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佛法概要结束语
本书以浅显的语言来淡一淡我对佛教的一些体会。真是大海一滴、虚空一尘。正如先师圆瑛大师遗著《楞严经讲义》的自序后面说聊籍管窥之见,而论性天,但凭蠡测之才,而探义海。因此本篇《佛法概要》,只能作为佛学院同学们和有志佛学者的入门方便。
学佛从何处下手,怎样才能成佛呢?这是佛教理论所要回答的内容。概括地说,可以归纳为四个字:智慧、慈悲。而智慧与慈悲的具体表现,即是福慧两足,唯有修福修慧,积极利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功行圆满,才能成佛。
修福即是广修菩萨大行,要求在人的本位上,从事有益的事业,促进人类幸福,社会进步,国家繁荣。佛教徒要诚诚恳恳做到面向群众,面向社会,开创大乘入世利人的精神。要深深认识到不但释迦牟尼佛是在人间成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在人间成佛。值得一提的,佛陀还给人间留下一个民主的僧伽制度,规定僧伽中一切事务,一定要由僧伽大众会议来决定办理,不许个人或少数人独断独行。关于会议的程序、日期、工作检查、个人行为的批判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英国塞德兰侯爵在《印度的遗产》一书中写道:我们今天的议会制度,竟可以从两千多年前的印度佛教会议中见到,真是令人惊奇的事。
修慧即是学习,增长知识,尊重知识。佛者,觉也。即具有高度觉悟、高度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例如悉达多太子青少年时代,完成了各种语言、文化、哲学、数学、天文、科学等学科的学习,成绩优异。但对人生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人生和宇宙的真理是什么?这些主要课题,常常萦回在他的脑际,百思不得其解,强烈的追求真理愿望,驱使着他,毅然离开王宫,到雪山去剃发出家。以自己本具的天然智慧,洞沏宇宙人生的实际真理。是一系列无有穷尽的缘起现象,豁然开悟。
如生理现象有生、老、病、死的变迁过程;心理现象有生、住、异、灭的变迁过程;物理现象有成、住、坏、空的变迁过程;一切都是刹那刹那永不停息地急速变迁。变化密移是物质与精神存在的唯一形式。诸行无常的法则,能使人奋发向上,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愚者经过学习,可以成为智者,我们众生经过修福修慧,一定可以成佛。诸佛有宏深誓愿,可以示现同类身为众生破除疑网,开大智慧。
菩萨本着利他大乘佛教精神,能与众生休戚相关,兴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的心念,就会油然而生,积极地来进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伟大宏誓,《华严经》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从根本上说,有了众生,才有菩萨。《华严经》说: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以此为据,每个学佛者,在对待众生上,都应具足五心:
(一)无畏心: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坚持这样的志愿,所以菩萨是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
(二)同事心:佛经上说的同事,是指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思想,共同奋斗而言,菩萨在心理上和实践上与众生同事,不分彼此,打成一片,救度一切众生,而无一众生得救度者,不着度生之相。
(三)不舍心:时时处处不舍一切众生,不舍菩萨行,菩萨的一切言论、行为、生活、学习,都是为了尊重众生的幸福,助成众生的幸福以众生的利益作为自己的第一生命,永远为众生的利益而工作、奋斗、无有止息。
(四)平等心,菩萨将众生当成父母和诸佛一样看待,以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
(五)学习心:菩萨为了服务众生,助成众生幸福,要悲心恳切,学处广大。难学能学,尽一切学。作到学习一切知识,向一切人学习,象《华严经》写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样,不知疲倦地学习。菩萨于一切时,一切处都去学习,增长道种智,一切种智。
佛的智慧即是缘起和因果论。这是佛教对于宇宙人生探索的根本教义。在佛教的发展史上虽然有了许多变化,但都不能离开缘起和因果的根本教义。我们能够掌握这种甚深教义,即是了解佛法的核心,攀登智慧的顶峰。
2024-03-17 13:53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李元一李元一,唐代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一个女儿住在另一个院中。半夜中忽然看见神人,惊吓而死,她的颜色并不改变。她的丈夫严讷从秦来,到达苍湖。恍恍惚惚地看见他的妻..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上师教言集:三殊胜的最后一个是“回向殊胜”。为什么要回向?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说个比如,以后生起一个嗔恨心的话会毁坏这个功德。回向的话,这个功德就不会毁坏,..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13):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要向内努力,要将内心当中的烦恼减少,最终去除。首先我们要把心沉淀下来,才能感觉到心中烦恼的存在,..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上师(微博)教言集: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执着,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你每做事情都会过分,别人也会很失望,没有人会理你,自己也痛苦。所以,要学会随顺别人,多想想..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在戒色方面,一谈及女性,似乎有人就会马上警觉,对女人要远离,女人不净,女人如何可怕等各方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戒色,并非一味地丑化女性,这样的方法,兴许对初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主要内容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又据《因果报应故事类编》材料汇编而成。白起生平事迹出自《史记》,而死后轮回三恶道之说分别出自《高僧传》《夷坚志》《群..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大般若经》云:「若于苦行作苦行想,终不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然诸菩萨摩诃萨众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有情作如父母、兄弟、妻子及己身想,为..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