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繁体

第一集

今天大家有这么一会的相聚,是因为地藏菩萨的因缘。而且又是在观音亭里讲地藏经,可见我们不但跟地藏菩萨有很深的因缘,跟观音菩萨也有很深的因缘。来到观音亭似乎应该讲观音经,怎么来到观音亭讲地藏经呢?好像在跟观音菩萨挑战一样,其实这里有一个非常深的因缘。

首先我要告诉各位的是,我们今天开始要谈的这一会需五天,要讲的地藏经的部分,是指我们对佛法有了一个完整认识以后,明白地藏菩萨的地位在哪里?这是第一个要讲的;第二个要讲的,要告诉各位的是,地藏菩萨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你要弄清楚。假如是古代的人,我们不要再卖古董,那地藏菩萨有没有可能是现在的人呢?我想这个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地藏经在过去怎么样发挥作用,我们浏览一下就好,我想比较重要的是在今天,是在以后的岁月里,他要如何发挥作用,饶益我们现在这个众生以及未来的众生。假如我们都像看电影一样在看历史剧,那你也要知道从历史上我们要学到什么,更何况地藏菩萨他不是古代人,你不要弄错了,你假如把他认作是古代人,那你根本就错了,你对佛法一定不了解。

所以我想基于这两点来讲:整个佛教到底在讲什么,地藏菩萨所在的这个位置,他是在哪里?你今天要怎么学这个法门?这是一点;第二点呢,地藏法门,地藏经给我们今天的人跟以后的人他会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想这个给各位比较有用。不是不能讲过去,可以,带一下就好,假如各位想要当考古学家,我可以陪各位研究古代的地藏菩萨。假如各位想在现实的生活里好好实践,对你我他,对今天的地球,对今天的世界跟人类有所帮助的话,我想我们应该从这个立场来看。这是这一会我跟各位谈的两个标的。

那各位赞不赞同呢,我以这样的态度跟各位表达?我来演戏,你来看戏,我讲的好不好,请你提出批评指教。但是呢不要看错,我们海报写的是新古典佛教的地藏经,他的意思不是说新的地藏经,何出图洛出书,那马来半岛出了一部新古典的地藏经。不是啊,不是这个意思,还是地藏菩萨本愿经,释迦摩尼佛说的,不要搞出一部新的经典来,不是,我们要讲的是新一代的人如何运用地藏经,是这样一个意义。

首先我要跟各位谈的,第一个,我们当中有没有人学密法?有没有?举手看看?一个两个哈,还不少。我讲的密法不是雪山上面那个密法,那个密法是佛教晚期,叫第三期佛教的晚期,应该是三分之三的,假如有上中下的话,那是第三期的下期,他不是真正早期的密法。在我们密法的早期,不是佛教的早期,佛教的早期就是南传佛教,有机会我们再跟各位谈,现在的南传佛教是属于大乘佛教的早期佛教,不是佛陀时代的那个原始佛教,你要弄清楚,这是不一样的。佛陀时代的那个早期佛教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我跟各位谈这些不是批评也不是诽谤,你要弄清楚,因为当时佛陀说,善来比丘,头发胡子就自落,自己就掉了,然后天上就飞来一件袈裟,叫袈裟披身,有没有?记得吗?善来比丘发须自落,袈裟披身,证阿罗汉,大家都希望佛陀说善来比丘,然后就袈裟披身,你看都不要修嘛。但是你要知道,那些会证阿罗汉的人,都跟佛陀的禅定功夫差不多的,都四禅八定的。换句话说,佛陀讲那个善来比丘会发须自落,袈裟披身的人,早就是四禅八定的,你今天是什么定?你是钉在墙壁上的钉,不是四禅八定,你那禅是很惨的惨,你不是那个真的大禅定。

所以那些阿罗汉都是这一种禅定功夫的人,你假如没有留意到,你一直会想说佛陀那时代众生善根怎样,那你就错了。那个时候佛陀所讲的佛法是讲给那些色界天跟无色界天的人听的,所以你不要以为原始佛教叫小乘,不是啦,那是天乘啦,天上的乘,对不对?那这个佛教经过几百年以后,佛教的殊胜在当时来讲,是在印度文化里头殊胜,印度文化本身就一个文明很兴盛的地方。那佛陀的法对不对?对嘛!好不好?好嘛!那既然是对又好的,你想印度人会那么笨吗?丢给中国、丢给东南半岛?我看不会。他们很快会把它吸收回去,是不是又吸收回去啦?必然的嘛!佛陀的这朵印度文化沃土上的奇葩,它开花结果以后,通通被印度文化的泥土全部吸收回去了,所以几百年后佛教就没有优点了。哪有优点?它的优点都变成印度文化了,所以婆罗门教他也这样修呀,耆那教也这样修呀,锡克教也这样修呀,他们都这样修了,那你就完了,那佛法还有什么?

本来他们就讲证阿罗汉,所以印度当时的阿罗汉跟佛陀所讲的阿罗汉是不一样的,佛陀讲了出三界、断烦恼、免轮回以后这下子印度文化才丰富起来。所以你去留意一下,不止阿罗汉,阿罗汉没什么了不起,在印度释迦摩尼的摩尼,有没有听过?摩尼摩尼,印度教里很多摩尼,就跟你现在学藏密很多活佛仁波切一样,那个是多的是,福建话讲踢倒街,满街都是,只要修行的,一有成就都叫摩尼,后来叫Acharya,阿阇梨,现在印度教很多Acharya,就是阿阇梨,摩尼,阿阇梨都是,和尚也是。

那你想想看,这些都是印度文化自然演变的状态,到了这个时候,佛教被吸收回去,他们开始运用佛陀的这些语言文字的时候,就发生一些问题了,第一:佛教没什么特色,没特色了;第二:那些外教讲佛教的东西,基本的定义不正确。我跟各位讲,包括现在,在座各位,我不是说你呀,说到你纯属巧合,事实绝对正确,为什么?因为我们现代人学佛很多概念是不正确的,因为你那个定义定不准。同样的,当时婆罗门教、耆那教、锡克教、祆教拜火教现在很多人都在修那个烟供、火供,那都是拜火教的,你放心绝对不是佛教的,这些人用佛陀的东西,但他的定义用词是不精准的。像各位一样,一见面就菩萨好菩萨好,什么菩萨?!还都是烦恼痛苦的凡夫,还叫什么菩萨。所以有很多学因明学唯识的人就很讨厌我们佛教徒乱讲话,你讲的都不准,因为你定义没弄好,讲的用了很多名词都不正确,也没负责人,你讲错了,谁跟你纠正呢?都马马虎虎啦!所以大家讲随喜啦、慈悲啦、智慧啦、空性啦大概都不对,但是大家都一直在用,所以那个时候有心的佛教单位跟大德们开始出现了,来纠正这个问题,来说明这些问题,这个就是大乘开始兴起的时候,叫做大乘始教。所以始教最重要的是在法相上面,名词上面做区别做定义,于是现在你会很头痛有很多名相。

所以你会发现,这些名相现在用的最多的是东南半岛的这些比丘们,他们研究的叫什么阿毗达摩,有没有?你去看看。他不是研究阿含藏,他是阿毗达摩,原因就在这个地方,整个历史就这样一再循环了好几次。所以我们说南传佛教基本上是属于大乘佛教的早期阶段,那就已经进入第二期了,那么到了大乘的终期,终就是结束的终,终南山的,结束那个终,我们叫终教,终教的时候,他的大乘的思想系统重新架构起来,空性的观念就已经建立了。那么当空性一再的运作的时候,它就已经远离了早期的原始佛教的部分,可是它一兴起以后,印度的其他的宗教就衰落了,这个佛教又兴盛了,兴盛还是发生同样的情况,兴盛以后又被印度的文化给吸收回去了

因为兴盛最主要的两个人,一个是当时的龙树菩萨,另外一个叫弥勒,当然不是兜率天宫那个弥勒,是来到印度的一个弥勒,还有无着、世亲、陈那这些人,他们把空性思想架构起来以后,很快被印度文化吸收了,因为他们的福德不像佛陀那么的十号具足,所以就有很多人过来、有很多弟子把他们带开了,于是佛教在那个时候很快兴盛起来,可是又很快就没落了,两三代就没落了。所以龙树以后有龙智,有龙梦,有提婆,提婆就是空宗的最典型代表,他的思想主张只破不立,所以中国人就把他取名叫但破宗,不是蛋破了那个宗,但,是但是的但,破只破他,只要你有任何的观念产生,全部要破,破到究竟你就开悟了,他是这样的主张。可是他过了以后呢,大乘也不见了,大乘不见的时候,佛教徒里有心的人还很多,要怎么样把佛教再复兴起来呢?那就开始重组第三次,这叫第三期佛教思想发展,就开始从印度教里头,没有太多的大德,是从印度教里头把它吸收回来,你看到那些印度教什么的修法都是在佛教里头修,这个时候叫达特罗密教。

现在你看外面那个印度庙,有很多神像在上面,那个叫坛城,坛城的早期不叫坛城,坛城是中国话,他的印度话叫曼达拉,即曼陀罗,他整个寺院就是一个曼陀罗,现在我们也有曼陀罗,我们大雄宝殿就是曼陀罗,可是你的曼陀罗跟他的曼陀罗差很多,他是整个寺院都是曼陀罗。中国早期把这个达特罗密教引进来的时候,是在石窟里头,中国本身达特罗密教的形成是比较缓和的,但在印度是一种革命。那么这一引进以后,佛法又很兴盛,一直到玄奘大师到印度去取经,这个时候大家就有印象了吧,我刚才讲的都好像在云端,你没有什么印象,现在玄奘大师出现了,因为有孙悟空嘛,所以你应该概念会比较清楚了。

他到印度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叫那烂陀寺,大家知道吗,那烂陀寺。只要你读过经的,研究论的,你大概都知道佛教的那烂陀寺很有名,那烂陀寺的时候80%的修行人通通在修密法,你看密法当时多兴盛!后来波罗王朝,我想这个你可能不太懂,波罗王朝的时候,要把那烂陀寺的出家人全部引到恒河北部,因为他的首都在北部。这些那烂陀寺的出家人不去,那个国王很生气也没办法,他就在恒河北部盖了一间寺院,比那烂陀寺大五倍,叫做操行寺,操行寺就把所有在外面没有进入那烂陀寺的修行人全部集中到那个地方去,99%通通修密法。到1203年,1203年是历史上,东西方,中国跟印度同样遭遇灾难的年度,十三世纪初,回教徒进来,把那烂陀寺跟操行寺的修行人全杀死,佛教就从此消失了。因为你就住在这两个寺院里头,他一全杀,你就全部被消灭了,所以佛陀很聪明,非常有智慧,你们不合就分开,不合就分开,人家要杀你也杀不完。你知道吗,佛教就这样一直扩散,一直扩散,你看起来佛教好像很不团结,但佛教的生命力特别强,他不讲团结,你要杀他也杀不完,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好,到这个地方就告一段落了,但是这些密法并没有消失,在印度的国土里他不会消失,因为他教给很多在家众,还有很多单独修行的人。从这演变到后来,一直到你现在所知道的藏密的修行人,第一代叫帝洛巴,第二代叫那诺巴,我不会记错,第三代叫玛尔巴,第四代叫密勒日巴,密勒日巴的弟子叫惹琼巴,惹琼巴的弟子不知道叫什么巴,我不知道,那个弟子开始转世,到第四代才被认出来,也就是第一代的达赖喇嘛。

那个时侯是元朝,第一个被明成祖永乐皇帝所封的是DB法王,第二个被封的是班禅喇嘛,第三个被封的是达赖喇嘛,DB法王是在南京封的,达赖喇嘛跟班禅喇嘛通通在北京封的,他们的出生地,这三个名字一个在南京,两个在北京,是这样来的。所以它的历史不长,而这一套密法的历史来源是在莲花生大士的时候,是比较早进去,那是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密法进到西藏已经是到晚期了,那个晚期的密法,他们现在叫谭崔,是不是?修藏密的人就知道叫Tentra。Tentra就是性力派的修行者,所以他的密法你看看会两个人抱在一起,但是在汉传密教里达特罗密教里没有两个人抱在一起的,他只是用两个法器证明阴阳,而不是用男女两个在一起的,那个就是谭崔的密法,所以在密法的发展过程中有这种情况,我跟各位谈的是第三期佛教信仰密教的部分。

从宋朝以后,中国文化跟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就停止了,那我们从现在开始要进入第四期佛教思想的发展,假如各位你有兴趣要参与这个时代的伟大思想建设,那现在是可以参与的,但不是研究过去的,是在研究未来,向未来发展的,第四期佛教思想的发展。那么在第三期的时候,现在我们要跟各位谈的第三期是,第三期在开元时代,有两个大德从印度到中国来,一个叫善无畏,一个叫金刚智,金刚智把金刚界金刚顶经带到中国来,善无畏把大日经带到中国来,这两人在长安见面了,在长安见面以后两个人就互相灌顶,这个叫金善互授,金刚智和善无畏互相灌顶,金善互授。金刚智把金刚顶经弘扬出来,善无畏把大日经弘扬出来,他们有一个弟子叫做大广智不空,这是印度人,这三个人统称为开元三大士,但是最有成就的是一位叫做慧果的阿阇梨,是这三个人的共同弟子,他在青龙寺东塔院传法。

这个慧果大阿阇梨他画了两个曼陀罗,一个是金刚界曼陀罗,一个是胎藏界曼陀罗,那个时候,整个达特罗密教的思想是跟华严宗的思想相结合,当时叫做唐密,我们现在我不用唐密,我是叫华严密,因为他的整个思想是以华严经做指导的。那么传到日本叫东密,天台宗思想跟这个密法相结合的,传到日本的叫台密天台密简称台密,华严密简称东密,日本人就把这个华严密叫做唐密,你要把它弄清楚,不要弄错了。那么就在这个时候,大日经的曼陀罗叫做胎藏界曼陀罗,胎藏界曼陀罗是有十三院,十三院从北面进来的叫福德门,从南面进来的叫智德门,智德门它有两院,一院叫除盖障院,一院叫金刚院。那么北边这边进来的一个叫地藏院,一个叫观音院,我要跟各位谈的是地藏院跟观音院是同一个行法,地藏院以地藏菩萨为本尊,观音院以观世音菩萨为本尊,所以我们今天在观音亭讲地藏经,就是这个因缘来的。

我假如不讲,你还不知道,还要讲历史那么长,你不要以为这历史长,它就是殊胜在这里,地藏跟观音是同一门,地藏跟观音为什么会摆在一起呢?在历史的偶然,你遇到了,对不对?那我再告诉你,生命的偶然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地藏菩萨跟观音菩萨,你知道佛教里面一共有几个菩萨,你知道吗?简单讲叫N+1个菩萨,你知道吗?不但无量无边,还要再加一个,你看有多少个菩萨?!这些菩萨基本上跟你没什么因缘,因为你也攀不上他,你也找不到他。但地藏菩萨跟观音菩萨不要你找他,他常常会找你,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菩萨有个特色,叫做吃饱太闲。他吃饱饭没事,专管人间闲事,专门在管你人间闲事,肚子痛你也找他,头痛你也找他,牛掉了,你也找他,古代人养牛耕田,那牛跑掉了你也找菩萨,真的是什么不管,牙齿痛痛的不得了,你也找菩萨现在你看,明天股票不知道涨啊,跌啊,赶快找菩萨,孩子要参加考试了,你也找菩萨找不到菩萨问师父,师父一定告诉你要么念地藏要么念观音,有没有?为什么?这两位菩萨都是特别爱管人间闲事,所以你从这里修还比较快,因为跟我们最有缘,所以我们把这两位菩萨跟释迦摩尼佛合并称为娑婆三圣,这三个人跟娑婆世界最有缘。

我这样讲你可能会觉得,嗯!那是你讲的,从来没听过,我敢肯定也从来没听过,因为这只有我讲嘛。这里面事实上告诉我们一件事,你知不知道极乐世界的人都在干什么的?你不知道吧,极乐世界的人大概都像他这样,都站在墙壁上,他吃饱饭没事就站墙壁上,那观音跟地藏他吃饱饭不愿站在墙壁上,所以就跑到娑婆世界到处闲逛,是不是这样?不是!这里面牵涉到一个很重要的,你对佛教的认识够不够,我问各位什么叫菩萨,你都认识吧,菩萨菩者菩提也,萨者萨埵也,菩萨者菩提萨埵也,菩提者觉也,萨埵者,有情也,菩提萨埵者,觉有情也。没错吧?我跟你讲100%我绝对没背错,从词典里面背出来的,这种定义,你现在根本就不认识,你的觉有情三个字跟菩提萨埵差不多,看不懂等于看不懂。什么叫觉有情?我问你是觉悟的有情还是要去觉悟有情呢?你看看这两个定义不同,觉悟的有情也叫觉有情,我要去觉悟有情也叫觉有情,动词。到底是动词还是名词?

你都没搞清楚,现在我一问,哦,对哦。不是哈对,哈都不对,什么叫有情?那你就更不知道了。有情已经很白话了,有情有义嘛,有情嘛,那有情是什么?你不知道。用现在话讲,你要懂得佛法,你就用现在的语言讲,那菩萨翻译成马来文,你要怎么讲?有情就是生命元素!你看这个定义已经颠覆了你所有的佛教认知,我跟你讲,是你生命中的一个因素,菩萨,生命中有很多生命因素,通通叫有情,因为古代没有生命因素、没有元素这个字,所以就叫做有情,现代你已经有新名词了,叫做元素或因素。是不是这样?那你为什么不用现代一定要用古代?那我跟你讲要讲现代的,不要再讲古代的,讲古代的你根本就不懂,讲元素你就懂了,对不对?好,那觉有情呢,是觉悟的生命因素,这个觉悟的生命因素你有没有呢,你没有,因为你没有觉悟就没有觉悟的生命因素了。 2024-03-17 13:53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