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是什么意思?
佛教讲因果,有一句话叫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菩萨因为明理成就大智慧,所以不造恶因也就无所谓感召恶果,众生刚好相反,要等到亲自遭受可怕的果报才生起恐怖。
菩萨深知因果循环规律,所以从源头上来约束自己,也就是从自己的起心动念都要看好。莫种恶因。而众生不识因果不信因果,图一时贪欲而种下恶因,等到果报来时痛苦万分,却悔之晚矣。
《涅盘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世作善恶之因,现世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当下受报。
祸福不是上天赐予的,是我们自招。地狱阎罗本不愿你下地狱,奈何我等作恶多端偏要下去。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影子甩得掉么?人死了钱没花完,都成了别人的,名望地位也烟消云散,唯有善恶之报是如影随形的跟着一起去。百千亿劫,万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所以我们要惜福,多种福德,多做善事。
我们明白了业有三报的道理,不仅知道干坏事作恶之人,终有报应,而且能真正做到多行善积德,不干坏事的而终得福报的结果。
因果及其报应规律,遍布自然界,也遍布人类社会。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个人穿衣吃饭,举心动念,待人,接物,处事,无不孕育着因果。
大凡因果只分两大类,善与恶,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因果一旦形成,势不可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由他人顶替,只能自作自受,丝毫不爽。
果报时间,迟早不一,有的是现世报应,就是这辈子一定受报,有的则在下一世或者无数世后才受报。而现实报应的,更有当场受报的。
释迦牟尼佛成道,提示因果真谛,一直被世人推崇,佛门修行人,更谨记在心,不敢忘却,付诸行持。故佛门有句名言: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菩萨所以畏因,因为菩萨大觉、大慧、大行。擅于鉴真伪,审邪正,察好坏,辨善恶故菩萨对真、正、好、善力为,对伪、邪、坏、恶却止。
菩萨畏因是断恶行善的体现,是持戒精严的落实,是摄心妙法。
菩萨畏因,无因便无果,无果便无祸,无祸便福至,清闲自在,常乐我净。如此法味何尝人人尝过?
然而众生迥然不同。众生以沉迷,执着,分别,妄想为名家。只知迷醉社会的色相,执着于欲望,不知《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缺乏正知正见的智慧。对人生观,价值观,做人处世及人际关系,往往贸然从事,胡作非为,伤天害理也敢为,甚至有的人以恶为能,认为本领胜人一筹,所干恶事,甚是机密,无人知道,无可识破,即使瞒过人们的耳目,则满不过天理(天道),殊不知种下深重的恶因,果报现前,或惊恐慌万状,坐立不安,或无所适从,苦楚难表。
甚或机毁人亡,死无葬身之地,实在令人痛心扼腕。因此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就是对畏果人的活写照,全是愚痴所使。
以下是近代高僧印光大师的讲解: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宾士。每见无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
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从兹退悔初心,反谤佛法。岂知报通三世,转变由心之奥旨乎。报通三世者,现生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谓之现报。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谓之生报。
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万生,或至无量无边劫后,方受福受殃者,谓之后报。后报则迟早不定。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转变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恶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
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与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堕地狱长劫受苦之业,即便消灭。尚复能了生脱死,超凡入圣。
金刚经所谓:若有人受持此经,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转变由心之义也。(摘自《印光法师文钞正编》与卫锦洲书》)
2024-03-17 13:53阿弥陀佛:成就的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切愿、实行,往生必定可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现在国内修学佛法的,除西藏外,百分之九十都是修净土宗的,然现在..
阿罗汉的神通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者:怎么叫阿罗汉呢?方才说的四果阿罗汉,到这种阿罗汉的位置上,不需要再学了,这叫无学位;初果到三果,都叫有学位。四果阿罗汉又叫证道位,二果和三果叫修道..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后欣求极乐,最后回归于一声佛号。那回归这一声佛号的时候,我们坐下来念佛号,像我们年纪大,念念就没声了,那我也就默念了。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有的时候..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太好争斗,欲望炽盛,又极力去控制自己,导致内心压抑负累。当这种压抑负累到一定程度,就又难以控制,会通过邪欲这种方式释放出来。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确实是好争好斗,又压..
快绝望了,但只有忏悔改过才有用
我结婚两年了,和公婆分开过的,我丈夫有个哥哥没结婚(智障),我们有个可爱的宝宝,今年一岁多。我们99年认识,到结婚只用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听父母的,会选择他!我们吵架如家常便饭!结婚前两天是第..
想发财,却不去做能发财的事[达真堪布]
拼命地想发财,为了发财付出了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但是能发财的事情却不去做。佛法多圆融,多方便啊!都可以做布施,我们还不做,多愚痴,多可怜啊!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太可怜了,不会学,不会修,自..
陈大惠居士:16行偈
陈大惠居士:16行偈*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生命已入倒计时, 首先就要破情执;家亲眷属全是债,讨债还债这一世;身外之物全是假,若能带走是愚痴;放下万缘精进修,灾难只是来考..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弟子问:师父,我每天早课诵普门品、念佛,也有时候早课内容想多加一部地藏经,请问:念完普门品、念完佛后念三皈依和回向,然后诵地藏经后再多念一遍三皈依回向,这样行吗?师答不用,念完地藏..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作者:秦东魁一切外部环境都会随着内部能量场进行转变。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跑成冠军。他的这个能量场非常强,他能被万物所滋润,不因为身残,就..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