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上的轮回故事

繁体

编者按:今日这一篇故事摘自《印光大师永怀录》,是印祖讲故事系列其间一篇,后人根据《印光大师文钞》、苏东坡《僧圆泽传》以及《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汇编而成。三生石的传说在民间一向有极大影响,并且详细遗迹也有多处。不过在佛教史籍中记载稍有不一样,小编此前曾据《宋高僧传》编过一篇,文中法师名字也有不一样,《宋高僧传》主人公是圆观法师。此外《宋高僧传》原文只说到圆观法师转世唱诵《竹枝词》,后世撒播版本则连歌词都有,具见此文。

三生石上旧精魂:最感人轮回故事。

十二年后灵隐寺,两世之交再相见。

灵隐寺下三生石,见证宿世此生缘。

三生石影响广泛,已远远不止一处。

唐朝李源,因安禄山起兵造反,爸爸驻扎东都洛阳不力,被朝廷降罪问斩。李源年青年代日子奢华,拿手歌咏。爸爸的死令李源无比悲愤,他立誓此生不当官、不娶妻、不吃肉,将自家屋宅改作慧林寺,请高僧圆泽禅师出任住持,李源自个也住在慧林寺修行,这一住即是五十年,直到终老。圆泽禅师和李源志同道合,友谊深沉,变成存亡莫逆的师徒和至交。

有一年,李源打算朝礼峨眉,约请圆泽师同行。圆泽师主张从陕西走,李源不肯通过京城,坚持从荆州走水路。两人定见不一样,各有原因。李源猜不透圆泽师的心思,圆泽禅师却理解李源的主意,知道他不肯路过长安,以免他人猜疑他想找时机当官。两边僵持不下,最终圆泽师容许李源从荆州走。临行前,圆泽师知道自个此即将一去不返,提笔告知好后事,将纸条夹在经书中,通知仆人,等李源回来时再给他看。

两人搭船西行,到了荆州上游,快要驶进三峡,河道变得迂回险峻,船家趁天还没黑,急忙抛锚泊岸。这时走来一位妇人,挺着大肚子到江边吊水。圆泽师一见她,俄然转过头去偷偷抹眼泪。李源看在眼里,心中疑惑:孕妈妈与你何干,你哭啥?圆泽师长叹一声:你有所不知,她怀孕现已三年,就等着我去给她做儿子。我一向躲着她,可仍是躲不过,我只好去给她做儿子了!李源一听,如五雷轰顶,怎样也不敢信任自个的耳朵,他拼命地摇头:不会的,不会的!咱们不是说好要一同朝礼峨眉的,你怎样能丢下我一个人不管?圆泽师也不由热泪盈眶,这些年的情意转瞬将成隔世:李公,对不住啊!请你把我埋葬在山沟,我出世三天浴儿时,别忘了来看我,我见了你对你笑一笑,让你断定即是我。说完,预备入灭。李源慌了手脚,死死捉住圆泽师,生怕他离去:别走!你不能就这么走了啊!李源不停地哀求,圆泽师始终一言不发。李源拼命摇晃着他,喊着:师父!泽公!你倒是说话啊!说你不走了,不走了行吗?咱们立刻回去,别去给人家当儿子了!圆泽师低下头,落下一颗泪水:已然当面相逢,怎样还能持续躲避?该了的缘仍是得了啊!李源再也操控不住,哭得像个泪人,圆泽师牵强露出笑容安慰他:别难过,咱们还有碰头的时机。再过十二年,记得到杭州的下天竺寺门外,咱们在那里相会!李源还没弄理解,圆泽师又叮咛他:十二年后的中秋夜,你可千万不要忘了啊!我去了!说完,闭目坐化。李源声泪俱下,搓手顿脚,懊悔自个固执走荆州,痛失严师诤友。

安葬完师父,三天后,李源去那户人家探视,一碰头,孩子就冲着他笑。望着故人了解而生疏的笑脸,李源心酸不已,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眼泪如断线的珍珠,一颗颗落在孩子开放笑容的脸上。这恰是:笑和泪一同相融,生与死一线相连。分不清是悲是喜,曾相识从此天边。李源心中静静呼唤:泽公!泽公!别来无恙。这场出人意料的冲击使李源悲痛欲绝,他再没有心思去四川,独自一人回来洛阳。重到慧林寺,全部照旧,仅仅再没有禅师的身影,物是人非,李源恍恍惚惚。仆人将圆泽师留下的那封信交给他,李源才知道圆泽禅师在动身前现已安排好后事,更加断定他不是凡夫,自个也对十二年后的约好充满信心和期待,仅仅猜不透为啥要不远千里相约杭州,但他信任这也是缘由。

光阴似箭,约好的这一年总算来到了。接近中秋,李源激动不已,早早赶赴杭州,寻觅故人前生约好的当地,打听到天竺寺就在灵隐寺邻近。中秋节那天,李源来到灵隐古刹礼佛,心中静静祈祷佛菩萨保佑,自个能与泽公顺利碰头。出了灵隐,他沿着飞来峰走出去,向人问询三天竺寺,有人通知他,对面的那条小路走进去即是了。李源顺着所指的方向走,竹径通幽,走在其间,感觉说不出的温文与轻灵。李源的心渐渐安慰,他放眼望去,山色如列画屏,曲涧淙淙,山岚云影时而飘忽,宛如来到人间仙境。天色渐暗,皓月当空,不时可见山脚下大家团圆喜庆,赏月吟诗,把酒言欢。想起当年与圆泽师一同度过的日子,李源登时倍感苍凉,踏着落叶不觉就来到葛洪井畔。李源垂头望见水中月光闪耀,跳动不定,就像孩子调皮的面孔,水月变幻下,隐约可见自个沧桑的面庞,不由悲从中来:泽公真的能来吗?他还认得我吗?李源瞻前顾后,心里忐忑不定。俄然,远处模糊传来歌声,声响渐渐清晰,俄然看见一个放牛娃骑在牛背上,扬鞭敲着牛角唱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羞愧恋人远相访,此身虽易性常存。(我从宿世来到此生,还记得咱们从前一同赏月吟风的日子,往事已矣;真是羞愧,让你跑这么远赶来相见,咱们虽在轮回无常的苦海当中,可是真如佛性却清净无染。)

此身虽易性常存,能说出这话,莫非他是李源思量着歌词,惊喜万分地瞪大双眼盯着放牛娃。放牛娃见他这副容貌,咯咯笑了。李源急速跑上前去相认:泽公?你是泽公吗?放牛娃点允许说:李公真守信用啊!真是泽公啊!李源激动地伸出双手,一把捉住放牛娃:十二年了!我等这一天等得好苦啊!泽公你还好吗?牧童浅笑着答复:好呀!说着,跳下牛背,李源仍然紧紧握着孩子的小手不放,老泪纵横。这双手,从前温暖宽厚,现在却幼小嫩滑;他们的手,从前阴阳相隔,现在总算又握在一同!宿世的高僧,眼前的孩童;从前的好友,单纯的面庞。穿越宿世,来到此生;是梦是幻,如泣如诉。这些年来的期盼与思念,李源肝肠寸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多么期望眼前的重逢,再没有分手的时间!放牛娃摇了摇人他紧握的手说:别傻站着,你听,脚下溪流飞跃,不恰是在歌唱咱们重逢的高兴吗?嗳!李源连连允许,所以两人沿着溪涧往前走,月光映照下,一高一矮两个身影亲密无间。很快见到一座小桥,放牛娃拉着李源,从桥上走了曩昔。地形变得开阔,青山下是一片茶林,空气分外幽香。看!那即是莲花峰!放牛娃指着前方的山头说。走到近前,突然看见上山的路口矗立着三块巨石,月色下模糊可见石头嵌空小巧,莹润灵异。

咱们就在这里坐一会吧!说着,放牛娃爬上第三块石头,脸朝外坐下;李源靠着第二块石头根坐下,两人面对面,间隔非常近,本来这两块巨石的根部是相连的。放牛娃手里摇晃着树枝,嘴里喃喃地说着:三生石,三生石。三生石?啥三生石?李源左顾右盼,俄然眼前的牧童变现成老禅师的容貌!李源吃惊地揉了揉双眼,再一看,仍是那个幼嫩的身影。李源心中满怀神往,对放牛娃说:泽公哪!你长大了,再来慧林寺出家,我就还能每天见到您!牧童楞了一下,没有说话,李源急忙又说:也不一定来我那儿,你喜爱哪里就到哪,比方这儿也好啊,我横竖跟着您!牧童叹了口气说:李公!你我情深,世缘未尽,不如暂时不要再接近。李源一听急坏了:为啥?!咱们十分困难才碰头,莫非又要分手?你知道这些年,我是怎样盼望重逢的吗?可这究竟不是长久之计,存亡轮回,老是要别离的!李源的心像被重重扎了一针,痛得晃了晃身子,幸而靠住了背面的石头,他声泪俱下地说:莫非这些年来,你历来都不思念咱们的曩昔吗!泽公啊,咱们的这段缘,即是说给石头听,石头也该掉泪哪!牧童沉默了,悄悄抚摩着两片石头相连的有些,遽然开口说道:这即是三生石。我坐靠的,是宿世,我从宿世来与你赴约;李公你所靠着的,恰是此生,你仍是李源。那还有来世,咱们的来世哪?放牛娃指指最外边的石头:喏,即是那!李源急忙掉转身去看那块石头,却发现它与这两块是分隔的,并没有连在一同!这即是说,来世咱们不会再见了?李源心里一片空白,不知该站往哪片石头。秋风吹起,枝影摇曳,只要树叶的沙沙声。他们的心互相相通,他们的情意存亡相连,如同该把这段千古奇缘刻在石头上。

李源仍然不死心,抱着最终一线期望问:泽公,咱们还有来世的团聚吗?你倒是想想方法呀!牧童仅仅睁大双眼望着他,没有答复。李源急得不知所措,声响沙哑:泽公,莫非你就没有话要留给我吗?牧童的声响俄然变得悠远浑厚:李公,你我同在无常的存亡中,一定受各自业力的牵引,身不由己地轮回,所以别离是一定的。只要精勤修行,了生脱死,才干有真实重逢的时机!说着他猛地抽出被李源抓住的手,用力拍了拍石头,停在那儿,再没有一句话。李源不得不接受永诀,自个究竟学佛几十年,沉着一点也该理解泽公的目的,他悄悄允许说:泽公,我懂了。牧童苍白的脸上泛出一缕若有若无的浅笑,他站动身来慢慢往外走着。李源跳了起来,尾跟着走下石头:泽公留步!还有事吗?李源不知道说啥好:这个,啊已然你我不远千里来到杭州,何不畅游西子?再走也不迟啊!牧童边摇头边往前走,声响卑微地说:不看了,该回去了。不!李源沙哑地喊着。牧童骑上牛背,回眸看了李源一眼,悄悄挥手与他诀别:李公,你我就此别过,从此天边。保重!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只留下一串歌声:身前身后事苍茫,欲话缘由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宿世来世,存亡苍茫,若要倾诉缘由,只怕肝肠寸断;我已走遍吴越山川,仍是掉转船头回到瞿塘峡。)

李源快疯了,想追却怎样也迈不动脚步,只好拼命地喊:泽公,保重啊!歌声渐远,牧童总算不见在无边的夜色中。目送故人远去,却再也没有重逢的日子,李源伸得长长的双手停在了半空,泪水如决堤的洪水不尽地流动。李源再也支持不住,转身扑向最外面的那片石头,抱着不停地敲打抚摩,哭得撕心裂肺。这莫非即是来世!永久不再相见?空阔的山沟,夜色苍茫,四周仿佛仍然回荡着牧童的歌声。

李源跌跌撞撞地再度爬上两人刚才坐过的石头,寻觅故人最终的踪影。月光如水,照在石头上,现在只要自个孤单的身影。严寒的石头如同还留有牧童的体温,只要石头,才可以证实泽公真的来过,又离开了。石头垂下藤蔓,落在李源头上,本来它也是那么恋恋不舍!身旁小树随风轻摇,枝叶不停地摩挲着李源的衣服,如同放牛娃的小手在安慰他,叫他别哭了。

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此时俄然掉下一颗晶亮的泪花,吧嗒落在腮旁。他俄然回忆,却见一轮明月当空,牧童不再回头,任风把泪吹干。耳畔响起诗僧皎然的诗:我欲长生梦,无心解伤别。千里万里心,只似眼前月。

莲花峰下,石头静静地安立。血肉之躯化作尘土,石头仍然,望见来世。永久,有多远?

2024-03-17 13:53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