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善知识是什么意思
善常识,是指正直而有德行、能引导人趣向满意菩提的人。关于修行人来说,善常识是非常重要的助缘。遇到好的善常识,可以在修行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经典中对善常识也有众多的界说和标准,如善常识需要多闻经典、严持戒律、悲心济众、善于言辞等。但作为本身的修行而言,更应当去发现身边每个人身上值得学习的优点,像善财童子一般,将遇到的所有人都看作善常识。如此一来,自己便会有连绵不断的学习机会和提升空间。
各辞典对“善常识”的解说
《梵学大辞典》对善常识的解说
(术语)常识者,知其心识其形之义,知人乃朋友之义,非博知广识之谓,善者于我为益,导我于善道者。法华文句四曰:“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常识。”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善常识者是大缘由,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部毗奈耶杂事曰:“阿难陀言: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得善友故,远离恶友,所以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佛言:阿难陀勿作是言,善常识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常识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离恶常识,不造诸恶。常修众善,纯一洁白,具足满意梵行之相。由是缘由若得善伴与其同住甚至涅槃事无不办,故名全梵行。”
《俗语佛源》对善常识的解说
相识的人、友人称为“常识”,最早见于先秦诸子书。如《墨子·号令》:“其有常识兄弟欲见之,为召,勿令入里巷。”岑仲勉注云:“常识,友人也。”闻名为“知”,见形为“识”,合称“常识”。佛书上用“善常识”称善友、道友、良师,系译自梵语kalyanamitra。如《华严经·十回向品》:“常乐大愿,修习菩提,依善常识,离谄曲心。”又如《儒林外史》第三八回:“我这里有个海月禅林。那和尚是个善常识。”亦省为“常识”。如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常州无锡南禅寺僧静荪,号雪舟,幼时能诗……中年遍参常识,主南禅讲席。”(李明权)
《露台教学辞典》对善常识的解说
正直有德行而能教训正路之人。又云常识、善友、亲朋、胜友、善亲朋。反之,教训邪道之人,称恶常识。‘摩诃止观’卷四下,善常识有三种:1.外护:指从外护持,使能安稳修道。2.同行:举动与共,彼此策励。3.教授:指善巧说法。圆晖大师之‘俱舍论颂疏’卷二九:与法者为上亲朋,与财、法者为中亲朋,仅与财者为下亲朋,以上称为三友。‘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亦举出人、法、人法合称等三种善常识。
众所周知,国际有三大宗教,其间释教或许是最具特征的宗教形式,首要佛门当中没有神明,国际也就不是佛发明的,而且释教以为,咱们日子的娑婆国际,是三千大千国际之一,众生相等皆具成佛道种,而佛便是醒悟的人。很难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什么是释教,什么是学佛,佛门当中讲缘由,其实当咱们开端思考“生从何来死往何处”,这个人生终极出题的时分,便是与释教有缘了。
咱们一般人接触释教,大概是在日子中见到庙宇,或者见到佛事活动,就天经地义地以为那便是释教。也或许经过影视剧,看到剧中人物遭受情感冲击,决定遁入空门,放下人间全部,所谓看破红尘,不再去理会,尽管这样或许给人学佛是负能量,是消沉对待人生的感觉,也有人以为这便是学佛。
另外,咱们常常在媒体上看到佛门慈悲活动,将这些活动与传统的儒家思维,道家思维,其他宗教思维做过对比之后,发现释教也是在劝人向善算了,其实各种宗教之间是差不多的。以上种种对释教的知道和理解,是否得当呢?假如做善事便是学佛,那么释教与慈悲组织有什么区别呢?
若想知道释教,不妨回归“释教”二字。佛,即佛陀。教,即教训。佛陀是位有名有姓的古印度人,仅有与咱们普通人不同的当地,在于他是已经醒悟世界和生命本相的人,即便成佛,他依然归于十法界。
佛陀并非其他宗教中的神明,也不是孔孟那样的圣贤,佛经中记载,佛陀成道时,满意具足了福德才智,比方大圆镜智、相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正由于才智的原因,佛陀是三界众生共同的导师,他有十个称谓,其间就包括“天人师”,意为人天师表,是才智的明灯。
同时,也由于才智的原因,佛陀关于人间的全部,都一窍不通,无所不晓,所以他也有“正遍知”的称谓。佛陀可以用大才智观察过往和预知将来的全部,但他却不能赐予众生解脱,不能审判众生,佛门以为众生的果报是“作茧自缚”,这也是释教最独特的当地。
佛陀与常人一样,有生老病死,在八十岁的时分入灭了。但佛经中记载,佛有三身,其报身依然在色终究天讲经,利乐十方众生,当然这已经超越咱们常人的理解能力。
说完佛陀,咱们再来看“教”,咱们平常听到最多的,便是佛门的三世因果观,持五戒修十善。除此之外,佛陀还教训众生皆苦,烦恼从何而来,怎么离苦得乐的道理。佛陀教咱们怎么修集福报,行善只是修集福报的方式等等。汉传释教的净土宗以往生净土为目的,禅宗则为明心见性,都是在依佛陀的教训而修行。
总而言之,把佛陀的说教,称之为“释教”其实是权宜之计,佛陀并非咱们以为的教主,而更像是众生的导师,他找到了一条出离苦海的道路,然后对众生说:“看我是这样做的,依照我的方法,你也可以成为有大才智的佛。”
2024-03-17 13:54成刚法师: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
成刚法师: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我们要断除贪心,祖师大德作了一个偈子说:贪多业亦多,贪少业亦少,万般诸烦恼,除贪一时了。这个偈子说,我们的一切惑业、灾难、苦轮都由贪心而得建立。就这个贪心是我们八万..
把佛法的道理熏印在心上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既然知道这个妄想纷飞没什么用了,赶紧安住当下就对了。其实人放不下,念头一直上来就放不下这个念头嘛。为什么放不下?看不破。这个看不破里面有一个道理是什么?不明理。你说他不懂,他又可以..
刘氏阴德
刘氏阴德刘士可封翁(封建时代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的人),就是刘宝树先生的高祖父。封翁乐善好施,每次做了善事都不宣扬,不想令人知道。曾經在年底,派诚实可靠的家仆,去到每个偏僻的巷子里,探访哪户人家有急迫解决..
抄经的火化仪轨
抄经的火化仪轨抄经的火化仪轨 ★问:如何处理抄写好的经文?答:抄好的经文可以自行火化后埋入土中或放水流。也可以自己保存收集,当写到一定程度时,装裱成册流传给后代,也是深具意义的事。★问:可否把抄写完的..
把弱点当作你的根据地
把弱点当作你的根据地我常用一句话勉励自己:把弱点当作根据地。我不擅交际?好吧,我就少去交际的场合吧,正好把时间节省下来多读点书。我太敏感?好吧,我就捕捉住心灵里的各种细微的情绪,把它们记录下来吧,于是..
和谐与觉悟
“和谐”是事物的一种无冲突的平衡发展的存在状态,也是人内心具有的一种宁静、自由、快乐和幸福的精神境界。为构建和谐世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改变我们的内心,培育我们的心灵,淬炼我们的精神,提升我们的境界。..
把佛号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你对这个佛号一点感觉都没有,那你就很难把佛号念好了,它就是一个音声,你怎么念得好呢?你说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你没有理由嘛。我..
成观法师:《心经系列》成观法师 作者简介
成观法师:《心经系列》成观法师 作者简介台北市人,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生/一九八八年七月于美国纽约庄严寺莅染。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台大外文研究所肄业/美国德州克里斯汀大学英研所研究员..
打开心门,让佛法住进你的心里
打开心门,让佛法住进你的心里平时我们拜佛的时候,有的人一见佛像,就能够生起非常强烈的信仰和敬重之心,非常虔诚地礼拜。但有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一看到佛像便想:哦,这是黄金做的呀!哇,这是珠宝呀!哇,这是珊..
扫地的人能成就五种功德
古印度时期,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世尊向比丘们开示:扫地的人有五种情况不得功德,是哪五种呢?扫地时不知道判断当时是逆风、还是顺风,不懂得将地上的污秽垃圾集中,也不将其清除,因此,所..
善恶果报:强拆寺院的惨烈现世报,灾祸不断殃及家人
善恶果报:强拆寺院的惨烈现世报,灾祸不断殃及家人我们村(河南省临颍县繁城镇)有个寺院,名叫香峰寺,改寺庙之前是土地庙,碑文记载最早是汉刘邦年间建造,也就是公元前230年左右。后经历代皇朝修缮,总共修了七十..
和大福报的人接触后发现命运的真相
和大福报的人接触后发现命运的真相我有个朋友,身体相当瘦弱,看起来很没精神。周围不少人觉得是他吃得不够好的原因,都劝他改善下伙食,还有长辈建议他多去买几只土鸡补补身体。其实据我所知,这个朋友脾胃一直都比..
呷绒多吉上师:次第学修才能清净恶业
呷绒多吉上师:次第学修才能清净恶业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69)有的人怕面对这个社会,想逃避,所以就想,“我要修行”,如如不动地坐在那里,既不忏悔罪业,也不修菩提心。可以说,你只是暂时在这里安住了一会儿,就..
吃饭能修福也能造恶,这里面有讲究!
吃饭能修福也能造恶,这里面有讲究! 吃饭能不能修福?吃饭会不会造恶?也能造恶,你杀鸡杀鸭,吃鱼吃肉,是不是造恶?吃了一顿饭,损自己福报,还造下罪业。如果你欠别人钱怎么办?还钱。那欠命怎么办?还命。你有..
晚上听梵音楞严咒驱鬼吗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晚上听梵音楞严咒驱鬼吗。听 "楞严咒”恐怕..
善恶果存乎一念间
善恶果存乎一念间善恶果存乎一念间昔日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来到佛陀住处,至诚恳切地顶礼佛陀,并长跪著说:“尊贵的佛陀,弟子愿以真诚的心,于城镇的街道上,准备素宴供养佛陀及僧众们,让国人能够认识世尊!愿一..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