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讲的因果报应

繁体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释教的底子大意。因果报应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伦理观的重要部分。因果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有人不明白缘由果报的道理,只见到人世有许多行善的好人,日子过得并不顺遂,而那些造恶之人却殷实逍遥,便误以为因果业力是迷信。

其实每一个事物的繁衍和生长,都是有其必定性的,有如是因即感如是果。虽然其间的关系极为杂乱,但都是有条有理毫厘不差的。诸法皆空,因果不虚,因果皆循环,因果通三世。若人不信因果报,后世蜕化无人身。若人深信因果报,同生西方极乐国。业报与因果有许多种,简略概括也便是四个字“自作自受”。

一、现报

现世所作的善业或恶业,这一世就显现出果报,乃至于很快就应验,这种当下因果便是“现报”。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善恶诸业,果报分明。《了凡四训》的主人公袁了凡,先因算命被预言命运平平,不只短寿绝后,又无功名,这今后许多事都得到应验,一度承受宿命的他遇到云谷禅师,劝导他把握本身的命运。

他以活跃的善行求得立命之道,逐渐得子、及第、长寿。他记下自己逆天改命的阅历,留给儿子袁天启及子孙。要怎么改进这辈子的命运?哪些地方能够培福?这福田就在众生之中,这福田便是家中的父母,这福田便是出人世的三宝。改命,永远是从孝顺父母初步的。

佛说:什么是戒?孝顺父母便是戒,假设没有佛,就把父母作为佛来服侍。你一念孝顺,供养一次父母一丁点东西,这样的福德就超越你供养一百位高僧百千万亿年。孝顺供养父母,这个福报是现世报,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运,也底子挡不住自己的福德。

二、生报和后报

此生所作的善恶业,来生才招感到的苦乐之报,这便是“生报”。佛门里有句话:欲知前世因,此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此生作者是。比方,在释教的六道轮回中,若在世时多行善事受人尊敬,堆集善业或能投身天道。若此生常起嗔恨之心,控制不住脾气乃至危害别人,简单感生到阿修罗道或阴间道等等。

但若能精进修行、念佛得力,心行与极乐净土日趋相应,往生一念蒙佛接引也是常有之事。然后报的特点是以前或现在所造的业要比及二生或多生后受报。或许在后世子孙身上应验,或此生现报,或报在来生,或后后生报,或不定向何生。报快祸福浅,报迟祸福深。

三、不定报

“不定报”是指造业之后,不确定在什么时候受报。假设缘由到了或许很快,也或许因为悔过和行善,推迟受报或许重罪轻报。引满诸缘异,故报时差别。报快祸福浅,报迟祸福深。罪报要求急,福报回众生。造下恶业比如放高利贷,就像利滚利、滚雪球似的,受报越晚危害越大。反过来说,假设现世做了许多积德行善,却只求立刻就能发财享乐,当然也能如愿但福报相对要小。

为什么会有不定报?因为所造的业有两种情况:定业和不定业。定业是未来必定受报的,不定业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或许轻报或许重报。例如说造业的行为是否成心,明知成果仍然为之是定业,毫无悔意也是定业。若无意之中造下的业则要看缘由,假设诚意悔过也能减轻业障。

往者不行谏,来者犹可追。以前的一切现已无法再解救,只能把握每一刻实在的现在。相由心生,命由己造,尽力开垦自己生命的园地,未来仍然充溢希望。释教有许多通俗的道理,但不建议谈玄说妙的文字游戏。释教真正的含义在于解脱众生的疾苦,实实在在地处理人生问题。广结善缘,得道多助,诚实无欺,善有善报。祈愿咱们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南无阿弥陀佛。

“若人深信因果报,同生西方极乐国;若人不信因果报,后世堕落无人身”,因果是这世间最公正的法则,不管是六道一切轮回众生,仍是已经觉悟成佛的诸大佛菩萨,没有谁能回避因果报应。

“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缘由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纵使多生多劫今后,咱们的业力也不会随之消亡;只需缘由具足,果报即现前。人生若想有福,就要种好善因,不造恶业、不结恶缘,懂得因果,就懂得了改命命运的办法。因果报应12条,实在不虚!

一、喜爱支付,福报就越来越多!

人们往往被贪欲利益迷失了心地,只想得到和拥有,却从来不乐意支付和吃亏。这样的人,往往没有多少福报。做事不要怕吃亏,不要怕支付多却没有报酬。“修合无人见,居心有天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看似是吃亏,实则是为自己的人生在铺路,乐意支付,乐意协助别人,在利益别人的一起,也是在协助自己、成就自己。因果实在不虚,乐意支付,终有厚报。

二、喜爱感恩,顺畅就越来越多!

做人千万不行做小人,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一时占廉价,却永久失掉人格,人生的障碍也就接踵而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别人不管给予咱们多小或多大的相助,咱们都要谨记在心,不行忘却。那种有利即来、无利即去的朋友,不行交。不懂感恩的人,心不善,自身的磁场不正,则路难以顺畅。因果实在不虚,越是懂得感恩,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顺!

三、喜爱助人,贵人就越来越多!

人生道路需求贵人的相助,才会越走越宽。假如咱们不曾施予别人协助,假如咱们自私狭窄,别人怎会来协助咱们呢?因果不虚,协助别人其实便是在协助咱们自己。协助别人便是在与人结善缘,你给予别人恩德,日后自会得到更多的回报。没有无缘无故的贵人,只因咱们曾经种下过这个善因。

四、喜爱诉苦,烦恼就越来越多!

做人千万不要诉苦,一诉苦,福分就绕着走了。诉苦无济于事,不光问题得不到处理,烦恼也会越来越多。佛门里有句话:嗔是心中火,能烧积德行善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遇事火冒三丈,诉苦、嗔恨心一起,积德行善就没了,之前堆集的再多的福报也没了。嗔恚最耗费福报,福报没了,业障现前,困苦就来了,人生怎会顺心如意呢?

五、喜爱知足,高兴就越来越多!

看过一句比较经典的话:人生,不管咱们怎么选择,都是惋惜。确实如此,娑婆国际便是充溢惋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任何事、任何人,都不会完美无瑕,月满则亏、水至清则无鱼,越想得到全部,反而越简单失掉,越简单烦恼苦楚。人生八苦,有一苦最累,那便是“放不下”,放不下心中的贪欲,贪得无厌,不懂得知足。人是为自己而活,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因而不要攀比,自己高兴比什么都重要。

六、喜爱躲避,失利就越来越多!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咱们遇到什么样的障碍和逆境,不要躲避,躲避是弱者。不要害怕失利,只需认真走过,便是强者。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管咱们遇到什么样的缘分,是顺缘仍是逆缘,都要怅然接纳,用自己的才智和尽力去处理它,至于成果怎么,随缘即可。成功仍是失利,皆是因果缘分,只需种好了“因”,成果不重要。但是躲避,“因”没有种好,怎么会结出福果呢?

七、喜爱共享,朋友就越来越多!

好的东西要学会共享,不要自私自利。就像佛门里说的要自度度人、自觉觉他,什么意思?自己有幸闻到佛法,并受到其利益,要懂得将此善常识共享给别人,令别人也遇此善缘而得到度化,如此,积德行善无量。不要做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的“小人”,窄了自己的心,福报也就薄了。

八、喜爱气愤,疾病就越来越多!

疾病从心生,莫要生闲气、闷气。气愤是在惩罚自己、折磨自己,把身体气坏了,伤心的不仍是自己吗?有何利益呢?一气愤,好运也没了。为什么人们总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爱笑的人,心里都是活跃阳光的正能量,心里总是装着高兴的人,幸运也爱光临。谁都不乐意看一个满脸哭丧的容貌,不气愤,不幸自会远离。

九、喜爱占廉价,贫穷就越来越多!

有那么一句话:爱吃亏的人,毕竟不会亏;爱占廉价的人,毕竟占不到廉价。每个人的福报都有定数,归于自己的,谁也抢不走,不归于自己的,贪着了也终将失掉更多。上天不会掉馅饼,不要妄想自己不该得的。不义之财再贵,也远没有自己心里的结壮重要。

十、喜爱施舍,福慧就越来越多!

“此生富贵为何因,前世施舍济穷人”,自己的福报发心施舍出去,这种积德行善不行限量。但人们往往喜爱得到,而难以施舍。所谓“贫穷施舍难,富贵学道难”,其实施舍不在贵贱多寡,关键在用心,心若不纯,施舍再多也难以有积德行善。若心里诚恳至善,量力施舍,积德行善也不行思议。施舍是释教六度波罗蜜,即六种修行的才智之首,也是佛门里最利于扶植福报的法门。

十一、喜爱享乐,苦楚就越来越多!

佛门里有一句话:喫苦了苦,享乐消福。人生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福报是有限的,若不懂得爱惜、培福,反而浪费浪费,福报耗费完了,苦楚也就来临了。人到老了能够享用一定的福分,但切忌年轻时放逸懒惰。乐意喫苦,人生的福报才会越攒越厚。

十二、喜爱学习,才智就越来越多!

没有才智和福报,人生的许多奔走终将是苦累。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抛弃学习。不管是书上的常识,仍是来自日子的经历,咱们都要认真学习堆集,“处处留神皆学识”,懂得待人接物的才智,做一个真善美之人。除此之外,咱们也能够诵读佛经,里面的道理也能够协助咱们破除人生的苍茫和烦恼,使光明和高兴填满人世。南无阿弥陀佛。

2024-03-17 13:53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