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流转的生命 第二篇

繁体

第二篇 十法界

壹 前言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由于这个无明的妄想,使众生在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三世中,不断在六道中流转。六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也就是十法界中的六法界,又称六凡。

另外,佛陀的圣弟子,依各人解脱方式和度众愿力的差异,分为声闻、缘觉与菩萨。此三者与佛陀合为四法界,又称四圣。六凡加四圣,合称十法界,每一法界有各自的特色与果报因缘。

贰 六凡

一、地狱界

地狱,梵语naraka,音译为那落迦。因为大多数位于南瞻部洲的地下深处,有如人间的牢狱,被刑具所拘束而不得自在,因此称为地狱,又名苦具、苦器等。在三恶道中,它的苦痛最为猛烈。

地狱可粗略分为十八种,即八寒、八热、近边、孤独等大地狱。每一地狱又有许多附属的小地狱,因此详细说来,它的种类无数。其中最苦的是八热地狱中的无间地狱,因为他处地狱的罪人受苦而闷绝不醒时,尚可由凉风吹活而休息片刻,而无间地狱的罪人则苦痛无有暂停,一夜之间经历八万四千生死,而且时间是无量劫数(一劫为一个世界成、住、坏、空所需的时间)。

其次是八寒地狱,依照众生受寒风逼迫所发出的苦痛声,或其皮肤破裂的程度而分别命名。近边地狱位于八热地狱的四周,共有一百二十八个。众生于八热地狱受苦后,还要展转游遍近边地狱。孤独地狱则分散在人间各处,如山谷、山顶、虚空、旷野等,使罪人忍受孤独的痛苦。

地狱众生寿命之长,简直无法想像。《起世经》记载,若人装满二十斛的胡麻,每隔一百年抛出一粒,全部抛完后,地狱众生的寿命尚为其数的许多倍。即使受报完毕,还要展转到其他地狱或饿鬼、畜生道受无量苦,即使恢复人身,也是贫病短命。所以说: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造上品十恶业,尤其是五无间罪的众生,便堕入地狱受报。五无间罪又称五逆罪,指弑父、弑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以及破僧团和合的重罪。十恶是指杀、盗、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及邪见。地狱之苦,好比一个羸弱的罪犯,背负超乎他能力极限的重担,行走于刀山热沙之上,还要接受铁鞭的笞打,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绵绵不断,永无止息。

二、饿鬼界

饿鬼,梵语preta,音译为薜荔多,因为常向他人求取饮食以活命,并且多畏惧,故名饿鬼。造下品十恶业(作已能悔,称为下品),或悭贪、嫉妒、谄媚、欺诳,乃至饥渴而死的,即堕饿鬼道。

饿鬼的受生方式,有化生与胎生两种。《优婆塞戒经》说,饿鬼身长最大的是一由旬(约二十里),头大如山,咽细如针;最小的仅有三寸。寿命最长的为一万五千岁,约人间两千七百万岁;最短的则不定。

饿鬼依外形可分为:

1.有威德鬼:形容端正,与天人无异。享有富丽的宫殿,衣食住行的殊胜不下于天人,住在花果山林或庙宇,但是必须昼伏夜出,并且畏惧人类。其因缘为前世虽大行布施,但是心怀谄曲不实,因此堕入鬼道中。例如一切山海河神,以及享受祭祀的鬼神,如城隍爷等皆是。

2.无威德鬼:外形丑陋不堪,各依其生前恶业而有特殊长相。例如有的裸形枯悴,有的貌似禽兽。多住在荒郊墓冢、草木堆中、肮脏茅厕或古宅废墟等不净处,共同的痛苦是不得饮食。无威德鬼依生前恶业又可分为三种:重者肢节起火,饱受饥饿之苦,历劫不闻浆水之名;中者伺机寻求荡涤弃物或脓血粪秽为食物;轻者偶而稍饱,但常被刀杖驱使去塞河填海。

由此可见,鬼的世界也是贫富悬殊,他们和人类一样,有他们的家庭和社会,还需要工作谋生,彼此少不了是非恩怨。鬼道众生的性格差别也很大,有的暴躁凶残,有的温驯善良。如何度化鬼道众生呢?可以备办简单的素菜素果,以佛门的诵经持咒来利益它,千万不要宰杀牲畜来祭祀,以免增加他们的罪业。

三、畜生界

畜生,梵语tiryac,音译为底栗车,因禀性愚痴,不能自立,多被人畜养,故名畜生。又形状不如人之挺直,常为横行,因此又名傍生。造中品十恶业者(不明因果而造恶,但事后稍悔),便堕入此道。例如布施不净物、邪淫、犯戒偷窃、负债不还、杀生、或毁骂恼害有情等,便得畜生报。

畜生的生存范围,除了人道之外,遍于五道,其种类也最多。《正法念处经》记载,畜生道众生依总数来分约有三十四亿种;依住处可分为水行、空行及陆行,或鱼、鸟、兽三类。一般说披毛戴角,鳞甲羽毛,披毛指走兽,戴角如牛羊,鳞甲如鱼鳖,羽毛为飞禽。根据佛经记载,最大的鸟是金翅鸟,最大的兽是龙,最大的鱼是摩竭鱼;寿命最长的是龙,可长达一中劫,最短的是蜉蝣,朝生夕死。

畜生最大的痛苦是互相残杀,弱肉强食,因此常处于恐怖中,或为人驱使、鞭挞而劳役不停。

四、阿修罗界

阿修罗,梵语asura,意为不饮酒、无端正、或无天。因为阿修罗曾在四天下采花,欲将大海酿为酒,但由于鱼龙的业力使海水味不变,因此誓愿断酒,名为不饮酒;又男众极为丑陋,女众极为端正,因此名为无端正;其果报的殊胜仅次于天,但是却没有天人的德行,因此又名无天。

阿修罗体形极大,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口广千由旬,因此身体高于须弥山,四大海水仅及其膝。衣食之殊胜,与天同等。但是吃食时则不如人,因为最后一口食物会变成青泥,有如龙王的最后一口食物会变成虾蟆。阿修罗彼此的贫富差异也很悬殊。

阿修罗生前虽行下品十善,但因为嗔恚、我慢、猜疑心过重,因此不能升天,并且怀有怖畏心。阿修罗常常嫉妒佛陀说法,如佛为天人说四念处时,阿修罗则说五念处;佛说三十七道品,阿修罗则说三十八道品。又因为嫉妒天道的福德,因此常常兴兵与天道的帝释天作战,想要占领天的住处。

《楞严经》卷九记载,阿修罗分布于鬼、畜、人、天四趣,有胎、卵、湿、化四种受生方式。

五、人界

人者,忍也,因为能忍世界的种种苦乐,因此名忍。六道中,人身最为难得,《阿含经》说: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泥。

人道是五趣升沈的枢纽,因为人道苦乐参半,又有因缘得闻佛法,因此知道积善修福得以升天,乃至修得圣果,但也有恶性难改,造十恶业而下堕地狱、饿鬼、畜生者。地狱、饿鬼、畜生等众生则受苦无间,无暇修善;天界的众生则沉溺于享乐之中,不知要继续修持善法。因此佛经上说,人间有三种殊胜,为其他五道众生所不及,即记忆力强、勇猛精进、清净梵行。能保有人身,如盲龟浮木,最为难得。

持守五戒,以及实践中品的十善业,是得人身的原因。五戒的前四戒是杀、盗、淫、妄,属性戒,无论受戒与否,一旦违犯,便须受业报,第五戒是不饮酒,属遮戒,喝酒本身虽然不造恶,但是酒能乱性,使人容易触犯前四戒,因此必须制止。

佛经说学佛有八难,也就是指八种无法学佛的因缘。如出生为地狱、饿鬼、畜生、长寿天的众生;或者虽然出生为人,但是没有遭逢佛陀出世,或佛法住世的时代(不值佛世);或是出生在边地胜处,贪著享乐,不受教化;或是耽溺于外道经书的研习,不信出世正法(世智辩聪);或是盲聋喑?,六根不具。这八种因缘都不容易得闻佛法,可见能得人身,又能接触佛法,真是难遭难遇!

六、天界

天,梵语deva-loka,音译为提婆,是六道中福报最殊胜的。依照其积善的多寡或烦恼断除的深浅,又可分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等二十八天。

欲界天和人类一样,有身体形相及物质、精神的享乐。色界天包括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及四禅天,已经没有男女、饮食、睡眠等欲望,但是还有殊胜的身形、精神上的爱情,以及国家社会的组织,并且以禅悦为食。无色界天则完全没有身体,只有微细的意识存在。

以福德来说,居愈上方的天,其身体愈高大,寿命越长,所享有的喜乐也愈殊胜。例如最低的四天王天有五百岁,约为人间的九百万岁;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则有八万大劫,约为世界从生到灭共八万次。四天王天身长半由旬(约十里),色界最高的色究竟天则身高三十二万里,而月球距离地球才二十二万多里。只有欲界天才有衣服,愈上层的天衣质料愈轻,色界天则是随著天人的体形而有光明胜妙的外形。

在食物上,欲界天思食得食,并以衣被细滑、澡浴等舒适感受为食;色界天以上都修有禅定,因此色界以禅悦法喜为食;无色界则以微细的意识为食。

天界有四事胜于其他众生,即身胜、寿胜、定胜与乐胜。虽然如此,天人寿尽时会有五衰相现,而后依据过去世所造作的业力,牵引下堕受苦,并且继续轮回。此五衰为:头上所戴的花枯萎;衣裳出现垢腻;身体开始臭秽;腋下出汗;原本有舒适的宫殿、座椅,此时却不乐本座。

除此以外,世界快要毁灭时,天界也会受到波及,即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即使是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经过八万大劫后,仍然难逃成住坏空的命运。因此,天界虽然殊胜,但是也不是究竟安乐的地方。

参 四圣

一、声闻界

声闻,音译舍罗婆迦,意译作弟子,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的出家弟子。声闻所修行证悟的果位,有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四果阿罗汉。阿罗汉为小乘的究竟果位。

1.初果,音译须陀洹,意译预流、逆流,意思为逆生死的瀑流而预入圣者的果位。初果圣者修不净、慈悲、缘起、无我,数息等五停心观,然后观苦、集、灭、道四圣谛,经暖、顶、忍、世第一等四善根位,而以八忍八智了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证初果须陀洹,不再堕入三恶趣。因为初果的烦恼如同大树被连根拔起,只剩下欲界九品思惑,所以不须永久轮回,只要七次上升天上,七次投生人间即可。达到初果的条件是:

(1)对三宝有不坏的信仰。

(2)对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基本佛法不生疑惑。

(3)对于受持的戒法不会违犯。

(4)不违犯五无间罪。

2.二果,音译斯陀含,意为一来,只要再一次生天,一次来人间受生即可。二果已断尽欲界前六品思惑,因此他的特色是淫怒痴微薄。

3.三果,音译阿那含,意为不还,死后直接升往色界或无色界而入涅槃。因为三果已经断尽欲界后三品思惑,因此不须再来人间受生。

4.四果,音译阿罗汉,意为无学、无生、杀贼、应供。阿罗汉已经杀尽了一切烦恼贼,无须再来三界受生,堪受人天的供养,而且已证得小乘最究竟果位,因此又称为无学位。

修证声闻果的法门很多,初步为:

1.密护于根门──不放逸眼耳鼻舌身意。

2.饮食知节量──以保持健康。

3.勤修寤瑜伽──常修定境,注心一处。

4.安住于正知正见。

二、缘觉界

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音译为辟支佛,又名独觉。缘觉是值佛出世时,听闻十二因缘教法(内因缘)而开悟,乐于独居,故称缘觉。独觉则生于无佛出世的时代,观察外界现象的生灭变异(外因缘)而无师自悟,故名独觉。名称虽然不同,不过都是由于观缘起法而觉悟,因此能破除少分习气,不像阿罗汉习气全存,所以胜于声闻。依据佛经记载,独觉有两种:

1.部行独觉:指聚合部众而独悟证果的缘觉人。据《俱舍论》卷十二载,修声闻乘已证得三果的人,将证得四果时,暂离佛之教法,聚集若干的同修人,而自修自悟者。

2.麟角喻独觉:指独居修行一百大劫,积足善根功德的觉者。以独居悟道,犹如麟之仅具一角,故称麟角喻独觉。

与声闻相比,缘觉不依善知识而修,因此属于利根。声闻与缘觉合称为二乘,又被称为小乘,因为二者只知利己而无利他之心。佛陀直至法华会上,才开显会三归一,指出声闻乘、缘觉乘及菩萨乘,同样回向一佛乘,皆须向佛道精进努力。

三、菩萨界

菩萨,为梵语菩提萨埵(bodhisattva)的简称。菩提指正觉的智慧,萨埵指有情,故合译为觉有情。也就是发起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圣者。

菩萨的性格特征在于慈悲,所以不畏惧众生的难度与佛道的长远。声闻果的求证,利根需要三世,钝根需要六十劫;缘觉果则利根需要四世,钝根需要一百劫。而菩萨必须三大阿僧祇劫(意为无量劫),历经五十二阶位才能成就佛果,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十地中的初地为第一阿僧祇劫;第二地至第七地为第二阿僧祇劫;第八地至第十地、等觉及妙觉为第三阿僧祇劫。此外尚须一百小劫修相好圆满,才能证得佛果。

除了慈悲以外,菩萨的思想特色在于般若的智慧,也就是泯除对于世间种种对立现象(主体与客体,物与我等)的执著,而达到无分别智。因此菩萨认为宇宙与我一如,众生与我同体,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此,佛经上说般若波罗蜜是三世诸佛之母。

菩萨的精神是坚忍与精进,一个志愿修学大乘菩萨法门的人,首先要发菩提心,上求下化,才能精进不断的饶益众生。《华严经》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因此,菩萨的实践法门,首重于六度波罗蜜,或十度波罗蜜。而作为菩萨的共同愿行,便是无休止的四弘誓愿。

四、佛界

佛,梵语buddha的音译,全称佛陀,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历史上的佛,是指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牟尼佛。但是佛陀的真身,却是遍满虚空,不生不灭的真理法身,必须具足十住位的菩萨,才能常听到法身演说妙法。法身便是佛陀所证悟的境界,《华严经》说:大海之水可饮尽,刹尘心念可数知,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说尽佛境界。

如何能认识法身呢?佛陀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因此,戒定慧三学、三十七道品、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乃至奉行这些教法的僧团,都是佛的法身。

佛的教法还有另外一个特色,就是以人间为主。诸佛从出生、修行、成道,乃至度化众生,无一不是在人间。六祖惠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人间的佛陀,从日常生活中便流露出平等融和,自利利他的精神。

譬如佛陀必须吃饭睡觉,也一样走路讲话,但这些都是在实践六波罗蜜。佛陀披搭袈裟,表示不忘清净戒法(持戒波罗蜜);沿门托钵,使信众得种植福田,并且为众生说法(布施波罗蜜);不分贵贱,次第乞食(忍辱波罗蜜);洗钵铺床,教化弟子(精进波罗蜜);禅坐瞑思(禅定波罗蜜);这一切都是证悟真理的悟者生活(般若波罗蜜)。

因此,如何契合佛陀的本怀,推行人间佛教,建设人间净土,实在是每一位学佛者的目标。

肆 结语

从地狱的苦楚不断,饿鬼的长久饥渴,畜生的互相残杀,阿修罗的嫉妒嗔慢,乃至天界的耽于享乐,可以得知唯有人间才能修行佛道。而学佛的八难更显出能接触佛法是多么地难遭难遇。古德说: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正是最好的写照。

学佛的弟子,有只求自利的声闻、缘觉二乘,及上求下化的菩萨。站在广度众生的利他立场,佛陀常斥责二乘为焦芽败种,意思是有如烧焦的芽,败坏的种子,再也不能成长为大树来庇荫众生。

相反地,菩萨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虽然以般若的智慧而知道诸法虚幻不实,却能够不厌生死,生生世世在六道中度化众生,所谓启建水月道场,大作空华佛事,降伏镜里魔军,求证梦中佛果。

因此,学佛的弟子应当发大心,行菩萨道,依循佛陀所开示的人间佛教,努力建设人间净土,方不枉费这个宝贵的人身。也唯有在人间,才能实践菩萨的悲愿,完成无上的佛道。

2024-03-17 13:52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