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天莫沦为魔(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二)整体方面
“天沦为魔”在修行中的各种体现可以从个人和整体两个方面去理解,前面讲了个人方面的表现,接下来从整体方面讲一下“天沦为魔”在修行中的体现。
从佛教的整体法运来看,谁能毁灭佛法?佛陀在《梵网经》中说: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意思是说,狮子是百兽之王,其它野兽都不敢靠近它,更何况伤害它?但有一种生物却敢于吃狮子的肉、伤害狮子,最终导致狮子死亡,这种生物是什么?就是狮子身上的寄生虫,称为狮虫。
为什么说只有佛弟子才有可能毁灭佛法?就是因为有些佛弟子虽然剃光了头发、穿上了袈裟,但发心不正、知见不正,落入了“天沦为魔”的陷阱,把佛法沦为了非法,这样的佛弟子就是狮虫。这样的佛弟子越多,佛法毁灭得越快。
还有个别人,一生所学都是佛法,佛教知识非常丰富,能够研究、分析、辩论、著书立说,是所谓的“佛学专家”,但是有时,这些人会用自己的佛学知识诽谤佛法、诽谤僧众,这也是“天沦为魔”。
有些家庭全家都能学佛,这本是难得的好事。如果大家能相互接纳缺点,互相体谅,互为榜样,这样的家庭就是在“以家弘法”。但如果家人之间因为学佛而产生矛盾,大家互相看对方的缺点,彼此起烦恼,甚至常常吵架,外人看到这样的佛教家庭,就会认为佛法有问题。这样,全家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诽谤了佛法,这也是“天沦为魔”。
各个教派都有非常杰出的成就者,可是普通大众很难有机会亲近他们,感受他们的伟大。还有很多境界很高的大修行者,都在隐蔽的地方闭关修行,一般人也接触不到。反而,大众能轻易接触到很多假活佛、假法师、假喇嘛、很多“天沦为魔”的居士,于是自然就会以他们的行动来评判佛法,得出负面的结论,这样佛法就会越来越衰落。比如我们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公园,还没有饱览景色时,就在一棵树上看到一条蛇,于是就会认为公园里到处都有蛇,就会赶紧逃离这个公园。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佛教徒的责任是很大的,因为每个佛教徒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都有一个由亲人、朋友、同事组成的社交圈子,如果我们不能以身作则,做大家的榜样,其他人就会因为我们而否定佛法。这样,我们不仅没能弘扬佛法,反而成为狮虫,加速了佛法的毁灭,这样就太糟糕了。
这就是从整体上认识“天沦为魔”。
“天莫沦为魔”这句教言是专门针对佛弟子而说的,所说的问题在不信佛的人身上并不存在。这句教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衍生出丰富的含义,修行路上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用这句教言来解决。如释文所说:“如果我们通过修心,反而使相续中的我慢、骄傲不断增长,那么这个修心之法就变成非法了。”我们要时刻以此来鉴察自己。
(三)如何做到“天莫沦为魔”
为什么修行人会陷入“天沦为魔”?为什么会将佛法沦为非法?原因有三个。第一,发心不正确。第二,知见不正确。发心犹如双脚,知见犹如眼睛,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双脚没有眼睛是危险的,因为看不到方向、看不到目的地;只有眼睛没有双脚也是不够的,因为永远也无法到达目的地。第三,不具备好人的素质。
1.发心
为什么每次上课之前,都要求大家要发菩提心来听闻佛法?就是防止我们的闻法会沦为非法。因此,即使不能发起真实的菩提心,也要先以造作的菩提心来摄持自己。
对于我们凡夫来说,一开始的修行都是造作的。比如打坐,极少有人天生就能以毗卢遮那七支坐法长时间打坐,首先都要造作地练习。造作不是造假,不像整容那样。菩提心是我们本有的东西,我们想要发挥出来,才会造作。用通俗语言来表达就是“潜能”,菩提心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的潜能。但整容不是这样,对于一位单眼皮、塌鼻子的人来说,本来不具备双眼皮、高鼻梁的资质,那么整容实际上是在造假。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指着一处土地说:“下面埋着珠宝”。若地下没有珠宝,这是虚假;若地下真有珠宝,这是造作。二者虽然都没有亲眼看见,但有天壤之别,一个是假的,一个是真的。
或者像榨芝麻油。首先要相信芝麻里有油的成分,其次要懂得榨油的方法,虽然暂时还榨不出油来,但先要造作地练习,最终一定能得到油。如果面对一堆沙子,认为里面有油,这是虚假,永远不可能得到一滴油。因为“沙子里有油”本身就是虚假的。
我们本来就具备菩提心的潜能,现在又懂得了“天莫沦为魔”的道理,由于不一定立刻就能做到,所以先要造作地发心。只要不断努力,一定可以发起真正的菩提心。
2.正见
释文说:“依靠修心教法来修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调伏自己的相续,如果心相续反而因我慢而变得刚愎自用、顽固不化,则是根本没有领略到正法关要的表现。这就如同魔鬼从东方来加害,而我们却把替身品、赎命物送到西方的做法一样。”
学佛要对症下药。药就是佛法,症就是烦恼。如前面的教言“先净重烦恼”所说,先要观察自己哪一种烦恼最严重,然后集中所有佛法来对治它,这是学佛的主要目的,也是正确的方法。
释文里用了一个比喻:藏地有一种仪轨——做一些替身品来挡住将会前来加害我们的魔鬼。修法之前必须仔细盘算,算出魔鬼将从哪个方向来,然后把替身品放在相应的位置取代危险,以换取自己的平安。如果魔鬼从东方来,却把替身品放在西方,那么魔鬼还是会伤害到我们。
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修行必须要认清敌人,敌人就是我们的烦恼。烦恼在哪里?在我们心里。如果菩提心只停留在嘴上不深入内心,二者根本不能碰面,那么必然会将佛法沦为非法。烦恼从心里来,菩提心也要往心里修;烦恼从心底深处来,菩提心也必须往心底去,二者才能碰面,才能大战一场,才能一决胜负。
很多人修行了很久,为什么烦恼一点也没减少?往往是因为根本没有认清敌人,也就是说:修行和烦恼根本没有碰面。这就是缺乏正见,这样一定会陷入“天沦为魔”。
3.做一个好人
根据我多年的实修经验和研究分析,我得出一个结论:具备一个好人的素质是一切佛法的基础,尤其是金刚乘。
为什么很多修行人苦修多年却未能进步,反而掉进了“天沦为魔”的陷阱?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遇到具德上师和殊胜法教,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具备一个好人的素质。而反观很多成就者,无一例外的,都是品德高尚、温暖热情的好人,在此基础上,修行才得以不断进步,最终获得了成就。
尊贵的第十七世噶玛巴曾说过:“如果问大家:‘你是不是佛教徒?’大家都会举手。如果问大家:‘你是不是一个好人?’大家往往有些迟疑:‘那可能有一点困难’。在没有成为一个好人之前却成了佛教徒,这是说不过去的。”
好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不在外表,而在内心。好人的内心总是在为别人着想,孝敬长辈是好人最重要的特征,还有,善良、包容、大方、有胸怀,这些也是好人的特征。大家看,好人的每一个特征都跟佛法相辅相成,任何大乘法教都离不开这些素质。人越好,离菩提心越近、离菩萨越近。
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成为好人之后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不会落入“天沦为魔”的陷阱。好人会非常自私吗?会傲慢吗?会经常乱发脾气吗?不会。好人一定是有良心的、大公无私的。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否佛教徒,无论任何宗教、任何民族,都会认可一个好人的。一个好人,在修行的路上不会遇到很大问题,家人也不会制造太多障碍。如果不能算是一个好人,只在功课的形式上非常努力,修行的障碍就会没完没了地出现。
对于修行人来说,成为菩萨、即身成佛可能会相当困难,但作一个好人并不是很难。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意思就是每一个人都具备“性本善”的潜能,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好人。
当然,也不要理解错误,认为修行只要变成好人就够了,那还远远不够。好人只是修行的基础,我们不是为了最终只做一个好人而做好人,我们是为了成佛而先做一个好人。就好像修加行是金刚乘的基础,做好人则是一切佛法的基础。
以前大家的功课大多是不吃海鲜、持咒等等,以后的功课不妨可以这样安排:自己每天做了多少好事?说了别人多少好话?都要记录下来,慢慢培养做一个好人的品质,成为大家的榜样。这样,“天沦为魔”的事就不会出现。
佛法最强调慈悲和智慧,而成为一个好人之后,很容易就能扩展慈悲和智慧。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并不是见到可怜的生命就哗哗流泪,即使一年这样哭360天也不是慈悲。真正的慈悲是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思维,能懂得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才是慈悲。然后尽量去恒顺他人,这就是智慧。比如说:发现对方口渴了,我们马上递过去一杯水;发现对方要做功课了,我们马上给他一个坐垫;听见对方咳嗽了,我们马上给他一点润喉糖。
慈悲不是一个大而无当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利益他人的心态,这就需要从做一个好人做起、从承担家庭责任做起、从服务他人做起。这才不会辜负难得的人身。之后再努力扩大为慈悲。不要把佛法变成一个面具,要把实实在在的慈悲带给身边的人:照顾好父母、照顾好病人、照顾好一切与我们有缘的众生。如释文所说:“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症下药,彻底斩除珍爱自己、执着自己的心念,将自己视为与所有众生的仆人一般低贱。”
怎样才能做到“视自己为所有众生的仆人”?先做一个好人。好人从何做起?从照顾家人做起。先视自己为家人的仆人,像保姆一样谦逊、勤快地为家人服务。有时候我非常羡慕保姆和路边的乞丐,因为他们一点摆架子的心态都没有,一点修行人的我慢习气都没有。如果能以保姆和乞丐的心态来修行,一定不会“天沦为魔”。
《修心七要》的教言真是不可思议,并没有要求我们努力往上,成为一位菩萨,反而首先对我们提出了往下的要求,要求我们做仆人。如果我们能视自己为所有众生的仆人,把自己放得很低,保持谦卑,我慢习气自然就会随之倒塌,自私也自然无法占据我们的心,久而久之,我执也会被彻底推翻,如此一来菩提心就能自然展现,我们自然就能成为一位菩萨。
正如大宝法王常常引用的话:“欲为法门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