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是什么意思?

繁体

佛教中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是什么意思?

四圣谛的次序

一、苦谛:阐明人间是苦果。咱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人间的苦果,也是存亡的流通。咱们要知道所有的病,才干治疗它。

二、集谛:阐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本源。咱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这是人间的因果,也是存亡的流通,可是它指出咱们存亡流通的原因。

三、灭谛:阐明摆脱与证果。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咱们要知道没病苦的高兴是怎样的?要知道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这是指出人间的果,便是摆脱、清净的境界--涅盘。

四、道谛:阐明离苦的路途。咱们要知道修道的办法有如良药,应该修学。这是指出人间的因,咱们应该学习、把握一些修道的办法,努力不懈地修行,终究就可摆脱存亡。

八正路

八正路是指取得终究摆脱的八种正确办法和途径,八正路是四圣谛中道谛的具体内容。通过八正路的修行就能通往成佛之路。

正见:正确的见地,便是对缘起论、四圣谛等释教教义了解服气,并坚定不移地信奉。这是八正路中最根本的办法,由于有了正见,才干对事理有正确的知道,才干破除外道的邪见,只要将正见作为基础,才干精进不懈地修行。

正思惟:正确的意识或观念,断除凶恶的欲念,生起合理的欲念。正思惟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舍弃固执或自私之心、慈善仁慈、无害,这些是修行的意志决计。

正语:纯粹清净的语言,合乎佛法的言辞,也便是不说谎、不咒骂、不诽谤、不恶语、不暴语,而使用友善纯洁的词句。

正业:合理的活动、行为及作业,也便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作全部恶行。正语、正业这两个阶梯是很难攀爬的,一旦登上这个高度,就已取得了相当了不得的自制能力,修行的前景就会变得明晰、宽广。

正命:合理的谋生手段,便是依照释教的规范来寻求生存的必需品,远离全部不合理的职业。

正精进:正确的修行,使自己的身心臻于完善。抵达这一阶段的人将彻底了解自己行为的目的,无论衣食住行、作业休息,都能毫不懈怠地依照佛法行动,从而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

正念:正确的思想,牢记佛法,记忆犹新释教真理。抵达此阶段的人,彻底扔掉了“我”的念头,只考虑国际的真相,不再固执于不照实不如理的梦想。

正定:对佛法有坚定不疑的定见,专心一志精进的修行。抵达此阶段的人,彻底扔掉了无依据的信仰和梦想,不再混乱与恐惧,身心寂静地修行。

行:谓曩昔世,身口造作全部善不善业,是名为行。

识:谓由曩昔惑业相牵,致令此识,投托母胎,一刹那间,染爱为种,纳想成胎,是名为识。

名色:名便是心,谓心但有名而无形质也;色即色质,便是身也。谓从托胎已后,至第五个七日,名形位,生诸根形,四支差别,是名为色。(四支者,即两手两足也。)

六入:谓从名色已后,至第六个七日,名发毛爪齿位,第七七日,名具根位,六根倒闭,有入六尘之用,是名六入。(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触:谓出胎已后,至三四岁时,六根虽触对六尘,未能了知生苦乐想,是名为触。

受:谓从五六岁至十二三岁时,因六尘触对,六根即能纳受前境好恶等事,虽能了别,然未能起淫贪之心,是名为受。

爱:谓从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时,贪于种种胜妙资具及淫欲等境,然犹未能广遍寻求,是名为爱。

取:谓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于五尘境,四方驰求,是名为取。(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有:谓因驰求诸境,起善恶业,积集牵引,当生三有之果,是名为有。(因果不亡为有,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

生:谓从现世善恶之业,后世还于六道四生中受生,是名为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阴间道也。四生者,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也。)

2024-03-17 13:54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我们的仇敌是贪嗔痴三毒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就是报,因缘果报就都生起来了。所以我们要息灭烦恼,精修戒行,痛耻恶业,那么修行成就就容易。经典上面有很多的比方,来呵斥我们的凡夫众生所起的烦恼。烦恼是..

戴高帽子

人,大都喜欢听好话,尤其是赞美自己的好话更是百听不厌。话说古时候有两个学生,他们齐向老师请示为官之要。老师说:;现在的世道,逢人如果只说实话,是行不通的;当你碰到了人,不妨给他戴顶;高帽子,人生自然可以..

扫地 洗衣 成佛

扫地 洗衣 成佛小和尚来寺院有一段日子了,每天扫地,洗衣,做饭,念佛,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平淡无奇地过去。有一天,小和尚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这样过下去了,自己来寺院是要学佛法的呀,将来要普度众生,修行成佛的..

我们都应该知道这两只老鼠

我们都应该知道这两只老鼠我们都应该知道这两只老鼠前不久,一位名叫摩德尔丝的美国科学家对两只小老鼠做了一次试验:他把两只小老鼠放在一个仿真的自然环境中,并把其中一只小白鼠的压力基因全部抽取出米。结果那只未..

成刚法师: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

成刚法师: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我们要断除贪心,祖师大德作了一个偈子说:贪多业亦多,贪少业亦少,万般诸烦恼,除贪一时了。这个偈子说,我们的一切惑业、灾难、苦轮都由贪心而得建立。就这个贪心是我们八万..

把佛法的道理熏印在心上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既然知道这个妄想纷飞没什么用了,赶紧安住当下就对了。其实人放不下,念头一直上来就放不下这个念头嘛。为什么放不下?看不破。这个看不破里面有一个道理是什么?不明理。你说他不懂,他又可以..

刘氏阴德

刘氏阴德刘士可封翁(封建时代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的人),就是刘宝树先生的高祖父。封翁乐善好施,每次做了善事都不宣扬,不想令人知道。曾經在年底,派诚实可靠的家仆,去到每个偏僻的巷子里,探访哪户人家有急迫解决..

抄经的火化仪轨

抄经的火化仪轨抄经的火化仪轨 ★问:如何处理抄写好的经文?答:抄好的经文可以自行火化后埋入土中或放水流。也可以自己保存收集,当写到一定程度时,装裱成册流传给后代,也是深具意义的事。★问:可否把抄写完的..

把弱点当作你的根据地

把弱点当作你的根据地我常用一句话勉励自己:把弱点当作根据地。我不擅交际?好吧,我就少去交际的场合吧,正好把时间节省下来多读点书。我太敏感?好吧,我就捕捉住心灵里的各种细微的情绪,把它们记录下来吧,于是..

和谐与觉悟

“和谐”是事物的一种无冲突的平衡发展的存在状态,也是人内心具有的一种宁静、自由、快乐和幸福的精神境界。为构建和谐世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改变我们的内心,培育我们的心灵,淬炼我们的精神,提升我们的境界。..

把佛号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你对这个佛号一点感觉都没有,那你就很难把佛号念好了,它就是一个音声,你怎么念得好呢?你说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你没有理由嘛。我..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