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收徒的传奇经历
窥基,俗姓尉迟,是唐代开国元勋鄂国公尉迟敬德之侄,其父尉迟宗,官至左金吾将军。窥基的落发,以至于变成一代高僧大德,其中有一段独特弯曲的故事。
这一天,窥基之父尉迟宗正在书房枯坐,远远传来大家的喧闹声,模模糊糊还听到世人高唱佛号之声。这时,家童快快当当跑进屋内。尉迟宗一会儿从椅子上站起来,对小厮喝道:猖獗!今日昏了头吗?为何名也不报,就跑进来了!
小厮知道失礼,匆促跪下道:大人,小的实在是慌急了,有、有一位大和尚现已到门口了!
和尚?尉迟宗心中一愣。由于这位武功盖世的将军,历来没与和尚往来过,今日怎么会有和尚登门呢?
是的,家童忙不迭地接上来说,是一位大、大和尚,门前已拜倒了一大片人,都在顶礼膜拜他都不理,只指名要见大人。小厮的话音刚落,又一个老家人匆忙走了进来,心急地说:大人:三藏
玄奘
法师求见!
三藏法师
来了!尉迟宗还没等家人说完,便匆促向门外走去。他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瞪了小厮一眼,说了半天,满是废话,为何不早通报大师的姓名?
尉迟宗必恭必敬地把
玄奘
法师迎进客厅。匆促叮嘱家人上茶。
尉迟将军,法师刚一落坐,就说明来意:今日贫僧草率访问,是有一事相求的,尚请将军布施。
尉迟宗快乐地说:大师能亲身登门化缘,实在是合府的荣耀,恳请大师垂示。
玄奘
见将军如此直爽,便笑道:将军且慢许愿,不然我若说出口,一旦舍不得,又如何是好?
一句话把老将军激得简直坐不住了。这位两军阵前叱咤风云的人物,说话历来都是开门见山的。将军正要立誓发愿,
玄奘
法师向他摆了摆手,等贫僧说出原因,请将军三思后,再选择是不是布施。
正本,唐
玄奘
从印度取经归来,途中曾请一尼姑算卦,说:等你回国之日,你的一个鹤立鸡群的学生现已降生了。所以,
玄奘
回国后,即有心物色这个高徒。
一日,在长安郊外的大路上,偶尔遇到窥基,见他眉目清秀,举止大方,一探问,知为尉迟宗将军之子。叹道:将军之种不谬也!从此,
玄奘
便有心收窥基为弟子。
当
玄奘
说出要化缘将军的儿子窥基落发时,尉迟宗遽然觉得帽子下面的头发间热腾腾的,合十的双手,也慢慢地分开了。窥基是他最小的儿子,夫人过世早,如今只需这个儿子承欢膝下,是他精神上的依托。让儿子落发?他可历来没有想过。今日大师俄然提出这个需求,将军心里一会儿难以承受,所以便下意识地说道:像犬子这样粗蠢骠悍的人,可以教化得了吗?
玄奘
微微一笑,立刻接住话茬:像公子这样伟器之人,非你不能生,非我不能识!请定心,我收他为徒,定能使他变成佛门英才。
将军到底是个说话算数的人,尽管心中舍不得,但仍是容许了,只是说了一句:要看儿子的意思如何。
玄奘
说:请唤出公子,我要当面听听他的定见。
所以,将军便要家人叫出公子。当窥基传闻要他落发时,便大声嚷道:我不要落发!假定非要我当和尚也行,但有必要容许我三件事!
哪三件事?
玄奘
问。
不断情欲;准吃荤血之物;过正午也能就餐!
好家伙,这三件事恰是
佛教
大忌,窥基满以为提出这三件事,定可断
玄奘
收他为徒的主意。不曾想,
玄奘
倒一口容许了!正本,
玄奘
是先以希望把他栓住,然后再用佛的才智启示他,定会使他改动初衷。所谓容许,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算了。
窥基落发后,凡出行,公开常以三车相随。三车分载妓仆、饮食和经文。关中人因此称之为三车和尚。
有一次,窥基去太原传法,三车在死后相随。路间,遇一老翁,问道:是什么人搭车?回答说:一个和尚载着家族而行。这个老翁叹口气说:很知晓佛法的人而带家眷,这可与佛徒不相称啊!
窥基在车中听后,脸红心跳,当即觉悟。他长叹一声,弃车独往太原而去。
觉悟后的窥基,勤学苦练,严守戒律,日渐精进。他协助
玄奘
译经,毕竟变成一代高僧大德。
2024-03-17 13:52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 阿弥陀佛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一)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佛说阿弥..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一是忍得过。忍一时之气,消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担当,不推诿逃避,直面惨淡..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续前)在唯识学中,讲到熏习义的经论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二部论。第一部是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此论以如来的十相殊胜殊胜语摄尽一切大乘佛法,所以名为..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文:大安法师宋朝时,有一位姓黄的铁匠,大家都叫他黄打铁。他通过打铁感觉到人生很苦,一天不打铁一天就没有生计。天天在火炉旁烤着,抡着沉重的铁锤,想想看这个活..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麻烦了, 你一千个大..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忍能养福人活着,不过一口气。谁都有不顺心,谁都会不顺利。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成大事者必有大气,有大气者必有大忍。忍不是逃避,而是能量的一种积蓄,等到一定的时机选择爆发。善..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喜欢一个人很容易,但是如果要放下一个人真的有点难,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投入爱海的小伙伴们。虽然很难,缘分尽了,感情也就不复存在了,本人向来追求的是对人对事,讲的是好聚好散,没有..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各位缘主安康,我是师傅。接下来和大家继续说一说有关“婴灵超度”的事,此前向一些苦于婴灵的缘主们介绍了一下在家中自己超度婴灵的方法,很多人都说我按你说的去做了,如何确定..
心累之人
心累之人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心累,凡事看不开,就会导致肌体内各器官调节作用的失衡,久而久之,疾病就会缠身。两个一起跑步的人,跟在后面跑的总会显得累些;社会在发展..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专家预计: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
心间有福田
心间有福田从前,有一对母女过河,母亲希望女儿能平安到达彼岸,女儿也希望母亲能平安到达彼岸。母女之间的利他心是人之常情,不是很伟大,凡是有良知的人都会这样想。河水特别急,两个人可能都会被冲走。女儿想:我..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麦彭仁波切也讲过,虽然往生净土的条件有四个,也即净土四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如果能具备这两个条件,往生就没有什么问题。第一是对阿弥陀佛的信心(第..
怎样优雅起来
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人,身上都有一种良好的教养。这是最基本的教养,潜在的善良的人都会去努力维护,它没有固定的形式,与道德也扯不上什么关系,在一个人去努力取悦他人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来。一个举止优雅的欧洲人..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我们得来很容易的经典,都是前人的生命换来的,我们确实应该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因为那字字句句都是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一个人所说的语言、身体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心灵的外现。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说话态度恶劣、语气生硬、暴躁无礼的人,任何人都不喜欢,他们势必招来诸多不满,甚至怨恨。先..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梵网经》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奴婢。皆应先受..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