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获得财富的原因,有六种钱财不能赚。

繁体

财富是一个人福德的果报,佛教并不反对人拥有财富,相反佛教中对于福德是支持大家去拥有的。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智度论十九曰:‘正命者,一切资生活命之具,悉正不邪。’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无尽的财富,因为我们都有这样的资格。

《大庄严论》:所谓少欲者,非必恶衣食,无诸资生具,以之为少欲。告诉大家少欲不等于贫穷。不是一定要很穷,很苦、怎么难过怎么来,才是佛教。

但是佛教中讲获得财富的方法,和世间人的成功有所不同。我们看看世尊讲,获得财富的原因是什么: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

有十件事情,能够让人得到少资生报,即种种财富资具缺少、贫穷的果报。一是自行偷盗、二是劝他偷盗、三是赞叹偷盗,四是见到偷盗十分欢喜。

这四条并不难懂。偷盗的果报就是贫穷,所谓偷盗,经典上有过解释:若他物、他物想、若重物、盗心、举离本处。那就是本来是他人的东西、或者你知道认为这是别人的东西,这个东西还是有价值的,起了据为己有的心,并且实施行动,将其取走。这就是偷盗。另外偷盗还有不同的方式,不仅自己做是偷盗,让他人、派遣他人偷盗都一样。另外劝人偷盗、称赞偷盗、见到偷盗心中欢喜,都是贫穷的因。

不偷盗是佛教的根本戒律之一,没有一个偷盗者,越来越富有的。

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

对于父母减少生活上的供养,本来应该负担的责任,却不去履行。对于圣贤居所,侵夺其资产。这是贫穷的果报。

其实这个现象,我们很容易观察出来。社幷会上十分富有的人,很多对于自己的父母是十分孝敬,对于父母是尽力供养的。对父母不好,却很富有的,不是没有,很少。而且他的财富也很难能保持的住。

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

见到他人得利,心中不欢喜、不高兴。

这一点有些普遍性,我们经常是这样的,别人赚钱了、获得利益了、得到好处了。心理不平衡,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其实这个世界很公平,因为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贫穷的因,不脱离这个思维定式,想要富有有点困难。

为什么别人得利,我们不高兴呢?就是妒忌、嫉妒嘛。这个情绪很隐蔽的。不容易发现。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思维情绪。它可以有很多方式,甚至以十分正式的面目出现。比如学佛了嘛,看到他人赚钱,说这个财富不一定是好事情呢,将来很可能因此而造罪。道理讲的不错,不过我们反观自己,是否真的是这么想?真的是视金钱如粪土?如果这笔钱摆在自己面前那态度还是如此吗、心理真正的情绪是什么?起心动念是骗不得因果的。

如果有这个情绪习惯,是很难摆脱,每天随时随地,都可能处在这种状态中。对我们的福德有极大的影响。

别人有了利益,我们要知道,一定是从前其有相应的善因,才有如此福德的果报。这个是我们该替人高兴的。

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

对于他人获利的事情,进行阻碍。

这个情况也是不少的,别人做某件事情会有利益,那么用各种方式取阻止、阻碍他。给他设置困难。可以是一句话:赚这么多钱,贪呢,没良心。也可以是具体行动,就是不让他那么顺。都属于这个范围。有这样的言行,想要富有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个种子是贫穷的种子,不会长出富有的果实的。

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

见到他人布施,没有随喜心。或者说,见到他人布施,反而不高兴、不赞叹。

见到他人布施,无论是法布施、还是财布施,没有随喜的心,因为各种原因,觉得不高兴。可能是不顺自己的心,可能是觉得自己被比下去了。等等。这是非常不好的。本来随喜是最容易、最迅速积累福报的方法,如果我们没有做,不仅丧失了大利,还种下了贫穷的果报。

只要法布施,讲的是正见,财布施,不是布施的毒药枪炮之类,那么我们都该随喜赞叹。

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

见到世间有饥馑灾祸,心中不怜悯,甚至欢喜。这是贫穷的因。幸灾乐祸的心态是要不得的。这个有损福德。不厚道啊。

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

因为这十件事情,会得到贫穷的果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一者自离偷盗。二者劝他不盗。三者赞叹不盗。四者见他不盗。心生欢喜。

那么想要财富该怎么做呢?

把上面的几点,反过来就可以。

同样十件事情可以得到财富的果报:

首先就是不偷盗、不劝人偷盗、不赞叹偷盗,见到他人不偷盗,而生欢喜心。

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业。六者于诸贤圣给施所须。

对于父母尽力供养、不要放弃自己的责任。这一点不仅这部经典,还有很多经典都说过,供养父母等同供佛,放着现成的在世之佛不供养,却远道去烧香磕头,实在不算明智。对于圣贤僧众,同样要恭敬供养,解决其生活的困难。

七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八者见求利者。方便佐助。

这个其实也是老生常谈,助人之利,成人之美,喜人得益。不过实行起来需要自己去认真观察自己的心念。看看自己的心念到底是什么,这会得到什么果报。佛教其实就是让我们自觉觉他。那么自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首先要做的,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改变。

《华严经菩贤行愿品》中于贫穷者,令得伏藏。就是这样的精神,我们虽然不能令得伏藏,但是帮助他人获得财富却是可以做的。这也是自己更加富有的因。

九者见乐施者。心生忻悦。

见到他人布施,心中喜悦,随喜赞叹。无论法财布施,心中一喜、口中一赞,就是获得了富有的种子,这样的事情因何不做。不做亏大了。当然前提是法布施是正见,财布施是善物。这才可以。

十者见世饥馑。心生怜愍。以是十业。得多资生报

见到世间的饥馑灾祸,心生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这十件事情,是富有的因,不做这十件事情,想要富有,就比较困难。没有种子是出不来果实的。

佛教文化的经典有许多,每一部经典都是佛陀的智慧教导众生,以至于不管是在台湾、香港等等第四处都有佛学院,甚至有些中小学都把佛陀的经典纳入学校的教育中。在佛家文化经典中,其中一部经典《善生经》,就是佛陀与佛弟子善生的开示说法。其中佛就有说到有六种钱财是不能赚,你知道是哪六种吗?

《善生经》的历史缘起是佛陀有一早上,佛在王舍城看到一个长者的孩子,在沐浴之后向东西南北上下六方礼拜。古印度的长者是指那些很富有,颇具影响的人。长者的儿子叫善生。佛看到后就问善生在干什么?善生恭敬地回答佛,说他的父亲去世时叮嘱他要每天礼拜六方,这样才能够得到幸福。

接着佛陀就说,这六方确实应该礼拜,而我的教法之中也有个六方,但六方跟你所礼拜的六方不同。于是善生就问本师释迦摩尼佛,在你的法中是如何礼拜六方呢?佛陀就开示讲了《善生经》,善生经的历史就是如此由来,主要是教导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大茶经就分享佛说的哪六种钱财是不能挣的。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生活中总有些钱财不是我们可以所挣的。那哪些行为又属于取财的非道呢?在佛说的经典《善生经》记载就说:“居士子!求财物者当知有六非道,云何为六?”

第一种:种种戏求财物者为非道

“种种戏求”,不是诚实的劳动,不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如上班吊儿郎当,人到了位没有到,心没有到。出勤没有出力。那是不是戏求财物呢?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既然拿工资,我们就要有正业正心去做好当下。那喝喝开水看看报,而想得到工资就是非道。非道可以说是不道德的行为、方法。

第二种:非时行求财物者为非道

非时就是每个人做事都有机缘,不可强求。不顾因缘去强求,就是非时。再有就是不正当的作息也是非时,因为很可能产生种种副作用,对身心健康不好,所以不能非时求财。

第三种:饮酒放逸求财物者为非道

就像平常带有赌博性质的挣钱之道,如你喝多少酒给你多少钱,也就不顾自己的身体,硬把它喝了,喝了以后上吐下泄,把自己折磨得不像样子。这样的事年轻的时候经常开玩笑会有,这就是饮酒放逸求财。

第四种:亲近恶知识求财物者为非道

就是跟恶人一起赚钱求财。“知识”就是有某一方面的特长的人。懂得善法的人叫“善知识”,懂得恶法的人叫“恶知识”。就如做贼、做强盗、等性质就是恶知识,跟着这些人求财,迟早要出问题,特别是现在的法律社会。恶知识为了勾引你上当,最后说不定你比他罪还深。

第五种:常喜妓乐求财物者为非道

佛所说的“妓乐”包括两种,一种是妓乐,妓就是跳舞,乐就是唱歌。当然这里不是说的排斥工作者,每个人的工作劳动都应该值得尊重。只是有些劳动,所得经历和艰苦很不容易。暴利远远地超出他们地劳动,是不成比例的。

或者有些人为了追求明星,在没有好的条件下,不惜重价买票去听他们的歌,这也是一种。还有一种是妓,指那些卖身的人,以卖身来取得财富是非道,虽然很多人不得已,但是的确自己所付出劳动的报酬过于辛苦。

第六种:懒惰求财物者为非道

懒惰本身是一种愚痴的行为,这与第一种有相似之处。用愚痴的行为去求得财物,这根本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是很难求不到财物的。人家干活做事你每天睡大觉,会形成一种习惯。懒惰就没有生活来源,就不可能创造美好的家庭环境。

佛陀开示宣说的这六种,种种都是我们生活方面的特色标准。如果有读诵读经典多的人,你会发现佛陀是如此的细心,真正的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生经》是一部简单的佛陀开示经典,学佛修行的在家居士,建议可以此来教导身边的人也是一种福报。学佛修行就是要懂得把佛法的应用之生活,所谓“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佛教更是一门大学问,大教育思想。愿闻此文,众人吉祥,财源广进,阿弥陀佛!

2024-03-17 13:54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我们的仇敌是贪嗔痴三毒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就是报,因缘果报就都生起来了。所以我们要息灭烦恼,精修戒行,痛耻恶业,那么修行成就就容易。经典上面有很多的比方,来呵斥我们的凡夫众生所起的烦恼。烦恼是..

戴高帽子

人,大都喜欢听好话,尤其是赞美自己的好话更是百听不厌。话说古时候有两个学生,他们齐向老师请示为官之要。老师说:;现在的世道,逢人如果只说实话,是行不通的;当你碰到了人,不妨给他戴顶;高帽子,人生自然可以..

扫地 洗衣 成佛

扫地 洗衣 成佛小和尚来寺院有一段日子了,每天扫地,洗衣,做饭,念佛,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平淡无奇地过去。有一天,小和尚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这样过下去了,自己来寺院是要学佛法的呀,将来要普度众生,修行成佛的..

我们都应该知道这两只老鼠

我们都应该知道这两只老鼠我们都应该知道这两只老鼠前不久,一位名叫摩德尔丝的美国科学家对两只小老鼠做了一次试验:他把两只小老鼠放在一个仿真的自然环境中,并把其中一只小白鼠的压力基因全部抽取出米。结果那只未..

成刚法师: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

成刚法师: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我们要断除贪心,祖师大德作了一个偈子说:贪多业亦多,贪少业亦少,万般诸烦恼,除贪一时了。这个偈子说,我们的一切惑业、灾难、苦轮都由贪心而得建立。就这个贪心是我们八万..

把佛法的道理熏印在心上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既然知道这个妄想纷飞没什么用了,赶紧安住当下就对了。其实人放不下,念头一直上来就放不下这个念头嘛。为什么放不下?看不破。这个看不破里面有一个道理是什么?不明理。你说他不懂,他又可以..

刘氏阴德

刘氏阴德刘士可封翁(封建时代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的人),就是刘宝树先生的高祖父。封翁乐善好施,每次做了善事都不宣扬,不想令人知道。曾經在年底,派诚实可靠的家仆,去到每个偏僻的巷子里,探访哪户人家有急迫解决..

抄经的火化仪轨

抄经的火化仪轨抄经的火化仪轨 ★问:如何处理抄写好的经文?答:抄好的经文可以自行火化后埋入土中或放水流。也可以自己保存收集,当写到一定程度时,装裱成册流传给后代,也是深具意义的事。★问:可否把抄写完的..

把弱点当作你的根据地

把弱点当作你的根据地我常用一句话勉励自己:把弱点当作根据地。我不擅交际?好吧,我就少去交际的场合吧,正好把时间节省下来多读点书。我太敏感?好吧,我就捕捉住心灵里的各种细微的情绪,把它们记录下来吧,于是..

和谐与觉悟

“和谐”是事物的一种无冲突的平衡发展的存在状态,也是人内心具有的一种宁静、自由、快乐和幸福的精神境界。为构建和谐世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改变我们的内心,培育我们的心灵,淬炼我们的精神,提升我们的境界。..

把佛号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你对这个佛号一点感觉都没有,那你就很难把佛号念好了,它就是一个音声,你怎么念得好呢?你说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你没有理由嘛。我..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