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阿弥陀佛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的含义是什么?
尘世间有很多人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却不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些老人虔诚地念了几十年南无阿弥陀佛,竟然也不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
口念南无阿弥陀佛而不知南无阿弥陀佛表示什么,可称得上迷信;而那些自己不懂南无阿弥陀佛 是什么,就说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 是迷信的人,同样也是迷信。其本质是相同的盲目相信。
佛是指觉悟者。有觉悟的人就是佛。你有了觉悟,你就是佛。因此,佛不在天上,佛在人间,佛在心中;佛不是迷信者的化身,而是觉悟者的称号。
阿弥陀佛是一个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的名字,就像我们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是一个符号,一个为了区别于他人而起的代号、代码。
阿弥陀佛,又简称阿弥陀或阿弥,均指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如来,也即释迦牟尼。因而,阿弥陀佛又称阿弥陀如来。
如同人有别称一样,阿弥陀佛共有十三个称号,其中有十二种与光方面有关,一种与寿命方面有关,前者总称无量光佛,后者称无量寿佛。
南无是归向于、礼敬于之意。
南无阿弥陀佛的通俗语解释是:向阿弥陀佛致敬(向如来佛致敬)!
然而,南无阿弥陀佛除了狭义的解释之外,在广义上是指:向一切有觉悟的人致敬。
觉悟者的标准是什么呢?有低标准和高标准。
低标准是度己,即从自己做起,断恶修善,遵纪守法,淡薄名利,积功累德,清净放下,随缘(缘起、缘聚、缘散、缘灭,诸法从缘生,还从因缘灭)而不攀缘。高标准是度己度人,除了自己修持成为觉悟者之外,还要帮助别人成为觉悟者,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弘扬佛法,慈善布施(布施,是指舍。俗话说舍得,是一种因果关系,有舍才有得,先要诚意为别人,才能得到别人为自已)。
然而,无论度己还是度人,前提都要先做到看破、放下、放下、看破。
什么叫看破?看破就是要淡化世事境缘的无常(没有亘古不变的东西,一切都在瞬息万变之中,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假有(因缘而合、因缘而分所表现出来的存在及存在者),理解其虚幻变化规律--无常中的有常。既不沉迷于有(只是妙有、偶有、像量子力学的超弦一样,是一种临时的组合)也不执着于无(万事万物均无中生有、有生于无,真空不空,有归于无)。无色(色指物质、存在)但不空(非有、无),虽空但有色。一分为三曰空、有、中,和其相联则三为一体。不固守色空,不粘着色空,洞明诸相非相,不拘泥于两边而立于中道,行于中道。
放下,首先要认识佛家常说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进而提高到万般将不去,修业亦离身的境界。
万般将不去,意指人在投胎时空手而来(尽管婴儿生下时攒紧双拳,那里面也没有东西,他只不过想来人世间抓东西而已)、撒手而去(人逝时之本能),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往何处去,其一生所能,一生所得,无论是权倾朝野,还是富可敌国,万般万样都是带不走的。
业,原意是指人身、口、意的运动以及其所形成的行为。一个人的身、口、意的行为运动都具有力学惯性,即一种残余的潜在的可影响后面运动(会招致、形成一种结果)所具有的力量,即业力。
业随身是指一个人即使其肉身离世而去,但其精神这种业力却在世间保留下来了,具有余势和作用,影响着后来人。
眼前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它的作用力并没有完结,仍然潜伏着一种结果(好的和坏的),联系着过去、现在和将来,这就是业力的作用。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能流芳百世的人真不及人口总数的百万分之一。只有那些在历史进程中曾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统治者、政治家,有述著流传于世的科技、人文学者,才有较大的业力影响后人。著作具有业力,因特网也具有业力,但不可能永存。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冰川期以前,人类的祖先上元人做过些什么,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他们的业力我们也无法领悟,人类的业力只可以阶段性地随身而无法做到永远随身。中国人曾悲恐毛泽东逝世后会有大灾难,然而却发展得更好。人们也曾忧虑邓小平走了之后改革开放能否继续,事实证明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
只有宇宙大自然的业力是永恒的!
其次,放下,就是要心地清净,随缘而不攀缘,淡薄名利、清心寡欲。
人生的烦恼其实绝大部份是自己找的,不该怨天尤人,只要肯面对真实,就不难发现,其根子在于一个贪字。贪权势而被权势弄死, 贪钱而为钱亡, 贪吃而伤身,贪财而招来横祸,不知足而东窗事发, 贪女色而祸起萧墙,贪过瘾而吸毒犯罪,贪出国而被欺骗,做生意太贪反而亏损,炒股因贪而被套、因透支而全军复没食欲、色欲、物欲、贪婪、执着、嫉妒、嗔恨、攀比、虚荣、独尊、偏执、小气狭隘、以我为中心都会令人产生无穷无尽的烦恼。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去掉牵连,去掉挂碍,才是消除烦恼的良方妙法。
许多善男信女经常到寺院在佛前烧香磕头,祈福祈寿祈子,祈求升官发财、姻缘美满、万事胜意。作为一种善意的精神寄托,无可厚非,但是,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的本意却不是这样的。
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而不知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什么意思,是迷信;同样,当一个人没有弄清楚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什么意思,就肆意指责人家迷信,他本身也是一个迷信者。因为他们都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而盲目相信。上述行为,如果弄清楚之后才去做,就不是迷信了。
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一种对觉悟者的恭敬行为,发愿行为,也代表着一种因果逻辑。
三柱香,分别叫戒香、定香、慧香。第一柱香,在佛的面前表决心戒掉自己的恶习和妄念;第二柱香,希望自己能够入定;第三柱香,祈求自己能够得到智慧。戒、定、慧,三者是破迷开悟的方法,也是一种因果关系。只有戒掉自己的恶习和妄念,心才能定得下来;心定下来之后,才会出现定能生慧的结果。一个人如果整天想着升官发财、敛物敛色,打人整人,偷鸡摸狗,贪污受贿,上下交争利,他的心怎能安定下来呢?心动神疲,无暇静思,又怎能得到大完满智慧呢?
磕三个头,一叩首表示对佛(觉悟者)礼敬,二叩首发愿向觉悟者学习,愿归于佛门,三叩首是在庄严者的面前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罪过。
依上定义,当我们怀着向觉悟者致敬、向觉悟者学习,改过自新、从善积德的心态在佛前烧香磕头,又何罪之有?又怎能与迷信同语。
看破和放下不等于悲观厌世、懒惰,恰恰相反,看透以后,就会更加重视今生的努力,抓紧时间担当生前事而何计身后评,做应当做的事,做了便放下,而不会斤斤计较。
无为而无不为以及无为而治中的无为,从古至今之所以争论不休,在于争论者未悟其真味。无为不是指什么事都不干,无所作为。无为是指不要主观地、刻意地去干违反客观规律的事情,即无违(老子时代违为相通)地去为。 无违 地去为,其结果反而是无不为;无违 地去治,其结果反而是无不治。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种境界。当整个社会人人能够做到度人度己,觉悟文明,便达到无为而治,比起靠斗争论、消灭论来治理要高明得多。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治民。民治带来太平盛世,治民常常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认识到空,诸法无我,破我执、我见,平等侍人,就不会处处以自己为核心,事事强加于别人。
认识到万般将不去,淡薄名利,就不会贪污受贿,不会争权夺利,不会贪天之功为己有。
有觉悟心、慈悲心、宽容、大度,就会离事非、去争斗,度人度己,慧福双修。
当今时世,腐败风盛,金钱薰心、物欲横流,追星赶富,浮燥喧哗,隐患不少。虽非主流,岂可忽视?
智慧与良心就是佛根。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什么好处?
了解了南无阿弥陀佛的含义之后,好多朋友就该问了,为什么要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呢?口诵南无阿弥陀佛究竟有什么功德?有什么好处呢?
一、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可表明自己向佛的立场
南无是恭敬礼拜的意思,亦是皈依的意思,此二字是恭敬之词,就是我们顶礼、敬礼、皈依。可直接译为:归向于、礼敬于。
阿弥陀佛是一个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的名字,阿弥陀佛,简称阿弥陀或阿弥,均指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如来。因而,阿弥陀佛又称阿弥陀如来。阿弥陀佛翻成中国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就是无量觉的意思。无量觉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觉。
所以,口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有归依佛的教命的意思,把自己的生命归依于佛,表示自己忠心向佛。
二、可得到诸佛的庇护
经常口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日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刻刻保护著,又有观世音大势至等诸菩萨,同一切护法伽蓝,常常照应好;诸佛日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照著此人,使他常常得福,一切恶鬼邪神,同那一班夜叉罗刹,都不能伤害;一切毒蛇恶兽,都不敢放肆;一切灾难病痛等,都可不受;从前所作的罪孽,无论今生前生,都可得到消解。
念佛的人,心常欢喜,所以面有神彩,身体健康;心中所想之事,因为大都是好事,所以往往都能如愿。
而且,将来还可以生到极乐世界,永远脱离轮回的苦趣,同佛一样,享受一切世间所享不到的清福。一切慧鸟,都能宣扬妙道;一切行树,都能善演圆音;衣食皆随意丰足。
三、口诵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生命本身是一个充满了种种苦的过程。世人被种种束缚、欲望所苦。而且,人生苦短,衣食还都得通过劳苦方可得到,人心贪婪,修行的人想要救度这个世界,无奈自己也被这世界坑陷着,自救尚且不及,如何能够救得他人呢?
所以,为了自度度人,要经常念佛。释迦佛说,世人没有很大的根基依照佛法修行,即便要修行能够,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成功。但时间长了难免中途会有动摇、退转,甚至放弃一生就可以修成的机会,只有来世生到阿弥陀佛世界上去。因此,佛教我们口诵佛号,早早同他结一个缘,到生命终了的时候,就有佛菩萨来接引;这时世人的念头若坚定不变,就立刻往生极乐世界了。
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四十八个大愿,仿佛化了四十八艘大船,在娑婆世界苦海里,只要听着人们口诵佛号,即便闻声往救。
而且,念佛的人,很容易在修行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知错能改。
2024-03-17 13:53阿弥陀佛:成就的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切愿、实行,往生必定可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现在国内修学佛法的,除西藏外,百分之九十都是修净土宗的,然现在..
阿罗汉的神通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者:怎么叫阿罗汉呢?方才说的四果阿罗汉,到这种阿罗汉的位置上,不需要再学了,这叫无学位;初果到三果,都叫有学位。四果阿罗汉又叫证道位,二果和三果叫修道..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后欣求极乐,最后回归于一声佛号。那回归这一声佛号的时候,我们坐下来念佛号,像我们年纪大,念念就没声了,那我也就默念了。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有的时候..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太好争斗,欲望炽盛,又极力去控制自己,导致内心压抑负累。当这种压抑负累到一定程度,就又难以控制,会通过邪欲这种方式释放出来。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确实是好争好斗,又压..
快绝望了,但只有忏悔改过才有用
我结婚两年了,和公婆分开过的,我丈夫有个哥哥没结婚(智障),我们有个可爱的宝宝,今年一岁多。我们99年认识,到结婚只用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听父母的,会选择他!我们吵架如家常便饭!结婚前两天是第..
想发财,却不去做能发财的事[达真堪布]
拼命地想发财,为了发财付出了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但是能发财的事情却不去做。佛法多圆融,多方便啊!都可以做布施,我们还不做,多愚痴,多可怜啊!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太可怜了,不会学,不会修,自..
陈大惠居士:16行偈
陈大惠居士:16行偈*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生命已入倒计时, 首先就要破情执;家亲眷属全是债,讨债还债这一世;身外之物全是假,若能带走是愚痴;放下万缘精进修,灾难只是来考..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弟子问:师父,我每天早课诵普门品、念佛,也有时候早课内容想多加一部地藏经,请问:念完普门品、念完佛后念三皈依和回向,然后诵地藏经后再多念一遍三皈依回向,这样行吗?师答不用,念完地藏..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作者:秦东魁一切外部环境都会随着内部能量场进行转变。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跑成冠军。他的这个能量场非常强,他能被万物所滋润,不因为身残,就..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