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重孝孝当先

繁体

第1篇: 天地重孝孝当先:

道育天地,运行日月,万物长养;

一寒一暑,阴阳消长;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然后夫妇,父子,君臣,上下;

进而礼义乐章。

宇宙间息息相关,礼之始,孝居上;

天地明察神明彰;

历代的先王,以孝治国安家邦;

圣贤仙佛,孝慈为标榜。

孝悌仁之本,本立道生;

上天降福,祥瑞臻,家运昌隆;

事事顺畅,子孙代代康宁;

反之,有如车离轨,灾祸不断;

故君子应以孝当先;

怡谨尽孝,尊亲事亲为大;

慎恭笃行。

第2篇: 一个孝字全家安:

凡为人子,孝敬是先;

其次友爱,协和兄弟;

若非父母,岂有此身;

试问身从何来,亲为生我之本;

孝为何事,人所自有之心也;

慈乌反哺,由知报恩;

人而不孝,乌雀不若。

孝之道,言不可得而尽也;

尽得小孝,可称端人良士;

尽得大孝,即可入圣超凡;

家家孝友,兄弟雍和;

息事省争,安分循理。

孝行由自亲长而推之;

始于事亲则家和,中于事君则国安;

终于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罔极之恩,报于万一,称盖世之孝也。

第3篇: 孝顺能生孝顺子:

夫孝乃天之经,地之义也;

纲常伦理,首重乎孝;

千经万典,犹以孝悌为先;

当思父母;

抚育栽培,推干就湿之恩;

及不忍孩子饥寒之心;

观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人生于天地之中,万物之长,亦应知孝亲;

顺亲之意,承亲之志,显亲之名。

虽父母有过,当是谏而不逆;

婉容愉色,劳能无怨,勿有恼怒愁烦之态;

下气怡声,竭己心力之奉亲,以得欢心为本;

冬暖夏清,晨昏定省;

虽为菽水鸡豚之养;

犹胜于亲殁之椎牛之祭也已矣。

第4篇: 孝顺子弟必明贤:

古有廿四孝,各居贤名,现代孝子女,几顾亲心;

科技多昌盛,文明之下,天性多泯灭,弑亲可闻;

智士于静夜,扪心自想,父母生养苦,数十寒春;

一朝儿长成,各立门户,儿供亲温饱,以博孝名;

侍老少所需,体恤关心,毋以养犬马,一般心情;

莫待亲不在,空烧纸金;

想想孩提时,有过亲不怪;

今父母有错,你却恨难排;

无冤不成家,父子互为债;

退一步思量,海阔天空白;

关系可改变,只要心存爱。

第5篇: 孝是人道第一步:

夫先王之道,莫大于孝;

仲尼之教,莫本于孝;

欲成圣人之全德;

必立孝以诚其身,广其忠恕。

孝者,人伦之始,大道之基,事亲之本也;

冠乎众德而开其端;

本乎圣志而立其基;

首乎善行而达世范;

尊乎宗祖而渊流长;

诚乎亲朋而忠社稷;

终乎慕亲而身示道;

故推其孝悌,以奠万德之基,注万世之源;

己行无慊,达纯德全孝,以宜家宜国人。

第6篇: 孝子谢世即为仙:

孝悌,德行第一事;

故曰行仁之本;

始以事亲,中以事君,终以立身;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事双亲;

气要平和,色要温雅;

语要真诚,心要宽慈怡;

不可冷淡心,不可生烦恼心,不可生惊怖心;

不能有愁闷心,不能有难言,不能有愧恨心;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是故;

子曰;

安民亲爱,莫善于孝;

亲民礼顺,莫善于悌。

第7篇: 自古忠臣多孝子:

众善之首,乃孝为先;

孝者德之本欤,教之所由生也;

是以为人子;

当侍亲无违,事之以礼;

于居,养,病,丧,祭;

必敬,乐,忧,哀,严;

时时持孝之始,切切体孝之终;

尽心竭力,劳而无怨矣。

继能宜广此心;

推至社稷,亲亲仁民,孝事于君;

立身行道,以忠孝节义制身谨度;

察古今圣贤辈,皆为忠孝士;

能持忠孝大义者,方为孝子乎。

第8篇: 君选贤臣举孝廉:

其为人也以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作乱者,未之有也其所闻;

先王之道经天下,礼之用也和为贵;

恭近于礼访贤良,文能安邦武定国;

忠臣出于孝子弟,精忠报国岳武穆;

三顾茅庐亮出仕,李密陈情誓尽忠;

圣朝以孝政经纶,亘古明君举孝廉;

周公吐握民归心,德孝舆也国之基;

令德也夫无贰心,恕思明德以民政令;

信为天地之大本,用之以国安民心;

尧帝禅让舜摄政,不久天下以大治;

四海升平。

第9篇: 尽心竭力孝父母:

天下溺,援之以道;

阐道宏德,不遗余力;

明体达用,本立道生,树立典范;

礼之规循,义之济贫,孝之竭力体行;

神色恭敬,诚恳态度;

奉养双亲,慎行其身;

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

居处不庄,非孝也;

事君不忠,非孝也;

莅官不敬,非孝也;

朋友不信,非孝也;

战栗无勇,非孝也,灾及于亲。

第10篇: 孝道不独讲吃穿:

父母恩德南山巍巍,生我劬劳衣食无缺;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出入腹我顾我宝贝;

日夜伴随绽放光辉,日复一日始尽无悔;

岁月人催脸颊憔悴,换得儿女功成名位;

欲报恩德孝心为贵,亲亲为大仁者德培。

孝子事亲居致敬意,晨昏定省虔诚以对;

承欢浓情微言礼节,菜根淡薄方是真味;

养亲和乐气平悦色,爱心关怀不至无微;

事亲几谏见志不从,顺意承志委曲无违;

了然根源正心修身,立身行道光耀门楣。

第11篇: 孝道贵在心中孝:

事亲竭心力,和顺诚敬矣;

出告反面,合乎情与理;

能设身处地,婉容低声气;

远虑周而密,往来识大体;

鞠育之恩情,永铭记心底;

点水泉涌报,效圣法贤奇;

敦品更励志,言行不越矩;

纲常与伦理,用心来倡提;

恢复那古礼,移风挽颓溺;

承先启后进,宜巩固根基;

反朴归真,少烦恼忧虑;

万灵之首兮,孝行来力举;

齐家和安乐,能立身与扬名;

威仪传千里。

第12篇: 孝亲亲责莫回言:

竭力孝父母,小心存敬意;

慎勿慢亲颜,凡事体用心;

奉劝世上人,供养父母亲,常当孝顺儿;

亲恩重如山,抱之育之怜;

知养生孝亲,人子望厚报;

有亲不能孝,何以堪称人;

居敬表孝心,衣食备其全;

时时来体践,昊天罔极德。

仁孝若推广,治家则家齐;

天理仁风施,明道觉性真;

伦常若遵蹈,纯孝己克全;

侍侧和悦态,恭敬德怀慎;

尧舜之孝行,世人须效法;

十哲立楷模,廉洁闵子骞;

千秋万人颂,白阳立典范,圣贤德业永留传。

第13篇: 惜乎人间不识孝: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道乃为人之根本,本立道生,家和万事兴;

惜乎世人不识真孝,伦常颠倒,道理不明;

以致造下无边罪过,苦海沉沦,何日尽矣。

斯今临义;

白阳修士,当笃志力行;

挽化社会不良风气;

推广三代同堂,提倡道化家庭;

实践孝悌治家,振兴礼仪之邦;

此生立身行道于人间,少怀老安为心愿;

行大大孝以慰父母,显亲扬名,开万世太平;

功崇德昭,孝范美评。

第14篇: 回心复孝天理还:

孝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

是以求修身严谨,涵养中和,不敢偏离正道;

若有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

好利不厌,淫行无度;

私心诡谲,从恶如流;

暴慢失礼,骄纵无德;

忤亲,逆亲,伤亲之心者;

悔悟思痛改过;

回复到赤子纯真之情性。

择贤托身,以忠信仁义自勉;

能知所务,知所执;

自强不息,又笃行信道;

方为爱亲,敬亲,安慰亲心之举;

更是转祸为福之法;

天道好还,丝毫不爽,至理之言勿忘。

第15篇: 诸事不顺因不孝:

观今之天下,而言孝悌;

人几视为迂腐之谈,皆谓不适于用乎;

如今不重孝悌之人多也;

圣人之德,本于人伦;

尧舜之道,不外孝悌;

古来旋乾转坤之伟人,皆出自孝悌中来哉;

不孝与不悌相因,事亲与事长并重;

故薄于伦常之地者,必无真事业;

所谓入则孝,出则悌;

人人兴起,家家慕效;

则渐还淳古之俗;

天下万善孝为之本;

众当自省,勉励行之,福报自臻。

第16篇: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以养父母,孝无始终;

孝顺不失,保其禄位,敬事则顺,可以化民;

则天之明,孝之大也,天地之经,民之也行。

先王之教,陈以德义,博爱之心,莫遗其亲;

明王以孝,治天下也,以事其亲,百姓欢心;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灾害不生,天下和平;

圣人之德,加以孝乎,容止可观,以临其民;

成其德教,行其政令,君亲临之,仁德歌颂;

莫善于孝,教民礼顺,安上治民,风调雨顺;

修身慎行,通于神明,天佑社稷世大同。

第17篇: 孝道贵顺无他妙:

天取人以德,德首重于孝;

圣人之德由孝显,其为本而教民之;

古圣相传,尧舜一脉,皆行孝道也;

人受生于亲,亲恩以鞠;

故孝亲者贵顺,顺其亲有道;

舜之孝,以德顺其亲,而常安乐;

闵损之孝,使人不间其父母之言;

孝乃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欲顺亲者,先诚其身;

依礼能;

孝其亲必德成,顺其亲必信朋;

敬其亲必顺长,恭其亲必序悌;

故爱亲敬尊之义,在克成其孝;

以显亲之德,而推其四海矣。

第18篇: 孝顺不分女共男:

孝道始于侍亲;

事亲当以敬礼欢心为本;

不可有劳倦愁苦怨怼之态;

尊亲应报国恩,守道尽忠;

不敢毁伤发肤,恭顺而无违心志。

忠孝若能克尽;

立身必合乎于伦常,不敢造次悖礼;

日常中低心气,婉容,愉色;

不恶于人,恪遵礼义规矩;

方能报父母养育之恩。

为人子者,若能时时省思,反求诸己;

否尽孝,否顺亲;

于此天长日久,必得众人钦敬,长辈宽心;

风范树立矣。

第19篇: 福禄皆由孝字得:

人生一世名,草木一春兴,祸福与灾禄,全由自招迎;

伦常孝为首,百善不逆行,根本处做去,诸事皆亨通。

孝亲由心意,非做表面功,时常感恩大,此身难报宗;

承欢膝下乐,老者性如童,只要多关爱,嘘寒问暖冬;

两代便无碍,代沟畅如风,为人子与媳,毋逆多顺从;

父母有缺点,也应多包容,扪心且自对,未必样样懂;

迁就不冲动,尊严互维恭,妯娌连襟和,上下乐融融;

家和万事兴,长幼无忧忡,天降福禄寿,孝者美名封。

第20篇: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谓天下惟孝至难;

予谓天下惟孝至易,何谓也;

此为天性所素具;

及于父母,谓之孝;

兄弟,谓之悌;

同族,谓之敦睦;

朋友,谓之信义;

邻里乡党,谓之慈善;

一名一物,不忍毁伤;

一丝一粟,不忍抛弃;

一草一木,不忍残害,谓之公德。

初基不固,其源不清;

故,孝为百行之原也;

初本不立,无以植其体;

经曰;

立爱自亲始,立敬自长始;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行孝道,非惟乡人重之,官司敬之;

天地鬼神亦将佑之;

力行孝,树典范,名扬千秋。

第21篇: 人人都可孝父母:

天道必须由人道来修起;

孝乃道德根本,行孝知恩报本;

人人敬亲,爱亲,顺父母,尽力做到孝亲心;

骨肉至情深,为人儿女报恩义;

善惟亲心恭敬存;

孝亲之道奉行导。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兴家立品显扬;

遵于亲,孝亲之理贵实行,承言顺从。

第22篇: 孝敬父母如敬天:

天地无私,以德为尊,礼贤容众,化育万民;

妙法不二,无字经文,觉路印证,率性之门;

忠恕而已,过化存神,宏儒怀志,扶振纲伦;

穷力赞天,浩气长存,格物除欲,唯理可陈;

淑世之用,仁里为亲,圭臬彰显,教化之根。

淳风再现,唐尧明君,王道不失,孝悌立身;

家户欣荣,百代传人,古训圣书,明德维新;

美玉蕴椟,斯志难伸,涅而不缁,鹤立鸡群;

蜉蝣一梦,借假修真,超凡圣入,九六飞升;

慈氏弥勒,渡世祥祯。

第23篇: 孝子口里有孝语:

万物无本则不生,万水无源则不流;

自性天赋与,此身父母育;

为人子,孝为先,孝与顺,紧相连;

勿使恼怒常使欢,暖衣饱食无饥寒;

尔能孝,子亦孝,看檐前,点滴连;

父慈子孝人钦羡,孝悌为仁之根源。

成佛圣,做仙真,必孝慈,忠义全;

肯牺牲,勤奉献,济原皇,道脉延;

修道士,行大孝,一报恩,二了愿;

渡迷子,建功端,一子成,玄祖沾;

逢人勤孝福慧添,孝思孝行感地天;

以孝传世,国泰民安。

第24篇: 孝妇面上带孝颜:

中馈由来岂可轻,相夫教子慧贤名;

有条不紊齐家务,妇职无亏孝道成;

顺亲本是性天成,悦色和颜细语声;

恭敬唯唯言谨从,惕励奉行孝德名(其一)。

圣门坤道立杆影,念载含辛守为节;

侍奉公婆勤教子,孝心终得感苍穹;

孝道存心勉力行,愿期深入悟分明;

还须实践诚于中,美德流传启群众(其二)。

奉敬翁姑意志坚,为人媳妇礼犹虔;

晨昏定省无辞苦,孝道周全感佛仙;

奉行孝道本当然,子职孝养不计年;

克绍箕裘勤积德,可格天心福慧延(其三);

调寄:闻笛(台湾小调)。

第25篇: 公婆上边能尽孝:

夫妻缘分千年结,至爱情深甘苦随;

贫富与共同进退,相互扶持育儿杰;

若无公婆君何来,敬爱双老如亲爹;

家欲和谐第一步,便是长幼礼有别;

经常随便变放肆,该放松时则不威。

亲子之间有互动,避免子女错行为;

祖孙三代同修道,增加相处机会也;

小孩有良好规范,老人有成就发挥;

相同目标来奉献,修办真心不虚伪;

身为人媳实要角,居中调节显德美。

第26篇: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子好学,知书达礼,才德兼备,气志足嘉;

和颜悦色,正身洁行,端一诚庄,贞静廉谨;

不忘古训三从四德,将合二姓之好。

婚礼者,礼之大本;

夫妇之道,人伦大节;

义以和亲,恩以好合;

勤俭主持家务,辅佐丈夫;

贤德妇女,足为楷模;

成妇礼,明妇顺,家庭和睦;

家室长久,恭敬,温和,慈爱;

不嫉不妒,静专动直,恪慎克孝;

肃恭神人,不失其仪,崇螽斯百叶之祉;

孝贤柔顺,名落其实,钦哉至德,不忘曰笃。

第27篇: 女得淑名先学孝:

古庭训宜室家,教后人知礼法;

重赀财薄父母,此人子情义寡;

嫁女儿择佳婿,娶媳妇淑女夸;

父子和家不退,兄弟和不分家;

人根本知孝悌,求成果育根芽;

要子女孝敬你,你先孝爹娘他。

贤媳女敬夫婿,孝公婆勤持家;

空拜佛有何用,不知孝不如鸦;

纵然是亲有错,谏勤之效果佳;

以德行来示道,可感化罪洗刷;

要渡人先渡己,齐家国平天下;

知先后立命达。

第28篇: 三从四德孝在前:

妇纯其德,苟不以孝作中;

纵敦亲睦邻,善德难固;

妇谨其言,苟不诚孝敬和;

纵能言善辩,言之无礼;

妇正其容,苟不行孝立身;

纵端庄娴淑,贤明难持;

妇精其工,苟不顺孝奉亲;

纵百艺集身,用之无义。

妇有三从之义,不矜善其孝德;

则在家难宽二老心;

从夫难匡正其志;

教子难出忠孝子;

习效帝尧之女,立母仪;

专一承顺孝完全;

伦理顺序遵循行,内睦家道自昌兴。

第29篇: 孝在乡党人钦敬:

至德要道即孝悌,为人知晓此道义;

敬父如天,母如地,事亲可立身齐;

行孝扬名世遗,百善孝顺作起。

恩泽如海莫能比,三年劬劳含辛育;

慈乌有反哺之恩,羔羊有跪乳之义,报答终身以万一;

晨昏定省躬践,菽水承欢乐怡,父慈子孝家康定;

树立典范,人当学习。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上不骄,高不危,长守富贵保社稷;

身修而后家齐国治,忠臣出孝悌;

金银财宝贵,父母更宝矣;

饮水思源,知孝亲贵唯一;

孝为德之本,是大道之根基。

第30篇: 孝在家中大小欢:

人伦开始,肇端夫妇,良缘夙缔,佳偶天成;

眼前爽利,家宅光明,欢笑欣欣;

欲人爱,必先爱人;

欲子孝顺,己先孝父母;

三代同堂重庆,下孙娱亲;

祖贤孝孙,后辈发达,似兰玉联芳;

始为尽孝尽善,家园美矣。

兄弟既翕,花萼相辉;

孟季齐芳,棣华竞秀;

孝者胸怀欢畅,长寿可期;

顺时保千金体,恺悌气,灾沴不干;

心正诸邪不侵,家和诸福吉祥。

第31篇: 孝子逢人就劝孝:

万家生佛,亲亲长长,洽于民心天运彰;

冥玄尊性,亲仁善邻,修齐治平众嘱望;

菩萨迹袭,亲爱成诚,援溺济危察探详;

道貌慈严,亲和力事,理智融谐净德扬;

谨身节用,亲贤远佞,坦率无争辅赞襄。

母光分灵,亲召闭疏,视重大体惜恩赏;

宏儒硕觉,亲炙秉彝,感佩昌导积志昂;

良伴协弼,亲历归程,慎始敬终递史章;

实事求是,亲听誓愿,所成丰穰报穹苍;

抚绥四方,亲迎寅畏,威风祥麟丕孝仰。

第32篇: 孝化风俗人品端:

百行之首,以孝为先;

移风易俗,以品德为要;

古之贤哲,力行不倦,以身示教;

其容止可观,举止可道;

思想民风纯正,皆以修身行孝为本。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乐亲者,不敢怒于人;

养亲者,不敢伤于人;

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和。

孝子百世之宗,仁人天下之命;

君子知命立命,立身行道;

以显耀家齐,国治,民安,天下平;

贤者荷担使命,为青史立杆标。

第33篇: 生前孝子声价贵:

孝治天下安家邦,至德要道天地藏;

为人之子孝根本,实践纲常父母养;

天性发扬达至善,儒家思想修性德望;

生前事奉竭尽力,恭敬亲心孝昭彰;

闵氏体寒御车转,何曾埋怨后母娘;

车前跪父留母在,三子免受风雨霜。

孝子心量无边广,容纳百川远流长;

友爱弟幼甚慈怜,深情流露契心房;

真心感动母向善,融和相处家呈祥;

德性彰显行日常,单衣顺母立标榜;

后人效法德业高,名 流万芳人敬仰。

第34篇: 死后孝子万古传:

天最喜孝子,孝子明伦常;

精诚勤服侍,孝行留典章;

瑞气满庭绕,吉祥随身旁;

福慧暗中生,避劫免灾殃;

孝心越浑大,种植弥深刚;

菩提心灼见,威仪涵容养;

孝道行黾勉,修行有义方;

三纲正其位,五伦必祯祥。

孝子忠节义,一行可兴邦;

允执厥中立,颙卬如圭璋;

利生承畴志,唯道息猖狂;

体用兼赅备,必能日益彰;

且看古贤者,一孝众颂扬;

善俗导人心,孝德世扶匡;

英名远近摛,圣德日月长,万古永流芳。

第35篇: 处世惟有孝力大:

孝者,百行之本也;

能化,厉色恶语成婉言谦逊;

博弈饮酒成洁身自好;

好勇斗狠成温文儒雅;

骄奢淫泆成朴俭厚实;

耳目之欲成恭本正传;

推兄诿弟成棣华增映;

修身自治;

货财利达,处之不逾其则;

贫贱患难,无丧廉耻失正;

一举足,一言语;

弗敢辱身,丧心,羞亲之失;

而能,居处以庄,事君尽忠,莅官诚敬;

朋友讲信,战陈有勇;

以敦厚品德,气协四维,光耀乾坤。

第36篇: 孝能感动地和天:

孝道之须知;

要安养父母之身,使之生活无虞;

要敬顺父母之心,使之精神无忧;

要顾全父母之义,使之纲常无亏;

要渡脱父母之苦,使之得道无惑。

要不辱父母之名,子当修身谨严;

要显扬父母之德,子当行道不辍;

要恒保父母之乐,子当齐家修办;

要追思父母之慈,子当早晚祭拜;

要报答父母之恩,子当立志成道。

要解却皇母之忧,必须渡尽苍生;

要体贴皇母之意,必须代天宣化;

要宽慰皇母之心,必须建功立德;

要永伴皇母之身,必须觉行圆满。

第37篇: 孝经孝文把孝劝:

妙哉百孝经,仙佛慈悲传圣音;

有缘得之者,诚敬慎独合天心;

劝化为人子,闻经解经照经行;

尔若真诚孝,恒诚一贯保初心;

如是忤逆儿,忏悔前非速改进;

圣训知遵兮,纯然无为多感应;

箕裘世代业,树德仁风立门庭。

劝世人,教子百义身,不如一孝;

遗子一经胜过千金,以来道,孝心孝行;

推广百孝经,示易俗移风;

感化世间人,自把祖荫;

孝子齐家修,治国不紊;

本立而道生,孝道推循;

天下如一家,存乎孝字;

孝子芳名,自古至今。

第38篇: 孝父孝母孝祖先:

孝经云,人之行莫大于孝;

故知,纵有高官厚禄,而无实孝者;

其德必亏,其余无可求也。

惜哉世人蓼莪忘,追名逐利本末颠;

不知孝行众善劝,敬悦亲心继志传;

古有张元孝感格,药师经颂祖目见;

平仲鬻身葬其父,蔡顺拾桑孝母颜。

念祖修德大雅云,孝行始终万人瞻;

修身立德建功果,一子成道拔祖先;

移孝作忠阐大道,渡化众生离苦渊;

如此孝子动鬼神,显扬祖德在世间。

第39篇: 父母生子原为孝:

养亲莫过于诚敬,食无求饱贵贴心;

恭而有礼日常行,面无色难笃于亲;

百里负米子路孝,卧冰求鲤王祥尽;

亲尝汤药汉文帝,卖身葬父孝感天;

怀橘遗亲贤陆绩,行佣供母感盗贼;

恣蚊饱血极其孝,弃官寻亲朱寿昌;

戏彩娱亲老莱子,拾桑供母于蔡顺;

扇枕温衾香九岁,刻木事亲慎终远;

单衣孝母闵子骞,哭竹生笋谓孟宗。

第40篇: 能孝就是好儿男:

孝是真情的流露;

是自然的行为;

是对父母慈爱的回报;

无须学习,不必强制,天性中本来具足;

虽然平凡却无限可贵。

为人子女;

除了对父母生活用心照应;

更要能体贴父母之心情;

不悖教诲,循仁义;

进而能够渡众阐道;

使亲安心,开心,放心;

一生欢乐无忧。

吾人能发挥大孝的精神,利益天下苍生;

不仅是个人生命价值之展现;

也是报答亲恩之妙法;

善用今生,把握时机;

让父母及祖先都能以我为荣;

才是真正行大大孝之好儿男。

第41篇: 为人能把父母孝:

真正的孝子,绝不说错话,不做错事;

能自爱;

因为自身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爱妻子;

晓得妻子是事亲与祭祀的主理人;

也爱子女;

明白子女是为父母亲传宗接代的人;

并感化百姓,也能自爱;

爱妻又爱子;

让孝道落实在每个家庭。

君子自勉,要谨记在心;

说话谦逊,态度恭敬,脸色温和;

如此侍奉双亲,必得孝子之名;

而后辈子孙,亦以此回报在你的身上。

第42篇: 下辈孝子照样还:

尊亲不辱身,不羞亲,矜矜言举,品健格全;

事亲礼恭,卑伏不厌倦,情柔委婉,同小儿真;

奉亲心悦,欢愉表态,物质供之,色怡无怨;

养亲体贴,至入细微,和颜对待,无忧烦安。

顺亲服从,意诚当先,亲有过错,谏而不逆;

敬亲如天,谨重热忱,晨昏定省,冬温夏凊;

孝亲心志,恒忠笃实,终身慕亲,寸草春晖;

爱亲莫敢恶人,必仁;

勿敢怠慢人,必庄重;

祭亲以礼,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永弗忘本;

念亲德业,善扬恩泽,踵武遗志,克绍裘践。

第43篇: 堂上父母不知孝:

天生地养也,人道不可亏;

发肤父母给,贵尽忠孝节;

孝为百善行,逆亲心有愧;

有过即忏悔,浪子内德培;

转识增智慧。

乌鸦尚反哺,羔羊知跪乳;

顶天立地学,亲恩养育巍;

含辛茹苦备,劬劳流汗血;

堂上父母孝,孝悌家和谐;

为人孝违悖,忘恩悖义为;

因果诛其罪,穷途遇窘境;

颠沛苦海,六趣轮回。

第44篇: 不孝受穷莫怨天:

人生天地间,孝字岂能免;

一子敦诚孝,二老欢余年;

门风孝行箴,子孙纯良贤;

苟若薄所生,厚待妻孥先;

视亲如婢奴,司厨老无闲;

己锦衣玉食,父母行乞间;

持刀残弑亲,暴戾讥辱颜;

泥像刃挥斩,神鬼谴。

天道难容不孝子,不孝怙恃罪滔天;

绳捆亲尸葫依样,眼前不孝子习然;

现报须知原不爽,因果业力有循环;

祷求功名终不第,困饿终身福寿减。

第45篇: 孝子面带太和象: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其更为百行之原;

精而极之,亦可参赞化育;

而人间第一事;

教民亲爱,莫大于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故,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事亲之际,处必和气;

心现愉色,动婉容以得其欢;

为人之子,出于心之至诚,报亲恩于万一;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人人皆亲其亲,长其长,则天下平。

第46篇: 入孝出悌自然安:

夫孝,乃天地之经义,民当则之;

应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故先圣见教之可以化民;

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

处之以敬让,而民不争;

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今倡提孝道;

主在端其本,立其基,本即心也;

先正其心,正其行,心坦然,性安稳;

则日常中以身示道,承上启下礼合宜;

由己作起,端正风俗。

第47篇: 亲在应孝不知孝: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夫孝,道之尊,德之本;

应晓父生我也,母鞠我也;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欲报深恩,昊天罔极。

尽孝无难,诚顺其心意,有隐无犯;

事亲,居致恭敬,养致欢悰,病至惙怛;

有一分,应尽一分;

或富或贫者,皆是各量己力。

乳狗搏人,伏鸡搏狸,恩出心中;

然故(枯)鱼衔索,几何不蠹;

二亲之寿,忽若过隙;

莫到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养亲不待,悔之晚矣。

第48篇: 亲死知孝后悔难:

手抱婴孩方知亲劳,父母恩深可比山高;

谁无父母可以依靠,失亲儿女如鸟失巢;

为人儿女当能尽孝,立身行道扬名德韬;

父母尚在奉养诚抱,渡其求道同修灵苗;

莫等无常一朝来到,亲人狱府受罪煎熬;

那时后悔再难行孝,灵前祭拜枉然哀嚎;

唯以真功真德回向,超拔脱苦洗罪业韬。

尽孝即时才对,晨昏承欢无违;

进而发扬道业,渡化有缘归觉;

孝者才德尊贵,可享宗庙神威;

得名禄寿位备,宜民宜人毋亏;

孝感动天,困境迎刃解。

第49篇: 孝在心孝不在貌:

木铎一声彻九天,觉世牖民渡坤乾;

人爵未有天爵贵,普度收圆绽白莲;

学圣礼贤佛事办,善养浩然仪翩翩;

溯德厚生道一贯,泱泱不绝玲珑观;

率性为道无名始,儒风是师百世传。

存诚不蔽素心见,卧龙晏起足智前;

亏盈攸归游神论,盘志而行使命担;

一身征尘金刚炼,笑看昙花戏人间;

鸿鹄高飞天地阔,云淡风轻茗自甘;

共邀知音赏幽兰。

第50篇: 孝贵实行不在言:

人之行,莫大于孝;

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深体顶天立地之人;

天性出于率真,孝心乃天然;

察蓼莪义理,侍亲如佛无违;

当可如,居致敬,养致乐;

,病致忧,丧致哀,祭致严。

谓敬亲者,当念念;

尊重,诚谨,和婉,顺承;

得欢颜,不忤逆,不慢怠;

尽心竭力为始;

时时持孝之始,为愿立己;

切切体孝之终,为行正品;

行有道,德本也。

第51篇: 孝子齐家全家乐:

夫孝,乃为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

是以为人子女者,必孝于父母;

而欲孝于父母者,必修道涵德;

首格其外物,致其良知,正守本心;

诚其初意,葆其真性,圆明安舒;

修其善身,器量广大;

继之能达至家齐。

齐家,乃治国平天下之本;

一家仁,一国兴仁;

是故谕父母明道,兄弟入理;

以道修身,以德润身;

秉天心,存善念;

怀大志,创圣业;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齐其家,修办和乐哉。

第52篇: 孝子治国万民安:

观百行之基,万行之始,唯孝;

察圣门之传,贤者之立,唯孝;

孝,行于家则家齐;

孝,致于国则万民安;

知尧舜治天下,克明峻德,以亲九族;

力行孝悌不亏,而可达其家治国也;

齐家之道,乃治平之基;

忠恕之道,乃治平之则;

故实行德政,其德永著;

此乃承袭圣人德教,体行治国九经,恪遵五达道;

自可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使其祸平而安邦定国;

人人安居乐业,必老安少怀;

故治国,以三纲定社稷,五德奠乾坤,以臻太平。

第53篇: 五谷丰收皆因孝:

孝是一股强大光明的力量;

可以造就温馨和谐,又欢悦喜乐的磁场;

五谷在孝心感应下,都能起良善的变化;

蔬果鲜美,健全有机;

稻麦与芽菜含藏活力;

花朵盛开,光彩又美丽;

四季丰收乐无比,汗水融在笑容里;

因为在孝子的世界里;

有爱,勤奋,以及毅力;

虫蚁走避,不会侵袭;

雨水滋润,不会过与不及;

阳光给予欢呼,天人真心祝福;

万类感其德,真诚助之,满愿如意。

第54篇: 一孝即是太平年:

唯诚行孝悌者;

其心必仁慈宽厚,明礼达义;

必无非礼犯上之事,悖逆诈伪之行;

其人能推孝友之道,使伦常昭著;

门庭瑞霭,家道昌明;

家范教化,推及庶民。

诚能亲其亲而长其长;

乐其乐而利其利;

使民风纯善,纲常古礼垂昭,恒贯流行;

国兴德风,以推道四海;

异域同化,近悦并远来;

是以人人皆孝悌友信,成其善行;

则盗窃不作,谋闭不兴,门庭焉需闭。

第55篇: 能孝不分贫和富:

生民知本,孝为之先;

养生送死,其义最大;

于其生也,爱敬之道;

于其死也,尽哀戚之情;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以显双亲,扬名孝之大;

至于生死始终,无所不用其极。

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次能养;

无关乎富贵贫贱得失荣枯;

于膝下亲严之性,始为完足;

于天经地义之理,始相贯通;

于德教政令之化,始能畅遂;

而教所由生,又何疑乎。

第56篇: 善体亲心是孝男:

侍奉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能体贴亲心;

用真诚喜爱尊敬,来表达人子之孝;

历史上先贤古圣,其纯真善美的孝行;

刻划出亲情的欢乐,和谐与可贵感人;

传颂遍世界各地;

从古至今,深植在后人的心中;

成为永垂不朽的佳话。

而我们除了,无尽心仪,礼敬赞叹;

古圣先贤孝心,孝行之外;

更要起而效法;

把握父母有生之年;

用真心,真爱,真情;

来快乐温暖父母的心;

让子女的温顺体贴;

成为二老永恒的守护,不倒的依靠。

第57篇: 兄弟和睦即为孝: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

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情谊;

一木所生,勿离勿弃,贫富穷通,福祸共栖;

兄弟既翕,和安且耽,同生羽翼,不分此彼;

手足爱恭,长幼有序,欢言一室,识诸大体;

弟傲如象,学舜之行,推田相让,怨尤平息。

勤俭持家,先志勉惕,家和人羡,祖德留遗;

父母血骨,掌珠国器,何忍争端,忘却孝依;

无为生养,亲恩罔极,变起阋墙,惹亲伤急;

为人子,当承欢膝下,若错良机,欲孝难兮;

知恩惜福,尽孝奠基。

第58篇: 忍让二字把孝全:

处事立身,孝悌为本,兄弟和睦,忍让恪遵;

忍者息怨,保家安身,让者谦逊,无起纠纷;

有爱堪忍,慈悲恕仁,有情退让,本是同根;

齐家和乐,真诚感人,姑嫂相爱,包容关心;

妯娌互助,姐妹至亲,有事商量,沟通原因;

动机纯善,利己利人,有错知改,另作新民。

顽石点头,全凭爱心,气度宽宏,福气祥臻;

孝顺父母,菩萨二尊,修善立德,泽及子孙;

天地重孝,为人感恩,无有父母,何有我们;

木本水源,代代传承;

缔造祥和世,万众得欢欣。

第59篇: 孝从难处见真孝:

父母亲,育幼恩养,儿女何以报偿;

每思推干居安卧,内心感恩感伤;

深怕儿女身受伤,呵护叮咛耳旁;

幼学壮行握方向,牵肠挂肚奔忙;

儿女远行事业创,父母亲泪流成行;

父母爱子心,远比山高与水长。

父母亲,培植恩养,儿女何以报偿;

惊觉父母发苍苍,触景心痛心伤;

携儿女导之纲常,用心教化义方;

真爱滋养开心窗,心灵圣洁明亮;

父母永远是导航,守护着儿女成长;

未尽菽水欢,诚祈祷父母福寿长。

第60篇: 孝容满面承亲颜:

事亲者,必需和其颜,悦其色,诚心敬意;

不生骄慢之心,怠慢之意,轻慢之神,傲慢之色;

时时笑容满面,言辞柔婉。

故修士必以行孝道;

凡事躬亲,不假他人之手;

奉亲之责,不推拖逃避,不敷衍了事;

日常生活,必使亲安于规律;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身心灵皆健康。

引亲入大道之门,启亲明真理之奥;

使亲聆福音之美,令亲沐甘霖之泽;

循序渐进,迪化父母;

启发本性之自然,参与道场之事务;

期能正己成人,广结善缘,普渡九六,道化天下。

第61篇: 父母双全正宜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若能生前诚敬养,且胜后坟诸供拜;

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论家常在;

人间百善孝为首,尽人合天身不殆;

子曰色难明其意,自问深省己心态;

今之孝者谓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待;

双亲之年岂不知,喜惧之余尽孝快;

父母唯疾心忧也,故当体心身自爱;

事亲几谏和颜现,见志不从敬弗改;

劳而莫怨亦体逆,躬行孝责无旁贷;

毋远处寻求菩萨,速孝家中二老迈。

第62篇: 孝思鳏寡亲影单:

仰对青山绿水奔流,瞧见户枢深锁依旧;

独见吾亲单影守候,岁月流逝穿越数秋;

死者如逝此身难再,谁尽孝思泪滴床头。

逢食思亲双手炊事,阖家共餐美味香色;

爱心抚育无微不至,日复一日儿健康硕;

望月圆时清风吹拂,孤灯伴随语涕洒落;

后悔当初未能醒悟,生前行孝克尽职责。

尔今尔后立身行道,晨昏定省侍亲左右;

铭肌镂骨赐以优言,励短引长恳切感格;

念佛行善回向亲恩,养育之恩深如山河;

善能滋木欣欣向荣,庇荫后代子孙福泽。

第63篇: 赶紧孝来光阴快:

生命来与去,运本难主张;

莫道还年轻,未来路漫长;

既有且珍惜,身外勿恋狂;

多善利群生,少欲身心养;

散发光与热,温暖世沧凉。

人与生俱来,佛性能潜藏;

受指灵山塔,一点真太阳;

当头醒春梦,亟起奔康庄;

入孝出悌守,启迷化羔羊;

朝闻夕死可,只因空相往。

佛法在世,不离世觉,悟则刹那,迷经累劫;

破除边见,万法尽通,心无染着,明澈光辉;

尘劳爱欲,需自放下,忏悔己过,重整愚邪;

众生即悟,双修性命,照见般若,自在无为。

第64篇: 亲由我孝寿由天:

躬亲抚养,尝粪忧心,祷告北斗,孝感动天;

涤亲溺器,尽其诚孝,鹿乳奉亲,孝行可观;

啮指痛心,母子连心,孝亲本分,富贵在天。

人有善愿,必得天怜,孝义为先,圣贤德范;

亏亲是祸,孝亲得福,神钦鬼伏,神目如电;

行如明镜,报应循环,举头三尺,神明可鉴;

人若行孝,家道必兴,择善而从,儿孙孝贤;

子孝父母,必得宽心,贞妇贤孝,美名留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善之家,难留亲颜;

忠孝并行,庭前生瑞草;

仁孝恪遵,价值意深远 

第65篇: 生前能孝方为孝:

人生大本,孝当为先,欲报昊天恩;

今之孝者,谓之有养,不敬犬马同;

亲在一日,敬亲时刻,文武孝德承;

亲心弗得,不足为人,事亲岂弗顺;

行孝及时,无微弗至,风吹烛熄恨;

万金空奠,椎牛而祭,何曾黄泉存;

生前尽孝,菽水敬养,亦能承欢心。

养体之孝,酒食甘旨,重在心敬诚;

养志之孝,亲心安乐,仿圣贤曾参;

养德之孝,婉谏修德,善道不离身;

养性之孝,使亲入圣,万古流芳名。

第66篇: 死后尽孝徒枉然:

父母生我,受尽劳苦,十月怀胎,辛酸满腹;

惦念胎儿,全神贯注,夜以继日,爱心守护;

身心俱疲,容颜凋枯,寝食难安,汗水泪珠;

求神拜佛,祈祷祝福,孩儿健康,平安产出;

慈恩广如,河海深度,恩重难报,娘亲心苦。

堂上父母,百年稀少,如获至宝,心悦照顾;

此时不亲,等待何时,有钱难买,在生父母;

在生之时,不知敬重,死后尽孝,凝视泪烛;

人应及时,感怀孝思,善继承志,光宗耀祖;

躬身行孝,上天不辜,定保子孙和乐睦。

第67篇: 孝顺传家孝是宝:

夫孝乃大道之美,百行之本;

是故有道之人子,必孝顺于父母;

晨昏定省,冬温夏凊;

出告返面,色悦辞和;

事亲不烦,劳身不怨;

从命不逆,婉谏不倦;

能恕其亲之过而崇其美;

补其亲之短而取其长;

顺其亲之意而悦其心;

善其亲之体而觉其性。

人人以孝之德为宝;

户户以圣之道相传;

民用和睦,上下相亲;

达父慈而教,子孝而箴;

兄爱而友,弟恭而顺;

夫和而义,妻柔而正;

姑诚而从,妇听而婉;

修身齐家;

习圣贤君子之行,法仙佛菩萨之愿;

使天下尽归善,复世界为大同。

第68篇: 孝性温和孝味甘:

天下父母,为儿勤劳为女操;

筹划职挑,责任劬劳;

厥龄方少,诸务未晓敷衍了;

亲心的教导,谆谆教诲言至宝;

少年到老,牵肠挂肚为儿好;

深怕儿病痛身边绕;

膝下怀思,恤悯孩提细关照;

开心夸扬,儿女欢笑。

可叹世人,几人力行孝道;

功成名就,不思父母苦劳;

穷年爱护,换轻视讽嘲,儿女妄为,亲心隐痛绞;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人人晓;

孝敬椿萱时刻守牢;

晨昏定省,敬爱如同养儿少;

报答亲恩巍巍浩浩。

第69篇: 羊羔跪乳尚知孝:

宦游人儿,每从故门归;

望此青山依旧,草木养郁;

常闻人言;

总觉是别离人肠中,亲情丧,难抚怀。

屡见白发犹劳奔忙;

纵心力渐衰,仍记挂子女际遇顺舛;

然又几多儿女,于风起清夜中,惦及年迈;

自问受其亲恩,胡不思,点滴檐前。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今谓能养,岂关珍馐否;

诚心敬,恐色难哉;

当知物有何贵贱;

全乎孝行,心有何差别;

全乎孝笃,齐孝安宅乎。

第70篇: 乌鸦反哺孝亲颜:

说孝道,人皆知,孝悌行者几人实;

养儿成,是怙恃,天经地义儿孝之;

论养亲,先养志,儿能显亲大孝至;

发自心,行于外,敬孝父母在日日;

严慈在,不远出,游必有方告亲知;

慈亲年,当晓知,欲报亲恩须握时;

立此身,行大道,超拔父母趁此时;

万善缘,孝开端,殴辱弑亲丧良知。

思;

羊羔跪乳叩亲恩,乌鸦反哺报慈亲;

畜牲且知昊天恩,为儿岂可失人伦;

性成孝友本天性,儿当反哺孝亲心;

敦诚纯良孝庭训,教妻子同孝义真;

撰写孝文孝歌诵,孝念可登五福门。

第71篇: 为人若是不知孝:

父母本是活神仙,不敬父母是倒颠;

孝子孝心感地天,大大之孝报恩前;

今闻孝道方明诠,以往无知求忏前;

行为端正仪容颜;

严立身,行道德风显。

昔日孝子,孝敬亲颜;

观今弃亲,孝敬少年;

犹日西出,落东边;

堪叹彝伦错认倒乱颠。

所谓色难必须明诠;

孝从难处细微表现;

牢记父母,慈语铭言;

感恩父母,育化深远,扶养恩典。

第72篇: 不如禽兽实可怜:

天下第一可敬者,忠臣孝子;

父母不患不严慈,患溺爱不知教导;

养不教父之过,宠儿败子;

孝子百世之宗,仁人天下之命;

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媚字奉亲;

思夫妻常楚挞谴呵;

恩义俱废,夫妇离弃,家庭不兴,子难孝顺;

教儿婴孩,无教只爱,饮食恣欲;

宜诫翻奖,应诃反笑;

至无识无知,骄慢成习;

逮成长,终败德;

许旌阳射鹿,母鹿肠寸断;

吴起母殁丧不临;

鸱鸮亦归孔门,何况人乎。

第73篇: 百行万善孝为首:

立百福之基,人伦首当依;

开万善之门,纳贤良同楫;

孝义传千古,逆亲恶果被;

好事虽做尽,不孝枉善举;

尔敬双亲乐,子女必学你;

何须人前说,自有公论提;

孝之经云终,立身行大道;

扬名显父母,时人勤自勉,毋使度时虚。

羊羔跪乳鸦反哺,尔岂不如禽兽乎;

学富五车财万贯,更应惜福感恩殊;

无有父母怎有吾,当以贤德报寸丝;

惟有忠孝感天地,长留青史后出世。

第74篇: 当知孝字是根源:

当仁行亟,诚信务实为根本;

志同道合,尽己之命了于心;

奉养诚抱,渡其求道,同修灵苗;

莫等无常一朝来到,亲人狱府受罪熬;

那时后悔,再难行孝。

明德新民,了悟一字,止至善;

智慧圆满,真知法喜,觉心欢;

常清常静,外乱不生,随顺众生,内心平等;

人我是非,不入心境,时刻观照清明。

大道根源理蕴藏,道化自然启贤良;

天命可畏职责扛,前途行济众宣扬;

仁为己任辉煌创,道务宏展德布广;

良人攀取品莲香,信愿行证迈康庄;

语寄明本。

第75篇: 念佛行善也是孝:

如佛之慈心,量宽福厚德润身;

如佛之悲愿,济世救人明灯引;

如佛之随喜,方便为门行精进;

如佛之舍得,提起放下喜乐吟;

人生指南寻方针,觉悟明本根。

存善念,慧日照临;

发善心,博厚可亲;

讲善语,仁风提振;

举善行,霁月和煦;

承继圣哲精神,心体身行,矢志不移,转法轮。

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后世,孝之终也;

大作为,齐聚大力量,创新合时达;

学佛行善百代馨。

第76篇: 孝仗佛力超九天:

木有根本水有源,为人敬老能尊贤;

亲疏长幼礼仪显,纲领伦常克己先;

起居坐卧合中道,不急不躁炼乾元;

身体发肤当爱惜,孝亲侍长日常间;

嘘寒问暖切莫少,下气怡声承欢颜。

乌鸦反哺羊跪乳,万灵之首尽孝前;

奉养双亲无倦颜,孝道力行德性添;

忠孝节义威名远,善愿天助化劫焉;

孝能感动天与地,举孝尊亲标美言;

佛恩浩荡泽被佑,玄祖沾光乐陶然。

第77篇: 大哉孝乎大哉孝:

天下慈爱的父母,养儿育女真辛苦;

不计心酸奔尘苦,劳心劳力的付出;

无微不至心呵护,父母的心不觉苦;

常怀念幼身安舒,虚心问暖爱心付;

系子情深要幸福,给予精神的支柱;

让我安心常驻;

唤醒良知心体悟;

看父母伟大督促,时刻提儿前途;

儿立业成功,让父母欢喜常住;

主身行道呀,大哉孝乎;

这成就,扬父母;

此恩此德要清楚;

感恩父母圣道筑。

第78篇: 孝矣无穷孝无边:

万般劳瘁有时休,育子无尽头;

持家耐苦重任荷,训诲不惮求;

幼得亲全安乐多,各尽其欢乐悠悠;

体亲至意,承养顺柔,和颜悦色琢;

以善规亲,进谏委曲,养必兼善妥;

愿亲常安无烦忧,众善齐家修;

尽孝无难顺心意,膝下欢乐聚;

修身为宝德培立,垂裕于后世;

一叶灵根非易植,子孙相传养亲志;

惟孝为源,百行始知,我孝父母矣;

孝之为道,自然一理,无俟勉强矣;

孝理自在孝必至,惟孝格天配地。

第79篇: 此篇句句不离孝:

身体发肤不可伤,父精母血孕恩长;

子女须行孝,爱护身健康,莫让椿萱苦断肠;

立身孝昭彰,谨守志益强,毅力效贤向前往;

天伦共乐众分享,啊,建立典范纲常。

闻孝道,当知孝亲,实际作为人敬钦;

知孝悌,礼义忠信,以身作则倡纲伦;

内外修,立德立品,行持正念道唯尊;

感怀念亲恩,感怀念亲恩,父母恩情似海深;

赤子人心,事亲至孝众钦;

启迪教凡人,启迪教凡人,前贤垂范为娱亲。

第80篇: 离孝人伦颠倒颠:

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

方于人道不愧,可立于天地之间;

反之,身虽在世,其心已死,是谓偷生;

人心即神,神即心,若是欺心,便是欺神;

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独。

勿谓暗室可欺,屋漏可愧;

一动一静,神明鉴察;

十目十手,理所必至;

报应昭昭,不爽毫发。

淫为万恶首,孝为百行原;

凡,有逆理于心有愧者,勿谓有利而行之;

有合理于心无愧者,勿谓无利而不行;

善恶两途,祸福攸分;

行善福报,作恶祸临。

第81篇: 念得十遍千个孝:

带着笑容行孝,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

微笑是那么地习惯,孝顺是那么地自然;

此二者的结合,能让心灵光明踏实;

让人生产生无穷的希望与力量;

让家庭美满又欢乐;

更能让社会繁荣,安定祥和;

因为笑与孝,是本性最原始的拥有;

通天彻地,和喜神善神互相感应;

不只有贵人来扶持助力;

还有宇宙绵绵不绝的赐予及恩宠;

永远照顾快乐的孝子。

第82篇: 念得百遍万孝全:

真如本性孝为念,依佛修行效古贤;

至诚发出志一贯,尽忠尽孝尽节廉;

相传法要无二念,时刻二六孝行前;

一念孝亲口体养,再念孝心欢娱添;

三念五孝省过愆,立身行道慕椿萱。

念兹在兹孝力坚,终生孝行不间断;

力行万善顺亲颜,自身等佛大悲愿;

千福万寿经中求,莫若孝子仁德延;

诵经千遍体佛意,体行无差方灵验;

人人持诵百孝篇,己立化人孝道宣;

念得百遍万孝全。

第83篇: 千遍万遍常常念:

迷者口说,智者心行;

修办行忠孝之道;

须务实念经消业,体践培德显道格;

念念由心起,真诚敬意无欺;

息贪嗔,灌醍醐,破愚痴妄想;

端正心思,导正行为,寻回孝之根本;

时衰道危,人心不古,伦常扫地;

犹唯孝道,更是失其根源;

四维不彰,世风渐渐日下;

邪说盛行,以致酿成世界纷乱,黎庶甚遭殃;

孝经孝文,乾坤二道遵从;

日复尧天舜日,由上至下;

以孝治国,天下太平。

第84篇: 消灾免难百孝篇:

念净,心如日月合明;

了悟人生本命,由知止而念正;

万理达也,惟需笃行;

首立品,先格物,在心诚,明辨事理人情;

觉知本立而道生之体用,饮水且思源之警;

回归原点,推理百行之源;

孝出多少圣贤之名;

观今世风日下,古德沦丧之恸;

招下无数天灾人祸;

怨声载道处可闻,使得风声鹤唳之猛;

叹,世人至今不知醒悟,当求自我省思;

欲挽颓风,惟重整伦常之德,复古风之盛;

以历史兴衰为镜,当下人人克尽本分;

力推百孝篇,期安平。

跋:

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

孝是子女对父母应有的行为;

孝是待人处世的根本;

孝是立身行道的基石。

孝子事亲如事天;

必以诚挚的心情,恭敬的态度;

愉悦的脸色及委婉的口气;

爱惜自己不忘尊重别人;

严谨端庄,不犯上,不作乱,不反败道德;

行仁蹈义,合人情,合礼节,也合乎时宜;

不做非法,让自身限于危险;

不行无道,让父母蒙受羞辱;

只传送美好的真理,宣讲利人的道理;

不谈论是非,并止息谣言;

所思所想,纯静清明;

所作所为,正直坦荡;

善用父母赐予的身体,极尽所能,欢喜地博施济众;

把握上天赋予的生命,殚精竭虑,快乐地阐道渡人。

父母因为子女的照顾与体贴;

既健康又长寿;

孝子因为尽了人子的本分;

树立了优良的伦理典范;

以致于亲戚疼爱,众人欢喜;

不肖者也敬重佩服;

人人希望他长命安乐;

没有任何忧患,不受丝毫伤害;

这样好德行的人,福禄必也降临在他身上。

百孝经八十四篇训文;

篇篇真情流露,句句鞭辟入理 

诸位圣哲仙佛,奉母之命,应时契机;

或以庄严肃穆,或以幽默活泼;

慈爱地阐述孝的真谛;

明确地指引孝的做法;

鼓励世人把孝积极延续,努力推广;

让孝在每个人身上,发生良好的作用;

让孝在这个社会上,产生美善的教化。

徒儿们不仅要用心研读,还须再三反刍;

为的是要把这些醒世箴言,感人嘉话;

深植心扉,融入生命;

更要用毕生的力量实践孝道,且发扬光大;

由自己做起,感化家人,带动亲人;

进而影响千千万万的苍生;

达到改造世界的理想;

看人人恢复先天的率性,不再任性;

个个展现原来的赤心,没有私心;

传统道德重振,固有文化复兴;

家家和睦欢乐,民风敦厚纯朴;

社会自然清宁安定;

尧天舜日必将再现;

大同世界亦会到来;

如此才能成就父母永垂不朽的美誉;

报答双亲昊天罔极之恩德;

此为百孝经训文之跋。

2024-03-17 13:53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