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万物此时最清明,行孝养生宜食素(附各地清明食素习俗)

繁体

赶快长按二维码,素食小编微信

更多素食资讯,美好素食生活,正能量信息分享给你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三月天的春意是朦胧的,是初睡醒的模样,四月清明至,春意猛的透亮起来。

《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古人对“清明”的解释是——清淡明智。清明借的一丝春风和一缕阳光,不沾染冬的寒和夏的闷,确是让人洁而明。

此时的春最为明朗,而人和动物最为清醒,清眀风过,将春日慵懒一扫而过,春天的朦胧之意也慢慢吹散。

01

清明又称寒食节,古人在这一天禁火冷食、祭扫坟墓。

清明食素,也是我们追思怀远、忆恩报恩的方便方法。

春天是生发养育的季节,俗话说:

“春来不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春来不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春来不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春来不杀春之生,伤母连子悲同意。”

死生相连,素食护生,回向故者,逝去的亲人一定会因我们的善行,得到真实的利益,我们自身也将因为这份自律与慈悲,得到安乐与利益。

根据儒家的孝道,在清明这一天,我们要素食布衣,以表孝道

其实,素食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在中国自古有之。儒家有 “居丧蔬食 ”的规定, 蔬食作为一种国家礼制 ,一直与孝道有紧密联系。

儒家思想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重视礼制,在儒家礼制中丧礼是重要的一种。在《礼记》中,对于居丧期间的礼仪有着详细的规定,其中一项就是居丧期间应该蔬食。

《礼记· 丧大记》有云:“君之丧,子、大夫、公子、众士皆三日不食。子、大夫、公子食粥,纳财,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食之无算;士疏食水饮,食之无算;夫人世妇诸妻皆疏食水饮,食之无算。大夫之丧,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众士疏食水饮;妻妾疏食水饮。”

“素食布衣,以表孝道”。千百年来,我们选择了在这一天与先祖进行心灵对话,用一种朴素而虔诚的行动,来表达内心深处的追忆。

清明食素,不是简单的仪式,而是对身的放下、对心的注视。放生护生,是积善修德、广利有情的有效办法,更是践行孝道,仁民爱物的高尚品德和情操,从朴素饮食对身体的养育和影响中,激发出我们对先灵的敬畏和尊崇。

清新怡然的素食,在这个四月天里,是伴春飞翔的一点灵动,是饱含神圣与庄严的传承。

02

这个时节,大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天清地明,故称清明。清明在冬至后第108天,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这一天,是有很深的含义。

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配合着清新无比的阳气,饮食的要点就是一个字: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的三个月适宜吃素,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身体的阳气生发,把冬天积攒的垃圾往外排出去。因此很多人春天容易生病,一些慢性病的症状容易加重,传染性疾病也是高发时期。

饮食的“清”,对这些积滞的疾病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而选择吃素,正是身体的“清”,能让病邪排出通道畅通,就算一时症状明显些,也会好得很快。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正悄悄地发生变化,素食已经不再是宗教信仰者的"专利",许多非宗教信仰者出于健康、环境保护及人道方面的考虑,也奉行素食。

如果有一种饮食方式,即可让人身心健康、精神爽朗,并且还有利于自然和谐平衡的,那就是素食。

近年“素食主义”正在悄然兴起,食素如同回归自然般的美好,为追求健康养生的人所喜爱。素食是人类理性的回归,人们不再满足于口腹之欲,而是正确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让身心和谐健康,让精神更愉快。

素食,给人带来一种平静、慈悲、祥和的人生态度,而肉食的人情绪多半起伏较大。绝大多数的疾病其实是起源于心病,如果一个人负面情绪过多,会在身体细胞中产生毒素,容易导致各种慢性疾病。

反之,平静、安详、满足、欢喜、慈悲的正面情绪,却能刺激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快速排除废物,充分吸取营养,因而产生精力、活力,常保青春健康,这就是素食者较肉食者显年轻和长寿的原因。

03

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们盘点各地清明都有哪些食素习俗?

枣 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乌稔饭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闽东一带,畲汉杂居,人民历代友好相处,婚嫁频繁,遂使食“乌稔饭”也成了闽东各地各民族共同拥有的清明食俗。

菠菠粿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菠菠粿也叫“清明粿”。

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馓 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清明果

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称鼠曲草),中草药书上称“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捣柔,馅以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来格外有味。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在我印象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

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

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

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蒸朴籽粿

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

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润饼菜

“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清明吃润饼,不仅是泉州独有的,厦门人也喜好之。

相传开这种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同安人蔡复一。当时同安属泉州府辖,因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开来,在闽南成了家常名品。不过,闽南各地的春饼形式相同,内容却有很大不同。

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芜荽等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

论复杂,应该是厦门为最。晋江用的主料厦门都有,此外还要加上笋,再蘸上芥辣、辣酱、甜酱,这才叫地道的厦门“薄饼”。

今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然而吃“润饼菜”的习俗依旧,这该是一种传承吧。

柳条串烧饼

每逢清明节,亳州寻常人家总会给孩子们买上一两串柳条串烧饼。有的人家还把烧饼悬挂起来,待到“立夏”时再给小孩吃,据说能防小孩“苦夏”(一种夏季时疾)。

此风俗在亳州已流传很久很久了,至今依然不衰。亳州人为何对“柳条串烧饼”念念不忘呢?

据亳州着名中医师杨秋鹏老先生说,亳州的“柳条串烧饼”由来已久,北宋时《清明上河图》中就绘有此景象,即便从那时算起,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青精饭

清明染青饭的习俗古代在南方较为流行。古代青精饭在南方也叫“乌桐饭”。

青精饭,首以此,重谷也。按《本草》:“南烛木,今名黑饭草,又名旱莲草。”即青精也。采枝叶捣汁,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时,蒸饭曝干,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以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杜甫诗:岂无青精饭,令我颜色好。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青精饭:“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

从朴素饮食对身体的养育和影响中,抒发我们对祖先的敬畏和尊崇。

清明食素,不是简单的仪式,而是对身的放下、对心的注视、是充满神圣与庄严的传承。清明食素,克己复礼!愿清明能更健康、更文明、更绿色!

- END -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并深表敬意,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欢迎投稿,请发送至邮箱:xm6699@163.com,合作联系微信:veg520com

食这么好!我想逛一逛!

丰富又美好的素食等你来 2024-03-17 13:54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