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物的意义
保护动物的意义
保护动物,才能保障人性。据说甘地说过: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其道德上的进步程度,可以从它如何对待动物来判断。──这正是保护动物的意义所在:减少动物在人类手里所承受的痛苦,也就是减少残忍与野蛮心态对人类自身的贬抑和戕害。
到今天,已经有100多个国家立法保护动物,说明动物议题已经进入了法律管辖的范围。一旦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订定《动物保护法》,将代表人类正视动物议题跨出了决定性的一大步。
据粗略估计,全世界每年要屠杀12亿头猪,700亿只鸡,3亿头牛;在中国大陆,每周要宰杀1200万头猪;在台湾,2009年屠杀了将近900万头猪,3亿只鸡,3万头牛。在这里,我们还没有谈到其他进入人类胃肠的各种动物,为人类提供毛皮、胆汁、药品的动物,在实验室受尽糟蹋折磨的动物,以及无数被关进人类住处当成玩具的所谓宠物。
这些数字看起来抽象,其实都是一条一条血肉生命堆积出来的;其背后隐藏着动物的死亡、人类的暴力与残忍,都不是平常消费者所能想象的。单就这种超级规模的屠宰来看,我们便应该自问:如此放纵、残酷地对待动物是对的吗?动物是不是应该受到某一种程度的关怀与保护?
大家都会承认,人类之间相互对待的方式,是有是非、对错可言的:帮助人是对的,伤害人是错的;让人愉悦是对的,制造痛苦是错的;尊重是对的,歧视则是错的。我们难免会明知故犯做下错事,关于是非对错的界定也一定会有争议。但是没有人会否认,对待人有是非对错之分。道德规则与法律条文,正是这种是非对错之分的具体表现。如果某种对待人的方式违反了道德,就会受到谴责;如果违反了法律,更会受到惩罚。
可是面对动物,这种是非对错的考虑立刻不适用,好像人类对动物做什么并无所谓是非对错。当然,很多人对动物还是友善的,维持着基本的人道精神,排斥极端而没有意义的残虐行为。不过,以人道态度对待动物虽是好事,却仍有所不足。
现代社会使用动物的方式已经体制化,脱离了个人直面个别动物的阶段,因此个人的人道精神一般不见得能让动物受惠。而由于人道意识的内容因人而异,也无法导出普遍的规则,让多数的人遵循。最关键的限制在于,人道主义是一种个人的道德品质,可以鼓励与期许,但是无法要求;它无法形成道德义务,更缺乏法律的强制性格,面对已经成为体制的虐待与滥用动物的现象,例如上述的大规模屠宰,便无法产生保护动物的效应。
动物具有道德地位
过去几十年,西方道德哲学摆脱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偏狭传统,积极面对动物议题的挑战。动物毕竟都是生命,道德思想家岂能垂眉无视亿万生命的苦难,畅谈天理人欲,下课之后再撕嚼手中香脆多汁的炸鸡腿?但如果不以个人的善心为已,而是想要从道德甚至于法律上节制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首先要处里的问题就是: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是不是应该接受道德的评价?用术语来说,就是动物有没有道德地位?
一件事物有没有道德地位,判准在于它是否具有本身的利害可言,可以受道德规范的保护。一个东西如果没有本身的利害可言,受到何种对待均既不得利也没有受害,把它列入道德考量的范围,便是没有意义的。
根据这个判准,动物当然具有道德地位。绝大多数的动物都有感觉、情绪、欲望,并且在意自身所承受的痛苦、惊恐、剥夺。只要具备了这样基本的心理与生理条件,外来的对待方式对它们便有利害可言,是它们所在乎的。动物与石头、木块的不同在此,动物与人类的相同也在此。在这个意义上,既然人类拥有道德地位,动物便也拥有道德地位。
一旦取得道德地位,道德这个概念会进一步提出一项意义非比寻常的要求:凡是具有道德地位的事物,它们的利害都应该获得平等考量。从道德角度来看,所有利害都一样重要,至于它是谁的利害,是属于男人还是女人、黑人还是白人、穷人还是富人、动物还是人类,不会造成差别。如果对利害的考量不够公平,因性别而异、种族肤色而异、社会地位而异、或者因物种而异,那就构成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阶级歧视、物种歧视,不能被道德的平等原则所接受。
这样说来,人类的利害与动物的利害应该受到平等的考量。当然,平等的考量不等于一样的待遇:毕竟,动物与人类之间还有众多的差异,根本没有必要要求一样的待遇。可是,既然对待动物的方式需要将动物的利害与人类的利害作平等的考量,我们便不能把动物排到木块、石头的范畴;而因为我们对待人类的方式需要受到道德规范的管束,所以如何对待动物也不只是一种个人的修为或者情绪问题。一如对人类,我们对动物也负有道德义务。
人类对动物的道德义务包含什么具体项目,会引起很多争论。这没什么稀奇。但一个明确无疑的原则是:人类有义务不要给动物制造痛苦,一如人类相处之道的一个起码原则是不要给别人制造痛苦除非有充分的理由,足以凌驾这项原则。可是试想,不制造痛苦寥寥几个字,却完全否定了今天人类使用动物的整个体制!在绝大多数的情况里,所谓使用动物,都摆脱不了折磨、伤害与杀死动物。如果要根据不制造痛苦来检讨人类使用动物的方式,还有什么会剩下来?
用应然节制实然
读者会说,这样谈动物议题,岂不脱离了现实?当然是的。但别忘了,几乎每种道德上的观点,都有脱离现实之虞。应然本来即非实然所能决定,反而 要 节 制 、规 范 实然,怎么能不脱离现实?跟着现实走,也就是跟着强凌弱、大鱼吃小鱼的规律走,岂有道德这回事?
试想,将人视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这项道德行为的准则,距离现实岂不也是很遥远?无时无刻,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都会利用他人达成我们自己的目的。但这种利用,受到了视他人为目的这个原则的节制与指引,让我们知道,利用他人不仅要获得对方的同意,更不能忽视对方的自主,剥夺对方的利益。结果这种利用,与奴隶制度下的利用就有天渊之别。
换言之,道德原则提供了一种理想、标准,让我们在现实中设法实现较为公平的关系。永远有横暴强徒想把人际关系看做主奴关系,但道德原则也永远会警告这是错的,鼓励我们消除这种错误的人际关系。道德本身不会改变世界,但它能鼓励我们向往与追求改变。
这正是动物伦理学的思考给我们的帮助。人类会继续利用动物,且规模会愈来愈大。但一旦肯定了动物的道德地位,承认人类有义务不要给动物制造痛苦,利用动物的方式就成了一个需要检讨与反省的问题,不再由食欲、利润、方便的考虑所垄断。道德观点很难压倒或者取代这些以人类私利为着眼点的考虑。不过这不是重点。一旦对动物的道德思考取得了立足点,它就会对衬出其他观点的偏狭与自私,人类会因而开始思考和选择。
南方网
保护动物的三重意义
40年前,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一书,首倡动物伦理学,在西方社会开启了现代的动物保护运动。此后,关于动物的伦理思想、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史学、社会学、文学、法学研究,都发展蓬勃。最重要的,还是动物权利与动物福利的思潮凝聚成了广泛的动物保护运动,影响尤其深而且远。
动物保护运动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无数人道德意识的改变。由于动物本来是全然的他者,是一种非人异类,属于化外禽兽。如今动物伦理学指陈它们属于道德关怀的范围,对于人类的道德意识,所造成的震撼十分巨大。一方面,人类的道德视野必须扩充,从原先以人类为中心的格局,延伸到动物的世界。这种能够涵盖动物的道德感知能力,比起人类中心主义,显然更为宽宏仁慈,连带使得人类本身的道德品质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道德视野要求对于人与动物的利益施加平等的考量,也促成了平等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19世纪的爱尔兰思想家勒基曾经指出:有一度,仁爱之情只限于家族,但很快,这个向外扩张的圈子先容纳了一整个阶级,然后容纳了一整个民族,然后容纳了多民族的结合体,然后纳入了整个人类,最后,它影响到了人与动物世界的关系。
勒基的意思是说,人类的道德意识可以比拟为一个扩张中的圈子,开始时局限于亲近的自己人,但在历史中会逐渐扩张,把原先视为他者异类、视为不具道德意义的其他人、其他动物,逐渐纳入道德平等考量的范围之内。这可说是历史趋势,是由平等的道德逻辑所导引、推动的。
回顾数百年来人类争取性别平等、阶级平等、民族平等与种族平等的斗争,盘点其成果,不能不说这个扩张中的圈子生动地描绘了历史大势。这趋势当然受到各种阻挠抗拒,总有男人不愿意跟女人平等,白人不愿意跟有色人种平等,资本家不愿意跟工人平等,因为平等会剥夺特权与消除剥削,会让原先居于优势的强者受到损失。不过,在人类内部,平等意识一直在扩张中。今天的动物保护运动,正是这个道德圈子扩张趋势的最新阶段,行将突破人类中心主义。
动物保护运动带来的第二个影响,在于把动物议题转化为公共议题。以前,少数具有慈悲心肠的人士,对于动物的悲惨遭遇生出同情,经常引来旁观者的讪笑甚至敌意,整个社会并不觉得特别有义务去理会动物议题。如今我们知道,如何对待动物不能窄化为个人的感情或者喜好,而是牵涉到了道德上是非对错的分辨,有公是与公非可言。
针对动物议题,社会有权利也有责任进行公共讨论与决策。在许多国家,动物的繁殖、饲养、运输、屠宰、科学实验、狩猎、以及其他使用动物的方式,都须要接受公权力监督管制,不再是自家后院的私事。各地的动物保护运动,也努力推动相关立法,敦促政府积极负起保护动物的责任。到今天,已有100多个国家立法保护动物,说明动物议题已经进入了法律管辖的范围。一旦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订定《动物保护法》,将代表人类正视动物议题跨出了决定性的一大步。
将动物议题公共化,其实也延续着历史上保护弱者的普遍趋势。
2024-03-17 13:53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