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皈五戒开示
什么是三皈五戒开示
讲于第三届生活禅夏令营
净慧法师
今天举行一次结缘皈依。
结缘皈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场的所有的营员,大部分是发起了要皈依三宝的信心,但可能也有一部分还有一些犹豫,还没有完全决定自己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帮助你们来进行选择,所以就举行一个结缘皈依。这种仪式,对于真正发起皈依三宝信心的营员,同样可以真正领受皈依;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发起信心、还在犹豫的营员,也可以获得一个增上缘,能够帮助你们在今后因缘成熟的时候,再来真正地发皈依三宝的心。
今天举行的只不过是一个仪式,实际上我们参加的这些活动,每天都有皈依三宝的内容。比如早上做早课有三皈依;晚上的晚课同样有三皈依;我们讲座开始前唱的《三宝歌》也有皈依的意思,因为歌中唱道: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我们如果真正能够口诵心维,那么我们每天至少有四次皈依的机会。佛教非常强调皈依的意义,因为一个人如何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处所,选择什么样的皈依处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佛教在一切活动当中都以皈依三宝作为一种普遍奉行的仪式。特别是在南传佛教国家,他们的一切活动、一切集会,首先就是皈依三宝、受持五戒,那么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可以说有无数次地履行三皈五戒的机会。在我们中国,因为没有把受持三皈五戒这种仪规形成一种风气,所以大家感觉到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是一种很陌生的事情。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只有经常反复地来履行皈依三宝、受持五戒的这种仪式,才能够使我们的信根、善根不断地增长、巩固和提高。因为在最古老的修持法门当中有一个五念法门或者六念法门,首先就是说要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五念,如果再加一念,就是念天。因为受持三皈五戒能够感得人天的果报,所以要念天。这个五念法门要时时刻刻反复地进行,才能够起到净化身心、淡化烦恼、开发智慧的作用,才能够使我们这个散漫的心经常可以收摄住。
什么叫做皈依呢?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们心里想起的总是我们的那个家,不管你的家是多么的富有,还是多么的贫穷。富有的家我们固然会想,贫穷的家我们也是只要有机会就想回去看一看。因为我们的人生总是缺乏一种安全感,只有到了自己的家,才感觉到非常的亲切、非常的安全,我们的身心才能够真正地放下。这是指我们每一个人世俗的家。那么回到家里以后依靠什么人呢?在孩提时代,我们依靠自己的父母,好像对妈妈特别地亲切,有了痛苦的时候,不管是在天涯海角,不管妈妈平日对我们的感情是深是浅,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妈妈。因为妈妈代表了人间的至爱,代表了人类的真情,所以我们从还小的时候一直到妈妈还健在,我们都是以父母作为依靠。当我们成了家以后,这种彼此的依赖性就更加的明显。实际上,从世俗的观念来讲,这也是一种皈,也是一种依,时时刻刻都有个归家的要求,时时刻刻不能离开自己所依赖的人。我想,这种归属感和依赖感固然是非常的重要,但它毕竟不能够长久地成为我们回归的对象和依赖的对象,因为世间的家、世间的父母毕竟有时候会离散、会分手。我们每个人要真正使我们的心灵宁静下来,使我们的身命安顿下来,使我们没有一种失落感,那必须要找到我们真正的家,真正的皈依处。
真正的家、真正的皈依处是什么呢?从根本上讲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心。我们每个人能够找到我们的自心,能够明白我们的自心,那我们就有了真正的家、真正的皈依处。我们要怎样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家,怎样才能够明白我们的心呢?那必须要有一个导师来指导我们,有一种方法来指导我们,有一些朋友、有一些善知识来帮助我们。这就是说在真正皈依自性三宝的之前,首先必须要皈依外在的三宝。外在三宝就是佛教讲的住持三宝,也可以说是一种形象的东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好比说我们要皈依的外在的佛,那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他在2500多年以前,修行证果,得道成佛,创立了佛教,为我们人类指明了找到自心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佛的言教,那就是我们所要皈依的法。释迦牟尼佛已经圆寂涅槃了,他的法虽然还存在于世间,如果没有人来弘扬解说,佛法同样不会被世人所了解,那就要由住持佛法的僧人来弘扬,来引导大家进入佛法之门,进入寻找我们自心之门,这就是皈依僧。如果说不透过外在的皈依,要想找到自己的自性三宝,那是不可能的。
佛教非常强调皈依的传承,因为三皈依是从佛陀在世的时候就建立起来的仪规,然后经过佛陀的弟子,一代一代世世相传。这种传承本身就具备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功能,如果我们能够从某一个僧人那里接受这种皈依,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获得从佛陀开始一直传递下来的那种功德和功能。这种功德和功能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修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虽然我们每个人自己具备了无边的功德和无上的功能,但是不透过外在的诱发,没有找到一种开发自己智慧的方法,那么我们本身的潜能潜在的功德和能量,也不可能发挥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皈依是十分重要的。
今天虽然是一个结缘皈依,但是我也希望各位能够透过这个仪式,真正发起回归自己精神家园的信念,使自己在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抉择、正确的皈依处,这对于我们每个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事业都有莫大的好处。
可能也有不少同学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比如说,我的生活比较散漫,皈依后能不能按照佛教的要求去生活?如果我们真正有这么一种考虑的话,我说这种考虑非常好,为什么呢?至少他不是草率从事,而是考虑到既然皈依了,我们就要按照佛教的一些基本精神来安排我们的生活。我想佛教的戒律,以及佛教的一些生活习惯,并没有什么特别不通人情的地方,特别是作为在家居士,我们在生活当中如果能够接受一定信条的约束,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有一个尺度,尽管有的人担心皈依以后不能够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还是有一个尺度的。佛教的生活尺度和世俗人的生活尺度,特别是对在家教徒来讲,仅仅是在你原有的生活要求上稍微提升一点。把你的生活方向稍微纠正一下,你就可以获得佛法的受用。
比如说,我们平常说话比较随便,那么皈依以后,说话的时候可以检点一下,实际上这样做对于我们每个人来塑造自己的形象,来完善个人的修养,对于今后在社会上立身处事,都是非常必要的。还比如说有的人嗜好喝酒,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佛教信条的约束,从今以后就把它戒掉,不但对你的身体健康有益处,退一步来讲也可以减轻你的经济负担。诸如此类的一些问题,只要我们真正有决心,有信心,都是很容易做到的。
作为年轻人来讲,可能比较关心感情生活方面的问题。我想佛教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宗教,对于在家信徒它只要求感情专一。这非常好,对于我们的人生、家庭、事业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有一个同学就一再地问我这个问题:他是不是陷入到感情生活里去了?我说这不要紧,应该说是正当的。因为在家居士的五戒仅仅是戒不正当的感情生活,正当的感情生活对于在家教徒来说是允许的。那么我们能够把感情专一了,能够过一种正当的感情生活,这本身是一种净化。因为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彼此都承担义务,这种感情生活应该说是符合佛教的五戒精神的。既然符合佛教的五戒精神,那就是一种净化的感情生活。
还有关于吃荤吃素的问题。在佛教的五戒当中讲不杀生,并没有明确地说不杀生就是吃素。同时一些南传佛教国家从僧人到居士都是吃三净肉。所谓三净肉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己杀。那么我们信了佛以后,假设要遵守五戒,因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工作环境的制约,我们还不能吃素,即使我们自己有这个想法一时也难以做到,那就不妨等一等,等条件具备了,等真正有这个信心了,再来吃素也是可以的。佛教五戒的戒杀,主要是教我们不要故意去伤害人命,并且爱护一切动物的生命,这就是杀戒的根本精神。
从以上这些精神来看,受持三皈五戒,应该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所以大家思想上不要有顾虑,不要怕受了三皈依以后对自己的生活约束太多。受了三皈依,不管受不受五戒,我都希望各位按照五戒的精神去生活。我们能够守一条就守一条;能守两条就守两条;能够完全守五条当然更好。其中不饮酒戒实际上包括一切麻醉品,酒仅仅是其中的一种,这条戒应该包括吸毒在内。如果我们能够遵守这条戒的话,对于我们事业的成功、家庭的美满、人生的幸福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正式举行三皈依的仪式。首先我们要忏悔,忏悔的意义,我们来打个比喻。我们的身体好像是一个茶杯,原来装了一些不干净的饮料,现在我们要重新装上干净的饮料,那么我们必须把原来不干净的东西全部倒出来,再把这个茶杯仔细地清洗一遍。忏悔就是清洗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身心清净了,就能够纳受三皈依。所以我们每个人在忏悔的时候,都要发起至诚心、殷重心。忏悔完了以后,大家都要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样我们就能够真正达到忏悔的目的。
(忏悔仪式略)
三皈依要重复三遍。每人在听和自己说这三皈依的时候,要从内心发起一种观想,想到十方三宝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三宝的功德又能够引发我们自身具足的无量功德。我们在说第一遍的时候,就想到十方三宝的功德全部都发动起来,在虚空中,在自己的头顶上,如云如盖在加持我们每一个人。说第二遍的时候,就想到十方三宝的功德都聚集到自己的头顶上。说第三遍的时候,就想到这种功德从自己的顶门贯穿全身,自己的生命与三宝的功德融为一体。我们能够如是观想,就一定能够得到三皈依的受用。希望大家认真地观想,把一切妄想杂念都放下,就好像自己此刻是入定一样。把这三皈依受完了,你们再很好地体会一下,看看有些什么感觉。
(三皈仪式略)
关于不皈依外道典籍,这里要给大家作一点说明。所谓外道典籍,是指佛教以外的指导生命的学说。这些书可以看,但是不能皈依,好比道教的书、儒家的书,我们还是可以看,但是不皈依,就是不以它们作为我们生命的座标、生命的依止,作为参考可以。假设我们要把它们作为生命的座标、生命的依止,那么我们皈依三宝的这种功德就会失去,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比较正确地来处理这个问题。
关于四弘誓愿,我们每一天做晚课的时候都要念到,只有在我们的生命目标上树立了这四种弘誓大愿,那我们才能够有真正的动力来推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事业,也才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具有目标和方向。不但是在今天接受皈依的时候要发这个愿,每一天都要发这个愿。四弘誓愿是每一个菩萨行者修行的起点,修行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修行的整个过程,所以希望大家要非常认真地来发这个愿,使我们的整个心识和四弘誓愿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我们在今后修行过程中,就会有一种功能来支持我们不断地精进,不断地向上,不断地取得进步。
三皈依仪式结束了,还有几句话跟各位说一下。我们不管是今天发起了信心受三皈依的也好,还是在这里结缘受三皈依的也好,只要是这一次来这里参加了夏令营,那么我们就是和佛、和佛教结了缘。我们真正有信心受三皈依的,就是真正的三宝弟子,是三宝弟子就要时时刻刻以自己的言行来光显三宝。
这几天讲法的时候,有不少同学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世人总是把佛教看成是消极的、迷信的,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好像没什么用处。实际上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我作为一个僧人首先从自己检查,我们佛教界本身,一个是宣传做得不够,一个是我们用自己的言行来光显三宝的功德做得不够,所以造成世人的种种误解。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从佛教传入以后,就有时候明显、有时候不那么明显地存在反佛的潮流。如果没有这种反佛的潮流的话,历史上的三武一宗四大法难就不会出现。佛教的思想和儒道的思想有融合的一面,也有相互冲突的一面,所以就造成了这种反佛的潮流。到了现在这种形势更是有所发展,对于佛教有种种的歪曲,有时候甚至是诬蔑,在社会中造成了种种的误导,所以很多人觉得佛教是没用处的。
今天我们与佛有缘,与佛结了缘,那么我们就要尽自己的能力,以自己作为一个三宝弟子也好,一个与佛有缘的人也好,就要以自身的行为来破除人们对佛教的种种误解。这种误解一方面要靠语言的说明和宣传,更重要的是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来体现一个佛教徒的面貌。我们说佛教很积极、很伟大,佛教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但是我们做得不怎么样,那你的宣传、你的说明就不会起什么作用。所以我们希望每一个佛弟子都要以自己的言行来光显三宝,千万不能够因为自己的言行不检点而玷污了佛教。这样才能真正在我们佛弟子的身上看到佛教思想的光芒,看到佛教积极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够真正使佛日增辉,*轮常转。
2024-03-17 13:52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