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来过此地”——听不丹王太后讲转世的故事

繁体

出处:湖心亭看雪客公众号

特别提示:本文摘自《不丹王太后心血之作:秘境不丹》。

◎不丹王太后(右)

在所有过往仪典中,不丹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丧礼,因为丧礼不仅标志着一个灵魂的流逝,也标志着它走向重生旅途的开始。丧礼仪典要延续21天,比生日庆典和婚礼更复杂。

我们相信,人要走过许许多多重生的轮回。我们不能预言我们将在何时何地重生,但是,一个人下辈子的品质和性质是可以由他前世累积的功德来决定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如此,这包括他是否虔诚,是否悲悯,是否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为善。最进化的是那些心灵特别纯净的人,他们最终无需重生的轮回而得到涅盘。

我们还相信,最伟大的圣徒和精神导师在人们感到特别需要他们的存在时,就会转世。为了让他们的转世得到承认,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天分和才华。我们对高僧大德转世的信仰,是巨大安慰和希望的源泉。

这些,就算是我要讲的两个真实故事的序曲吧。第一个故事是一次亲身经历,任何理性的解释都解释不了;第二个故事则是几年前,对不丹历史上一个备受景仰的人物转世的异乎寻常的发现。

[壹]

在我年近40岁时,我开始反复做一个梦,每次都会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从梦中醒来,常常发现自己满脸泪水。

我每次都会奇怪自己为什么做这个梦。我梦到一栋三层的不丹传统式大房子,第二层有带顶棚的露台。一个身材苗条、个头有点高的女人,可能年近30岁的样子,站在露台上,背着一个熟睡的学步婴儿。

这女人身穿基拉,用一对传统的老式银胸针在肩头别住。她面部的表情是一种困扰的悲伤和渴望,仿佛她在等待什么人归来。在她背后的门廊上,坐着两位妇女,在用原始腰机织布。那房子有一个带围墙的院子,院里的小柑橘树结满了成熟的果实。梦到这里就完结了。

在这个梦又做过几次之后我开始感到我就是那梦里的女人;我甚至体验到她的情感和她的忧伤。在梦里,我还能感觉到孩子的呼吸和他温暖的身子,仿佛我就是那背着他的人。

有一天,我跟父亲讲了我梦里的那所房子,还有那长满柑橘树的带围墙的院子。我问他是否知道不丹种柑橘的地区有符合这个梦境的房子。

“你梦里的房子是不是彩绘的?”父亲问。“是彩绘的。”我回答。“那就是舍尔纳兴春的那栋房子。”父亲说,“我去过那里,它和你说的一模一样。”但是我却不相信现实中真有我梦里的房子。

几个月过去,我继续做着同样的梦。然后1993年某一天——我那时38岁——我冲动地决定到舍尔纳兴春看看那栋房子,那房子在离普那卡宗堡很远的父曲河对岸。

我穿过水稻田,走了一段时间,然后远远看到房子的一角。我朝那房子走去,在一个水推的转经筒边停下,更仔细地打量那房子。我觉得真是不可思议,那房子果真和我梦见的一模一样。

房子后面站着一个好看的女人,也许年近60岁了,头发剪得很短,身着尼姑的绛红色僧袍。她看上去很熟悉。“我们以前见过面吧?”我一边说,一边停下脚步跟她打招呼。“不,我们从来没见过。”她回答,然后请我进屋喝茶。

她告诉我,她就生在这房子里,现在和她儿子一家住在这里。她守寡之后,就当了尼姑,这在不丹并不罕见。

我们上到二楼,我从一扇窄窄的窗户向外望去,看到院子里只有两棵长满树瘤的老柑橘树,挂着几个干瘪的果子。院子的围墙已经倒了,只是墙角的一点还留在那里没有变,其余的碎泥石散落得到处都是。我顿生一种忧郁的感觉。

我的女儿索南德琛在我身边,问我怎么了。“那是我梦里见到的柑橘树——怎么荒凉破败到如此境地?”我悄声对她说。

那尼姑去拿了茶点招待我们,并端来酥油茶和藏红花饭。我默默地坐着,试图定下神来,看看我是否应当进一步提问。

最后,我还是忍不住问她:“这家里是否有一位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的妈妈?”她的回答很干脆:“我母亲是31岁去世的,当时我才3岁。”这和我梦里的那位母亲和孩子的年龄相仿。我问她母亲是怎么死的。“她死于天花,那个时代不丹的主要杀手。”

尼姑告诉我,她记得她母亲死了大约一年之后,才把她的尸体从坟墓里取出来火化,因为人们认为火化天花患者可能会传播感染。这一切都是50多年前的事了。

梦里背在我背上的那个孩子,有没有可能现在就住在这房子里?我没再同尼姑多说什么,但是请她带我到这房里别的房间转转。

我看到了她的孙女们——是聪明漂亮的女孩。我看到了二层楼上那个带顶棚的露台,是梦中熟悉的场景。现在没有人在那里织布了,但是我看到了固定原始腰机的洞眼。尼姑对我说,她小时候,织布工就在那里干活。

只有一个细节不一样——露台栏杆的样子和我梦里见到的不一样。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尼姑主动说,前几年把老的栏杆换掉了。

最后,我们上到三楼,来到经堂。我在祭坛前磕了三个长头,然后转身离开,这时我看见一副老式黄铜望远镜躺在窗台上。我拿起望远镜,看看能望到什么,一看竟然吓了一跳。因为在那里,越过那条河,在高高的山上,清晰可见的正是罗布岗——我出生的那个村庄。

我和我前世的那一家告了别——如果他们真是我前世那一家的话——我没有跟他们讲任何我做的梦。自那天晚上以后,我再没有做过那个梦。我没有再回过舍尔纳兴春,也没有再见过那个家庭的任何人。

但是问题却挥之不去。我梦里那位满脸忧伤的妇人是否祈祷过,要重生在罗布岗,那个面向她的村庄和家屋的美丽小村?她是否在她患天花死后20年,确实重生在了罗布岗?那是不是我成了一个现在比我大20岁,孙儿也长大成人了的女人的妈妈的由来?

或者说,是不是埋在我潜意识中的记忆,刺激我反复做那个梦?我在梦中所见和我在舍尔纳兴春那个人家的发现,惊人地相似,这能说仅仅是罕见的巧合吗?

直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我那神秘的体验,任何逻辑的或理性的解释都解释不通。我只好把这个问题留给读者自己来解释了。

[贰]

和我这次亲身经历不同,第二个故事并没有多种解释。

那是1998年,我们发现了一个小男孩,他满足了一系列严苛的标准,经过了一系列严苛的考验,被正式确认为第悉丹增·拉布杰的转世灵童。

第悉丹增·拉布杰是不丹1680年到1694年的世俗统治者,他是不丹历史上一个高耸入云的人物,我们推崇他光芒四射的精神、强大开明的领导和才华横溢的行政能力。他在位的14年间,不丹享有了和平和巨大的进步。

他的众多成就之一,就是在帕罗修建了虎穴寺,在廷布河谷重建了登古寺,使之有了现在这种雄伟的规模。这两所寺庙都是喜马拉雅佛教世界最神圣的所在。

◎不丹虎穴寺

我有幸在发现第悉丹增·拉布杰的转世灵童的过程中,起了一点小小的作用。每年不丹国庆,12月17日,国王和他的家人都要去一个不同的地方庆祝国庆。这是他和当地百姓相互亲密接触的一个机会,亲眼看看他们的需要在如何得到满足,评估一下发展规划进展得怎样。

1998年,我们在不丹东部塔希冈区的康隆过国庆。和通常在这种场合一样,国王首先在一个大的公众集会上讲话,之后他和他的家人在招待所与到会的人吃午饭。

这一次,国王演讲时,我注意到有一个小和尚坐在主席台上,便好奇他是谁。就他的年纪而言,他格外的气定神闲,举止得体,因为他似乎不过4岁。在招待其他的每个人吃罢午饭之后,我们朝一个竹子围起来的地方走去,那是我们要用午餐的地方,这时我看到那小和尚还独自坐在主席台上。

我拉着他的手,把他带到我们的圈地。国王在里面,坐在一把折叠椅上。小家伙松开我的手,径直走向国王。他伸手抓住椅子的扶手,宣布说:“我有事告诉您。”“我洗耳恭听。”国王答道。

“我们以前见过面。您那时很老了,有一把长胡子,而我还很小。”国王觉得有趣,便由那小和尚继续说。

“根据您的命令我修建了虎穴寺。”他说,然后又平静地加了一句,“现在我想登古寺。”

“你为什么要去登古寺呢?”国王问。

“我有东西落在那里。”他回答,“而且,我还要去会我的罗布和乌加。”(后来我们了解到,这是第悉丹增·拉布杰的僧仆和亲密伙伴。)

“这么说,你已经去过登古寺喽?”国王问。

“是的——那是很久以前了,是我修建了登古寺。”

我们所有在竹圈地里的人都聚拢在周围,听国王和这小和尚非同寻常的对话。他才只有4岁。奇怪的是,他讲的是宗喀语,这是不丹西部的语言,而不是他的母语,即不丹东部流行的夏错普喀语。

“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国王问。

“次旺丹增和达玛切丹增。”他回答。(我们事后发现,这不是他自己父母的名字,而是第悉丹增·拉布杰父母的名字。)

这个小和尚会不会是经人调教过,记住了所有这些细节?然而他回答了这些和其他很多问题,那是他不可能事先预料的,他的回答自然而然,很朴实。

很快,这个不同寻常的小和尚言行像个老人的事,就流传开来。虽然年龄幼小,他已经患有白内障视力很差。第悉丹增·拉布杰也是如此,他临终前其实已经双目失明。

这小和尚生于康隆一个卑微的家庭。一天,塔希冈区的大法师来到康隆做法事。这小和尚当时才两岁,就跟他妈妈说,法师没有认出他来,他很伤心,因为他们过去关系很亲密。然后这孩子非说法师以前是他的书记员,他们彼此很喜欢对方。

关于这孩子言行的千奇百怪的故事开始流传,包括他似乎认识第悉丹增·拉布杰以及和他有亲密关的人的种种细节。

◎法王吉美却达活佛杰堪布与第四任国王吉格梅·森格·旺楚克

这些报告引起了第70任(也是现任)不丹法王吉美却达活佛杰堪布的注意。在这和尚和国王见面之后不久,法王便决定对这孩子进行更多的了解。

他派中央僧侣团的四位首座僧之一去考察这个孩子。这位高级僧侣是辩经大师,即佛教哲学大师——这是个很恰当的人选,因为正是第悉丹增·拉布杰在不丹的寺庙机构确立了辩经(或者说学辩论)的学科。

小和尚从见到辩经大师的那一刻起,就不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他担心大师回廷布去又把他留下,因为他已经决心到登古寺去住。晚上他就在塔希冈的宾馆和辩经大师一起过夜,大师对他非凡的智力和行事的安详沉着印象极为深刻,决定第二天带他去普那卡宗堡,以便让法王本人亲眼见见这孩子。

第二天一早,他们上车时,孩子的母亲和姐姐都哭了,但是这4岁的孩子却完全无所畏惧,而是很淡定地和一些陌生人离去,没有一个他认识的人陪在身边。

到普那卡是长途旅行,中间还要在布姆塘过夜,但是好在孩子路上大部分时间都在睡,只是在快到普那卡时才醒来,醒了就问:“你们有没有准备一条带八个吉祥符的白哈达,我要献给杰堪布?”车里所有的人都很惊异,因为他虽然从来没走过这么远,但是却知道他们快到普那卡了,而且精准地知道礼仪要求他献给法王什么样的哈达。

因为他们到普那卡时已经很晚,辩经大师便带孩子去他房间歇息。但是孩子马上走到墙上的一幅壁画前,指着上面画的一个建筑,准确地认出来说:“这是洪雷宗堡。”辩经大师吓了一跳——这孩子怎么知道的?洪雷宗堡是17世纪的一个重要宗堡,但是现在早已荡然无存。

次日早上,1999年1月25日,小和尚和法王见了面。他按宗教礼仪所要求的所有繁复礼节向法王致意,然后就观看一年一度在那一天举行的萨雀仪典。两位区政府官员也在场,那孩子注意到他们的剑鞘露了出来。“把剑鞘遮住!”他根据17世纪盛行的规定指示他们,但是在20世纪已经没有人再遵守这个规定了。

小和尚在普那卡宗堡待了7天,彻底赢得了法王的心,然后,在不丹年历腊月的月圆之日,他前往廷布——那是一个特别吉祥的日子。

在路上,有人问他以前是否走过这个路线。“走过。”他回答道,“但是上次我是骑马来的,不然我这次来也不会这么晕车了”。

在为小和尚去登古寺做准备时,他在我家待了9天。他把庙规也用到我家,提醒我说,天黑之后就不要让别的女人和孩子到我家来了。

一天,杰堪布到我家来做非正式的访问,我正要请他进客厅时,小和尚却提议,最好先请他去神殿。我们坐在那里时,泽本·旺楚克不期而至。

泽本·旺楚克曾经出过家,此时负责虎穴寺的重建工作,1998年的一场火灾烧毁了虎穴寺。小和尚从未见过他,也不知道他的名字。然而这时他却转向旺楚克说:“你可要保证把重修虎穴寺的活干好啊。如果你干得好,我会有赏。如果干不好……”他用他的小手做了个手势,清楚地表明,他会给泽本·旺楚克一顿痛打!

在他到廷布之后不久的一天,我妹妹给他看了一帧登古寺的照片,问他认不认得。“当然啦!”他反诘,“但是在这个画面上我没有看到宗卡。”那时候,我们谁都不知道,宗卡是登古寺上面第悉丹增·拉布杰用来静修的那个地方的名称。

登古寺建于1688年,坐落在廷布河谷北端一座密林覆盖的山边。它看上去犹如一个众神的城堡,高耸入云,那伟大的白色弧形围墙在围绕它的浓绿树荫的映衬下,亮光闪闪。

巨大的窗户上用精美的木雕彩绘做的窗框,打破了它外立面的质朴无华,而它所围绕的,是一个宽大的石头铺就的院子。带顶的连环拱廊环绕着院子,院墙上画着美丽的壁画,表现的是诸神和高僧大德。一段短而陡的台阶从院子通往各个殿堂和僧舍。

人们总是能看到穿红袍的年轻僧人成群地盲目乱转,因为登古寺现在是不丹主要的佛学院,有200多僧人在这里学习。登古寺所在的那座山,周围都是小小的静修茅舍,一些高年级学生选择在这些茅舍里闭关清修,传统是静修三年三个月零三天。

在这期间,他们所见的唯有他们的僧人导师。导师给他们送饭,并注意他们的健康和生活。需要说的是,只有几个人被认为在情感和精神上有足够的定力,可以做这种长期静修——因为在这样长的时间和一个人最内在的自我沟通,而不和其他任何人接触,必定是一件很苦的事。

1999年3月20日,小和尚乘着肩舆被抬到登古寺,我此后就将称他第悉了。一路上,人们在路边列队,对他顶礼膜拜,并见证了我们历史的这一非常特殊的时刻。

在到达登古寺时,他在主殿的祭坛前磕了长头,然后作为第悉丹增·拉布杰的转世庄严升座。接下来,他转向登古寺住持昆里嘉城,称他是第悉丹增·拉布杰所信赖的僧仆罗布的转世。他后来还指认出他的另一位密友乌加的转世。

小第悉在上登古寺的二楼时,突然停下来,走进一间内室,大呼:“我过去就住在这里。”17世纪时,那个房间确实是第悉丹增·拉布杰的卧室。

◎扎西曲宗庭院中,17岁的第悉丹增·拉布杰转世在多杰洛本活佛陪伴下参加国王婚礼

2005年,是第悉驻锡登古寺的第五年。自从他来这里驻锡之后,电线和电话线就通到了登古寺。

他最初由中央僧侣团最高级的僧侣之一辅导,之后,他的第二任经师是一位着名的苦行者萨姆彭杰,他一生都在不丹山中的岩洞里静修。萨姆彭杰起初不大情愿做第悉的经师,但是后来同意做一年——由一位和俗务没有任何瓜葛的人来教第悉,这很重要。

现在他已经10岁,宝相庄严地主持登古寺所有的仪典。他过着简朴的生活,天不亮就起床,开始念经,并在经堂里和仪典中对僧人实行严格的戒规。他几乎每天都要单独进入登古寺保护神贝耀伯的内静修室,和他沟通十分钟左右。

他和我第一次见他时一样安详自信,并且还保持着那种快乐的幽默感,只是他现在的讲话里,多了些谨慎,少了点天然。

2005年4月28日,全不丹最神圣的遗产,曾经毁于火灾,历经7年重建的虎穴寺,举行了重修后的开光。庆典由小第悉主持,他就是三个世纪之前最早修建了这所寺庙的那转世灵童。他在这个重大场合的出现,似乎真是神定的。

※本文摘自《不丹王太后心血之作:秘境不丹》,多杰·旺姆·旺楚克着,熊蕾译,九洲出版社,2012年,图片来自网络

2024-03-17 13:54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