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四种缘会障碍修行?
1、任务观念佛诵经只为完成功课而用心。不知怎样亲身体证佛自心之法;功课结束后,不知怎样念佛;日常日子又不知怎样用心观照。有任务观者,一定约束了学佛的轻松、清闲、快乐的内心受用,将忠诚、自愿、轻安、愉悦、受用的佛法变成烦恼、被逼的捆绑,忘记了佛法就是日子之法,忘记了修行就是修心、就是使人人本具的清净对等慈悲的佛性,在契理关键的功课中闪现出诚意的妙用。功课分为定、散二课。定课诵经修定力,散课念佛修净心。若掺杂了任务观念,心就不净,法与心就不相应,欲达专注不乱就更望尘莫及了。2、积德行善观有心作善,其善不赞;无心作恶,其恶无过。学佛人不知积德行善与福德的区别,真实的积德行善并不在事相上,也不在修法上,更不在诵多少经、念多少咒上。积德行善是与赋性相应,它是内心世界脱离了烦恼的一种清净无染的情况即无念、无知、无见,它是自我性德闪现的一种悟证。念念无滞、洞见赋性的妙用为积德行善。见性是功,对等心是德;谦谦无我慢之心是功,身口意与礼相合是德;心生万法是功,入法离念是德;念佛不顽固,念与净心相应是功,日子、修持心不染六尘是德;心肠清净是功,对等慈悲是德;无我相是功,行普敬、三轮体空布施是德。功是精纯的功夫,德是身口意三业的德行。积德行善不是求来的,也不是做来的,是在修持中积功累德,念念无住,放下有念,又不住无念,使自己的身心世界与佛果菩提融为一体则积德行善天然显露,道业亦在无知无觉中完善。3、名相观佛门经典浩如烟海,诸宗作品名相极多,学佛人若钻字义,着在文字相上,甚至望文生义,最终得到的是佛学,而非佛法,不是学佛人。经典律论许多名相,不过是如指引月,若死在名相上,必违反佛理。全佛是心,尽心是佛,离此则违反佛法的毕竟,不能开智慧,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所知障会隐瞒本觉的清净心。什么人被名相观所障呢?理论多(从经论得而非自性悟)实参少者;说禅多(口头禅)见性少者;望文生义多自性流露少者佛门的文字乃敲门之砖,悟道后有必要离文字相。佛法非从外得。只要不思、不想、无念、无求、无得当下就是。4、仪规观佛教为了接引信众设了许多仪规,如寺院的迟早殿课诵,禅宗的禅堂,密宗的坛场,净土宗的佛七、念佛会等都有许多仪规,绕佛、止静、跑香、坐禅、灌顶、礼佛等,很少有人明白仪规的作用,而起顽固心,如上几根香,点什么样的蜡烛,进大殿怎样迈腿佛门的仪规是修行中起摄心作用的,是一种礼节,这些礼节让人感到道场庄严庄严、使参加者从心里对佛像、对出家师、对经典油然起敬。仪规的严肃性和道场的氛围感染你妄念不生,悉数身心都投入,使心清净,久之心净体亦净,它不但是精力疗法,心灵的熏陶,使你万缘放下,专注向佛、向道,尘劳烦恼不生,身心一定轻松清闲。假定顽固仪规神圣不可侵犯,稍一不小心有些过失,心里难免惊惧。怕菩萨、护法见责,就有或许出现灾害疾病,万法心想生嘛!主要在不一样事相上起了别离心,千斤压力在心头。若死在仪规上,又怎样体证妙明、空灵之境呢?古人参禅,有呵佛骂祖之说,但这是修自力脱节,上上根性之人所为,我二力净土法门切不可效法。佛门的仪规是供给修道人的便当,但修行人的真功夫并不在仪规的本身,它是借境修心的仪式,若顽固仪规被仪规所缚,便不能圆融入道,应不住仪规相,应明仪规理,即相离相,以仪规束尘劳修净心。当然这儿所讲的决不是不实行仪规因没有规矩究竟不成方圆,只是莫被它所缚!障道之缘,说之不尽,此四种障,对念佛者,较有普遍性。其底子原因是短少般若智,不了解佛法的真实义,不能以假修真、借法证真,若能以佛知见为知见,回光返照,对悉数事、人、物,甚至悉数法,都不住着,空灵无住妙用无穷,心肠一定清凉清闲,热恼不沾。心如镜映物、如水现月,身心不动,运用诸法而不住相。不留修、不修之痕,戒于心,行天然,横顺众,唤群萌,若能如此修行,该多清闲呀!着相求法本无法,离相修心真修行。世人若明真空理,觉悟自心证菩提。
2024-03-17 13:53和大福报的人接触后发现命运的真相
和大福报的人接触后发现命运的真相我有个朋友,身体相当瘦弱,看起来很没精神。周围不少人觉得是他吃得不够好的原因,都劝他改善下伙食,还有长辈建议他多去买几只土鸡补补身体。其实据我所知,这个朋友脾胃一直都比..
呷绒多吉上师:次第学修才能清净恶业
呷绒多吉上师:次第学修才能清净恶业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69)有的人怕面对这个社会,想逃避,所以就想,“我要修行”,如如不动地坐在那里,既不忏悔罪业,也不修菩提心。可以说,你只是暂时在这里安住了一会儿,就..
吃饭能修福也能造恶,这里面有讲究!
吃饭能修福也能造恶,这里面有讲究! 吃饭能不能修福?吃饭会不会造恶?也能造恶,你杀鸡杀鸭,吃鱼吃肉,是不是造恶?吃了一顿饭,损自己福报,还造下罪业。如果你欠别人钱怎么办?还钱。那欠命怎么办?还命。你有..
晚上听梵音楞严咒驱鬼吗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晚上听梵音楞严咒驱鬼吗。听 "楞严咒”恐怕..
善恶果存乎一念间
善恶果存乎一念间善恶果存乎一念间昔日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来到佛陀住处,至诚恳切地顶礼佛陀,并长跪著说:“尊贵的佛陀,弟子愿以真诚的心,于城镇的街道上,准备素宴供养佛陀及僧众们,让国人能够认识世尊!愿一..
嘎玛仁波切:坚持奉献是福气
嘎玛仁波切:坚持奉献是福气在任何工作岗位,或者是义工团体,学佛小组等等,以老带新都是要坚持贯彻的一个管理方法。大家要发扬“退而不休”的精神,能奉献,是福气。如果你觉得自己真的很优秀,很能干,并且坚持无..
列举一些佛经中直接翻译成“智慧”的偈颂,帮您更深刻地理解“般若"一词的含义。”
列举一些佛经中直接翻译成“智慧”的偈颂,帮您更深刻地理解“般若一词的含义。”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般若”这个佛经里经常用的词是梵语的音译词。老师们还说了,般若意译过来的意思是大智慧。那么是不是古代大德译经..
吉凶祸福,是自己修来的
吉凶祸福,是自己修来的1世间人所希求的幸福美满生活,就是佛法。我们如果要真正达到究竟圆满,一定要发心自度度他。佛经里面讲的“度”,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帮助的意思。2你要想生活过得幸福美满,你不但要帮助..
刘欣武:教下顿悟
刘欣武:教下顿悟我给你讲讲:1是对2讲,2是对1讲。请问你能听明白吗?不明白再看看:男人是对女人讲,女人是对男人讲。世上如果只有男人,那何必来个女人讲?世上如果只有女人,那何必来个男人讲?这就是世间法,是..
命运是可以改造的
了凡先生,明朝时候人,小时候被一个算命先生算他一生的流年,终身流年。他那个时候十五岁,父亲过世了,母亲带着他,说他父亲有遗言,希望他去学医给人治病,可以糊口,就是可以养家,能有一点收入。而且都是做好事..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1.普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闲事,赚的是工资,想的是明天。2.生意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项目,赚的是利润,想的是下一年。3.事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机会,赚的是财富,想到的是未来和保障。4...
嘎玛仁波切:修行,也需要匠心,要有专一、专注的心
嘎玛仁波切:修行,也需要匠心,要有专一、专注的心匠,现在一般形容手艺非凡的人,灵巧、巧妙、熟练的专业人士。什么是匠心?什么是工匠精神 ?首先就要有专一、专注的心。像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应该算是古代的科学..
每日持诵楞严经感应
有的师兄在修习楞严经的时候肯定有一些感应,而且每个人的感应经历肯定有些不一样。那么我们一来看看别的师兄的感应经历。我从学佛后一直诵持【佛说阿弥陀经】,因为看宣化上人的开示,知道楞严咒是佛学中最重要的一..
阿尔佗佛是什么意思-
阿尔佗佛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略称弥陀。梵语amita,意译无量。另有梵名意译无量寿、无量光。浊世之人,死后如没有积善功德,会随业报,流转于六道轮回之内,六道者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鬼..
阿底峡尊者对弟子的几句教言
阿底峡尊者对弟子又讲了几句教言:尊者说:;如今五浊之恶世,非为装模作样时,乃为策励精进时。末法时代,重视形式过于内在。但修行人不应装腔作势,只图人前好看,而应该时时策励、劝勉自己,日日夜夜精进修行。;非..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第十八愿 十念皆生我国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愿意谓:若我成佛时,十方世界一切有缘的众生,听闻到念佛往生法门,发起至诚的信心至..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