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经学习笔记59——孔雀明王经是早期密教经典

繁体

孔雀明王经是早期密教经典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是最早传入汉地的密教经典之一,应属于初期杂密,或称早期密教经典,学者简称杂密。亦称杂部密教、作密、绉密、旧密、事密等。

1、汉传密教的初始阶段,是始于三国、两晋之初期,孔雀明王经当为之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战争不断,社会纷乱,民不聊生。南北地域的战争,打乱了固有的领土疆界,使得各民族被动的“融合交流”。人民期盼有个安定的环境、期待能够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统治者的权利欲望,和人民求和平的心愿,使从西域传入汉土的密教之杂密经咒,得遇了很好的传播机遇和传播土壤。初传入之密教经咒,内容也随之不断的丰富:有为守护国家、咒除战乱、天下泰平、除灭七难(日月、星辰、水、火、大风、灾旱、兵贼)之陀罗尼;有为请雨、止雨之密法;有息灾祛祸、保命延寿、医除病患、顺产安神、往生净土之密咒真言。统治者和老百姓都能够接受的环境,大大的加快了这些“真言咒语”的传播速度,拓宽了传播范围。晋帛尸梨密多罗译《佛说大孔雀王神咒经》,《大灌顶经》等,则是汉传密教在江南传播之真正开始。

郭元兴大德着《藏密真踪》第二章密宗“一真言宗”云:“密教之入中国,远在六朝之时。东吴支谦以来,密咒屡有“传”译,然无实行之者。有之自东晋帛尸梨密多罗始”。

2、初期传入汉地的“杂密”,是为显密杂糅。

释迦牟尼佛所说(应身佛),为之显教之经卷;大日如来所说(法身佛),是为密教之真言。而《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等经典,则是释迦牟尼佛所说之密经也。显教之经卷加入了秘密真言。显密杂糅一体。杂糅之,掺和在一起,相互园融通会也。那一时期翻译的经文中,渐显诸多的真言咒语。像《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经文三卷,共诵真言咒语三十一段,其中最长的咒七“明王陀罗尼”,则有一百二十五句段。咒语真言之丰富,为初期密教经典之冠。如《大佛顶首楞严经》、《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金光明经》、《陀罗尼集经》、《不空羂索观世音心咒经》、《药师如来本愿经》、《大灌顶神咒经》等部,均为杂密部经。按密林着《密教通关》之分类,又将杂部密诸经分为“正系”与“旁支”。若为不空、金刚智等所译者,为正系。若他人译出者,则又属旁支也。

3、与密教发展中期的“正纯密”相比较,“杂密”有几个比较典型的特征。

“正纯密”是密教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相当於密教四部中的“行部、瑜伽部”。“正纯密”亦称中期正纯密、右道密教、纯正完全密教、瑜伽密教、新密、纯密等。

汉传密教之纯密传播始于唐代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纯密的两部主要经典是《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唐中期后,金胎两部大经的确立;“正纯密”之新颖修行仪轨的出现;教理、教义的逐步完善等,为汉传密教的进一步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些大德、学者把纯密出现之前,即《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在汉土流传之前的单行密法,陀罗尼法门等,均归属早期杂密。

①、纯密传播有严格的传承,而杂密则无传持之系统。

自唐开始,汉传密教自立一家,有了专门的传法根据地——密宗之根本传法灌顶道场,如,西安南郊的大兴善寺和青龙寺。亦有了密法传承之历代祖师等,具有道统师徒付法传承特点。史称“唐密”。

陈景富、释界明着《密宗祖庭大兴善寺》一书,专门章节论述了西天教主与中土密教祖师之传承。该书还记述了,唐.大和八年净住寺海云集“金胎两界师相承”表。唐.咸通六年长安慈恩寺造玄集“付法师资血脉”表。这些祖师之传承,都是划定在“金刚界”和“胎藏界”血脉系统之内。

早期“杂密”之传承,尚未见诸经、轨、疏、论。后人学者有论及传播,但无记述传持之系统。

②、纯密的传承传播,亦需灌顶作法。而杂密则不同,或有“普告四众,一心受持此法”。或有“终须师授方能惬当”。

密教之传法、传承,均要“灌顶”。杨卓编《佛学次第统编》云:八部灌顶以“金、胎”而分。金刚界有五部灌顶: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光明灌顶、甘露灌顶也。胎藏界为三部灌顶: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也。密林着《密教通关》云:“各种之灌顶,要阿阇梨因机而设也。机者何?即以如来加持,而得发动。或因自己善根,而发动者。然灌顶之种类,也因各经之异而不同”。是因,两界之发动,终得灌顶,轨之定也。

杂密中有“普告四众,一心受持此法”。普告四众,广为宣说,非秘密之内,是为密法显传也。《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下云:世尊告阿难陀。由此因缘。汝当普告四众。苾刍苾刍尼。于巴—娑葛。于巴—枲葛。及国王大臣。世间人等。劝令一心受持此法。为他人说。书写经卷。在处流通。

经文有要求“终须师授方能惬当”。《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序》云:“乖梵韵,又读诵时,声合长短,字有轻重,看注四声而读。终须师授方能惬当”。“终须”者,必须也,终究也。“师授”者,当为被传授弟子之师父。“惬当”之,是为方能恰如其分,合乎情理也。就是要有先入之老师教传授给弟子。这可理解为传法之灌顶。只是不如纯密时期那么严格罢了。

③、金、胎之曼陀罗是以大日如来为中心。而杂密之曼陀罗则是以本尊佛菩萨为中心。也有杂密之本尊置於金胎二大曼陀罗之内。

金刚界曼陀罗,是金刚界中九会曼陀罗的合称。在现图曼陀罗中,按九宫格,分为上三宫:⑦寅(左)“理趣会”、⑥卯“一印会”、⑤辰“四印会”;中三宫:⑧丑(左)“降三世会”、①申“成身会”(或羯磨会)④巳“供养会”;下三宫:⑨子(左)“降三世三昧耶会”、②未“三昧耶会”、③午“微细会”。其周围的八会都是依止中央“①申的成身会”,而示现其别德妙用。“成身会”的中台,有五大月轮,五佛安坐其上。而其中央就是大日如来。

依据《大日经》,胎藏界曼陀罗共分十三院,按三部类分为佛部、莲花部、金刚部。总共有四百一十四尊佛菩萨。而在十三院之中心的中台八叶院,八叶开敷,九尊现其上,是以莲花华台的大日如来为中心的。(八叶九尊:中央华台大日如来,东方宝幢、南方开敷华王、西方无量寿、北方天鼓雷音四佛,其四隅为东南普贤、西南文殊、西北观音、东北弥勒四菩萨。)

杂密之曼陀罗也称为“别尊曼陀罗”。“别尊曼陀罗”皆自大日如来无量差别智印中之一智出现,成为大日如来之眷属,各主一门之德,故又称一门曼陀罗。实际是以特定的单一佛尊为主,其它相关诸尊为副,配列于主尊周围的曼陀罗。其依修法的目的而有不同的本尊及其它诸尊。例如,“弥陀曼陀罗”、“法华曼陀罗”、“药师曼陀罗”等。

杂密之“孔雀经”曼陀罗,依据《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於内院中心画八叶莲花,安坐在八叶莲胎中心的是“佛母大孔雀明王”,而周匝莲华叶上。安坐七佛世尊,从微钵尸如来乃至释迦及慈氏菩萨等。

在胎藏界曼陀罗中,“佛母大孔雀明王”也被安置于苏悉地院(第十一院)南端第六位。

④、杂密则没有严密的组织,也还未及作观想。

纯密之两界有严密的组织,专门的寺院,香花供养,布坛场,结手印,诵真言,作观想等。而杂密则没有严密的组织,也还未及作观想。例如《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前,有“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前启请法”。经文之要求,只是读诵即可“现感现应”。《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下云:“但读此经。必获应效”。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才忆念者,能除恐怖怨敌,一切厄难。何况具足读诵受持,必获安稳”。

4密教之四成就法,是从杂密发展而来。孔雀之四臂所持四物,代表的四成就法,奠定了汉传密教的四种坛法之基础。

依据《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佛母大孔雀明王“住慈悲相有四臂。右边第一手执开敷莲华,第二手持俱缘果。左边第一手当心掌持吉祥果,第二手执三五茎孔雀尾”。其实孔雀明王四手所持的物品表示四种坛法。即:A、莲花表示敬爱法,本尊之加被,得人宗仰,使众合和之功德。B、吉祥果表示增益法,亦增进福智,延长寿命,圆满万行等。C、俱缘果表调伏法,以损灭怨敌,调伏恶人恶事,克服强暴为能等。D、孔雀尾表示熄灾法,息灾生德,除业障三毒,消除病患诸恶等。

此四种坛法,即四成就法。也称四护摩法。已经成为密教修法的根本门类。

汉传密教之分阶段论,是后人传法大德、学者、考据学家之说。特别是日本密教学者专家的分类说,给汉地密教之研究提供了诸多的方便。但汉传密教研究之分类、分期、分阶段,当自有汉地之固有的规律和特点。

杂密是一个特定的标志,标志着一个时期,一个过程。是指最早传入中国的密教经典,而并不是杂密教。在汉地,真正发展成一脉相承之汉传密教的组织,则是在唐代。唐朝金胎二界的传承传播,“三密门者渐胜”,这是汉传密教发展的完满、鼎盛时期。唐宋以后,汉传密教的发展,升降不一,盛衰不一。然,汉传密教之发展,却始终没有停止,仍然以自有的方式延续至今。汉传之密教也依据自己的习俗,并没有向分类之“无上瑜伽密教”发展。北宋以来,法贤(天息灾)等所传的是以乐空不二的无上瑜伽密法为主的法门,这些法门由于与汉地文化思想有些抵触故曾兴起过褒与贬。宋真宗曾为此专下了道诏书,斥责道:“荤血之祀,颇读于真乘;厌诅之词,尤乘于妙理”。无上瑜伽部分之密法渐衰退。(陈士东着《唐密源流略讲》)现代考古中,只有在汉域偏远地区以及和印度连界的地区,发现了极少的“无上瑜伽密教”传布痕迹而已。

要以密教之分类说,汉传密教的发展,也只是走过了两个阶段罢了。要说有第三阶段,则是唐鼎盛以后的密教发展,逐步和净土、华严、天台、禅宗等显教相结合,显密融合共同发展的阶段。在历史的发展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乃混融之佛教也。“宗门之禅门日诵,大悲咒、楞严咒为其主要功课,教门则凡登座说法必须诵咒,律门则毗尼日用事事皆列真言。净门念佛,往生咒必不可少。其余供佛斋僧,种种法事,需用真言者甚多,即祈福度亡,应付法事最流行者,莫如焰口经忏水陆等。究其实质内容,则皆真言密教”。(吴立民、韩金科着《法门寺地宫唐密曼陀罗之研究》“唐密传承及其相关问题之研究”)

杂密之经典也一样,融入各派,载入藏经,依然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文:老杜

2024-03-17 13:54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