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典篇 伍波萨他经
圣典篇 伍波萨他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沙瓦提城东园鹿母堂。那时,世尊在伍波萨他日为比库僧围绕而坐着。
当时,具寿阿难于深夜过初时分后,从座而起,偏袒上衣,向世尊合掌,对世尊如此说:
尊者,深夜已过初时分,比库僧已坐了很久。尊者,愿世尊为比库们诵巴帝摩卡!
如是说已,世尊默然。
具寿阿难于深夜过中时分后,再次从座而起,偏袒上衣,向世尊合掌,对世尊如此说:
尊者,深夜已过中时分,比库僧已坐了很久。尊者,愿世尊为比库们诵巴帝摩卡!
如是说已,世尊默然。
具寿阿难于深夜过后时分后,明相已出之黎明时,第三次从座而起,偏袒上衣,向世尊合掌,对世尊如此说:
尊者,深夜已过后时分,明相已出之黎明时,比库僧已坐了很久。尊者,愿世尊为比库们诵巴帝摩卡!
阿难,会众不清净。
当时,具寿马哈摩嘎喇那(Mahmoggallna,摩诃目犍连)这样想:
世尊到底因哪个人才这样说:阿难,会众不清净?
当时,具寿马哈摩嘎喇那作意以心了知一切比库僧之心。具寿马哈摩嘎喇那见到那个破戒、恶法、不净、形迹可疑并覆藏所作,非沙门自称沙门,非梵行者自称梵行者,内里腐败、漏泄,秉性恶劣的人坐在比库僧中。见了之后走到那个人跟前,然后对那人这样说:
起来!朋友,世尊已见到你了,你不能与比库们一起共住!
如是说已,那人默然。
具寿马哈摩嘎喇那再次对那人这样说:
起来!朋友,世尊已见到你了,你不能与比库们一起共住!
那个人再次默然。
具寿马哈摩嘎喇那第三次对那人这样说:
起来!朋友,世尊已见到你了,你不能与比库们一起共住!
那人第三次默然。
当时,具寿马哈摩嘎喇那抓住那人的手臂然后赶出门外,下了门栓后,走到世尊跟前,然后对世尊这样说:
尊者,那个人已被我赶走,会众已清净。尊者,愿世尊为比库们诵巴帝摩卡!
摩嘎喇那,真稀奇啊!摩嘎喇那,真少有啊!那个愚人非要等到被抓住手臂[赶出去]。
当时,世尊告诉比库们:
诸比库,你们现在应作伍波萨他,诵巴帝摩卡。诸比库,从今日以后,我将不再作伍波萨他,诵巴帝摩卡。诸比库,若如来于不清净的会众中诵巴帝摩卡,无此道理,不可能!
诸比库,大海有八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到这些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哪八种呢?
诸比库,大海逐渐向下、逐渐倾斜、逐渐深入,而不会忽然陡峭。诸比库,以大海逐渐向下、逐渐倾斜、逐渐深入,而不会忽然陡峭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一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
再者,诸比库,大海之定法是不会超越海岸。诸比库,以大海之定法是不会超越海岸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二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
再者,诸比库,大海不与死尸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迅速运其至岸边、冲上陆地。诸比库,以大海不与死尸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迅速运其至岸边、冲上陆地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三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
再者,诸比库,凡所有的大河,诸如:恒河、亚木那河、阿吉拉瓦帝河、萨拉菩河、马希河,当它们到达大海之后,皆舍弃先前的名字,唯称为大海。诸比库,以所有的大河,诸如:恒河、亚木那河、阿吉拉瓦帝河、萨拉菩河、马希河,当它们到达大海之后,皆舍弃先前的名字,唯称为大海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四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
再者,诸比库,无论世间之众流注入大海,以及空中降雨,大海也不会因此而觉得不足或充满。诸比库,以无论世间之众流注入大海,以及空中降雨,大海也不会因此而觉得不足或充满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五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
再者,诸比库,大海唯有一味,即咸味。诸比库,以大海唯有一味,即咸味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六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于大海。
再者,诸比库,大海有许多宝物、各种宝物,这些宝物诸如:真珠、摩尼、琉璃、砗渠、玉石、珊瑚、银、金、赤珠、猫眼石。诸比库,以大海有许多宝物、各种宝物,这些宝物诸如:真珠、摩尼、琉璃、砗渠、玉石、珊瑚、银、金、赤珠、猫眼石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七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
再者,诸比库,大海乃大生类的住处,这些生类有:帝弥、帝明嘎喇 帝弥拉宾嘎喇、阿苏罗、龙、甘塔拔,在大海中有一百由旬长的生物、二百由旬长的生物、三百由旬长的生物、四百由旬长的生物、五百由旬长的生物。诸比库,以大海乃大生类的住处,这些生类有:帝弥、帝明嘎喇帝弥拉宾嘎喇、阿苏罗、龙、甘塔拔,在大海中有百由旬长的生物、二百由旬三百由旬四百由旬五百由旬长的生物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八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
诸比库,正是如此,于此法、律中有八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到这些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哪八种呢?
犹如大海逐渐向下,逐渐倾斜,逐渐深入,而不会忽然陡峭。正是如此,诸比库,于此法、律中次第而学、次第而作、次第行道,而不会顿然了知通达。诸比库,以于此法、律中次第而学,次第而作,次第行道,而不会顿然了知通达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一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诸比库,又犹如大海之定法是不会超越海岸。正是如此,诸比库,凡由我为诸弟子所制定的学处,我的弟子们即使有生命之因也不违越。诸比库,以凡由我为诸弟子所制定的学处,我的弟子们即使有生命之因也不违越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二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诸比库,又犹如大海不与死尸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迅速运其至岸边、冲上陆地。正是如此,诸比库,若有人破戒、恶法、不净、形迹可疑并覆藏所作,非沙门却自称沙门,非梵行者却自称梵行者,内里腐败、漏泄,秉性恶劣。僧团不与他共住,迅速集会而举其罪;即使他仍坐在僧团中间,其时他也已远离僧团,而僧团也[已远离]他。诸比库,以若有人破戒、恶法、不净、形迹可疑并覆藏所作,非沙门却自称沙门,非梵行者却自称梵行者,内里腐败、漏泄,秉性恶劣;僧团不与他共住,迅速集会而举其罪;即使他仍坐在僧团中间,其时他也已远离僧团,而僧团也[已远离]他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三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诸比库,又犹如所有的大河,诸如:恒河、亚木那河、阿吉拉瓦帝河、萨拉菩河、马希河,当它们到达大海之后,皆舍弃先前的名字,唯称为大海。正是如此,诸比库,有此等四种种姓: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当他们于如来所说的法、律中从俗家而出家,出家之后皆舍弃先前的名字、族姓,唯称为沙门释迦子。诸比库,以有此等四种种姓: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当他们于如来所说的法、律中从俗家而出家,出家之后皆舍弃先前的名字、族姓,唯称为沙门释迦子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四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诸比库,又犹如无论世间之众流注入大海,以及空中降雨,大海也不会因此而觉得不足或充满。正是如此,诸比库,即使众多比库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涅槃界也不会因此而觉得不足或充满。诸比库,以即使众多比库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涅槃界也不会因此而觉得不足或充满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五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诸比库,又犹如大海唯有一味,即咸味。正是如此,诸比库,此法、律唯有一味,即解脱味。诸比库,以此法、律唯有一味,即解脱味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六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诸比库,又犹如大海有许多宝物、各种宝物,这些宝物诸如:真珠、摩尼、琉璃、砗渠、玉石、珊瑚、银、金、赤珠、猫眼石。正是如此,诸比库,此法、律有许多宝物、各种宝物,这些宝物诸如: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诸比库,以此法、律有许多宝物、各种宝物,这些宝物诸如: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七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诸比库,又犹如大海乃大生类的住处,这些生类有:帝弥、帝明嘎喇、帝弥拉宾嘎喇、阿苏罗、龙、甘塔拔,在大海中有一百由旬长的生物、二百由旬长的生物、三百由旬长的生物、四百由旬长的生物、五百由旬长的生物。正是如此,诸比库,此法、律乃大生类的住处,这些生类有:入流,为作证入流果之行道者;一来,为作证一来果之行道者;不来,为作证不来果之行道者;阿拉汉,为阿拉汉之行道者。诸比库,以此法、律乃大生类的住处,这些生类有:入流,为作证入流果之行道者;一来,为作证一来果之行道者;不来,为作证不来果之行道者;阿拉汉,为阿拉汉之行道者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八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诸比库,于此法、律中乃有此等八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到这些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伍波萨他经脚注部份:
102 伍波萨他经 (Uposathasutta):译自A.8.2.10。亦见A.8.2.9; Cv.383-5; Udna.5.5。
在本经中,佛陀以大海具有的八种稀有的特点,来比喻佛陀的正法、律中所具有的八种稀有的特点。
103 世尊为了作伍波萨他而坐在女居士维沙卡所供养的宝殿堂中。世尊坐定后观察比库们之心,发现了一个破戒之人。世尊想:假如此人坐在这里而我诵巴帝摩卡的话,他的头将会裂成七分。为了慈愍他才保持沉默。
104 帝弥 (timi):一种巨型的大海鱼。在佛经中,牠通常都和帝明嘎喇、帝弥拉宾嘎喇(timi?gala timirapi?gala)一起出现,分别指三种巨型的大海鱼。
105 义注中说:次第而学是指受持三学;次第而行是指十三头陀支;次第行道是指七种随观、十八大观、三十八种所缘分别、三十七菩提分法。不会顿然了知通达是指若不经戒圆满等,则不可能有阿拉汉之通达;唯有在次第修习戒、定、慧圆满之后,才能够证得阿拉
汉。
106 为了使戒行清净,佛陀的弟子哪怕是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他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会随便违犯世尊制定的所有大小学处!
根据诸经论的义注,凡夫弟子的戒行可因受戒离(samdnavirati)而具足。受戒离即在受取学处之后,他决心即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犯戒而远离诸非行。
圣弟子的戒行则因正断离(samucchedavirati)而具足。正断离是与圣道相应之离。自从圣道生起之后,即使连我要杀生等的念头也不会在圣者的心中生起。
因此,持守五戒是在家圣弟子的行为素质。对于出家圣弟子来说,他们不可能故意违犯诸如杀生、非时食、观听歌舞娱乐、接受金钱等任何为世尊所禁止的非行,因为他们已经根除了造作这些非行的潜伏性烦恼。
107涅槃界也不会因此而觉得不足或充满:即使在没有佛陀出世的无数劫中没有一个有情能够般涅槃,其时也不能说涅槃界虚空;即使有佛陀出世的时期一个接一个地到来,乃至有无数的有情证得不死(即涅槃),其时也不能说涅槃界已充满。
108 解脱味 (vimuttiraso):即解脱烦恼之味。一切于教法中得成就者,必定只是心无执取而从诸漏解脱。
109 为作证入流果之行道者 (sotpattiphalasacchikiriyya pa?ipanno):为了能亲证入流果而正在进入者,即初道。其余三道亦同。
2024-03-17 13:52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修善益增慈悲心 要常修善法,善法就是培养我们超越苦的资粮。面对苦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情愿的去面对,那个苦就会产生种种的烦恼;一个是欢喜的接受,那苦就好像慈悲心。要对众生慈悲是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睹纤毫而周性海』,纤毫是什么?就是一微尘,他看一微尘,遍法界虚空界他都知道。真的,惠能大师的报告,不就是显示这个吗?他报告很简单,见性,真放..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示诸众生一切智慧」,就是让众生能接触到一乘了义,接触到一乘佛法,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示诸众生一切智慧。」这「示」就是为众生开示,让他了解佛法、了解大乘..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大乘佛教里面有很多表法。每一尊菩萨都是德,这些全部菩萨的品德总和,就是佛。 所以我们要修,透过一个德的门进入。譬如,透过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进入,一门深入,通达到实相。 这个要打..
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
我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达真堪布答:自己多去忏悔嘛!身体多病,这是杀业的果报;心里总是有恐惧,这也是杀业的果报。其实谁都有这个业力,只是现在还没有显现。你现在显现了,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是往昔..
憨山大师: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憨山大师: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波逐流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古人参方行脚,访寻知识,单为究明己躬下事。今人行尽天下,历遍丛林,唯鼓粥..
千万不要堕胎,堕胎的女性往往多病!
千万不要堕胎,堕胎的女性往往多病!世间的女子医院、各大医院,电视荧屏充斥着无痛人流、快速人流等等琳琅满目的广告,诱导男男女女们认为堕胎是一件越来越轻松和不必承担任何后果的事情。很多人不相信佛法、大法师..
常说的天堂和地狱到底在哪里?
常说的天堂和地狱到底在哪里?天堂和地狱可以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当我们内心被喜悦充满时,这一刻就是天堂;当我们内心被烦恼占据时,这一刻就是地狱。天堂和地狱也可以在人间,有些人过得无牵无挂,洒脱自在,就如身..
嘎玛仁波切:怎样才能得到真佛的慈悲加持?
嘎玛仁波切:怎样才能得到真佛的慈悲加持?佛教的历史已经过去了2500多年,这里面有很多比我们聪明的人,比我们能力大的人,他们都在信佛、学佛。如果信佛、学佛没能给他们带来实质的好处,还有人会延续下去吗?当一..
善,有一千张面孔!
善,有一千张面孔!一在香港上班的时候,最常见到的现象就是一个个打扮精致的女人从ifc购物中心出来,穿过天桥走去四季酒店。就是那短短的一段路上有很多乞丐。他们其中的一个是一个年迈的老奶奶,没有下肢,一寸寸..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