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根

繁体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1-1 信根

诸比丘!以何为信根耶?

诸比丘!于此,圣弟子有信,对如来之菩提坚信:如是,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诸比丘!此名为信根。

(南传相应部六 根相应8-9)

何等为信根?若比丘于如来所起净信心,根本坚固,余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无能沮坏其心者,是名信根。

(北传杂含659(六四七))

世间不论是学术、文化、科技、宗教等。都必须透过语言文字的听闻或阅读,才能让他人认识与瞭解,佛法亦不能例外。但世间的思想与观念众多纷纭,有些人听了马上相信,有些人是保守半信半疑,但有些人却是勇于去确认、反复查证后,才逐渐相信。佛陀亦在经典中说,不要因为它是您的老师、专家、权威者,甚至是因为大部分的人都这么说,而马上相信,应该以谨慎的态度先去确认、查证,以免以讹传讹的误了自己,也误导了别人。佛法历经了二千五百多年,没有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表示了他是经的起考验的。因为佛法是在说明我们的身心世界,不是偏唯物,也不是偏唯心;而是身心相依相在,不需要科学仪器,就可以自我当下体验的,可说是不假外求,当下体悟。但认识相信一件事情,一定有一个次第流程,舍利弗回答佛陀,何谓四预流支。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弗:「所谓流者,何等为流」?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说流者,谓八圣道」。 复问舍利弗:「谓入流分,何等为入流分」?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四种入流分。何等为四? 谓,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

(北传杂含855(八四三)) 时,具寿舍利弗来至世尊住处。至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时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曰: 「舍利弗!预流支、预流支之谓者,舍利弗!以何为预流支耶?」 「大德!亲近善士为预流支,听闻正法为预流支,如理作意为预流支,法随法行为预流支。」

「善哉!舍利弗!善哉!舍利弗!亲近善士为预流支,听闻正法为预流支,如理作意为预流支,法随法行为预流支。

舍利弗!谓流、流者,舍利弗!以何为流耶?」 「大德!八支圣道为流也,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 「善哉、善哉!舍利弗!八支圣道为流,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住、正念、正定是。 (南传相应部六 预流相应208-209)

在南传杂阿含经中四预流支,依次是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及法随法行。北传经典中亲近善男子,在我认为成就圣果是不分男女,只要是他能够说依远离、依离欲、向于舍、向涅槃之法,甚至佛世有七岁就证阿罗汉果者。所以不论男女老小,合于经中所定义的法师者,都是我们应该亲近的对象。

另外听法学习者,也必须有一个虚心、谦下的态度来学习佛法,因为学法者如果起慢心,很容易错失听闻佛法的机会,就如佛成道后向五比丘路程中,碰见一修行者询问佛陀师出何门,因他亦是六师外道之一的学习者,佛陀无师门,而错失了听闻佛法的机会。

听闻正法后,就要捡择善士所说的法中,哪些是世间言语(与五欲相应);哪些是出世间言语(远离五欲过患);哪些让我们远离灾祸的身口业(正语、正业);哪些是让我们过着无罪过、无过失生活 (正命)的善法。内正思惟或如理作意是重要的,正确的掌握戒善法、远离法,更近一步的就是出离法。法次法向或法随法行,但要随什么法、向(行)什么法呢?那就是四圣谛与八正道。

复问舍利弗:「入流者,成就几法」?舍利弗白佛言:「有四分成就入流者,何等为四?谓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圣戒成就」。佛告舍利弗:「如汝所说,流者谓八圣道;入流分者有四种,谓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入流者,成就四法,谓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圣戒成就」。佛说此经已,尊者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北传杂含855(八四三))

佛陀又接着问舍利弗,如果已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及法随法行后,成为入流者,能够成就几种法?舍利弗说能够成就四不坏净(信)或称四证净,哪四不坏净呢?

----------- 于佛不坏净 -----------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也。」

(南传相应部六 预流相应201-293)

过去、现在乃至未来诸佛,皆会有此十圣号。这十圣号并不是因为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称的,而是清净的身、口、意三业,以及善导众生出离三界、脱离轮回苦海的慈悲大雄力而来。

----------- 于法不坏净 -----------

于法成就证净,曰:「世尊之法为善说、现见、不时、来见、引导、智者应自知也。」 (南传相应部六 预流相应201-293)

佛陀历经无数劫,最后依缘起的顺逆观察,发现了轮回的症结,是集法而产生了苦法,也观察到了一切缘所起之法,皆有此归向灭之法,八正道就是此归向灭的道迹。

这个向于灭的方法,我们不需要再花无数劫去摸索找寻出来,您只要依法随法,看您要随顺着「世间」八正道(大福业、菩萨道);或者是「出世间」八正道(一乘道、涅槃道),就倌看个人的意愿而行。所以佛陀为世间留下这无上的法宝,凡佛弟子都应该好好珍惜,能为他人说者则广布之;能实践者则努力实践之。

----------- 于僧不坏净 -----------

于僧成就证净,曰:「世尊之声闻众为妙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直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应理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和敬行者,谓四双八辈者是。世尊之声闻众,为应请、极应请、应供养、应合掌、世间无上福田。」

(南传相应部六 预流相应201-293)

妙行就是身、口、意三妙行,是相应于身三,不杀、不盗、不淫;口四,不恶口、不妄语、不两舌及不绮语;意三,不贪、不瞋、不痴等十善业。直行即是其心无有邪取,佛陀或僧众共同制定之律法,皆不会找任何借口或漏洞来亏避。应理行即是离空有二边,能应一切理,圆满真实中道而行。和敬行即是求菩提、修梵行之人须互相友爱、敬重之六种事,所谓六和敬:(一)身和共住, (二)口和无诤, (三)意和同事, (四)戒和同修, (五)见和同解,(六)利和同均。四双八辈即是即四向四果。即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等四对八种。向与果合则为四双,分则为八辈。

由此可知僧团是有别于世俗的社会团体,是世俗社会所仿效与学习的对象,在佛入灭后,僧团除了佛法上的实践,也肩负着法的传承与流布,而信众于僧团中获得法益后,从更慈悲的角度,有物资的出物资;有力量的则全力帮助,让未闻法者听闻佛法;已闻法者更深入于法。而不要花费时间去寻找,哪位师父是初果乃至是否阿罗汉果。毕竟在各位没有择法眼时,去妄断分别任何人,只会徒增他人甚至自己的烦恼与困扰。

佛陀已说过,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异洲不异依,要依法而不依人。佛陀出现世间的珍贵,不在于佛的圆满报身,而是这无上法宝--八正道。

----------- 圣戒成就 -----------

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南传相应部六 预流相应 201-293)

圣者之所乐的是什么呢?五戒、十善是普世戒法,他是世间善法戒,也是出离世间的戒善根基,律法则是规范僧团在食、衣、住、行及医药等,能够无罪过、无过失共同生活的羯磨法。

一般刚学习戒法之人,因长时以来放逸的生活习惯,常会有意无意的触犯一些戒法,总会觉得戒律对他来说是绑手绑脚的,为了要卸脱或掩饰自己过失,常会找一些理由或原因,来摆脱原谅自己,所以对戒法会有破、穿、杂、秽等情事,如前面所说的直行者,是不会找任何借口或漏洞来亏避,应该以见纤细罪则生大恐布,如牦牛爱尾之心来持守戒律。

戒法、律法的多少与持守的分际,在其它宗派有时比佛教来得更多或更严苛,对戒法律法过分的执取、不通情理环境,则较容易落入戒禁取的状况,殊不知戒律除了不妨碍、触恼他人外,重要是自我身心依此能够沉潜下来,身心不躁动,心才能清净安住,三摩地因此而引发出来。

此四不坏净佛说为法镜经或法镜法门,而成就四不坏净者,于南传相应部六预流相应篇中,整理得如下之现生现得之功德利益:

1.能得福泽润泽、善润泽、安乐食。入无数无量大福德聚之数。

2.得富饶而有大宝、大财之大名称。

3.于获得四洲及获得四法,获得四洲是不及获得四法之十六分之一。

4.解脱地狱,解脱畜生,解脱饿鬼趣,解脱恶生、恶趣、堕处。

5.得顺修习六顺明分法!即于此一切诸行,当作无常观,无常即苦想,苦即无我想,断想、离贪想、灭想而住。

6.得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7.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涅槃。

2024-03-17 13:52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