

凡沙门事师,当悉照威仪门第二、第三两章习之,此不重述。居士事师,此际实行者似寡,且暂不空言。盖事师即侍奉师长也,即有一二皈依信徒奉侍长老。亦可照『威仪门事师章』习行,故不必重述。寡:少,稀少。

【事亲第六】

凡沙门、居士事亲,不专在晨昏定省、温暖饱食,而在令其脱离轮回苦海,故与儒礼多有不同。

学佛者见父母,须端身正立或正坐,不得倚靠。并默念偈云:「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宜时以佛法因缘奉告,并托相熟善友以佛法劝,令种善根。若素无信仰,则遇有机缘方告,如病痛、灾难、哀恸等。

若父母需荤酒,则宜哀跪告曰:「儿持佛戒,荤伤生物,酒昏心性,不得自食饮,不得与人食饮。惟愿我亲,全儿戒行,并全我亲德行,又全众生物命云云。」如此哀求,未必定要办也。凡寿诞喜庆,必须以正理说明,依佛法行为,免伤生物。

若寿命将终,宜预先早早以净土乐境现象闻之。若命终时,宜预先通告家人,勿生悲哀。丧礼悉依下文举行。纵难尽尔,亦须不伤生物为要。凡见叔伯尊长,亦宜端正,并晓以佛法因缘。

【居家第七】

居士居家,虽不能尽行佛事,然亦当不造新殃为要。常默念偈云:「菩萨居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若教妻子,初宜恒谈因果,次以佛法广大谕之,次以净土乐境示之。恒默念偈云:「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瞋。」若妻子稍信,则以五戒戒之。家中儿女最易教化,宜以浅近佛书与读,并时常解说,令其深入八识田中。又当于净处或楼上设一经堂,庄严清洁,以便早晚拜诵。而儿女及邻人亲眷见之,亦发善信。每上楼时须默念偈云:「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凡雇工人,宜预先于定工日,说明念佛戒杀戒酒,又不得淫词歌唱等。而居士自身,则时常威仪皎洁端正,不怒不骂,不饮酒,不失言,不儿戏,不琴棋博弈,不亲女色。遇眷属不法,亦不得时常怒骂,须教诫有时。

凡诸庆事,则须以其钱财布施贫乏。于布施时,默念偈云:「若有布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着。」即请人或自己演说浅近佛法及因果等事。

嫁女不必厚奁。可以钱财付之婆家,预先说明,或立据约,曰:「此项财产,每岁息金,以若干归女用,以若干由女印送佛经,或行慈善等事。」娶媳亦不得厚索嫁奁。喜期至,则聚会亲邻,席以素餐,讲说佛法,施贫送书。奁:音ㄌㄧㄢˊ:古代盛放梳妆用品的器具。

若家富有余,则自当俭用如常人,余者以之作慈善公益,宣扬佛法,庄严佛寺。若甚富,则以其财产付之善友,公共建居士丛林,精舍学院等,及作永远赈荒恤孤养老,修桥补路,宣扬佛法事。

按济众一项,务宜斟酌,切勿致人怠惰。昔敝乡有一富室,私捐巨产入祠,令房族人等,每岁得谷若干。厥后其族人尽待其谷度日,不作事业,又憍慢异常,久之皆无术谋生。如是盗贼百出,今则无法可救。古所谓以仁术得不仁之果者,即此类是矣。故布施一项,切须量其受施者不造恶业为要。否则不如以之尽弘佛法,感化人心,致世界清平,则其功德尤为巨矣。祠:家祠,家族祭祀祖先的庙堂。

家中不得蓄刀枪、铳炮、钩网等一切害物伤慈之器具。凡与亲戚彼此送礼,当预先说明,改荤腥为布帛或他物。

【待客第八】

凡沙门、居士待宾客,除最初问答来意外,厥后当概以佛法因缘及善恶因果等语客,免谈政事、战事、讼事及世间一切无益杂话。并恒于堂中贴一告白,曰:「吾家学佛,不谈世事,不用荤酒,不敢歌唱,不伤生物,不用卜筮,不问相命,不奉邪教。恐慢宾客,特此预告。」凡待客饭菜,须用素餐,不得杀鸡宰鱼。万不得已,如父母、兄弟,尚未深信佛法之类。买市中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己杀之肉陪之。此专指居士言,若沙门则此亦不能开。待客如此,待工匠亦然。多与工资可也。

凡陪客游观,宜先至经堂观佛经像,次至林园堂阁等处观之。此外,恒于各处张贴经中之觉世语句,而堂中之屏联亦须用经中之觉世语。客若有所需,或请觅事求情等,当乘机告曰:「君能念佛戒杀,行佛法否?」能则与为,不能则否。凡施贫乏亦然。凡言谈,不得自赞毁他。不得两舌,起人是非。不得陪客琴棋歌唱及博弈等事。客去时,则以经书念佛珠等赠之。觅事:寻找职业、工作。

若见长老、法师、诸大德来,当礼拜迎接,更命子女徒眷等,一一礼迎。去时亦当礼拜送之。梵网经云:「若佛子!见大乘法师、大乘同学、同见同行,来入僧坊、舍宅、城邑,若百里千里来者,即起迎来送去,礼拜供养。日日三时供养,日食三两金,百味饮食、床座、医药,供事法师,一切所需,尽给与之。常请法师三时说法,日日三时礼拜。不生瞋心、患恼之心,为法灭身,请法不懈。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读书第九】

凡沙门、居士读书,宜分别邪正偏圆。凡世之命书相书、兵书、卜筮书、舆地书、仙道书、天文书、图谶书,乃至外道济公降乩、炉火炼丹、黄白、神奇鬼怪、符水、西游封神、伪传才子,及近时各类小说等书,皆不得阅。虽佛经亦须辨其真伪,即属正经,亦不得先取应赴道场经忏习学。

若智力有余,为欲知内外教深浅者,则可翻阅中西宗教、子史、哲学等书,然亦但可涉躐,不得生习学想。若佛经早已洞彻,发心广度众生,欲逗众生机缘,非明了彼书不可者,斯亦稍可涉躐群书。然判断是非曲直,则须以佛经为标准。其未成年之幼童,不能不知国民之普通学者,不在此例。

【为官第十】

居士为官,不得为国使会合战事。梵网经云:「若佛子!不得为利养恶心故,通国使命,军阵合会,兴师相伐,杀无量众生。而菩萨尚不得入军中往来,况故作国贼!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又不得非法制限。如梵网经云:「若佛子!皆已信心受佛戒者,若国王、太子、百官、四部弟子,自恃高贵,破灭佛法戒律。明作制法,制我四部弟子,不听出家行道,亦复不听造立形像、佛塔、经律。立统官制众,使安籍记僧。菩萨比丘地立,白衣高坐,广行非法,如兵奴事主。而菩萨正应受一切人供养,而反为官走使,非法非律。若国王、百官好心受佛戒者,莫作是破三宝之罪。若故作破法者,犯轻垢罪。」

夫居士为官,既有势位,自当广行法化。可布告曰:「某某学佛,不食荤酒,不赴酒筵,不受私贿,不抑是非,不妄赏罚。凡尔军民,悉应备知。」于办案时,俟彼此对讯曲直后,即以佛法前因后果为之开导,并劝示今后宜知果报,依佛法国法作安善良民。凡见客时,除问答来意外,悉以佛法语客。署中人员,当于每星期晚间,以佛法因缘开导,各员无不奉行,并能免其诡诈。凡军官对于兵卒,亦须如此,一则令心志纯一,一则免扰国民。凡上级官对下级官,更好于受职之先,询其能依佛法行否,能则与职,否则不授。凡出巡,或出外办案,见其有可教者,即以佛法教之。对于绅商,除示国家社会正务外,悉与之谈佛法并赠佛书,彼无不奉行。

凡在任时,宜劝地方多办慈善公益。卸任时到,宜预先撰一学佛文,散布地方,若辞行然。任中正俸除应用外,当以之印送佛书。盖人生在世,祇要能行己之志愿,不必以财产授之子孙,子孙有能,自必能谋正业。否则,授以财产,反遗害子孙。试观世之因受先人遗业,而怠惰废业,败家亡身者,可胜数哉?

或谓学佛者为官,若遇有应处死刑之罪犯,又奚如哉?答曰:「遇应处死刑者,若稍有可援之处,改处无期徒刑可也。万无可援之处,虽处死刑亦不伤慈。盖除一恶可全百善,并可以警一切。」但于临刑之先,必须对彼讲说因果、佛法及净土等事。昔佛于过去世中,遇一恶人,捆绑百善将杀,佛见不忍,乃自愿舍身还报,即将恶人杀之,救全百善,斯实一大慈也。何可以妇人女子之慈,拟佛法哉!更好处以徒刑,而自则时临监狱,讲演佛法,痛哭悲泣,恳切至极。如近年浙江各监狱之宣讲佛法然,斯则众犯无不受其化矣!

【经商第十一】

居士经商,既无大劳,又极自由,正好依佛法行事。但不得卖假货,不得二价值,不得二斗秤,不得瞒关税,不得欺老小。不得营屠业,不得营酒业,不得营戏妓业,不得营鸡鱼等生物业。不得贩卖男女奴仆,不得贩卖刀网等伤生之具。

凡请帮工,须预先说明依佛行为,否则不雇。凡教商徒,恒以佛法开导,可藉免偷瞒欺哄。凡诸货物,当记一显明号码,不得折扣。客如不受,任其去不得生忿恨。货到无本,不得生贪图。货坏廉售,须明示,不得遮蔽。不放账不负债,心地自然清净。不蔽伪,不欺哄,性天亦极明显。果能如此,虽经商亦不为贪。

【务农第十二】

居士务农,不劳心思,正好依佛而行。惟当细心锄挖,不得伤虫蚁。若偶有误伤,当即念佛念往生咒,助其往生。回家后,当于晚间向佛前忏悔,免其再误。

凡下种时,应念偈云:

「种无情物,当愿众生,种诸善根,萌菩提芽。」

凡芟草时,应念偈云:

「芟诸乱草,当愿众生,除诸烦恼,证净法身。」芟:音ㄕㄢ,剪除杂草。

凡锄草时,应念偈云:

「吾今锄草除恶业,一切众生自回护,若于锄下丧其形,愿汝即时生净土。唵?逸帝律尼,莎诃。三遍」

凡收获时,应念偈云:

「收此稻粱,当愿众生,福慧两足,受净法乐。」

若逢干旱,宜于家中诵《请雨经》或《华严经》。若植森林,载诸荆棘,应念偈云:

「植此森林,当愿众生,除瞋恚心,长菩提树。」

凡催耕牛,不得打骂,应教云发菩提心。家有子侄,应常教诫,不得打鱼捞虾,自亦不得游猎,不得放火焚烧山林同前。 2024-03-17 13:52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