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人生观 第二篇
第二篇 五趣流转
壹 前言
《法华经?譬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迷妄的有情在生灭变化中,依其境界所分的三个阶级;由于众生迷妄、造作,在三界里生死轮回,受无量苦,不能求得真实的安宁,因此有「三界苦轮」、「三界无安」的说法,甚至也有将三界比喻为火宅或大火聚的。
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这三界火宅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在五趣六道中,来来去去,轮回不已。所谓「生死如海深渊」,沉没其中的众生,有时贪生,有时怕死,贪生何能长生,怕死又何能免死?所以不生不死是最好的理想人生。学佛就是希望超越生死,获得不生不死的人生,也就是要跳出五趣流转,超越生死轮回,这就是所谓的「了生脱死」了。
贰 何谓「五趣」
五趣是指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道众生。「趣」,就是所往、归向的意思。也就是众生依过去所造的善恶业而趣往天(六欲天)、人、畜生、饿鬼、地狱等所应往、所应生的地方,所以称为趣。
五趣众生同属欲界众生,欲界是五趣众生所杂居的地方,所以称为五趣杂居地。大乘经中多说六道(趣),也就是在五趣之外别立阿修罗,成为六趣或六道,而有三善道──天、人、阿修罗;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之别。此六道即十法界中的六凡。
又,五趣中,地狱、饿鬼、畜生三者为纯恶之所趣,如依瞋恚趣往地狱,依贪欲趣往饿鬼,依愚痴趣往畜生;人、天为善恶杂业之所趣,皆属有漏,与无漏的净土相对,因此总立名为恶趣。
六道如果以现实人生来譬喻,瞋恚心重的好比生活在地狱道,贪欲心重的好比生活在饿鬼道,愚痴心重的好比生活在畜生道,斗争心强的好比生活在阿修罗道,喜悦心深的则分别为人间或天道,因此人类也可说同时在六道中轮回生灭。
参 五趣六道分说
一、天
六道当中,天趣最胜、最乐、最善妙、最高。诸天充满光明,自然光昼夜常照,以能照耀的缘故,因此名为天。
《起世经?三十三天品》说,诸天的报身之相,没有骨肉,也没有大小便利不净,身体常放光明,不分昼夜,具有五种神通,形无障碍。
诸天「形无障碍」的殊胜情形,根据《正法念处经》说:「譬如一室,燃五百灯,光明不相逼迫,诸天手中置五百天,亦复如是,不窄不妨。」又说:「夜摩天或有一百,或有一千,皆共聚在一莲花须,同坐不妨,不隘不迮。」《大智度论》说:「第三禅遍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妨碍。」
又,欲界天有火、金、青、赤、白、黄、黑等七种身色光明,清净微妙,没有皮肉筋脉脂血髓骨等,可以随意变现各种长短大小粗细等形象。头发柔软润泽,牙齿白净方密,去来行步,无边无碍,缓急自如,两目清澈,久视不瞬。
诸天之所以能够感得庄严而无碍的身形,是因为他的善业力、自业力的缘故。天人欢喜赞叹佛事,奏天乐,散天花,熏天香,飞行于空中,称为飞天。佛教的壁画、壁雕里经常出现飘逸的飞天,并且用飞天来庄严檀场。
诸天的福报虽然殊胜,但是仍然有其痛苦。因此在福报享尽,「五衰相现」的时候,还是要受到犹如地狱一般的大忧恼。五衰相现指:
1.衣服先净今秽。
2.华冠先盛今萎。
3.两腋忽然流汗。
4.身体生出臭气。
5.不乐安住本座。 《涅槃经》说:「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法句经》说:「世皆有死,三界无安,诸天虽乐,福尽亦丧。」可见求生天上,终非究竟安乐之处。
二、人
根据《大毗婆沙论》的解释,人是「止息」的意思,因为在六趣之中,能够止息烦恼恶乱意念的,莫过于人,因此,人名为止息。
人,忍的意思。这是说,人对于世间的违顺之情,能够逆来顺受,因此名为忍。所以人所住的世界称「娑婆」,也就是「堪忍」的意思。表示娑婆世界苦乐参半,人安住其中,还有能力忍受生活。
人生在世,每个人的际遇都不尽相同,甚至容貌、思想、行为、寿命、福乐等果报也都不一样,这是由于各人过去所造的业因不同所致。
如《业报差别经》说:憍慢放逸,不礼敬三宝的人,受出生卑贱人家的果报;为人挚诚不欺,不说人长短是非的人,则受口气香洁、身心安乐,人所爱敬称誉的果报;能够结缘广施、柔和谦恭、礼敬三宝的人,则受出生富贵之家的果报。可见福祸贫富的果报,完全是依每个人的善恶业而决定。
经上说,人有三事胜于诸天,即勇猛、忆念、梵行,因此,人是成佛的先导。经上又说「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在在说明人身的可贵,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人身,精进于佛道的完成。
三、阿修罗
阿修罗是「非天」的意思,这是因为阿修罗以其果报殊胜,邻次于诸天,却不同于诸天,故称阿修罗。
根据《长阿含经》说:阿修罗之女端正貌美,其男多丑陋。
有关阿修罗的业因,各种经典多举出瞋、慢、疑等三种生因。另外,根据《楞严经》卷九说:阿修罗因为业力的牵引,分为胎、卵、湿、化四生。
1.卵生:若于鬼道中以护法之力,乘小神通而入空中,此种阿修罗从卵而生,为鬼趣所趣。
2.胎生:若于天道中因降德遭贬坠,其所居之处,邻于日月,此种阿修罗从胎而出,为人趣所摄。
3.湿生:有部份较下劣的阿修罗,生起大海之心,而沈住于水穴口,朝游虚空,暮归水宿,此种阿修罗因湿气而有,为畜生趣所摄。
4.化生:有一种阿修罗执持世界,势力大而无畏,能与梵王、帝释天、四天王争权,此种阿修罗因变化而有,为天趣所摄。
常怀瞋心而好战斗,这是阿修罗的特征。因此,若有人容易动怒,又好与人斗,就是人中的阿修罗。
四、畜生
畜生之所以得名,是由于为人类所畜养的缘故,主要指家畜家禽。畜生又名「傍生」,因为其形状不如人的挺直,傍横傍行之义。傍生无智暗钝,本来生处大海之中,后来转而遍于人、天及地狱诸道等。
《瑜伽师地论》卷四说:「傍生趣更相残害,如羸弱者为诸强力之所杀害,由此因缘受种种苦。以不自在,他所驱驰,多被鞭挞,与彼人、天为资生具,由此因缘,具受种种极重苦恼。」
《正法念处经》卷十八说,畜生总共有三十四亿种,另据《大智度论》卷三十载,依畜生的住处,可分空行、陆行、水行三种,又依行动时间可分为昼行、夜行、昼夜行三类。
依《辩意经》记载,有五种业因得畜生报:犯戒私窃、负债不还、杀生、不喜听受经法、常以种种因缘阻扰他人举办斋会。
五、饿鬼
所谓饿鬼,据《大乘义章》卷八说:常饥虚,故谓之饿;恐怯多畏,故谓之鬼。
《瑜伽师地论》卷四指出饿鬼在饮食上有三种障碍:
1.外障:此种饿鬼常受饥渴,因此皮肉血脉枯槁,发乱面黑,唇口干焦,常以舌自舐口面,四处驰走求食,但是由于业力的缘故,所见到的泉池都变成脓血而不能饮食。
2.内障:此种饿鬼喉咙如针,口如炬,肚子大如鼓,纵得饮食,也不能啖饮。
3.无障:此种饿鬼在饮食方面没有障碍,但是他所饮啖的东西,由于业力所感,都燃烧变成火炭,因此也要受饥渴大苦。
《正法念处经》卷十六举出饿鬼的住处有二种:一种住在人间,一种住在阎浮提地下五百由旬的饿鬼世界。
众生之所以得饿鬼报的业力,据《业报差别经》载有十种:
1.身行轻恶业
2.口行轻恶业
3.意行轻恶业
4.起于多贪
5.起于恶贪
6.嫉妒
7.邪见
8.爱着资生即便命终
9.因饥而亡
10.枯渴而死
六、地狱
地狱是欲界中最为下劣的一道。地,「底」的意思,万物之中,地在最下,因此名为底;狱,「局」的意思,地狱众生受到拘局不得自在,因此名为地狱。地狱又名「无有」,在地狱中,没有义利,因此名为无有。 地狱的种类、名号繁多,一般分为:近边地狱、孤独地狱、八寒地狱、八热地狱,合称为十八地狱。《大智度论》则分为:热地狱、寒地狱、黑暗地狱。
各类地狱是由于众生所造的种种不同的业因,而招感种种不同的果报。其中痛苦最为惨烈的是无间地狱。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载,无间地狱之所以称为「无间」,是指受苦无间、身形无间、时间无间、罪器无间、众类无间。(详见「天堂与地狱」)
招感无间地狱痛苦的业因是:
1.不孝父母,或杀害父母。
2.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尊敬经教。
3.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者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害僧伽。
4.伪作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
5.偷窃常住财物,乃至一物不与取者。
《楞严经直解》说:阿鼻地狱,就是大地狱,情业深重的众生便堕入此道,到了劫坏才能出离;但是如果兼有毁谤大乘的恶业众生,则虽然劫坏已,又转而寄居他方,无有出头的日子。为何会有如此的重报呢?因为谤法能令无数的人生起邪见,因而得此重报。
在五趣六道中,地狱因为苦楚深钜,心乱而无余力接受佛法;畜生则愚痴覆心,也不能接受佛法感化;饿鬼为饥渴大火烧身,也不能接受佛法,而天道与阿修罗则耽于逸乐,也不懂闻法的可贵,唯有人道苦乐参半,并且最有机会闻法精进,所以说五趣六道中,以人道最为难得、殊胜。人道是成佛的枢纽,但是如果不能把握人身、精进向道,一旦失却人身,再回头时,不知又将经过几劫的生死轮回、五趣流转,因此,经中以「盲龟浮木」来譬喻人身的难得。
肆 结语
人的一期生命不过数十寒暑,当一期生命结束后,人又将何去何从呢?有人以为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其实灯虽熄了,只要电源还在,换上灯泡,电源一开,灯仍会光亮。所以佛教认为人的生命结束后,或生天,或做人,或流转于其它五趣六道。总之,这个形体消灭了,又转换成另一个形体存在。譬如以柴薪取火,柴薪一根接一根烧完,但是火焰却始终不断,我们的生命之火也是像这样的相续不断。
有人认为「人死后必定为鬼」,这是很大的错误,人死后不一定为鬼。做鬼有做鬼的恶因,好人不但仍然可以做人,还可以做更好的人,甚至还可以成圣贤、诸佛菩萨。而生命转递的主要依据,就是我们自己所造的业力。我们既然知道生命是永恒的,就应该修心养性,立德立功...
2024-03-17 13:52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