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极高的纪录片:她87岁,素食主义,用60年爱护生灵,“奔走的特蕾莎修女”

繁体

2014年,

美国《国家地理》档案馆,

废旧胶片中,

有人发现了一堆奇怪的素材,

和一个女人有关...

2017年,好莱坞导演布莱特·摩根,

将这超过100小时的素材,

剪成89分钟的纪录片,

在英国获得最佳纪录片提名,

在美国获得多项大奖。

《珍》

她本是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普通女孩,

当过服务员,也做过文秘,

如今是20世纪最杰出野生动物学家,

甚至被英国女王亲自授勋。

她就是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的动物学家

珍·古道尔(Jane Goodall)

豆瓣8.8分,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8%

1934年,珍·古道尔在伦敦出生。

自小,她就跟其他女孩不太一样,人家喜欢洋娃娃,她却喜欢动物,爱读动物类的书籍。

珍有一个开明的母亲。

有一次,她把几只蚯蚓放到床上,一起睡觉。

但母亲并没有斥责她,而是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小动物放回了花园...

8岁时,珍的小脑袋里,突然窜出一个想法:

去非洲跟动物一起生活。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在许多人眼里,找个男人嫁了才是女人的本分。

很多人对她说:

你是个女孩,为什么不找一个容易实现的梦想?

但妈妈却说:

如果你有梦想,从现在开始,就努力去实现它吧!

1952年,高中毕业,珍决定从事黑猩猩的研究。

没钱?就跑去当服务员,攒路费;

没相关知识?就泡博物馆,阅读大量关于黑猩猩的书籍和文献。

攒够钱后,珍终于踏上非洲肯尼亚的土地。

在这里,她找到了专门研究黑猩猩的路易斯博士,成为他的助理秘书。

当时声望很高的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基博士(Louis Leakey)申请到了一份补助,用于对野生猩猩的研究。

但由于对当时主流科学界态度的怀疑,他希望能找一个发自心底热爱动物,但又没有受过主流研究影响的小白。这样才能以平等的眼光去观察,以饱满的热情去研究黑猩猩。

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26岁女秘书——珍·古道尔。

不久,珍就来到了非洲的贡贝河自然保护区,开始了她漫长的黑猩猩研究之路。

冈贝的生活条件比想象中还要糟糕,没电没自来水,没医疗设施,还得时刻提防野生动物的袭击…

当地土着告诉珍,有人在爬树时遇到一只雄黑猩猩,下场极惨:眼睛被挖了,脸被撕烂了。

密林间,她揣着望远镜、笔记本,灵巧的在山间穿行,跨小溪、钻树丛、爬陡坡、攀高树…

有时候在山坡上一坐就是一整天:

下雨了,就这么淋着;

累了,躺倒就睡…

这样的日子,她已经连续过了6个月。

但研究却迟迟没有进展。

因为对猩猩们来说,珍是入侵者。每次几百米开外,猩猩看到她就溜得飞快。

开始珍只能远远地用望远镜默默观察

眼看着六个月的研究期限就快到了,再拿不出成果,项目只能搁浅。

可焦急的珍也没有别的办法,她只能日复一日地尽量往黑猩猩的地方靠近,博得它们的信任。

不论刮风下雨,不论白天黑夜。

可是这些困难,在珍终于发现一群黑猩猩的那一刻,全部烟消云散。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一只下巴满是白胡子的猩猩,这是个看到人不会跑的异类。

通过它,珍妮终于得以慢慢接近猩猩群。

那些家伙在树上叫着,跳着,打闹着,森林顿时活跃起来了。

珍说:

我人生最兴奋的一段时期,展开了。

为了取得黑猩猩的信任,珍把自己当成一只黑猩猩:

吃黑猩猩吃的果子,像它们一样爬树,在山林里露宿,模仿黑猩猩的叫声和动作…

在给家人的信中,珍兴奋地写道:

平凡如我,竟然能在这里做我想做的事,

置身野外,睡在星空下,看着所有的动物,

山区和森林就是我的家。

15个月过去了,黑猩猩们终于对她习以为常。

珍能认出每只黑猩猩,还给它们取了名字:

白胡子大卫,个性冷静,有威严;

巨人,是黑猩猩的首领;

麦奎格先生,虽然年老,却喜欢打架;

芙洛,大鼻子,耳朵缺了一块...

在当时的学术界,大部分人通常只给猩猩一个编号;

珍却给了它们像人一样的名字。

她接下来的每一个发现,对当时的学术界来说无疑都是深水炸弹:

她发现猩猩们会花很长的时间帮彼此理毛,它们跟我们一样都需要友善的接触;

她亲眼看见“白胡子大卫”把树枝上的枝叶拔干净,从白蚁巢穴中钓白蚁吃。

它们会动脑子做工具!

要知道,在此之前,学术界的公认观点是:

人类才是工具的生产者,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具有智慧的生物。

而对珍这个没有受过学术教育的小白来说,从黑猩猩的眼睛里,她看到的却是有思考和有理性的个性。

1970年,一只黑猩猩路过瀑布,竟在瀑布面前跳起舞来,证明黑猩猩同样有情感表达。

这其中,也有令人动容而伤感的发现。

芙洛,是一只雌黑猩猩。

它很宠爱儿子,陪儿子吃饭、玩耍、睡觉,给予儿子全部的爱和保护。

儿子长大后也不愿离开芙洛,依然像小时候,在芙洛身边撒娇。

某天,年老的芙洛死去了,儿子不懂什么是死亡,一直郁郁寡欢,三周后,儿子也跟着死了。

这些发现,让她一夜成名。

但她很清楚一件事:

那就是她所爱的黑猩猩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她必须告诉全世界非洲黑猩猩的困境。

1986年,她离开了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这片土地,在各地奔走做动物保护的宣传和演讲。

如今珍已经86岁了,却依然活跃在保护动物的第一线。

一次,她救下一只已经奄奄一息的黑猩猩,名叫“温达”。

最后送温达回森林的时候,临别之际,一幕让人意想不到的画面出现了:

温达突然转过来,拥抱了珍。

珍妮一辈子都走在

拯救黑猩猩的路上,

殊不知,这份坚持所需要的力量,

也是黑猩猩一直在默默给予的。

她说:

人类太傲慢了,总是认为所有动物都不如自己;

人类既然拥有高度进化的智力,就有责任保护其他动物。

正因为她的付出,联合国给她颁发了马丁·路德·金反暴力奖。这个奖项,曾经只有两人获得过: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这部《珍》于2017年9月在多伦多电影节展映,同年10月在好莱坞露天剧场放映。

安吉丽娜·朱莉等一众明星前来捧场,剧场17500张票被抢购一空,是第一部将剧场门票售罄的纪录片。

老实说,该片结构松散,节奏缓慢,但因为这些极为珍贵的影像,以及珍·古道尔的个人魅力,很多观众还是毫不犹豫的打了5星,目前豆瓣评分高达8.8。

网友评论:

这部纪录片就像一个生命,在自然中诞生、成长、演化、呼吸、欢乐、感伤…

与其他影片不同,《珍》不仅突出珍在动物研究上的成就,还放出了珍鲜见的一面:

她的焦虑和两难,她的快乐和天真。

在纪录片最后:

珍站在洒满阳光的庭院里,张开双臂,潇洒地转着圈;

她跪在地上,开心地爬行,突然站起来,冲向镜头…

26岁至今,

珍把60年的岁月全给了黑猩猩。

年过古稀,

白发苍苍的珍奶奶的眼神里,

却看不到一丝怀疑和后悔。

那眼神和当初二十多岁的她相比,

清澈依旧,

多的,只有坚定。

1977年,为了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珍建立了一个遍及全球的计划:根与芽。

1994年,“根与芽”进入中国,并在北京、上海、成都设立办公室,因此,珍每年都会到访中国。

有人问她:

是不是想要通过这个活动,来拯救地球?

珍说:

我没有能力改变世界,但我试着去改变一个人、一个地方,就够了。

珍在中国时,有一段记者采访,小编摘录了几个问题:

记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吃肉?

珍•古道尔:

自从我39岁读了皮特-辛格的《动物解放》一书后,我不想再吃肉了。因为读了那本书,当我吃最后一块肉的时候,我看着它,心里想着它代表着恐惧、痛苦和死亡,就这样,我不再吃肉。

记者:为什么调查发现,现在人们越来越有钱了,但是幸福感却下降了。

珍•古道尔:

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在美国和英国也是这样。在非洲,人们虽然在物质上不富裕,但他们经常笑。他们讲故事、唱歌,活的很开心,他们的孩子在大自然里尽情玩耍。

记者:就环境和教育来说,您对未来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持乐观态度吗?

珍•古道尔:这取决于现在我们如何行动。

直到现在人们才意识到我们正在严重地伤害着地球,我们很快会迎来一个转折点,需要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一起行动。

目前人们对于自己和环境有许多误解,包括:

有机农场不能养活世界、

转基因粮食是拯救世界的唯一选择、

许多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并不能改变什么...

我们必须改变人们思考的方式。

记者:那我们该如何行动呢?

珍•古道尔:

我走遍了131个国家,遇到过许多有激情的年轻人问我如何去做,如何去改变世界。

我说,去做吧,做出改变,改变自己,影响自己的父母。

如果我们都能一起努力,将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世界就会变得更好一点。

这个世界上,

有人坚定地守护着善良,

坚信这条路上,

哪怕再困难,

也一定会唤醒越来越多的人。

他们的坚持感动着多人,

愿意去相信

爱和温暖,一直都在。

本文参考自公众号:乌鸦电影、影探;环球网:珍·古道尔:我是个素食主义者

部份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并深表敬意,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欢迎投稿,请发送至邮箱:xm6699@163.com,合作联系微信:veg520com 2024-03-17 13:54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