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又称汉语经典系佛教或汉地佛教,是指在中国汉地用汉语传教的佛教体系,汉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公元1世纪,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在随后的十多个世纪中,佛教克服了中印两国语言、文化的差异,消弭了中国本土宗教的排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派系,汉传佛教的发展历程了四个阶段。
初传时期
关于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历来说法不一。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今巾亚南部)王伊存口授《浮屠经》。意思是说,汉哀帝年间,秦景宪在大月氏时,蒙国王伊存亲授《浮屠经》,有人认为这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始。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佛教于东汉年问传入的说法。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做梦梦见了一个金光闪闪的人在殿前飞翔,第二天,汉明帝询问群臣,太史傅毅告诉汉明帝:我听说西方天竺(印度)有一位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空中,全身环绕着日光,您梦见的大概就是佛吧!汉明帝对傅毅的话很感兴趣,于是便派羽林郎中秦景、蔡情、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出使西域。三年后,使团从西域请来了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僧人,并带回了佛像和经书,汉明帝随即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将佛像、经书放置寺中,这是中国第一座寺庙的由来。此后,摄摩腾和竺法兰又将他们带来的佛教经书翻译为汉文,中国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此成书。当时,人们大多认为佛教属于神仙方术,佛教主要传播的地区只局限在长安、洛阳、徐州一带。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天竺、安息(今伊朗的呼罗珊地区)、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的沙门如昙柯迦罗、昙谛、康僧铠等先后来到洛阳,从事译经工作。月氏后裔支谦和康居人康僧会前往建业(今江苏南京)弘法。当时的译经和佛教教义的宣传工作,为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更多人开始在宗教中寻找精神安慰。在统治阶级的推动下,佛教逐渐传播到了中国各地。尤其在南朝,历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梁武帝更是自称“三宝奴”,不仅建立了大批寺庙,亲自讲经说法,举行盛大斋会,还曾四次舍身入寺,皆由国家出钱赎回。北朝虽然在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时发生过禁佛事件,但总的说来,历代帝王对佛教还是比较扶植的。比如北魏文成帝在大同开凿了云冈石窟,孝文帝营造了龙门石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大批外国僧人到中国弘法,其中以求那跋摩、求那跋陀罗、真谛、菩提流支、勒那摩提比较著名。此时,中国也有一批佛教信徒去印度游学,如法显、智猛、宋云、惠生都曾去北印度巡礼,带回了大批佛经,并进行翻译,许多重要的佛教著述先后问世,研究佛教的风气成为一时之盛。
隋唐时期
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后,改变了北周武帝灭佛的政策,下令修复了在北周禁佛时期被破坏的寺院,允许百姓出家,并在首都长安选聘著名学者从事佛学研究与宣讲。隋炀帝即位之前,就在扬州建立了慧日、法云二佛寺和玉清、金洞二道观四大道场。他即位后,又在全国广建佛寺,并在洛阳上林苑设立译经馆,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唐朝帝王虽然自称是道教教祖老子的后裔,尊崇道教,但实际上是采取道佛并行的政策。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5年),玄奘自印度求法回国,朝廷为他设立了大型译场,让他主持进行译经、宣化工作,培养出了大批高僧、学者。武则天统治时期,在全国各州建造了大云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百姓多逃至寺院避难,寺院也趁机扩张势力,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寺院经济。直至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发起了大规模的禁佛运动,给佛教以很大打击。
隋唐两代,译经工作大多由国家主持,译经的数量和规模都远超前代。不仅有大批外国僧侣、学者来我国从事传教和译经事业,中国也有不少僧人如玄奘、义净前往印度游学。这一时期,中国名僧辈出,对佛学义理的阐发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以往,当时印度大乘佛教的精华基本都已经传入中国,这为建立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八个佛教宗派先后建立,分别是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律宗、密宗,后人称之为“八大宗派”,它们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佛教理论日益成熟,已经脱胎于印度佛教而自成一体。随着中国对外交通的开拓,中国佛教开始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在宗教、文化上的联系。
除了佛教宗派的成立,隋唐的佛教艺术更是繁荣昌盛。佛教在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丰富了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
宋代以后
北宋初期,改变了五代后周排斥佛教的态度,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这时,西域、印度僧人携经赴华者络绎不绝,译经规模超过了唐代,但成就稍逊。在佛教宗派中,以禅宗中的临济、云门两派最盛。宋徽宗时(公元1101~1125年),由于他笃信道教,曾一度下令佛道合流,改寺院为道观,使佛教一度受到打击。
南宋时期,江南佛教虽仍保持一定盛况,但由于官方的限制,佛教除禅宗、净土宗两宗外,其他各宗已日益衰微。由于禅宗提倡不立文字,不重经论,因而在会昌禁佛和五代兵乱时所受影响较小,而净土宗强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简单易行,故能绵延相续,长远流传。
佛教中国本土化在隋唐时期已初步完成,而儒、释、道三教的合流则在两宋时期。宋代中叶,一些儒家学者以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为武器,纷纷著书立说对佛教进行评判,欧阳修的《本论》、石介的《怪说》、孙复的《儒辱》就是其中的代表。面对儒家学者的排斥,佛教则主张三教合一,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契嵩,他在著作《辅教篇》中指出儒、佛二道都是教人为善,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而且,佛教不只在理论接近儒家,在僧人的修养和生活中对儒学也有所借鉴。此时,经过几次灭佛的打击,中国佛教僧人为了生存与复兴,逐渐抛弃了印度原始佛教的烙印,而开始向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靠拢,竭力变出世为入世,努力向朝廷与帝王示好,在生活作风上则开始学习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与作风,以求儒家学者的接纳。经过僧众的诸多努力,儒家学者加深了对佛教的接触与理解,并在吸收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宋代的新儒学——程朱理学。
元代的统治者崇尚藏传佛教,对汉地佛教则加以排挤,汉传佛教各大宗派的发展因而受到限制,各宗派在元代继续融合,逐渐走向世俗。
明朝建立后,废除了藏传佛教在内地的特权,致力于对汉传佛教的整肃工作。明太祖时期,制定了严密的僧官、考试等制度,主要内容是将僧官分为中央与地方两大系统,并将全国的僧尼编录成“周知板册”,借此来净化僧尼队伍。对于僧尼管理,朝廷则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被授予僧人资格。明代末年,社会动荡,大量难民流往寺院,佛教开始出现复兴的气象。这时,禅宗临济宗的云栖袜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和天台宗的藕益智旭四僧,进一步融合各宗思想,主张三教合一,所以深受士大夫的欢迎和平民的信仰,号称为“明末四大高僧”。
清代初年,政府为了笼络蒙古和西藏,颇为尊崇藏传佛教,对汉地佛教则沿袭明代制度进行管理,对僧人和寺庙的管理更为严格,佛教日益衰败。尤其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力衰微,佛教更是一蹶不振。直至近代以后,佛教在家弟子的势力逐渐崛起,居士佛教逐渐成为佛教的主力。如彭绍声、杨文会等人在日本和西欧佛学研究的推动下,创办了刻经处、佛学院、佛学会等,为佛教义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此外,一批名僧如月霞、谛闲、圆瑛、太虚、弘一等也开始从事振兴、弘扬佛教的工作,使佛教产生了新的气象。
2024-03-17 13:53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然。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或者你有些家庭困扰,经常想哭,你责怪他人:“这个人不..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无论你学了多少天佛,念了多少天经,该业障现前的时候,还是会业障现前,这没什么不好,消业嘛!有些弟子学佛后,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却变得很奇怪,甚至有一点儿离谱。有个弟子..
吠陀婆本生
贪恋金钱享受是人生痛苦之源,佛家禁绝一切贪欲,并规劝世人不要追求身外之物,《吠陀婆本生》的主题即在此。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吠陀婆的法师,他精通一种巫术:每年,当天上星宿排列成一定形态时,他就念咒作法使天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好处
《心经》是一部非常简短的佛法经典。它主要讲述了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的表象其本质都是空的,我们不必执着于得到什么,也不用舍不得什么,也不要用自己的立场看待眼前的情境,这样人们就能少了很多烦恼,获得更多快乐。..
念诵药师经感应
念诵药师经感应是每个人都去感受到的,所以师兄一定要按照正确念诵药师经的步骤去诵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有感应出现,当师兄能够坚持的念诵的诵读时,也是能够全文都讲解了什么内容,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念药师经..
持诵楞严咒的感应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持诵楞严咒的感应。梦里:1、梦中,在一个..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起贪计身见愿
第十 不起贪计身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这是第十不起贪计身见愿。这一愿意谓:设使我成佛时,国中天人以般若的空性,破除对身见的贪恋执著;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阿弥陀佛因地..
钟茂森:碎碑刻碑
钟茂森:碎碑刻碑安士先生引用了一段历史的故事给我们说明,利物利人的果报,以及自利他又有什么果报。这是讲到一个「碎碑刻碑」的故事,他是从《感应篇》的注解里面节选出来的。唐朝有一位医学大师,叫做孙思邈,孙..
这样吃,全身疼痛都消失
这样吃,全身疼痛都消失作者: 素食星球这是个全民抗病的时代,医学的进步似乎让各种疾病都有了对策,罹患疾病的人会去医院接受治疗、定期服药或遵守特定的饮食和生活准则。但是疼痛呢?剧烈头痛、经痛、肠胃不适总是..
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
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一、皈依。佛教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而外道皈依的是遍入天、大自在天、上帝等。这次去甘肃看见很..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真相实验:黄鳝体内有要命的寄生虫。每年进入春夏之交,是食用黄鳝的旺季,但你可能不知道,黄鳝体内有多种寄生虫,烹熟都未必能杀死。这些寄生虫、解剖黄鳝时,用肉眼都能看见!某君的爸爸是黄..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现在人的心动荡得太厉害了,所以灾难就很多。大家都想着快、好,世间妄想多,想要享受得多,人间灾难就多。浮躁是最不好的东西,修道首先要除浮躁,内心要安详,安定,天下自得安宁。社会需..
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
今天有师兄问我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告诉师兄们,其实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是给不出来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药师经有药师经的功德作用,药师咒有药师咒的功德作用,我们只能说看自己需要哪一个的功德利益而选择哪..
邪淫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淫
邪YIN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YIN经论中说,以贪心、嗔心、痴心都可引起邪淫。一般来讲,大多数邪淫都是贪心引起的,这一点不用多讲,大家也应该很清楚。有些邪淫是嗔心引起的,如对怨敌的女人行淫,或者..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问: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如果身口意达不到一致,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达真堪布答:虽然你发心没有完全到位,但是你同时也发了一些善心,也生起了一..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佛教主张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轮回是无始无终的。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很吝啬,未曾布施,那么即便今世得到了亿万遗产,也未必有福享用;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多行布..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