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给“干饭人”的开工寄语: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师父给“干饭人”的开工寄语: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给“干饭人”的开工寄语
文 | 慧超法师
孤身在外拼搏,追求美好生活,有悲有喜,遇到挫折,不悲观失落,自暴自弃;获得成功,不要得意忘形,目中无人。
月有阴晴圆缺,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没有永远的失败和成功,除非你自暴自弃。未来人生如何,但看今朝所做努力。
所谓:“欲知前世因,现在受着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这是佛教的因果观,有因必有果。
不要试着和因果谈判,因果从来不辜负每个人。年轻人在社会工作,如何才能安身立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吾有几点建议:
首先,保重身体,身体是革命本钱,虽年轻但不是过度消耗身体的理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按时吃好三餐,这是老祖宗几千年总结出来的养生经验,人的生活方式会随着时代改变而变化,但有些东西还是不容易改变的。
人类文明的进步往往也是经过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才前进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们要敬畏生命,敬畏文化。否则,我们想要改变这种作息、生物规律,只是做无谓的牺牲而已。
不要相信现代科技发达了什么病都能治,现代医学发达,不代表就能彻底解决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况且,生、老、病、死是生命的现实,有生必有死,有身必有老、病,这是谁也无法超越的自然规律,无论在任何时代,都逃不了这样的宿命,不同的只是寿命的长短而已。
每个时期总有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出现,就像一根断掉的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地方断掉。人总是在老、病的催化下走向死亡。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开威胁生命的危险因素,比如长期熬夜,尝试危险的游戏等。
坚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你会发现你比周边的人活得健康、自在、快乐。因为身心是相互影响的,好的身体让我们具有更强的抗击打的毅力,好的心态也能促进身体的健康。我们成功定义不应该是成功了事业而损害了健康,而应该是事业稳步发展且身体依旧健康。
其次,要有比较明确的人生规划,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现在就要开始去积累准备。当然目标有短期和长期,目标明确了就知道自己该如何去生活、工作,应该吸收什么样的氧分。要知道人生无坦途,就像心电图,若太平稳也代表着我们离死不远了。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要有璀璨的未来,必定会经历重重的风雨,若能坚持下来,你就会得到成功眷恋。
千万不要看见路途寂寞就退缩,成功总是属于少数人的,所以也要学会与自己独处,在寂寞中聆听心灵深处的声音,发掘自己的潜能。
再者,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我们优秀的人往往还在努力奋斗,我们凭什么敢停滞呢?况且,智能时代已经悄然开启,未来很多行业会渐渐消失,看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否在被淘汰的行列,若是要及早做转型。
即使不被淘汰,但也要分析你所从事的工种是否可以被机器所代替,机器有周密的运作程序,但它永远无法代替人类的创新思维和智慧。所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见识和心胸,当我们见识和心胸宽广,生活工作的平台也就能提高。
性格决定命运,心量决定前途。有时候不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成功是众缘和合的际遇,这种际遇是在你准备的条件越充足,就会越容易碰到,并且它会稳定长久;反之,难于碰到这种际遇,即便碰到也会转瞬即逝,所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众缘包括你的能力、福报、人际关系、心量、格局等复杂的因素,所以我们不但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还有你的道德、与人相处等等方面。这么多,最重要是你的最初发心是否得当,是自私自利,还是有利他的心能否换位思考,能否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努力奋斗。
最后,钱不是唯一的奋斗的目标,还有亲情、友情、爱情等,学会关心周围的一切,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人一生中所剩的时间每一天都在减少,要把握当下。有些事情不能等,可能等着等着因缘错失,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关于亲情,我们要及时尽孝尽心,不要等到你功名成就的时候再去做,那时可能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所以,要不吝我们的关心,时常关照、时常问候。
对双亲,所谓“父母养我们大,我们养父母老。”这仍然是中华优秀传承,仍然是作为人该尽的责任。
对于手足亲人,我们要相亲相爱,因为能成为一家人也是宿世的因缘,走了几辈子了,恩恩怨怨难于清算,所以珍惜彼此,不做狠心之事,不说狠心之话,伤害我们的往往是最亲密的人,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软肋。
友情,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当然朋友有多种,我们要择贤人、善友而交,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受什么样的影响,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脉很重要,但远离无益的社交,要学会取舍。人生就像坐上向开往前方的列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不同时段就有不同的人和我们同一路程,人走着走着就走散了。
所以珍惜当下,要做一个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的人,也许这样做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但给予的同时我们已经收获快乐、收获心安。
在我们回味过去的时候,我们嘴角还能一抹微笑。但这不是叫你倾己所有,“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不要随便去考验人性,在利益面前人性经不起考验,“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救急不救穷,把握好尺度,尽心而为,问心无愧。
关于爱情,应该像席慕蓉说的:“两个人在一起应该作为树的形象站在一起,根紧握于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两个人在一起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肩并着肩一起奋斗,各有各的事业,生活互相分担取暖,共荣共辱。所谓“夫妻是缘,是善缘是恶缘,无缘不聚。”当然缘也是相互创造的,没有谁应该怎么样,没有谁是谁的附属品。
所以在择偶上,不以容颜为第一标准,而应该是其三观是否与你相符,其未来的规划里是否有你,是否欣赏你、哪怕别人都否定你,还有他(她)相信你,爱你坚持的位置。
婚姻一定是两个人的事,不是单方面的,要共同承担、共同付出、共同成长,这样的关系才能走得更远。
人生就是这样平凡而朴实,望你朝着你的人生目标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做自己的勇士不放弃。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收藏
举报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李元一李元一,唐代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一个女儿住在另一个院中。半夜中忽然看见神人,惊吓而死,她的颜色并不改变。她的丈夫严讷从秦来,到达苍湖。恍恍惚惚地看见他的妻..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上师教言集:三殊胜的最后一个是“回向殊胜”。为什么要回向?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说个比如,以后生起一个嗔恨心的话会毁坏这个功德。回向的话,这个功德就不会毁坏,..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13):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要向内努力,要将内心当中的烦恼减少,最终去除。首先我们要把心沉淀下来,才能感觉到心中烦恼的存在,..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上师(微博)教言集: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执着,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你每做事情都会过分,别人也会很失望,没有人会理你,自己也痛苦。所以,要学会随顺别人,多想想..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在戒色方面,一谈及女性,似乎有人就会马上警觉,对女人要远离,女人不净,女人如何可怕等各方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戒色,并非一味地丑化女性,这样的方法,兴许对初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主要内容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又据《因果报应故事类编》材料汇编而成。白起生平事迹出自《史记》,而死后轮回三恶道之说分别出自《高僧传》《夷坚志》《群..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大般若经》云:「若于苦行作苦行想,终不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然诸菩萨摩诃萨众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有情作如父母、兄弟、妻子及己身想,为..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