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於父母

繁体

孝顺於父母

「敬母是乐事,敬父是乐事,百善孝为先,父母是活佛

不孝於父母,善事再作多,也徒流形式」

人不知什么时候就来到这世间,但肯定的是知道自己的祖先父母的延续而来,靠了先人及双亲赋予我们的力量,我们得以存在。明白了这一点,我人就要怀著感恩的心去感谢祖先的恩赐。学佛的人都知道佛陀强调报恩惜福,生命是来自父母,靠了他们我们才得以出世为人。父母更给予物质、感情与爱心来照顾孩子,扶养成人,培育成才。此恩此情,该当如何回报?

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是出自爱心,也是一种责任。思想正确者,不会把它当作施与子女的恩惠。不过在正常的情况下,子女应当要感恩,并以孝心作回报。如果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是以功利地当作一种投资,并强求回报,爱心已不纯,亲情恐怕也不融洽。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是伟大的,他们的爱是无计较的,他们的爱是付出的。

远古时候,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由於失去了谋生的能力,她的儿子觉得这没用的老母亲,除了张嘴吃饭以外,又不能工作,於是便狠下心来,背著她往山里头走,准备把她丢弃。途中,儿子一路上听到背后的老母亲折断树枝的声音。他心里暗想一定是母亲怕被遗弃之后,无法自己认路下山,而沿路作记号。他不以为意而继续往更深的山里走去,到达到达站后,他将母亲放下,毫无感情地说: 「我们这里分手吧!」

老母亲听了儿子的话,从容不迫且慈祥地对儿子说道:「儿呀!刚才上山时我沿途折断树枝为您做了记号,你只要顺著记号下山,便不会迷路,安全下到山下了。」

这不孝儿听了老母亲的话后,顿时心生惭愧,非常内疚地跪在母亲前,要求母亲的宽恕,原谅他的无知与过失。老人家见他知道悔改,也就原谅了他,母子俩也就折返家园去了。此后,这孩子就改变初态,变成恭恭敬敬,孝孝顺顺地侍奉起老母亲。

这一则故事,让我们这些为人儿女的,醒觉反哺之恩是务必履行的一份责任。

「父母疼子长流水,子疼父母树屋摇风」要如何做个孝顺的孩子呢?中国人的孝悌教导有∶

居则致其敬∶为人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父母恭敬,遵守父母的训诲。

养则致其乐∶为人子女,事养双亲,必定要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最大的快乐。

病则致其忧∶当父母生病时,为人子女应该尽心尽力为父母担负忧愁,抚慰体恤,殷勤侍候在旁;

丧则致其哀∶父母若不幸过世,子女当感哀切,妥当处理后事,一切从简,不得奢侈铺张,显耀赫。

祭则致其严∶对过世父母的祭祀,当求庄重、严穆。常念父母恩德,并以感激的心做诸祭拜。

至於佛徒在孝亲方面,我佛大慈父教导孝顺之道当持五种态度对待双亲。一供养不乏、二代为办事、三关怀照顾、四恭顺不逆、五所有尽奉。

报恩之心要持久,绝对不能马虎了事。除了上述五种孝顺精神,佛陀更进一步道明完美的报恩途径,那是超越世俗,超越今生今世,能引进殊胜境域的道法。

且看佛陀在「难报经」里教导的孝道法。

若有人,左肩父,右肩母,经历千万岁,四事供养,乃至於肩上放尿溺,犹报恩不尽。故当供养孝顺父母,不失时节。」

「比丘们!

凡是父母不信,为了使父母具足信,当劝导之、令入信、令住信;

凡是父母无戒,为了使父母具足戒,当劝导之、令入戒、令住戒;

凡父母坚吝不施,为了使父母具足施,当劝导之、令入施、令住施;

凡是父母未具足正慧,当劝导之、令入慧、令住慧。

为人子女若能作到此种程度,已对父母尽了瞻养,尽了孝道。」

此段经文的含义简译如下:

佛陀要子女们以信仰之心作为恩典之礼,回报父母。激发父母以信仰三宝之心作为人生的启迪,迈向理想解脱的人生。

次以戒行来作恩礼,回报父母养育之恩。讲述戒行与道德之间的利益,劝解父母持戒修德,培育净福慧德,超凡入圣。

接著告诉於父母为人坚吝的祸患,告知布施的利益,促使父母行施离执,断诸束缚,取得自在之乐。

父母若是愚昧颠倒,就得引入佛门,修习佛法,启迪智慧,俾於正见,免堕邪见之网,永处苦海。

信心、持戒、布施及正见是为人子女回敬父母的最佳供养,以此胜礼报答双亲养育之恩方是正确途径。愿天下父母能获得大地儿女孝养此四胜法,迈进吉祥之道。佛子当以妙善,福份之心来看待父母,自然孝顺之心能长持恒久。须知孝顺是吉祥也。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这一首流传后世,永垂不朽,歌颂母爱的名曲,相信每个华裔子弟皆会哼唱。但唱归唱,孝归孝。我国华裔子弟在孝亲敬老这方面的表现是最令人费心思的。国内许多老人院的住院者都是我们华裔占多,惊讶有这么一首好曲子,却少见有极佳的唱者。想必是唱声总比行动来得易吧!

2024-03-17 13:52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太好争斗,欲望炽盛,又极力去控制自己,导致内心压抑负累。当这种压抑负累到一定程度,就又难以控制,会通过邪欲这种方式释放出来。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确实是好争好斗,又压..

快绝望了,但只有忏悔改过才有用

我结婚两年了,和公婆分开过的,我丈夫有个哥哥没结婚(智障),我们有个可爱的宝宝,今年一岁多。我们99年认识,到结婚只用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听父母的,会选择他!我们吵架如家常便饭!结婚前两天是第..

想发财,却不去做能发财的事[达真堪布]

拼命地想发财,为了发财付出了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但是能发财的事情却不去做。佛法多圆融,多方便啊!都可以做布施,我们还不做,多愚痴,多可怜啊!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太可怜了,不会学,不会修,自..

陈大惠居士:16行偈

陈大惠居士:16行偈*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生命已入倒计时, 首先就要破情执;家亲眷属全是债,讨债还债这一世;身外之物全是假,若能带走是愚痴;放下万缘精进修,灾难只是来考..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弟子问:师父,我每天早课诵普门品、念佛,也有时候早课内容想多加一部地藏经,请问:念完普门品、念完佛后念三皈依和回向,然后诵地藏经后再多念一遍三皈依回向,这样行吗?师答不用,念完地藏..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作者:秦东魁一切外部环境都会随着内部能量场进行转变。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跑成冠军。他的这个能量场非常强,他能被万物所滋润,不因为身残,就..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修善益增慈悲心 要常修善法,善法就是培养我们超越苦的资粮。面对苦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情愿的去面对,那个苦就会产生种种的烦恼;一个是欢喜的接受,那苦就好像慈悲心。要对众生慈悲是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睹纤毫而周性海』,纤毫是什么?就是一微尘,他看一微尘,遍法界虚空界他都知道。真的,惠能大师的报告,不就是显示这个吗?他报告很简单,见性,真放..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示诸众生一切智慧」,就是让众生能接触到一乘了义,接触到一乘佛法,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示诸众生一切智慧。」这「示」就是为众生开示,让他了解佛法、了解大乘..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