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念诵准提咒?

繁体

1、先念一遍开头语:稽首皈依苏悉地,头面顶礼七俱胝。我今称赞大准提,惟愿慈悲垂加护。

2、再念数遍(自定)准提咒:

南无萨哆呐,三藐三菩陀,俱胝呐,达扎陀,嗡、折隶、主隶、准提、梭哈,嗡部林。

na mo sa duo na, san miao san pu tuo, ju zhi na, da za tuo,ong, zhe li zhu li zhun ti suo ha, ong bu lin

3、念咒后要回向(一遍):

愿以此(念咒,念经,放生)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普愿尽法界。沉溺诸有情。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我们生命本身就有气,故调整自己的气,然后一口气、一口气地唸,心气合一的唸。当然,有许多人把它当成练气功,这也不错呀!你的身体至少越唸咒、越修行,精神越来越好。千万不要在喉咙上面叫。乱叫、干叫,把喉咙叫哑了。

我们这里很多同学过去唸经,干什么喉咙搞哑了?后来才懂得一口气、一口气唸。嗡嘛呢叭咪吽,一句连一句,中间不要呼吸,实际上你舌头、嘴巴在动,舌头在发音,无形中身体内部也在呼吸。要知道,人的呼吸是全身毛孔都在呼吸。

只要活着的人,不仅鼻子在呼吸;不过鼻子的呼吸最明显而已。所以你唸咒子嗡嘛呢叭咪吽这六字真言,唸的时候一句接一句,中间不要呼吸,这就叫一口气。唸到这一口气晓得接不上,连小腹都瘪起来,到最后,你让它松下来,嘴巴闭着不要吸气,它自然在吸气。我们身体像个皮带一样,你把皮带里头这一股气统统瘪出,把它瘪完了,把皮带一放松?

你们看过喂奶没有?小孩子喂奶,那个尼龙奶瓶把水都捏出来,空气瘪完了,不是扁了吗?一放松,怎么样?空气自然进来,就膨胀了,这是最自然的气功,身体就调整好了。

就这样唸,你等这一口气唸完了,嘴巴闭着不要特别呼吸(你加一点也没有关系,不过有时候需要自然些),你就静下来了,这个时候心里头一点杂想妄念都没有,至少很少。为什么很少?因为连呼吸都来不及,没有时间乱想了,快要断气了,哪有时间想呀!所以这是最好的修行法门。

你这个时候没有杂念,呼吸充满了,再开始唸,又是一口气慢慢再来。嗡嘛呢叭咪吽只能唸十句就没有气了,或者唸三句就没有气了,或者有些人唸二十句才没有气,慢慢越来越增强,练到以后气满不思食,不想吃饭了,并不是胃有毛病;元气充满的人,吃与不吃都一样的。吃也可以,多吃、不吃也可以,好久不吃、个半月不吃也没有关系。要吃,吃它一大堆也没有关系。

晓得一口气、一口气的唸,这是初步,将来再进步还有很多的方法,这是真正的修持。所以,修密法是一切的有法,修有。我现在讲了半天,元气都没有了,道家的术语开口神气散,气就比较不容易凝聚,但是给诸位来个共修,了解这个咒语的唸法,一口气、一口气的,尤其身体不好的人特别注意啊,你不一定跟到那么长,中间短一点,你就休息。懂得这个原理,慢慢这样唸下去。生命我们这个生命就是一个元气,元气完了就死亡。元气不是空气,而是生命本能。

所以,一口气、一口气唸,自己本能的气来唸。宏忍、聂程明,你们现在开始(唸诵)。我们唸的时候都摄六根,眼睛开闭没有关系,但是眼神要收回来,收回到自己内在,乃至收回到后脑,收回到与虚空合一。这是简单的讲,详细的有很多方法。我们就唸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师领众唸诵)。

头要正,不要低下来,耳朵不要听外面,回过来听自己身体内部的声音、听自己唸诵的声音。(师领众唸诵约八分钟后,说:静下)就是这样,此心不动,越定久越好。念头动了,就默唸嗡嘛呢叭咪吽,继续这样的唸。我们因为时间的问题,只做这么一次的示范,由这一点深入进去就会有所成就、有所感应。当咒语唸到这里,一口气停了,这个时候杂念妄想没有,心如止水这个境界,如果有,越定久越好。所谓定得好,自性清净的境相,就是清净的现量境相有少分的现前,这个很好。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心闻洞十方,当然获圆通(下)节选:这样一口气一口气念,同你练九节佛风一样。念到后来连肚皮都瘪进去了,没有了,还在念;最后放松,自然吸气,充满了再开始念,比你练九节佛风,什么气功都有效。

身体、精神越来越健旺,乃至两腿坐不住,气脉念好了,一直念到下面气通了,自然经过屁股那里,一路一路都会自己震开了,到了大腿、膝盖、足底心,连十个足趾头都在发乐。气通了,一身都暖和了,甚至想脱衣服才好哩!而最后连所穿的衣服都没有感觉,也没有身体的感觉,完全在一片音声海中,音声海是什么?--空的。念念皆空,念念皆有。然后法界同声,此身同空,投入本尊佛母与我合一的心海中

要知道这样一口气、一囗气的念诵,嘴巴不会发乾的,稍微有点感冒,这样一念,出身汗就好了,都化掉了。精神不好的,待精气神一充满,当然好了。乃至肠胃不通也会走通了,心脏不好也会打通了,肺部不清也能清理了,这些都是附带的功能,目的不在医病

道家的庄子也曾经说过:常人之息以喉,至人之息以踵。普通人的呼吸到胸部肺部为止,得道的人却从脚底心发出来。你不要说丹田在人的肚脐下一寸三分,谁去量过?是有这个道理,但一寸三分究竟在那里?这些我都讲了,但你们不要去管它,不要著这个相,气自然通了,充满了

2024-03-17 13:53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然。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或者你有些家庭困扰,经常想哭,你责怪他人:“这个人不..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无论你学了多少天佛,念了多少天经,该业障现前的时候,还是会业障现前,这没什么不好,消业嘛!有些弟子学佛后,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却变得很奇怪,甚至有一点儿离谱。有个弟子..

吠陀婆本生

贪恋金钱享受是人生痛苦之源,佛家禁绝一切贪欲,并规劝世人不要追求身外之物,《吠陀婆本生》的主题即在此。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吠陀婆的法师,他精通一种巫术:每年,当天上星宿排列成一定形态时,他就念咒作法使天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好处

《心经》是一部非常简短的佛法经典。它主要讲述了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的表象其本质都是空的,我们不必执着于得到什么,也不用舍不得什么,也不要用自己的立场看待眼前的情境,这样人们就能少了很多烦恼,获得更多快乐。..

念诵药师经感应

念诵药师经感应是每个人都去感受到的,所以师兄一定要按照正确念诵药师经的步骤去诵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有感应出现,当师兄能够坚持的念诵的诵读时,也是能够全文都讲解了什么内容,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念药师经..

持诵楞严咒的感应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持诵楞严咒的感应。梦里:1、梦中,在一个..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起贪计身见愿

第十 不起贪计身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这是第十不起贪计身见愿。这一愿意谓:设使我成佛时,国中天人以般若的空性,破除对身见的贪恋执著;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阿弥陀佛因地..

钟茂森:碎碑刻碑

钟茂森:碎碑刻碑安士先生引用了一段历史的故事给我们说明,利物利人的果报,以及自利他又有什么果报。这是讲到一个「碎碑刻碑」的故事,他是从《感应篇》的注解里面节选出来的。唐朝有一位医学大师,叫做孙思邈,孙..

这样吃,全身疼痛都消失

这样吃,全身疼痛都消失作者: 素食星球这是个全民抗病的时代,医学的进步似乎让各种疾病都有了对策,罹患疾病的人会去医院接受治疗、定期服药或遵守特定的饮食和生活准则。但是疼痛呢?剧烈头痛、经痛、肠胃不适总是..

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

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一、皈依。佛教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而外道皈依的是遍入天、大自在天、上帝等。这次去甘肃看见很..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真相实验:黄鳝体内有要命的寄生虫。每年进入春夏之交,是食用黄鳝的旺季,但你可能不知道,黄鳝体内有多种寄生虫,烹熟都未必能杀死。这些寄生虫、解剖黄鳝时,用肉眼都能看见!某君的爸爸是黄..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现在人的心动荡得太厉害了,所以灾难就很多。大家都想着快、好,世间妄想多,想要享受得多,人间灾难就多。浮躁是最不好的东西,修道首先要除浮躁,内心要安详,安定,天下自得安宁。社会需..

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

今天有师兄问我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告诉师兄们,其实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是给不出来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药师经有药师经的功德作用,药师咒有药师咒的功德作用,我们只能说看自己需要哪一个的功德利益而选择哪..

邪淫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淫

邪YIN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YIN经论中说,以贪心、嗔心、痴心都可引起邪淫。一般来讲,大多数邪淫都是贪心引起的,这一点不用多讲,大家也应该很清楚。有些邪淫是嗔心引起的,如对怨敌的女人行淫,或者..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问: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如果身口意达不到一致,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达真堪布答:虽然你发心没有完全到位,但是你同时也发了一些善心,也生起了一..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佛教主张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轮回是无始无终的。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很吝啬,未曾布施,那么即便今世得到了亿万遗产,也未必有福享用;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多行布..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