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人生观 第一篇

繁体

第一篇 苦乐交集

壹 人生之乐

我们常说:人生有酸甜苦辣,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

追求快乐是每个人所希望的。人生有那些快乐呢?金榜题名是快乐、事业有成是快乐、妻贤子孝是快乐、财源滚滚是快乐、大病初愈是快乐、喜获麟儿是快乐、苦尽甘来是快乐。大体而言,我们可以将人生的快乐分为外乐与内乐两种。

外乐是指感官所产生的快乐。具体而言,指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或财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等五种欲乐。

内乐是指精神上所产生的快乐。例如:有些人喜好阅读,从神游古今中得到无比的快乐;有些人喜好写作,从文艺创作里得到许多的乐趣;有些人喜好静坐,闭起眼睛来,坐上一支香、两支香,在轻安中得到无限的喜悦;有些人献身于信仰,在信仰里得到平安的喜乐。

贰 人生之苦

人生既然有这么多的快乐,为什么佛教说一切皆苦呢?佛教所说的苦,除了身心因为遭遇逆境所感受的苦恼以外,主要是指「无常故苦」。无常剥夺了人们的青春,使我们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老朽毁坏;有些人家财万贯,衣食不缺,但是天灾人祸会将金钱夺走,不肖子女会将财产散尽,到头来一切都成为空无。当初恩爱的夫妻,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变成怨偶,甚至对簿公堂。事业有成的人虽然名利在握,却不一定能够持久。由于一切无常,在时间上有生、住、异、灭,在物质上有成、住、坏、空,在生命上有生、老、病、死,这是任何人所无法否认的事实。

其实,人们都有无常苦的经验,然而总是在欢乐来临时就忘却了痛苦。例如:有许多人在年轻时刻苦勤俭,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却忘了过去所吃的苦头,开始挥金如土,沉迷在声色犬马中;有些人在害病的时候,吃足了苦头,因此想尽种种办法寻医治疗,保养身体,但是大病初愈以后,又回复过去饮食无度、通宵熬夜的生活。佛教说苦,不但是要我们接受苦的挑战,禁得起苦的磨练,将苦难看成是人生的试金石去超越它,更要我们正视苦的存在,而去了解产生苦的原因,用适当的方法改善去除,以得到一个圆满快乐的人生。所以,佛教说「观受是苦」、「一切皆苦」,是具有积极向上的含义,与外界一般浅薄的厌世主义或虚无主义的内容大不相同。

参 苦乐中道

社会上有许多人不明白苦乐的真谛,而以追求快乐为目的,然而感官的享乐来自外在,容易产生副作用;艺术文字上的创作,固然能将心里的感情宣泄无遗,但是多情易被情伤;学问知识上的获得,虽然能开拓人们的视野,如果没有正知正见,也很容易流于邪慧、狂慧,不仅使自己受害,犹有甚者,还会形成人类的灾难;静坐轻安固然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如果没有佛慧作为前导,以为只要守意闭气,打通筋脉,就可以不落因果,超越生死,结果反而因为定慧不等而变成堕落的邪定,或者着于境界,走火入魔,自误误人;信仰虔诚可以为自己找到生命的意义,然而万一误信邪教,不但人格不能升华,反而遗害社会。

有人用种种的苦行来折磨自己,希望自己来世能享福报。在佛陀的时代,这种苦行外道就非常盛行,而现在世上仍存有这种误以吃苦作为修行的人。他们有的绝食自饿,有的只喝水,有的只吃水果,有的裸露身体,有的投渊卧冰,有的赴火熏身,有的自坠高岩,有的嚙草啖污,有的睡在荆棘、灰土、树叶、恶草、牛粪上。这些人都是不明白苦的原因,因此,不但现世枉受灾难,后世仍然要轮回受苦。

有一种人以为有钱有势就是罪恶,明明有好的衣服可以穿,却故意穿得破破烂烂;明明有好的食物可以吃,却偏偏吃馊饭剩菜,藉此沽名钓誉,自命清高;有些人怀才不遇,愤世嫉俗,他们不去检讨自己受到障碍的原因,反而批评那些拥有美屋华厦、业大财多的人是不道德、不清廉的。这些错误的观念应该要予以纠正,否则一味地贬抑富有,非议才能,歌颂贫穷,赞美软弱,长此以往,个人遭受的业报姑且不谈,蔚为风气,只怕徒然造成社会进步的阻力罢了!

上述这些人最大的错误是在于不明白世间的真理,所以枉受辛苦,总在轮回。佛教认为:无明与爱欲所产生的执着妄想是导致苦的最大原因,形式上的苦行与乐行都无法得到解脱,惟有中道而行,远离苦乐爱憎,心中去除染着,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佛教里的二乘行人讲究离欲,以得到无余涅槃为解脱。在这些二乘的行者当中,也有一种修习头陀苦行的人,但是他们与外道最大的不同在于头陀行者明因识果,他们不标榜不合理的苦行,而只是以苦行来砥砺身心,破除骄慢,远离我执,去除憎爱。

佛教里还有一种修习大乘的菩萨,他们并不呵斥欲乐,而是以慈悲智慧来净化引导欲乐,并且以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作为自度度人的目标。例如:《维摩诘所说经》形容维摩诘居士「资财无量,摄诸贫民;奉戒清净,摄诸毁禁;以忍调行,摄诸恚怒;以大精进,摄诸懈怠;一心禅寂,摄诸乱意;以决定慧,摄诸无智。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执持正法,摄诸长幼;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正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凡此都显示维摩诘居士虽然享有五欲,但是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如片云点太虚,一点也不妨碍他的修行。已证得阿罗汉果的大迦叶尊者反而自叹:「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我等今者不复堪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根败之士,基于五欲不能复利。如是声闻诸结断者,于佛法中无所复益,永不志愿。是故文殊师利!凡夫于佛法有反复,而声闻无也。所以者何?凡夫闻佛法,能起无上道心,不断三宝;正使声闻终身闻佛法、力、无畏等,永不能发无上道意。」

肆 究竟常乐

人生自来苦乐参半,然而因为世间一切无常,所以苦并不足畏,只要我们肯面对现实,冲破难关,苦尽可以甘来;乐也不足喜,如果我们耽于快乐,不知上进,乐极往往生悲。

好乐恶苦是众生的本性,然而世俗的快乐,无论是属于感官方面的也好,或是属于精神方面的也好,都不是究竟、长久、真正的快乐,甚至是引人堕落的原因。

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呢?经云:「吾有法乐,不乐世俗之乐。」所谓「法」,就是真理。真理所带来的快乐,才是真正永恒的快乐。什么是法乐呢?五戒十善是法乐,六度四摄是法乐,四无量心是法乐,因缘果报是法乐,有空中道是法乐。心中有了法乐,对于五欲六尘不拒不着;心中有了法乐,对于世间不厌不求;心中有了法乐,到那里都能安然自在;心中有了法乐,当下就是极乐世界。惟有以无边的法乐为舟筏,才能使我们度过生死的波涛,到达常乐的彼岸。

2024-03-17 13:52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我们的仇敌是贪嗔痴三毒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就是报,因缘果报就都生起来了。所以我们要息灭烦恼,精修戒行,痛耻恶业,那么修行成就就容易。经典上面有很多的比方,来呵斥我们的凡夫众生所起的烦恼。烦恼是..

戴高帽子

人,大都喜欢听好话,尤其是赞美自己的好话更是百听不厌。话说古时候有两个学生,他们齐向老师请示为官之要。老师说:;现在的世道,逢人如果只说实话,是行不通的;当你碰到了人,不妨给他戴顶;高帽子,人生自然可以..

扫地 洗衣 成佛

扫地 洗衣 成佛小和尚来寺院有一段日子了,每天扫地,洗衣,做饭,念佛,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平淡无奇地过去。有一天,小和尚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这样过下去了,自己来寺院是要学佛法的呀,将来要普度众生,修行成佛的..

我们都应该知道这两只老鼠

我们都应该知道这两只老鼠我们都应该知道这两只老鼠前不久,一位名叫摩德尔丝的美国科学家对两只小老鼠做了一次试验:他把两只小老鼠放在一个仿真的自然环境中,并把其中一只小白鼠的压力基因全部抽取出米。结果那只未..

成刚法师: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

成刚法师: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我们要断除贪心,祖师大德作了一个偈子说:贪多业亦多,贪少业亦少,万般诸烦恼,除贪一时了。这个偈子说,我们的一切惑业、灾难、苦轮都由贪心而得建立。就这个贪心是我们八万..

把佛法的道理熏印在心上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既然知道这个妄想纷飞没什么用了,赶紧安住当下就对了。其实人放不下,念头一直上来就放不下这个念头嘛。为什么放不下?看不破。这个看不破里面有一个道理是什么?不明理。你说他不懂,他又可以..

刘氏阴德

刘氏阴德刘士可封翁(封建时代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的人),就是刘宝树先生的高祖父。封翁乐善好施,每次做了善事都不宣扬,不想令人知道。曾經在年底,派诚实可靠的家仆,去到每个偏僻的巷子里,探访哪户人家有急迫解决..

抄经的火化仪轨

抄经的火化仪轨抄经的火化仪轨 ★问:如何处理抄写好的经文?答:抄好的经文可以自行火化后埋入土中或放水流。也可以自己保存收集,当写到一定程度时,装裱成册流传给后代,也是深具意义的事。★问:可否把抄写完的..

把弱点当作你的根据地

把弱点当作你的根据地我常用一句话勉励自己:把弱点当作根据地。我不擅交际?好吧,我就少去交际的场合吧,正好把时间节省下来多读点书。我太敏感?好吧,我就捕捉住心灵里的各种细微的情绪,把它们记录下来吧,于是..

和谐与觉悟

“和谐”是事物的一种无冲突的平衡发展的存在状态,也是人内心具有的一种宁静、自由、快乐和幸福的精神境界。为构建和谐世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改变我们的内心,培育我们的心灵,淬炼我们的精神,提升我们的境界。..

把佛号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你对这个佛号一点感觉都没有,那你就很难把佛号念好了,它就是一个音声,你怎么念得好呢?你说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你没有理由嘛。我..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