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伏心念如牧牛

繁体

以前佛在舍卫国游化时,有一年夏安居,波斯匿王发心要每日以上好鲜乳来供佛斋僧。因此指令敕集诸牧牛人,在夏坐安居九十日中,将放牧的牛群,全都集合到佛陀僧团精舍邻近,以便于日日供养最新鲜的牛奶。其时有一千个婆罗门,由于贪着牛乳,常与牧牛人行止共相随逐。牧牛人每天听婆罗门讽诵韦陀上典,对这些婆罗门都十分了解。知道有的婆罗门但有空名,而实无所知,有的婆罗门很会持咒,却不解韦陀经典真义,有的则是灵通很多韦陀典籍,可是不通咒术。牧牛人仅管熟知婆罗门经典,可是却从未曾听闻过佛法。僧团九旬安居结束后,波斯匿王传命教敕全部牧牛人:从今天开始,现已不再需要每天以牛乳来供养佛及比丘僧众。你们可以随意而去,逐水草放牧牛群。并一起告敕牧人:你们要脱离此处时,记住先到佛前乞假,顶礼告别,假定世尊有所劝导教导,你们要专心谛听。这些牧牛人遵从王命,便一起动身,向祇陀林世尊居止处行去,心中各自想着:传闻佛陀是全部智人,毕竟是不是真的?假定是真的,咱们身为牧人,又如何可以有才智去分辩呢?这时世尊宴坐林间,身边有很多的比丘盘绕。遥知诸牧牛人向林中行来,而且也查询到他们出家得度原因将老到,所以从身中毛孔,放出各种亮光。亮光照曜林野之间,如同以火融金,遍现金色光辉,又如同将酥油投注到火中,火势便会愈加光耀炽盛。牧牛人见到祇陀林间亮光遍照,每颗树都闪耀着反常严厉的金色光采,不由生起希有难见之想,视之无厌,以大欢欣心互相议论:这林间亮光炽盛,金光流注,犹如瞻卜花,开满林中全部处,不知道这毕竟是什么光,光又从哪里来呢?牧咱们不由说起偈子赏识:斯林甚严丽,光色忽改常,将非天宝林,移植于此中?晖赫如金楼,亦如天帝幢,其明过电光,炽炎逾酥火,或日月皇帝,降游此林间?牧牛人说完偈后,行入祇陀林至世尊所,见到佛周匝圆光如百千日,亮光胜过日月,三十二种大人之相,炳然明白,无不涌跃欢欣,心中顿知佛乃人世希有,难遭难遇,说偈赏识曰:善哉甚稀有,释种王子身,端严极辉妙,威光大炽盛,湛然无惧怕,慈祥寂恬淡,睹之生欣悦,身心皆快乐,是释种中日,名实称色像。人世皆传说,无不称佛者。善称于种智,实在不虚妄。相好光赫奕,炳可是闪现。犹如于众宝,罗列自严饰。圆光满一寻,犹如真金山,能夺世人目,旷达不舍离,常为众所爱,咸言是佛陀。如人大叫唤,口唱如是言,全部种智者,今在此身中。人世出种智,必在于此中,何有才智人,不辨此现实?知此妙身器,体是全部智,实在能堪受,无量积德行善聚。功巧及画素,未曾见是像,终更不生疑,言非全部智,有此妙描绘,积德行善必满足,当须选择解,不应生疑问。说偈后,牧咱们心中坚信,佛必是全部智人,这没有什么好置疑的了,咱们假定能信受佛的经历,必定能获大利益,但,咱们仅仅通常的牧牛之人,哪里有才智可以了解佛所说的道理呢?所以牧咱们互相议论:咱们对牧牛的作业很了解,佛陀生在王宫傍边,尽管全部技术智能无不学习,可是应当不会知道如何牧牛。假定咱们请问牧牛之法,佛陀应当不明白。所以牧咱们便说起偈子:韦陀与射术,医方及祠祀,地舆并声论,文笔根本论。立天祀之论,诸论之因本,辞辩巧言辞,善学淫泆论。求觅财利论,清净种姓论,全部万物论,十种名字论。管用计校论,围棋博弈论,原本书学论,音乐倡伎论。吹贝歌法论,舞法笑法论,欺弄及庠序,行动花鬘论。如是等诸论,悉皆善灵通。按摩除疲乏,善别摩尼价,善别衣帛法,五颜六色及蜡印,机关与胡胶,射术计合离。又善知裁割,刻雕成众像,文章与书画,无不悉灵通。又复善能知,和香作华鬘,善知占梦法,善知飞鸟音。善知相男女,善知象马法,又善知鼓音,及以伐鼓法。善知斗战法,善知不斗战,调马弄槊法,善知跳踯法。善知奔波法,善知济度法,如是等诸法,无事不明练。接着牧咱们便请问佛:大德世尊,若牧牛时,要如何照顾牛群,才能令牛群安稳地增加?佛颜色和悦,渐渐告之:有十一种办法,假定可以依着这些办法照顾,牛群就会得安稳,而且数量增加而不减损。第一,要善知牛的气色,了解牛只的健康状况;第二,要长于查询牛的容颜,知道牛的性格;第三,要勤劳起早,当令的拂拭牛只,让牛群洁净;第四,要能为患病的牛医治疮疾;第五要懂得如何作烟,为牛群驱除虫蚊等;第六,要知道什么样的路程才适合牛群行走;第七,要知道如何引导牛群,让牛交游牧地之间欢欢欢欣;第八,遇有河流时要善知济度处,让牛群安稳无惧;第九,要知道何处是好牧地,使牛群得到饱足;第十,可以妥善地处理剩下的牛乳;第十一,要能长于处理牛只被盗窃之事。假定不能了解这些事,就不能说懂得牧牛之事;灵通这些,才是长于牧牛的人。牧咱们听完佛语,欢欣敬仰说道:老一辈牧牛的人,姑且不知道这些牧牛之法,更何况是咱们,哪里有本事能知道这十一项牧牛的办法呢?所以全部牧牛人,皆生信解心,随佛出家,出家后,佛为说比丘应学的十一法,令大众依此法门精进修道。典故出自《大严厉论经卷第十一》(六一)省思:佛陀所示导的牧牛之法,亦是调伏心念之法门,如早上(勤习精进)、拂拭(不时觉照)、知大道法(善择正修行法)、知覆疮(对治烦恼习气)、知济度处(依止善常识)、知好放牧处(善择场所,如法修行)。亦如《佛遗教经》中说:比方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监犯苗稼。善自调伏心者,亦是如此。牧牛之人,稀有无闻,成天但知放牛牧牛,见佛相好姑且能顿发善意,欢欣出家修行;吾人有幸得以听闻到佛法,更当掌握有限生命,主张胜心,求无上道,才不致浪掷年月,空过终身。

2024-03-17 13:53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