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的安设与供养
供佛前准备
如果我们在家修行,便应在家中有一个修持的地方,在这里安置佛坛,日常的功课也在这里修诵。在西藏,一般家庭都会把最好的一间房建为一个小佛堂。在现今的城市生活中,大家可能没有这个条件,但可以在家中一个较清静的角落布设佛坛及修持。这个角落或房间不拘大小,但最好是比较能坐得舒适自在、较少外界干扰的一个地方。
如果我们家中尚未有佛坛,在第一次安设时,我们固然要好好地先打扫一番地方。但即使我们已布设了佛坛,在每次上座修持前,就算佛坛及修持地方十分干净整洁,我们仍要打扫一下。这种打扫并非单只为了去除外在的尘垢,而是一种具有两重极大意义的前行准备功夫。
打扫的外在意义是为对圣众表示恭敬。我们在世俗生活礼节上,遇上有朋友或贵宾来访时,我们必定会事先把居室打扫一番,以迎接来宾及表示尊敬对方。在每次修持时,我们都会召请佛陀等圣众前来,如果不认真地打扫地方,岂不是说我们认为自己的亲友比三宝更尊贵?有些人会说:“佛陀早已超越了俗念,不会介意有尘或无尘!”以这种观念来支持自己不好好作前行打扫,是十分幼稚的想法。佛陀当然早已超越了俗念,但我们自己还没!修行的人是我们,不是佛陀。此外,我们的修行路上,亦依靠许多我们见不到的世间天神和护法来护持。这些护法及天神,很介意地方清不清洁。如果地方不整洁,他们便不会来护持。
打扫的内在意义是,我们在清除外在的尘垢时,把这种功夫转化成同时在消除内在贪、嗔、痴等烦恼心垢的修持。
供佛的功德
在上述的历史故事中,小路尊者单凭扫地修行而得证罗汉的境界,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十八罗汉之一。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也曾亲手打扫僧团驻锡之处。历代的DL喇嘛宗座,也曾很努力做打扫之修持。所以,我们万勿轻视这种前行功夫。有些人或许会以为这是修行前的准备,其实这打扫过程本身就是修持。我们凡夫一辈,在坐下来修的时候,也没可能修得有多好。因此,前行修持及结行等,便更应被重视了。如果以“大修行人不必执外相”的原因而不重视这修持,岂不是说自己的境界比佛陀及宗座法王更高吗?
在打扫时,我们想着扫帚就是一把能切断无明的证空智之剑,把外在的尘垢想为是一切不善及障碍等,在打扫时同时心中念诵“拂尘除垢”或以上之三偈,想着自己正在以智能剑切断不善与障碍,我们亦同时想着外在尘垢代表了自己当时遭遇的病患、魔障或任何障碍。如果我们受到非人、邪灵或邪术的加害,在打扫时,可想着这些逆缘化为毒蛇、蝎子及毒蛤蟆等,被我们扫除去。一般人在患病时,都认为这是有细菌等外在因素导致的。其实细菌或病毒只是外缘,根本的病因是我们的业力。在打扫时,我们亦可观病因为黑泥等,现在被我们扫走了。这样地观的话,打扫修持则会有去除病患的利益,而且十分有效。此外,修道次第的人,在修到哪一章题时,便把阻碍我们生出该觉受的障碍想为尘垢,一并消除,譬如说你正在修敬师章题,其障碍便是不敬师的心,所以我们可以把原偈改为:
此尘不敬非土尘密说不敬为土尘
智者能除不敬心非是无惭放逸人
到修菩提心的阶段,障碍便是只懂利己的自私心,所以我们改偈文为:
此尘利己非土尘密说利己为土尘
智者能除利己心非是无惭放逸人
总之,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这种打扫心法。如果不配合心法,打扫当然只是种世俗琐务;但若配合上心法,这打扫便是一种极佳的修行,能令烦恼息灭、证悟易生,甚至能有效地解决魔障或令病患痊愈。
把修行之处打理整洁,有五种殊胜益处:
1.令自心清净。
2.令他心清净。
3.众天神欢喜。
4.造集美丽因。
5.死后升天界。
第一及第二种利益,是指整洁庄严的地方,会令自己及其它看到的人都心生悦乐。第三点中所说之天神,是指帝释天及四大天王等。这些天神是仍处六道中的生命,但他们之中也有信仰佛法的,而且会护持修法的人。由于他们极有洁癖,如果地方不干净,他们是不太愿意来护持的。此外,这一点也包含了令圣众生欢喜心的意思。第四点是指整齐清洁能积于未来生有美丽形相之意。第五点是说,常常保持地方整齐清洁,能感召生于天界等的果报。作为净土行者,我们并不希罕生于天界,但如果好好地发愿回向,这一点就转化为生于清净佛土之因了。
在每天,不论佛坛及修持地方是否骯脏,我们必须起码象征式地打扫。这种修持所用的“法器”,在传统上是一把扫帚,但我们当然可以用现代之吸尘机等替代。打扫佛坛时,应用净布清洁。拂拭佛像则用孔雀毛束起轻轻拂拭,不要用手去直接触摸佛身。这打扫方法也可用在日常清洁工作上。如果能依此方法去做,则一切凡俗的清洁工作,都转化为内心上之修持了。
佛坛是我们积聚功德的一种工具及媒介,所以我们不可轻视它的布设。佛坛不需太大,也不需有太多的佛像,最重要的是要布设依规矩及庄严整齐,所以没必要夸张地把家中布设成一座寺庙似的。我们在看电视新闻时,常会见到各国开议会时的片段。在这些会议中,谁坐哪位置都有所讲究,不容有错。在佛坛上,也是同一道理,佛像的放置各有其位,不能让佛与菩萨等如同去流行歌星演唱会般自己找地方坐。如果胡乱地把一大堆佛像堆在一个佛桌上,反而会生出罪业。
安设佛堂
我们安设佛坛,要有圣众之身、语、意代表物。这些物品,虽然并非真正的佛陀,但能令我们借着观看、敬慕及供养而生出功德。一个有证悟的行者可以不需要这些象征物,但是初学者就需要佛像提醒我们与觉悟者的连系。
佛身以佛像代表,我们应至少供一尊本师释迦牟尼像或其图片,这是因为他是现今佛法的本源。此外,我们应供一祖师像或图片在本师之前方,以敬历代师承。如果我们欲加供弥陀、药师等佛像,应放在本师像的两侧同高度位置。汉人特别喜欢供观音、地藏、文殊及大势至大士像。这些大士其实早已成佛,但在本师示现之年代,为了正法之弘扬,他们以佛之八大菩萨弟ZI的形相示现,故此我们把他们视作菩萨而尊敬,其像应供于佛的外侧或较低少许之位置。如果欲供护法,应处更低位置。
佛坛上不应供奉世间天神。天道之众生尚未脱生死,也未断烦恼,所以不堪当我们之依止对象。他们与我们一样,你供养他们会得到一点好处,得罪他们时他们就会生嗔心而加害我们。供养他们顶多只能得些眼前的小利,并无恒久之利益,所以我们不应依止天道众生。若必定要供养世间神祇也要分开放,不应与佛像放在一起,也不应对他们生起依止之心。如亦供祖先灵位,不应放在佛坛上。
在挑选佛像时,我们应挑按照传统尺度比例而造或画的形相,而且要选令自己心中油然生欢喜心的,这样会对以后自己日常观看时很有益处。在请购佛像时,我们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譬如我们不应说“这个佛很丑!”之类的话,而应说“这尊像的工艺水准不高!”,以免在不经意间便积下口作之不善业。同时,在请购佛像时,若价钱不合,顶多去别处看便好了,不应说出像“这释迦佛哪值这么多钱呀?”一类的话。这些事看似是小事,但其实它们反映了我们是否真的视佛像为佛之代表。
在现今的商业社会,市面上有许多制造不如法之造像,挑选时要小心留意其身相比例是否如法。在请购好佛像后,应当找寺院僧人代为装脏及开光。有些人以为为佛像装脏是西藏的传统,其实不然。在佛经上,清楚教示了装脏的材料、方法及其必要性(注:见《佛说造像量度经》)。另外又有些人以为开光是指由高僧大德们“加持”佛像,这是很荒谬的说法。即使是高僧大德,自己也天天在祈请诸佛加持。只有佛陀来加持我们,哪有反过来由我们去“加持”佛陀的道理呢?所谓“开光”,其实是胜住仪式,亦即依传统请圣众降临住在像中之意。在开光以后,我们必须把佛像视为真正的佛陀,不应以世俗衡量价值之目光来对待佛像,譬如说买了个金佛像,就把泥佛像抛弃送走等等。我们也不应用手指直接触摸像身。在非必要时,我们不宜移动佛像。在必要时,我们则应隔着净布捧起佛像,而不应以手直接触碰。在清洁佛像时,用一束孔雀毛轻轻拂拭就行了。
有些人喜欢把把佛像供在玻璃盒中,这也是极佳的做法,可以防止佛像沾惹灰尘。但是,有些人却又担心佛像会呼吸不了或“吸”不到我们上香的供养等,又再画蛇添足地在玻璃上切割一个“呼吸孔”,这却是一种很无聊的做法。佛像代表了具圆满力量之佛陀,又怎么会窒息或因一层玻璃之隔而“吸”不到供养呢?这样做只是反映了我们对佛陀之圆满能力存疑。事实上,不论是佛陀或造像,都根本不需要我们凡夫所作之供养。我们作供,为的是自己积集成佛之因而已,并非为了满足佛陀或佛像之需要。
佛像之右面,亦即我们面对佛坛时之左方,应放一部《大品般若经》、《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菩提道次第广论》或其它任何一部佛经之梵文、汉文或藏文印本,以代表佛的语。《大品般若经》为诸佛之究竟教义,《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一切佛所教之精华。佛经与论着并非佛法,但它们代表佛法,故且我们以佛经表义佛之语。三宝中以法为最上依止,因为我们是透过奉持佛法才能成佛的。严格上来说,我们可以把经书放佛像及佛塔上,但不能把佛像放经书上,因为法宝为最上依止,尤甚于佛宝。以上并不是说大家要把经书放佛坛的佛像顶上,只是解释即使这样做也并无不如法之处而已。把经书放下面垫高佛像是不如法的,二者虽同为圣物,但经书所代表的法在定义上比佛宝更为神圣。
佛意以一座小佛塔代表,放佛坛之右,亦即本师像的左手那一边。
佛坛是我们藉以积集功德的“工具”,我们必须谨慎重视。我们应每天对佛像恭敬瞻视一眼,并恭敬顶礼三次或更多次。我们勿说“这些佛像我早就看熟了,何必天天再看?”这种话。佛陀有一位心子叫“舍利佛”,这位尊者在过去生中,曾是一位邮差。有一次,他在旅宿一破庙时,无意中见到过去佛的壁画,便心生欢喜地发愿:“如果我在未来能得见这么伟大的人物多好呀!”因此发愿,舍利佛便积下了成为释迦本师身边弟ZI的因缘。在日常见到佛坛时,我们也应恭敬合掌躬身。
这些代表佛陀的物品,即使不信的人看到也会得益。只要不信佛的家人不抗拒,我们在家中设佛像等,对他们也有益。若我们在家里供奉佛像的话,最好能向父母和其它家庭成员或朋友作少许介绍,譬如怎么在佛像前献上供品或祷告等。即使在许多传统的佛教国家中,佛法似乎有衰退甚至消失的现象,在介绍佛像时,若同时略讲佛教史和佛法大意,对听者会有大益处,也避免日后家人因误解而生出反感。如果家人十分抗拒,我们则应善巧地处理。
对诸佛、三宝作供养,能令我们得到广大功德、积集成佛之资粮。供品可以是任何美好的物品,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供上水、花、燃香、明灯及食品。它们各有其吉祥的表义。
供水是最容易不过的供养了。由于它随处可得,并不费甚么钱,所以我们肯定不必透过种种不良手段才得到它,这确保了供品来源之清净性;又因为它并不值钱,我们在供奉时恐怕不易生出吝啬、不舍的心,这确保了供养心的清净性。最好的优质水,具备八种特性,各有其吉祥表义:水的凉性表义持戒清净;甘味表义享百味食;质轻表身心壮健;性软表意念柔顺;清澈代表心明;无臭表义无障;益喉之特性表语妙;养胃的特性表义无病。在供水时,我们按喜好供一杯或几杯清水或依西藏传统供上七杯均可。在上供时,不应把空杯放佛坛上才倒水入杯中,而应先在杯内放一点水,在供桌上放好位置,再以壶添满,这样可避免空杯作供的不吉祥缘起。用壶把水添满时,不可胡乱地倒水,而应用双手像为皇帝供茶般恭敬添上。添满水的杯,水位不应离杯缘多于一颗米粒的粗度,但亦不可过满而溢出。
此外,如果供奉一杯以上,这些水杯应整齐地排成一条直线,杯与杯之间距离一颗米之粗度,即不过疏,亦不紧贴。在西藏的传统是,我们在早上供上新水,在下午近黄昏时把水供撤下,翌晨再上新供。在现今的城市生活中,大家或许会很晚才回家,故此只好在晚上撤供了。倒出水的空杯不应放在供桌上。这些供杯,我们只用作供佛用途,自己不可使用,供完佛的水可以自己饮用。
供花可以积集于未来生相貌庄严美丽的缘起。花可以采用鲜花、假花或整盘的盆栽,只要别供本身有毒性的花即可。
燃香必须用无化学原料在内的配方,如纯檀香或沉香的粉或木条均可,许多藏香亦适合这用途。供香为的是供香气而不是供黑烟,所以我们不必把香炉放在太近佛像的地方,而应把燃点了的香在供桌前略为熏扬一下,再把香炉置较远的地上,这样便不会把佛身熏黑。佛陀的鼻根非同凡夫,绝不会因香炉放远了而受不到供养,所以大家不必有此幼稚的顾虑。汉地的香炉常常印上经咒,这是很不合乎传统的商业做法,大家千万不要买。要买香炉的话,应选没有印上佛像、经咒的简单类型。此外,汉地卖的电香支是几根闪烁、像香的东西,并无供香气的意义,而且闪烁不定的光明也是一种不佳缘起,大家避免为宜。
灯供的目的是为了供上光明,它的缘起是于未来生具有智能及眼目明亮等。如果供的是油灯,应用较优质的灯油及调较灯芯长度,以保灯光明亮、无烟、光明显金黄色而非蓝色及不闪烁。供灯之主旨是供光明,有些人喜欢供用电的灯,这亦没有不合乎传统的地方。
供食应用素品,例如水果或任何以三甜三白物(注:即白糖、黄糖、蜂蜜、牛奶、酸奶及牛油)制成的食品等。供品必须是自己能力范围内买到的较佳品,而非自己也不愿吃的过期食品。食品不一定要天天换,但在水果等不再新鲜时便应更换了。
供佛是为了我们自己积集功德而做的,并非诸佛希罕我们的供品,所以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地摆置供品。以上所说的种种供品,我们不必全部供齐,但却要注意必须放置得十分整齐庄严,不可像是把东西施舍给乞丐或畜牲那样地丢在桌上乱放。供品必须排为一列,各有一颗米之距。在排供时,必须恭谨如为皇帝奉茶一般。事实上,这个譬喻一点也不夸张。皇帝与佛之间,绝对是佛更伟大。对皇帝奉茶尚要恭谨十足,何况供佛呢!排供的规矩,亦有其内义。好好地去做的话,能具足吉祥因缘;反之则积不好的缘起。供品排直表义心直;供品间距离太疏会积与上师、佛陀及正法分离之不吉缘起;供品间距离太密则有心滞之缘起;供品放杯中太满,有持戒不严之缘起;供品不满杯则有缺乏资财之缘起;排供时不严谨而把供品放下时有声,则有心不平静之不佳缘起。摆放庄严是为了自己积聚功德而做的,而不是做给别人看,这是自己的修持。
修法供养
在放好供品后,我们可以增诵“供养云陀罗尼”,因为这个咒能令供养之功德增长。咒是:
omnamobhagavatebendzaysarwaparmadanatathagatayaarhatesamyaksambuddhayatadyataombendzaybendzaymahabendzaymahataydabendzaymahabidyabendzaymahabodhicittabendzaymahabodhimendopasamkramanabendzaysarwakarmaawaranabishodanabendzaysoha
然后我们恭敬顶礼三次,再诵皈依文三遍,便完成了上供,这时便可忙别的事了。
有些人担心万一忘了供养会遭佛陀责罚,这是不必要的顾虑。诸佛根本不需要我们的凡俗受用品,亦不会因行者漏了供养而发脾气。
刚才说过,供品不拘种类及数量之多少,但我们却要注意供品之来源清净及供养心之清净。甚么是“来源之清净”呢?这是指供品并非由如杀生、偷盗等十恶业而得来的。别人虽不知我们坛上供品的来源是否清净,但我们自己心中有数。如果不作恶业便得不到供品以供佛陀的话,宁可只供清水或索性不作供,这样反而会更令佛众欢喜。这其中只有一种例外情况,譬如说你作了某恶业,现在十分痛悔,便在佛前忏罪,把造作此恶业之得来品供上,发誓不再犯同等恶业,在这种情况下供养来源自恶业的东西倒是如法的。
有些人兴供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有财,或为了让人说:“你真是个大居士!”等等。以这种心作供,即使供养许多钱,利益也极为有限。以求名利的心作供的人,作供后更可能因别人赞美而致贪念更盛,这比不作供更为糟糕。此外,供养本来只取决于内心,而不拘供品多少,但本有能力者如为了吝啬而只供少许,也是不好的。“供养心之清净”正是指作供时心中没有这类吝啬、后悔、不舍得或为求世间名利等心态。正确的供养心,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愿成佛之心,亦即菩提心。我们为了成佛作供,以积聚成佛之因。在作供时,我们必须用这种动机来供养。小乘发心的行者,为了积集出离之因而作供,这也是如法的。在作供时,我们应心生欢喜,为了众生、为了成佛而作此善因。
在佛陀年代,舍卫国有一个女乞丐。有一天,城里的大王、大臣及贵族等兴大供养,她便也想对佛陀作供,但苦于无钱,所以便只好以行乞所得之一钱买油,供了一盏最小的灯。她在作供时发愿:“但愿我于未来能具大智能,以灭除一切众生之愚昧!”这盏小小的油灯,便与许多由国王及富人等所供的大油灯放在一起了。在供灯翌晨,佛陀的大弟ZI目犍连巡更经过,发现全部大灯都早已油尽灯枯了,这小灯却光明依然,犹如新供的一样。目犍连便想:“天都亮了,灯还亮着干甚么呢?”,于是便以手搧灯,灯却不灭,他改以衣袍搧灯,灯火还是不灭。在目犍连不明所以之际,佛陀刚好走过,佛向目犍连说:“这灯是一个具『大心』的人所供的,尽管你用四大海洋的水来灌,或以巨风来吹,也不可能把它灭掉!”由此可知,如果供品来源清净,供养心亦清净,以欲利益一切众生之菩提心上供,即使供的只是很小的东西,也能积无量功德。为甚么呢?这是因为众生之数目无量,以致功德亦得以乘大无量倍之缘故。反之,如供品来源有问题,或供养心是为了出名或一己私利,则不论供品有多大、多好,所得功德十分有限。
大家不需怀疑佛到底会不会应请而到临受供。诸佛之悲心无等,力量也无等。他们不是凡夫,不需要用轿车接送,只要一起念作供,他们就临前受供,甚至没有召请,诸佛也一样在面前,因为诸佛其实根本就同时遍布一切时处,只是我们因业力蒙蔽,无法见到他们而已。
2024-03-17 13:54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