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先净重烦恼(二)

繁体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三)烦恼的组成因素

1.三种因素

烦恼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是实有的,它的本质是缘起性空,必须具足很多因缘才会产生,这些因缘可以总结为三种:种子、对境、非理作意。三种因素具足,烦恼必然产生,就像摄像机的三脚架一样,只有三条支架都支住了,摄像机才能稳稳地立住,缺一条支架,摄像机就会摔坏。下面我们以嗔恨为例来分析烦恼的三种因素。

第一,种子。

我们证得阿罗汉果位了吗?证得初地菩萨的果位了吗?显然还没有,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内心中嗔恨的种子是具备的。即使我们做过很多善事,嗔恨的种子也依然完整无缺地储存于我们的内心。为什么?因为善业有世间和出世间的区别。行善、朝圣等善业属于世间,仍然属于妄想执着的范畴,能增加我们的福报,让我们来世能投生善道,并不能根除嗔恨的种子,不能让我们出离轮回、超越生死。只有出世间的善业:空性、无我、般若、中观等法门,才能根除嗔恨的种子。

就如同水火不容,烦恼和出世间善也是互不相容的。要破除嗔恨的种子,必须达到无我、空性、般若、中观这样的境界。

再比如,我们的房间现在为什么没有黑暗?因为有灯的光明。黑暗和光明是不能共存的。只有光明才能破除黑暗,其他什么也破除不了。即使我们在房间里供再多的佛像,放再多的法本和法器,黑暗也不能被去除,唯有靠光明。同样,我们虽然做过很多世间善业,但从来没有遇到般若之光、中观之光、无我之光、空性之光,所以我们嗔恨的黑暗种子从来没有被破坏过,一直在繁衍、生长。

虽然我们现在看似很平静、很亲和,但并不等于我们没有嗔恨的种子,它只是藏起来了,在内心很深的地方藏起来了。一旦因缘具足,它立刻就会跳出来。这是第一个因素,是产生嗔恨最根本的因。

第二,对境。

既然嗔恨的种子一直存在,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没生气呢?还能面带微笑地一起学习呢?因为嗔恨的第二个因素没有出现——对境。

嗔恨的对境是什么?就是仇人,包括一切令我们反感、厌恶的人、事、物。

不同的对境会引发不同的烦恼。贪欲的对境是一切让我们心生欢喜的物品或环境,以及所有让我们心生爱恋的人。嫉妒的对境是向上的,比我们优秀的、漂亮的、有钱的人等等,面对这些对境很容易产生嫉妒。我慢的对境是向下的,比我们贫穷的、职位低的、水平低的人等等。

第三,非理作意。

非理作意就是不合理的观念和思维。在佛法之中,合理的作意就是慈悲与智慧,与此相违的所有观念都属于非理作意。

比如说,我们偶然遇见了一个仇人,嗔恨的种子本来已经在我们心中存在,再加上与仇人狭路相逢,于是就想:“哼!这家伙在五年前几月几日的早上跟我吵过一架,后来又害过我好几次,现在不知道又在想什么坏主意,看他那恶狠狠的眼神……说不定正打算拉拢我的朋友来害我,我得先下手……”我们一直这样想,越想越气,越想越控制不住情绪,恨不得立刻就过去揍他一顿,这样思维的过程就叫非理作意。

贪欲也是一样,假如我们看到一个广告,发现一件心爱的商品正在打折,心里立刻惊呼:“哇!这是我一直想买的,机不可失,慢一步就会被别人买走了,赶紧上淘宝订货……”这也是非理作意,这样,贪欲就会强烈生起。

2.六种因素

烦恼的组成因素还有另外一种分类方法,概括为六种:第一是种子,第二是对境,第三是喧闹,第四是烦恼的话题,第五是烦恼的习气,第六是非理作意。我们简单解释一下:

第一种子、第二对境和第六非理作意与上面是相同的。

第三是喧闹,或者是繁华的意思。就是指一些世俗的聚会,很多人在一起喝酒、闲聊、唱歌、抽烟等等,总是出入这样的场合,修行就会受到干扰,功课也很容易中断。这样心就会越来越被污染,烦恼也会越来越重。

第四是烦恼的话题。比如常常与一些恶知识在一起,谈论有悖佛法的话题;或者非常喜欢看小说、看电视剧,内容都是描写男欢女爱、杀人放火、美食、打猎,或怎么赚钱、怎么做生意等等;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沉迷于看手机,这些都会增长烦恼。

第五,习惯。如果昨天发脾气了,今天也发脾气了,到了明天,不发脾气可能就觉得很不舒服。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烦恼也是这样增强的。

所以不要养成习惯,如果学佛的时间在增长的同时,脾气也一直在增长,佛法和烦恼就像两只牛角一样,各长各的,这就是恶性循环。

总之,因的条件具足了,果就会迅速成熟;因的条件断除,果就不可能出现。无论是六种因素还是三种因素,断除任何一个因素,烦恼就站不住脚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净除烦恼的具体方法。

二、先净重烦恼的方法

(一)先要辨认出自己哪种烦恼最重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如果根本不认识自己的烦恼,净除又从何谈起呢?

身为凡夫,我们最不缺的就是烦恼,贪、嗔、痴、慢、嫉、邪见,一定是样样俱全。各种烦恼,因人而异,哪一种强?哪一种弱?哪一种多?哪一种少?只有自己去观察,自己去认识。我们已经知道了烦恼的种类、过患和组成因素,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在自己身上,首先辨认出重烦恼。

经常静坐反省诚然是发现烦恼的好方法,但实际生活更是发现烦恼的大好机会,因为在生活中烦恼更容易暴露出来。在与家人相处的时候,与员工、客户、金刚师兄接触的时候,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哪一种烦恼习气比较重?

每个人的烦恼习气都不一样,哪一种强,就说明以前我们把它培养得很成功。比如说,我们是一个喜欢发脾气的人,满脸怒容是常态,从不觉得发脾气是坏事,反而认为发脾气很有用,觉得越厉害别人就越怕我们,越厉害自己的生活、工作就越顺利。现在我们学了《修心七要》,就要明白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不仅意味着我们一直在精心养育自己的嗔恨,更意味着我们已经给自己铺好了去地狱的路。

因此我们要尽力用佛法理论指导自己,认识自己烦恼的种类、强弱程度、持续时间。同时开始克制自己,不要继续养育烦恼。如果活一年烦恼也增长一年,活一辈子烦恼也发展了一辈子,这样的人生就太糟糕了。来世除了三恶道,恐怕无处可去。

(二)只有佛法能净除烦恼

虽然我们很不幸,被如此多的烦恼污染了,但不幸之中的万幸,就是我们今生遇到了佛法。没有佛法,净除烦恼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有了佛法,无论烦恼多么强大、多么顽固,必然能够被对治、被净除、最终被彻底消灭!在漫长的轮回历程中,这样的机会是极为稀少的,我们要把握良机、拯救自己。

佛陀虽然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烦恼,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遍学八万四千法门,因为每一个法门都涵盖了从初始到圆满的整个修行,每一个法门都可以让我们从凡夫达到佛果。所以,我们只要专心致志地学好一个法门就足够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真正成佛之后就不再需要佛法了,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他还需要药物吗?当然不需要。但是在没有彻底净除烦恼、成就佛果以前,决不能离开佛法!即使已经开悟了,或者已经证得初地菩萨果位了,所知障也还没有净除,必须依止佛法继续修行。比如一张包裹香皂的包装纸,香皂已经包在里面好几个月了,即使把香皂拿走了,包装纸还是会散发出香皂的余香。香皂就相当于烦恼障,余香就相当于所知障,所知障的习气很难断除,尤其是成佛之前的一个刹那,那时的烦恼习气是最难断除的。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开悟了,想要放弃佛法了,可千万要警惕啊!

依靠佛法来解决烦恼有三个步骤,如第一世大宝法王所说:“听闻佛法认识烦恼,思维佛法对治烦恼,实修佛法根除烦恼。”听闻佛法时,首先要了解烦恼的种类,比如六根本烦恼、二十分支烦恼、八十种烦恼,乃至八万四千种烦恼,其次要了解烦恼的过患、烦恼的组成,然后依据这些理论观察自己:当下有什么念头?属于什么烦恼?能认得出来吗?这就叫认识烦恼,认识烦恼不能只停留于书本和口头上,必须要在自己内心清清楚楚地把烦恼辨识出来。

“思维佛法对治烦恼”,是指要依靠不断地思维把佛法融入自己的心,像水乳交融一般,这才能对治烦恼,《佛子行三十七颂》说:

烦恼串习则难治,勇士明持念正器,

贪等烦恼初生时,即摧坏是佛子行。

对待自心的烦恼,要像警察抓小偷一样。正念相当于警察,烦恼相当于小偷。警察首先要辨认出谁是小偷,然后保持警惕,跟踪观察,在小偷实施盗窃时立刻抓捕。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心里的警察在哪里?小偷有没有出现过?一定要多培养几个内心的警察哦。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2024-03-17 13:54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修善益增慈悲心 要常修善法,善法就是培养我们超越苦的资粮。面对苦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情愿的去面对,那个苦就会产生种种的烦恼;一个是欢喜的接受,那苦就好像慈悲心。要对众生慈悲是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睹纤毫而周性海』,纤毫是什么?就是一微尘,他看一微尘,遍法界虚空界他都知道。真的,惠能大师的报告,不就是显示这个吗?他报告很简单,见性,真放..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示诸众生一切智慧」,就是让众生能接触到一乘了义,接触到一乘佛法,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示诸众生一切智慧。」这「示」就是为众生开示,让他了解佛法、了解大乘..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大乘佛教里面有很多表法。每一尊菩萨都是德,这些全部菩萨的品德总和,就是佛。 所以我们要修,透过一个德的门进入。譬如,透过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进入,一门深入,通达到实相。 这个要打..

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

我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达真堪布答:自己多去忏悔嘛!身体多病,这是杀业的果报;心里总是有恐惧,这也是杀业的果报。其实谁都有这个业力,只是现在还没有显现。你现在显现了,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是往昔..

憨山大师: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憨山大师: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波逐流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古人参方行脚,访寻知识,单为究明己躬下事。今人行尽天下,历遍丛林,唯鼓粥..

千万不要堕胎,堕胎的女性往往多病!

千万不要堕胎,堕胎的女性往往多病!世间的女子医院、各大医院,电视荧屏充斥着无痛人流、快速人流等等琳琅满目的广告,诱导男男女女们认为堕胎是一件越来越轻松和不必承担任何后果的事情。很多人不相信佛法、大法师..

常说的天堂和地狱到底在哪里?

常说的天堂和地狱到底在哪里?天堂和地狱可以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当我们内心被喜悦充满时,这一刻就是天堂;当我们内心被烦恼占据时,这一刻就是地狱。天堂和地狱也可以在人间,有些人过得无牵无挂,洒脱自在,就如身..

嘎玛仁波切:怎样才能得到真佛的慈悲加持?

嘎玛仁波切:怎样才能得到真佛的慈悲加持?佛教的历史已经过去了2500多年,这里面有很多比我们聪明的人,比我们能力大的人,他们都在信佛、学佛。如果信佛、学佛没能给他们带来实质的好处,还有人会延续下去吗?当一..

善,有一千张面孔!

善,有一千张面孔!一在香港上班的时候,最常见到的现象就是一个个打扮精致的女人从ifc购物中心出来,穿过天桥走去四季酒店。就是那短短的一段路上有很多乞丐。他们其中的一个是一个年迈的老奶奶,没有下肢,一寸寸..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