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行学处
奉行学处
奉行学处,是敬佛、敬法、敬僧。
首先是敬佛,包括一切泥塑木雕的佛像,皆应视为佛宝一般恭敬,切勿妄加评论。凡夫往往看到什么都想发表高见,甚至对佛像也不例外。这个问题看来很小,其实不然。须知,当我们评论佛像时,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佛菩萨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失去对佛菩萨的清净心,进入染污的凡夫心状态。由此,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佛法的接受。
关于这个问题,阿底峡尊者处理得极为善巧。《菩提道次第论》记载,有人携一文殊像请尊者过目:您看这尊像到底好不好?阿底峡尊者立即将文殊像高举顶戴,答说:文殊像没有不好的,只是这尊像的做工有欠缺。从这个回答上,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尊者对于佛像的恭敬之心。
既然佛像都是好的,那么我们对所供之像不必进行选择吗?对于某些年久破损或做工质地简陋的造像又该如何处理呢?这也是信众们经常问起的问题。供养佛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生起恭敬心。如法、庄严的佛像,对生起清净心有极大作用,为修道助缘。所以,恭请佛像作为日常礼拜供养,应尽己所能选择如法、庄严、质地精良的造像。若所供佛像年久破损,当以恭敬心作妥善处理,于高处焚化后将香灰置于净地。若以虔诚心做这一切,并非对佛像不敬。因为凡夫是很着相的,尤其是尚未信佛者,往往会以世俗眼光看待佛像。为避免使佛菩萨形象受到影响,避免他人造作口业,我们可以本着恭敬心对破损、脏污的造像进行处理。
同时,切勿将佛像作为装饰品、工艺品而随处摆放,这恰是现代人极易违犯的问题之一。佛像,不仅作为佛菩萨的象征为信徒供奉,本身也往往是佛教艺术精品。但不少人只看到艺术,却忽略了佛像最重要的内涵和作用。随着现代工艺的发达,佛菩萨造像成了工艺品的重要题材,数量大大增加。得到一尊佛像不再是难事,因而不少人将之作为点缀居室的装饰品。这样做,非但不能起到供佛的效果,反而存在诸多问题:不仅摆放处所多不如法,更严重的是,一旦习惯性地将佛像视为工艺品,今后很难对佛像生起真正的恭敬心和清静心。
还应注意的是,不能以买卖佛像谋利。或许不少人感到疑惑:现在很多寺院也在流通佛像,是否如法呢?关于这个问题,应以发心作为考量标准。所谓买卖,是指商人将佛像、佛经作为货物进行贸易并谋利,这是绝对错误的。如果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法而非赢利,那么,流通佛像与不能买卖佛像并不存在本质矛盾。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是以发心来衡量,一方面是从效果来考察。凡夫心非常微妙,容易得到的往往不加珍视,花钱请到的却恭恭敬敬。我觉得,对于佛像和佛经的普及,关键不是在采取赠送或流通的方式,而在于我们自身的发心,更在于实际操作中的效果。若发心正确且不以赢利为目的,即使流通也无妨。但若发心不正,即使采取赠送方式,一样是不如法的。
敬佛,并非佛菩萨需要我们恭敬,因为诸佛世尊已彻底断除我相,毁誉不动如须弥。既然如此,为什么敬佛,乃至将佛像视为佛陀真身般恭敬?或许在某些人的眼中,这么做无异自欺欺人,明明是泥塑木雕,为何看作真身并虔诚礼拜?须知,敬佛正是我们自身修行的需求,通过恭敬达到净化内心的效果。当我们处于极度恭敬中,心必是清净无染的,是与法相应的。这种恭敬,本身就是极好的修行。
其次,应恭敬法,恭敬佛经等一切法宝。我们要象敬佛那样,将经典视为佛的法身。切勿将佛经当作普通书籍那样随意放置,尤其是不洁处,也不要将其他物品(包括佛像、念珠等法物)置于经书上。不少信徒对佛像非常恭敬,却不懂得珍视法宝。须知,诸佛世尊皆因法而解脱,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宝又以法为尊,这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藏传佛教在这方面非常重视,每拿到一本佛经,先高举头上顶戴受持。这决非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事实上,通过对佛经的恭敬,能有效强化我们对法的信心,从而依教奉行。因为信心也需要因缘的滋润,需要通过一些外在形式来唤醒它、加强它。
有一分恭敬,得一分佛法受益。学佛如此,任何世间法的学习也是如此,若对传业师长不恭敬,对所学知识不重视,是不可能学有所成的。
所以,从修行意义上说,恭敬佛经的意义极为重大。这不仅影响到今生对法的受持,还将影响到未来的法缘。若不恭敬法和法师,是坏智慧之因,会使我们将来无缘亲近佛法,乃至投生于不闻佛法的边地。
敬法,根本在于依教奉行。《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从利益众生到不离菩提心,都是行佛所行,是对佛陀教导的切身实践,也是对三宝恩德的最好回报。《金刚经》也告诉我们: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此处虽然校量的是福德,但也充分说明,依教奉行远胜于世间一切善行。
对法的恭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修学并实践佛法。如此,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是真正的佛子所为。
第三是恭敬僧宝。佛法能够在世间得以流传,正是因为有僧宝这一重要桥梁。僧宝是佛法的实践者,也是正法的住持者。我们应时常忆念僧宝恩德,因为他们对佛法的住持和弘扬,我们才有机会亲近僧团、听闻正法、走向解脱。同时,在家居士也有责任护持僧团发展,或随缘乐助寺院建设,或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行四事供养,或身体力行地参与各项弘法活动。
特别应当注意的是,皈依僧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宝,故应对所有僧众一视同仁地恭敬,切忌以凡夫心妄加批判,说僧过恶,造作极大罪业。尽管现实中的僧团也是由不同素质的人组成,未必尽如人意。但作为佛弟子,尤其是在家居士,除了在抉择善知识、依止师时需要仔细考量,对于其他僧人决不可妄加评论。
恭敬僧宝的意义,还在于帮助我们培植出家解脱之因,使未来能早日成为真正的僧宝。像佛陀那样,以出家相证菩提,得自在,度众生。
敬佛、敬法、敬僧,是每个佛弟子必须做到的。不仅要发自内心地恭敬,更要将这分恭敬体现于一言一行中。切勿像某些好高骛远的学人那样,知道些禅宗皮毛,开口便是不著相。作为凡夫,如果不把佛法放在心上,那佛法还能对他产生作用吗?虽然众生本具佛陀那样的品质和智慧,但现有心行基础仍是凡夫心。若欲转变这一生命状态,必须从恭敬外在三宝开始,逐步成就内在三宝。
2024-03-17 13:53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太好争斗,欲望炽盛,又极力去控制自己,导致内心压抑负累。当这种压抑负累到一定程度,就又难以控制,会通过邪欲这种方式释放出来。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确实是好争好斗,又压..
快绝望了,但只有忏悔改过才有用
我结婚两年了,和公婆分开过的,我丈夫有个哥哥没结婚(智障),我们有个可爱的宝宝,今年一岁多。我们99年认识,到结婚只用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听父母的,会选择他!我们吵架如家常便饭!结婚前两天是第..
想发财,却不去做能发财的事[达真堪布]
拼命地想发财,为了发财付出了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但是能发财的事情却不去做。佛法多圆融,多方便啊!都可以做布施,我们还不做,多愚痴,多可怜啊!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太可怜了,不会学,不会修,自..
陈大惠居士:16行偈
陈大惠居士:16行偈*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生命已入倒计时, 首先就要破情执;家亲眷属全是债,讨债还债这一世;身外之物全是假,若能带走是愚痴;放下万缘精进修,灾难只是来考..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弟子问:师父,我每天早课诵普门品、念佛,也有时候早课内容想多加一部地藏经,请问:念完普门品、念完佛后念三皈依和回向,然后诵地藏经后再多念一遍三皈依回向,这样行吗?师答不用,念完地藏..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作者:秦东魁一切外部环境都会随着内部能量场进行转变。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跑成冠军。他的这个能量场非常强,他能被万物所滋润,不因为身残,就..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修善益增慈悲心 要常修善法,善法就是培养我们超越苦的资粮。面对苦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情愿的去面对,那个苦就会产生种种的烦恼;一个是欢喜的接受,那苦就好像慈悲心。要对众生慈悲是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睹纤毫而周性海』,纤毫是什么?就是一微尘,他看一微尘,遍法界虚空界他都知道。真的,惠能大师的报告,不就是显示这个吗?他报告很简单,见性,真放..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示诸众生一切智慧」,就是让众生能接触到一乘了义,接触到一乘佛法,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示诸众生一切智慧。」这「示」就是为众生开示,让他了解佛法、了解大乘..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