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佛教与民俗由来
腊八节是中国民间流传久远的一个普通节日。这个节日在中国流传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历代宫廷及普通民众的重视。追溯腊八节的源头,不仅有佛教的因素,而且还有民俗的成分,因此,这个具有不同由来的节日,不仅为佛教界所重视,也成为我国民间一个重要的节日。下面就简要介绍腊八节的佛教及民俗由来。
一、腊八节的佛教由来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佛教信徒普遍认为这一节日来自于佛教。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凈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出家以后,开始时过了六年的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祇吃很少的食物,到后来已是衣衫褴褛,瘦骨嶙峋。有一位牧羊女,送了一钵盂的奶粥给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喝了之后,很快恢复了健康。之后他在尼连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并施舍给百姓。「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粥由此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又称「佛成道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信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还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民众都认为喝了寺院的腊八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在宋朝时,杭州名剎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直到今天,我国仍然有很多寺院依然保存着腊八节煮粥分施寺院周边居民的习俗。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着《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在清代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等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祇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二、腊八节的民俗由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在封建社会中,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在我国民间,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驱鬼避疫的仪式。
「腊」在古代原本是一种在岁终进行祭祀的名称。东汉蔡邕《独断》一书中明确地说:「腊者,岁终大祭。」应劭《风俗通》一书中亦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的许多风俗习惯都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人们便认为这是天地诸神及祖先帮助护佑的结果,于是便要举行盛大的祭典,来祭祀掌管风、雨、田、农的天地诸神和自己的祖先,以示感谢,并乞求来年风调雨顺。又因为在农民的生活中,人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较忙的,祇有冬藏之季比较空闲,所以,腊祭常于年底举行。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举行腊祭的岁终之月称为「腊月」了。
关于腊祭的具体日期,在秦汉以前,由于各代所使用的历法不同,因而腊月所指的月份也就不一致。据一些典籍记载,直到汉代人们才把处在冬末春初、新旧交替之际的农历十二月作为岁终的「腊月」固定下来,并规定于腊月初八为腊祭日。每到腊八这一天,为了祭祀腊神,民间往往要准备一顿别具风味的粥。这种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由此可知,当时的「腊八粥」与佛教没有关系,完全是我国自己的传统祭日。此后,腊八之说便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腊八节。
在我国民间还流传有一则腊八节来历的故事: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甚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祇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两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床不起,他们把小两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两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里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两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两口还不着急。祇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两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小两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小两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两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两口被压在底下。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代。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在我国民间,腊八粥还具有一些象征意义。每逢腊八节,人们常会将熬好的腊八粥用来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并且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人们会认为是好兆头,因为其代表着「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2024-03-17 13:54成刚法师: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
成刚法师: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我们要断除贪心,祖师大德作了一个偈子说:贪多业亦多,贪少业亦少,万般诸烦恼,除贪一时了。这个偈子说,我们的一切惑业、灾难、苦轮都由贪心而得建立。就这个贪心是我们八万..
把佛法的道理熏印在心上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既然知道这个妄想纷飞没什么用了,赶紧安住当下就对了。其实人放不下,念头一直上来就放不下这个念头嘛。为什么放不下?看不破。这个看不破里面有一个道理是什么?不明理。你说他不懂,他又可以..
刘氏阴德
刘氏阴德刘士可封翁(封建时代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的人),就是刘宝树先生的高祖父。封翁乐善好施,每次做了善事都不宣扬,不想令人知道。曾經在年底,派诚实可靠的家仆,去到每个偏僻的巷子里,探访哪户人家有急迫解决..
抄经的火化仪轨
抄经的火化仪轨抄经的火化仪轨 ★问:如何处理抄写好的经文?答:抄好的经文可以自行火化后埋入土中或放水流。也可以自己保存收集,当写到一定程度时,装裱成册流传给后代,也是深具意义的事。★问:可否把抄写完的..
把弱点当作你的根据地
把弱点当作你的根据地我常用一句话勉励自己:把弱点当作根据地。我不擅交际?好吧,我就少去交际的场合吧,正好把时间节省下来多读点书。我太敏感?好吧,我就捕捉住心灵里的各种细微的情绪,把它们记录下来吧,于是..
和谐与觉悟
“和谐”是事物的一种无冲突的平衡发展的存在状态,也是人内心具有的一种宁静、自由、快乐和幸福的精神境界。为构建和谐世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改变我们的内心,培育我们的心灵,淬炼我们的精神,提升我们的境界。..
把佛号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你对这个佛号一点感觉都没有,那你就很难把佛号念好了,它就是一个音声,你怎么念得好呢?你说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你没有理由嘛。我..
成观法师:《心经系列》成观法师 作者简介
成观法师:《心经系列》成观法师 作者简介台北市人,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生/一九八八年七月于美国纽约庄严寺莅染。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台大外文研究所肄业/美国德州克里斯汀大学英研所研究员..
打开心门,让佛法住进你的心里
打开心门,让佛法住进你的心里平时我们拜佛的时候,有的人一见佛像,就能够生起非常强烈的信仰和敬重之心,非常虔诚地礼拜。但有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一看到佛像便想:哦,这是黄金做的呀!哇,这是珠宝呀!哇,这是珊..
扫地的人能成就五种功德
古印度时期,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世尊向比丘们开示:扫地的人有五种情况不得功德,是哪五种呢?扫地时不知道判断当时是逆风、还是顺风,不懂得将地上的污秽垃圾集中,也不将其清除,因此,所..
善恶果报:强拆寺院的惨烈现世报,灾祸不断殃及家人
善恶果报:强拆寺院的惨烈现世报,灾祸不断殃及家人我们村(河南省临颍县繁城镇)有个寺院,名叫香峰寺,改寺庙之前是土地庙,碑文记载最早是汉刘邦年间建造,也就是公元前230年左右。后经历代皇朝修缮,总共修了七十..
和大福报的人接触后发现命运的真相
和大福报的人接触后发现命运的真相我有个朋友,身体相当瘦弱,看起来很没精神。周围不少人觉得是他吃得不够好的原因,都劝他改善下伙食,还有长辈建议他多去买几只土鸡补补身体。其实据我所知,这个朋友脾胃一直都比..
呷绒多吉上师:次第学修才能清净恶业
呷绒多吉上师:次第学修才能清净恶业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69)有的人怕面对这个社会,想逃避,所以就想,“我要修行”,如如不动地坐在那里,既不忏悔罪业,也不修菩提心。可以说,你只是暂时在这里安住了一会儿,就..
吃饭能修福也能造恶,这里面有讲究!
吃饭能修福也能造恶,这里面有讲究! 吃饭能不能修福?吃饭会不会造恶?也能造恶,你杀鸡杀鸭,吃鱼吃肉,是不是造恶?吃了一顿饭,损自己福报,还造下罪业。如果你欠别人钱怎么办?还钱。那欠命怎么办?还命。你有..
晚上听梵音楞严咒驱鬼吗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晚上听梵音楞严咒驱鬼吗。听 "楞严咒”恐怕..
善恶果存乎一念间
善恶果存乎一念间善恶果存乎一念间昔日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来到佛陀住处,至诚恳切地顶礼佛陀,并长跪著说:“尊贵的佛陀,弟子愿以真诚的心,于城镇的街道上,准备素宴供养佛陀及僧众们,让国人能够认识世尊!愿一..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