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大座讲经说法也是有规矩的,可不是你想的随便乱说一通

繁体

在佛教传统上,开大座讲经说法时,有一定的规矩。这种规矩有两种主流,一出自印度那兰陀佛教大学,另一乃印度超戒寺传统,这两种说论规矩都是正确的。超戒寺说法的规矩,是要在说正题前,先说明:第一、造论者之权威性;第二、所说教法本身之特点;第三、说法者与闻法者该依的规矩。前二者是为了令听众知道将说之法的来源清净(源于佛陀)、有传承(历代祖师)、有依据(经、律、论),而且令听众生出敬信心。

讲经说法必须有清净的传承。想听或讲一个法门的人,首先要弄清楚其传承来源。如果是学一部论,有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弄清——这是谁著的论?传承依据是什么?是否继承印度诸宗大师之思想与传承?抑或是著者自己的‘创作’?如果是自己的‘创作’,如果来源、传承及依据不能确定清净及可靠,则所学到的不一定是佛法!若依之修持,所得之‘证悟’极可能是连本师释迦牟尼也没听过的‘证悟’,便有卷入歪门邪道的危险。

口传必须是口耳相传,历代不断。很多人以为自己看看经文就行,其实传承是十分重要的,传承之加持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靠自己的猜测、想像,以凡夫的心态理解,信口开河,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很容易误解、歪曲,甚至流于歪理邪说,误导自己,也误人子弟。实为佛门之不幸。因此,《憨山66大师费闲歌》中说: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

得到明师(参见12问:善知识的标准)的指教,就是传承,可以避免盲修瞎炼的危险。如果是‘我认为如何如何’,‘我的看法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我的见解如何如何’,‘我想如何如何’等等,那所说很可能是‘我’法,不一定是佛法!这样的‘我’法,最好不说、不听,否则有走入错路的危险。而应该说:‘经、律、论如何写的’,‘佛陀、菩萨如何教导的’,‘祖师如何讲的’等等。佛弟子必须保持这种传承的清净无误,不要令此传承变质、歪曲或受到污染。否则必害人又害己,为佛门之大患。

讲经说法之规矩分四部分来讲述,一为思维说法的利益;二为对法及佛尊敬;三为说法的正确方法;四为应否说法之准则。

(一)思维讲经说法的利益。

《劝发增上意乐经》中写道,讲经说法有二十种殊胜利益,例如成就智慧、诸佛护持等等。我们虽不为自己的利益而说法,但讲经说法的确能感召这许多益处,这些利益亦有利于我们的修持。

以上所说利益,不限于开大座讲经说法者方能获取。在日常中,不论出家或在家众,亦不论是否师父之辈,如果我们对朋友非正式地讲说佛法,或对畜牲念诵真言67使其听闻,甚至是在诵经咒时观想非人68、龙族、鬼类等也来听闻,都属于法布施69,所以亦得同样利益。

(二)对佛法及佛陀尊敬。

佛陀在说法时,尚且要对自己所说之法表示尊敬而亲手布设法座。我们在说法时,也应像佛陀般对将说之法生敬重心,说法者同时也应忆念佛陀的恩德。

(三)讲经说法的正确心理与方法。

在内心上,说法者不应有赞自谤他的心理,不可因自私而存有密不示人之心,亦不可因为懒惰而拖延说法,而应有慈悲心。为了名声及吸引徒众而说法的心态,是最要不得的。同时,前述闻法者之六种想法,除却第四条对说法人并不适用以外,说法者亦应具备,即必须把听法者视为病人、把佛法视为良药、把自己视为医师、对佛陀念恩及愿正法久住。

在说法程式上,我们应先作沐浴及换上干净的法衣。在步向法座时,应发起清净的说法动机(为利众生愿成佛),(在藏传佛教中还要)观想当天将说之法的历代祖师,最上方为第一代祖师,最下方是得自该法传承的恩师,然后我们对法座顶礼三拜,方可上座。上座后,观第一代祖师降下融入第二代祖师,第二代祖师又降下融入第三代祖师……最后他们辗转全融入了自己的上师之中,然后上师降下而融入坐在法座上的自己的身心中。

在上座坐好后,必须诵念《金刚经》文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样做是为了提醒自己:‘我现在虽暂时在高座上说法,但这也是无常!’以防自己生出傲慢的心,自以为是个大法师。

然后,听者与讲者共诵《般若心经》,再由听者供曼达及诵求法偈句,说法者先以额顶触将说之经论以示尊敬,然后全体同诵皈依文。

法会中诵皈依文时,听众与讲者所诵内容有少许差别。

听者应诵: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觉,佛陀正法以及圣僧众,

因作闻学等诸修持故,愿证佛境利普有情生。

说法者则诵: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觉,佛陀正法以及圣僧众,

因作讲说等诸修持故,愿证佛境利普有情生。

最后,说法者应作说法手印,并诵:

天与非天人与非人王,及帝释等护持正法众,

佛陀善说寂静安乐因,我今宣说请临听正法。

有些天神及非人众生亦信佛法,但他们天性有极度的洁癖,不能忍受与人一起坐在地上。我们虽无天眼能看到天神及非人等,但他们或许亦会来临听法,所以我们在心中准许他们坐于虚空中听法。

然后,我们便可开始说法。在说法中,应依据佛说经典,辅以诸论所说,再加上个人或自己师父的体验心得,绝不可凭个人臆测而主观地乱说,亦不可夹杂地、无条理地演说,更不可跳过难讲的部分而专挑易讲的部分。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保持举止优雅及舒颜微笑,令听者对正法心生欢喜。

(四)应否讲经说法之准则。

除特殊情况外,在无人请求时,我们不应主动正式登座说法。立者不应为坐者说法,坐者不应为卧者说法,坐低座者不应对坐高座者说法。此外,对带著武器、骑在马上或者戴帽来听法的人,我们亦不应说法,以示对法之尊重。当然,这些是为了尊重佛法的缘故而存在的规矩。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略为开许,譬如听法者已病至不能坐起时,因为他并非因不敬法而卧著,我们亦可说法;在某些地区的民族文化中,他们是终生必须戴帽的,而这并非不尊重佛法,在这些情况下亦或可酌情开许。

有关这些,其实听法者也应留意,例如在听法时不应戴帽及带兵器、应恭请说法者居上座而说法等等。这些都是佛教的教法传统,是为了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并非是为了让说法者感到高人一筹。

以上所说的或许较为沉闷,但如果我们没把初始的部分搞对,后来所作的一切均为浪费时间,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些前面的细节。

日后大家听法时,乃至日后大家有机会应求而说法时,都应依循。

2024-03-17 13:53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麦彭仁波切也讲过,虽然往生净土的条件有四个,也即净土四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如果能具备这两个条件,往生就没有什么问题。第一是对阿弥陀佛的信心(第..

怎样优雅起来

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人,身上都有一种良好的教养。这是最基本的教养,潜在的善良的人都会去努力维护,它没有固定的形式,与道德也扯不上什么关系,在一个人去努力取悦他人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来。一个举止优雅的欧洲人..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我们得来很容易的经典,都是前人的生命换来的,我们确实应该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因为那字字句句都是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一个人所说的语言、身体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心灵的外现。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说话态度恶劣、语气生硬、暴躁无礼的人,任何人都不喜欢,他们势必招来诸多不满,甚至怨恨。先..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梵网经》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奴婢。皆应先受..

怎样做才能使各宗各派和合

问:各宗各派应是圆融一体的,互不相违,从发出离心、菩提心、积累资粮、净除业障,直至成就佛果,都是异曲同工的,没有差别。可是现在道场、僧众、居士间常有纷争。怎样做才能使道场和合,僧众和合,居士和合?达真..

总是受到亡者干扰,怎么办?

问:我请师父开示,我身体挺好,为什么时不时的受到一些亡者的干扰?像是病了一样,但又没有实病,经过一些处理就好了。 答:因为我们产生了幻觉。就是说这些不正确的观点,所谓的仙啊,附体啊。甚至用《地藏经》现..

恭祝佛陀成道日

恭祝佛陀成道日(腊月初八)恭祝佛陀成道日本师释迦牟尼佛二十五岁等身像释迦如来成道日,即释迦牟尼成道日或佛成道日,是在农历十二月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行成佛的日子。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寻求人..

念阿弥陀佛圣号神奇治病

念阿弥陀佛圣号神奇治病末学自上次见一师兄发表一篇念阿弥陀佛治牙痛的文章后,效仿其做法,并收到非常神奇的效果!首先,末学今年初开始茹素,可能是去年坐月子时吃不少肉,导致一直便秘,吃什么水果呀,练瑜伽啊,..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九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九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九卷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中分别世间品之四复次夜摩等天宫其量云何。上四天如须弥娄山量。余部说如此。复有余师说。向上倍倍广。复有余师说。初定地量。同一四洲..

怎样发菩提心?

怎样发菩提心?第一,学习关心一切众生,要学会关心每一个人,人 溺我溺,就是看见人家掉进水里,要感觉像自己掉进水里 一样;人饥己饥,就是人家饥渴了,饥饿了,就像自己饥 饿了一样;利己利人,达己达人,就是不管..

读地藏经可以超度婴灵吗

读地藏经是可以超度婴灵的,但是在超度时需要通过回向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顺利的为婴灵超度。大家在为婴灵超度时们可以直接说:愿将此次诵经功德回向给去世的婴灵,希望他能得到解脱,去往极乐世界,也希望他能投胎..

愿法融入心,愿心得堪能

噶当派的大德经常祈祷:愿法融入心,愿心得堪能。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人的心没有与法相应,表面上离开世间很久了,实际上还是很容易受到染污。一个人即使在山里呆了很久,如果他内心没有佛法的境界,到城市里以后遇..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7 相信“无中生有”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7 相信“无中生有”7 相信“无中生有”如果能够把开悟放在你的修行或思考前面,你的修行或思考就不会是自我中心。我所谓的“开悟”,意思是相信“无”……我发现,去相信“无..

宋昙诜《净土圣贤录》

昙诜,广陵人。幼从远公出家,勤修净业,兼善讲说。注维摩诘经,行于世。尝述莲社录,记往生灵迹。元嘉十七年,集众谓曰,自建寺以来,至此五十年,吾之西行,最在其后。即跏趺称佛百声,闭息而寂,年八十。(东林传)..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卸任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人领着一个小女孩来到了庄园的..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