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观心:观嗔恚
正念观心:练习14 观嗔恚
彼有嗔恚,心中了了分明,我有嗔恚。彼无嗔恚,心中了了分明,我无嗔恚。尚未生起之嗔恚云何会生起,心中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嗔恚如何弃舍,心中了了分明。已弃除之嗔恚如何令未来不生,心中了了分明。
这个练习是正念地观察我们的嗔恚。在佛教中,我们了解到,人是由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构成的。嗔恚属于行蕴,而与嗔恚俱起的那种苦受属于受蕴。控制我们的嗔恚是修行道路上重要的一步。辨认出我们心中是否有嗔恚,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为了我们的正念观察工作得以专心致志地进行,我们把它与有意识的呼吸配合起来。
正念观察嗔恚是否存在的第一个益处是,当我们看到自己心中没有嗔恚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很快乐。嗔恚就象熊熊燃烧的火焰,烧掉了我们的自控能力,使我们想、说和做以后可能会后悔的事情。我们嗔恚时所造作的身、语、意业,把我们往地狱的路上推进了一大步。我们也许从来没有见过无间地狱(the Avici hells),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人嗔怒,他(她)就是在火烧地狱中(the hot hells)。嗔恚和憎恨是构成无间地狱的原材料。无嗔的心清爽而安祥,是十一善心所(the wholesome mental formations)之一。 无嗔是真正快乐的基础,是慈悲的基础。
正念观察嗔恚是否存在的第二个益处是,只要辨认出我们的嗔恚,它就会丧失一部分破坏性。只有当我们嗔怒到无法用正念来观察自己的时候,它才会变得具有破坏性。当嗔恚在我们心中生起的时候,我们应该密切地随顺呼吸,同时辨认出嗔恚,并正念地观察它。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正念就已经在我们心中生起,嗔恚就无法再独占我们的意识。觉照就站在嗔恚的旁边:我知道我生气了。觉照成了嗔恚的伴侣。我们正念观察嗔恚,不是为了压抑或驱赶它,而只是为了照看它。这是禅修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正念的观察就象一盏明灯。它不是法官。它照亮我们的嗔恚,监护它,并且以一种亲切关心的方式照看它,就象一位姐姐照看和安慰她的小弟弟或小妹妹。
当我们嗔恚的时候,嗔恚就是我们自己。所以,压抑和驱逐我们的嗔恚,就是压抑和驱逐我们自己。当我们喜悦的时候,我们就是喜悦。当我们嗔恚的时候,我们就是嗔恚。当我们爱的时候,我们就是爱。当我们恨的时候,我们就是恨。当嗔恚生起的时候,我们能够觉知,嗔恚是我们心中的一种力量,而且我们能够把这种力量转化成另外一种力量。如果我们想转化它,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怎样去接受它。比如说,一只垃圾箱装满了腐臭难闻的有机原料,这些有机原料可以被转化为粪肥,然后又变成美丽的玫瑰。开始,我们可能把垃圾和鲜花看成是两个孤立存在的个体,并且互相对立,但是,当我们深入观察的时候,我们看到,鲜花已经存在于垃圾中,而垃圾也已经存在于鲜花中了。美丽的玫瑰中有垃圾;如果我们认真地观察,我们就能够看清这一点。一朵鲜花变成垃圾只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腐臭的垃圾中可能已经蕴含着美丽的鲜花和香草,比如芫荽和罗勒(矮糠)。当一位只使用有机肥料的好园丁深入观察这只垃圾箱的时候,她能够看到这一点,所以她不会感到悲哀或厌恶。相反,她珍惜垃圾,不歧视它。只需要几个月,垃圾就能变成香草和鲜花。面对嗔恚和绝望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有机园丁(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只使用有机肥料、拒绝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绿色种植者译者注)这种智慧和不二观。我们不必害怕嗔恚或绝望。也不必拒斥它们。我们知道嗔恚是一种垃圾,但是我们有能力转化它。我们需要它,就象有机园丁需要粪肥。如果我们知道怎样接受自己的嗔恚,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些安祥和喜悦。逐渐地,我们就能够彻底转化嗔恚。
当嗔恚生起的时候,潜藏在我们意识深处的其它心所,就不会生起。这个深层意识被唯识宗(Vijn~anavada school)称之为阿赖耶识(alaya)。举例说,当我们嗔恚的时候,悲、喜、爱、憎都存在于阿赖耶识中,但是它们潜伏在表层之下,没有现行,就象泥土中的种子(梵文:bija)。如果我们让嗔恚尽情地发泄出来而不加以监护,它就会在我们身心内外造成很多损害。当念(梵文:smrti 巴利文:sati)心所从阿赖耶识中生起的时候,它可以成为嗔心所的精神朋友。当我们随顺呼吸并用正念去监护嗔恚的时候,情形就会变得越来越不那么危险了。尽管嗔恚仍在,但是它逐渐地丧失了力量,开始转化成为另一种力量,比如慈悲或智慧。
正念就象一盏灯,它照亮了我们自己。只要这盏灯被带进房间里,这个房间就会发生变化。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只要照到植物上,植物就会生长、变化。看起来阳光似乎什么也没有做,但是实际上,它做了很多事。在太阳的影响下,植物生产出叶绿素,因而成为绿色的。多亏植物的生长,动物才有东西可吃,才能活下来。如果太阳持续不断地照射在蓓蕾上,它就会绽放出鲜花。当阳光渗透花苞的时候,光子改变了它,于是花儿开放了。我们的正念具有与阳光相同的作用。如果我们把圆觉之光持续地照耀在我们的心念上,它就会转化成为某种更健康的东西。
借助觉照之光的照耀,我们才能够看清嗔恚的根源。禅修的要点是,为了能够看清事物的本性而深入地观察它们。事物的本性是缘起,它是一切存在着的事物的真正来源。如果我们深入地观察嗔恚,我们就能够看见它的根源,比如误会(或愚痴)、笨拙(或缺乏技巧)、周围的社会、潜在的不满,习气(或者我们的习惯),等等。这些根源既可能存在于我们自身,也可能存在于促使嗔恚生起的主要刺激者身上。我们正念观察是为了能够看清和理解事实真相。观察和理解是解脱的要素,它使我们摆脱了总是与嗔恚相伴而生的痛苦。观察和理解产生了慈悲。它们是菩萨的大悲甘露,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清凉。就象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样,嗔恚是一个能量场。借助于正念观察和洞察其根源的智慧,我们才能够把这种能量转化成慈悲的力量一种具有建设性和疗救功能的力量。
通常,当人们发火的时候,他们会说一些话、做一些事情,给别人和他们自己造成损害。有一些人,总是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说话和做事。他们相信,这样做能够释放出他们心中正在燃烧的嗔恚的能量。他们大喊大叫,砸东西,向别人射出一支支语言的毒箭。这种发泄方式是危险的。
有时候,人们试图想办法用一种不那么危险的方式来发泄他们的愤怒。他们可能会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用尽全身力气撕扯一只枕头。当然,如果你打枕头打得精疲力竭,你的怒火就会平息下来,因此,你可能会体验到一种暂时的轻松精疲力竭总比愤怒要好受些但是嗔恚的根源却原封未动,这样,当条件成熟的时候,同样的嗔恚又会再次生起。因此,为了看清和理解嗔恚的根源,正念观察是唯一具有持久战斗力的方法。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当嗔恚生起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回归自己,有意识地呼吸,并且用正念去监护嗔恚。为了保持正念,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我们认为某个人是导致我们嗔恚的原因,于是,我们不愿意听他讲话,也不愿意看他。通常,当我们嗔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回归自身,也不注意去对治它。我们老是去想那个使我们起嗔心的人身上可恨的地方粗鲁、不诚实、残酷、恶毒等等。我们想得越多,听得越多,看得越多,我们的怒火就燃烧得越旺。那个人的可恨之处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想象出来的,也可能是夸张,但是,不管怎么样,它都使我们怒火万丈,我们不由自主地全神贯注于这件事情。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内心的嗔恚,所以,我们首先要回归内心的嗔恚,并且观照它。就象一个消防队员,我们必须马上浇水灭火,不要浪费时间去找那个放火的人。吸气,我知道我很愤怒。呼气,我知道我必须观照我的愤怒。所以,最好不要听、看或想那个人。只要嗔恚继续存在,你就不要说任何话,或做任何事情。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正念观察的工作上,并且致力于平息我们的怒火,我们就能够避免造成以后让自己后悔的损失。我们可能愿意到户外去练习行禅。清新的空气和青翠的草木会给我们极大的帮助。走路的时候,我们可以背诵这首偈子:
吸气,
我知道嗔火仍在。
呼气,
我知道嗔恚就是我。
同时我知道,正念也是我。
吸气,
我知道嗔是一种苦受。
呼气,
我知道这种受已经产生,并且会消亡。
吸气,
我知道我能够照看这种受。
呼气,
我使这种受平息下来。
正念拥抱着这种受,就象一位母亲怀抱着哭泣的孩子,把她的关爱传达出来。如果一位母亲全心全意地照顾她的婴儿,那个小婴儿就会感受到母亲的温柔,并且渐渐地平静下来。同样地,我们可以使我们的躁动的心平息下来。
为了减少嗔恚所带来的苦受,我们全神贯注地修习行禅,把我们的呼吸和脚步配合起来,专心致志地去体会脚掌和地面之间的接触。过一会儿之后,我们的怒火就会平息下来,我们的正念就会变得更加强大。然后,我们才可以开始观察嗔恚及其本性。
我们知道,土豆不先煮熟不能吃。我们先往锅里填满水,盖上盖子,然后点火。锅盖使热量不往外散发,它就是定力不说话、不听、根本不做任何事情,而只是把我们的整个心念都集中在呼吸上。只要锅在火上,水就会变热。我们修习有意识地呼吸的时候,尽管嗔恚仍在,可是它却得到了正念(土豆下面的火)的陪护。嗔恚(土豆)已经开始变化了。半个小时以后,土豆煮熟了,我们的嗔恚也得到了转化。我们可以微笑,而且我们知道,我们理解自己嗔恚的根源,我们有能力面对那个激起嗔恚的人。
我们的嗔恚根源于我们对自身和各种潜在原因或直接原因缺乏了解,是它们导致了这种不愉快的事态。嗔恚还根源于贪执、骄慢、躁动和疑心。我们处理突发事件的方式反映出我们的智慧程度,或曰愚痴程度。我们嗔恚的主要根源在我们自身。环境和其他人只不过是间接原因。
我们可以容忍地震或洪水造成的损失,但是,如果是人导致了同样的损失,我们可能不会表现出太多的耐心,嗔恨就会在我们心中生起。但是,如果我们知道地震和洪水是有原因的,那么,我们也就应该能够明白,他人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也有其潜在原因或直接原因。我们也要观察和理解这些原因。我们必须把别人所制造的麻烦也视为一种自然灾害。这些人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艰难,乃是因为他们愚痴,他们成了自己的贪心或嗔心的囚徒。如果我们愤怒地对他们说话,把他们看作我们的敌人,那么,我们只不过是在做他们所做的事情,这样,我们与他们还有什么区别呢?为了在我们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中达到无嗔的状态,我们必须修习慈悲观。
2024-03-17 13:53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