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分享“濒死体验”:千万别来折腾我!真实故事
谈到死亡,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不怕。
但死亡时究竟会碰到什么状况,我们谁都不知道。
本文作者“沐沐”,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多年来一直关注 临终关怀和安宁疗护。
一位郑姓老居士向她分享“濒死体验”时说:“我老头跑过来带起的那点风,就像锋利的刀片刮着我的皮肉,痛得来!”
一位 安宁疗护老师向她分享一位高级工程师之死:这位高级工程师病卧床多年, 早已不能开口讲话,听闻念佛法门后,临终时神色安详,面带微笑,而且还说看见了阿弥陀佛。
……
而“沐沐”本人,则希望自己临终时,不要被折腾。
文/沐沐,本文所有案例均为真实故事
很多年前,看过一个科普短片,由台湾一机构摄制,内容围绕着一位绝症患者临终时“急救不急救”,展开了两段平行故事。
场景一:急救
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创伤性抢救,心脏电击、按压,切开气管插管……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依然回天无力,只有被折腾过后患者嘴角那一行鲜血。吓得观众我花容失色!
场景二:不急救
则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
舒适地泡完鲜花浴后,患者与妻儿、家人温情话别,一一交代身后事,并请一位宗教人士前来开导宽慰,最后怀着感恩的心,安详地离开人世。
看完之后,我就一个想法:“必须尽快写个遗嘱,绝不能让人临终还折腾我!”
1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死亡本身似乎不可怕,但死得很痛苦,那是真可怕!
为了死的时候不受罪,我可算殚精竭虑。
2014年,还曾经去上海拜访过一个很知名的NGO组织,他们多年来坚持向社会提供免费的生命关怀服务,包括安宁疗护、死亡体验、生死教育等等。让更多人了解临终,直面死亡,乃至安乐地离开人世。
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对安宁疗护理念有所了解。
现代安宁疗护是英国的西西里·桑德斯女士(Dame Cicely Saunders)所创。其主要做法是:
首先,临床医生诊断,患者已处于临终期,现有医疗水平不可能使其痊愈;
其次,与家属沟通,是否接受“安宁疗护”,即不进行插管、心肺复苏等无谓的创伤性抢救,而主要针对不适症状进行处理疗护,如水肿、疼痛、尿失禁等症状;
随后,心理护理跟进,照顾与陪伴,帮助患者平静地面对死亡,完成心愿。
通过由医生、护士、志愿者、社工、理疗师及心理师等人员组成的团队服务,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在减少患者身体疼痛的同时,更关注其内心感受。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现代安宁疗护,的确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
2
但安宁疗护更多还是关注活着时的身心状态,至于濒死乃至“死后”的世界,就无法触及了,而这恰恰才是重点。
我在参加温州 安福寺“净土宗临终助念法普及课”时,就听授课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
某次培训现场,一位学员突然抑制不住地痛哭起来。
她说自己的父亲在医院被宣布死亡后,当天下午就送去了殡仪馆,而就在火化时,炉里忽然传来凄厉的惨叫,现场所有人都傻了,可是炉内近千度的高温,救都救不回来,竟眼睁睁看着父亲被活活烧死!
天哪,真真是人间惨剧!
佛教判断人的死亡,有三个标准:寿、暖、识。除了心跳和呼吸停止,神识离体是关键(可从身体余温来判断)。
所以,从临终到神识离体之前,是不可以随意埋葬或者火化的。
从前的习俗,人过世后要停放数日才能入殓,以防若发生“还阳”情况而酿成悲剧。可惜现在懂这些的人不多了。
此外,佛曾说“人死如活马剥皮”,是极其痛苦的,安宁疗护也很难照顾到这一层面。
2011年底,在杭州南山讲寺,我还曾经听一位郑姓老居士讲述过她亲历的濒死体验。
那天,郑居士在卧室收拾衣物,老伴则在隔壁书房练字。没有来由的,她陡然感到天旋地转,一下子身体失重,挣扎着倒在了床上。紧接着是疼痛,全身毛孔犹如千万根针扎般透骨的疼痛。她一下慌了神,急急地呼救。
老伴闻声赶来,见她倒在床上扭曲痛苦的模样,急忙上前来探视,奔走时不免带起一阵风……
“我老头跑过来带起的那点风,就像锋利的刀片刮着我的皮肉,痛得来!” 郑居士心有余悸地回忆道。
幸而她看过佛教临终须知,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让老伴触碰到自己,看他凑过来,吓得直喊:“别过来,别碰到床!”……
《正法念处经》中曾这样描述过人的临终状态:
或以天眼见命终时,刀风皆动,皮肉筋骨脂髓精血,
一切解释……
如千炎刀,而刺其身,
或以天眼见命终时,风不调顺,遍身诸节,
及一切脉,一切筋中,一切枝骨,一切毛孔,一切肉中,一切骨中,一切髓中,如烧炎针,遍于身中,来逼人身,
如百千炎针皆刺其身。
临命终时身体像被风刀割截,全身骨肉毛孔如被烧红的火针遍刺,苦痛逼迫难以忍受,这是四大分离中风大分散的特征。
由于生前造作的善恶业力的不同,每个人临终的境界也会各有差异。这时候是绝不可以被触碰、搬动的。
但若在普通医院,一旦被宣布“死亡”,马上就得挪位置,送到太平间的冰棺里。那时候就算再痛,你也“哭诉无门”了。
3
人到了临终,除了身体受罪,心灵上更是备受折磨。
安福寺“ 净土宗临终助念法”培训时,授课老师还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9年秋,一个佛教安养院的义工团来到北京某 临终关怀医院,进行为期几天的学习交流。
团里有个护工,叫姗姗,姑娘二十来岁,活泼外向。她来到一个病房,有位老人躺在床上,见到她进来却视若无睹。
他眼神黯淡,嘴唇紧抿,不发一言。家属告诉姗姗,老人是高级工程师,患病卧床多年,已经有几年时间不开口讲话了。
家人努力给予他精心的照料,但可惜由于不能进行言语沟通,无法关怀他的内心。
看着瘦弱的老人,姗姗心里涌起一阵悲悯。
她坐到病床旁边,自说自话向他介绍起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大愿,七宝池八功德水的甘美,诸宝行树、天乐鸣空的微妙,往生的种种好处……
她告诉老人,人死以后并不“如灯灭”,反而是一次“重生”的机会,可以换到更美好的世界。只要念“ 南无阿弥陀佛”,佛就会在临终时来接引他。
说完,她又为老人读诵了一遍《 佛说阿弥陀经》,然后才离开。
第二天,老人的家属忽然来找关怀医院的院长,说要找一个小女孩。大家一听,以为是姗姗闯了祸,一阵紧张。
谁知,老人的家属却说是来感谢她的,原来在她离开后,老人竟忽然开口讲话了!
说的话更是震惊了全家人,他说:“我要去极乐世界了,你们去找那个小姑娘,谢谢她介绍阿弥陀佛给我。”
过了几天,这位老人就真的走了,临终神色安详,面带微笑,而且还说看见了阿弥陀佛,说完便咽气了。
4
这家临终关怀医院致力于三项基本服务:24小时生活护理、专业医疗支持和心理关怀。多年来送走的老人已经达四万多名,经验十分丰富。
但“工程师往生极乐事件”,却引起了极大震动,院长说:
“我们做了20多年的临终关怀,安宁疗护,虽然也能给予临终者一些安慰,却没有办法关怀到他的灵性,无法给他一个希望。
所以,这位工程师,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觉得既然都快死了,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呢,他已经对生命绝望了,就不愿意讲话了。
可当小姑娘姗姗把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介绍给他时,让他又重新建立了希望,在生死路上有了依靠,这才开口说话。
而当他一念信受的时候,愿生心很强烈,所以很快就看到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了。”
院长表态,将来一定要重视“良性关怀”。
从那之后,这家医院增加了临终助念这一项服务,使用佛教的方法送有需求的老人往生净土。
5
在达照法师《超越死亡》这本书中,讲述了临终关怀的各种思想和方法,记录了许多临终自我关怀甚至反向关怀的感人事迹,内容十分全面详实。
往简单点说,就是安心于永恒的生命归宿(念佛求生净土),安排好自己的临终事务(预立遗嘱),不给亲友添乱,甚至还能反过来关怀别人。
上文提到的那位郑老居士,之所以被突如其来的晕眩和疼痛打得措手不及,甚至想不起来念佛,据她回忆,是因为心里记挂着一件事。
当时是寺院建设初期,缺少资金,而她攒了一笔私房钱,还没来得及捐出去,又不好和老伴讲,心中忧虑,竟以至于忘记了念佛……
如果她有自我关怀的意识,能提前与家人沟通,交代好后事,特别是写一份遗嘱,就不至于临了如此慌张。
但是,郑老居士又是幸运的。
正当她愁苦万端时,耳边倏地响起一个声音:“这时候什么都不要想,赶快念佛!”
她如梦初醒,赶紧“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急切地呼喊起佛号——一说到此处她便激动不已,手指着耳朵:“那个声音就在我右耳边,听得清清楚楚,特别威严!”
她只念了几声佛号,心瞬间就安稳了下来,继续念佛,也不知过了多久,疼痛感渐渐止息,房子也不再旋转了,死亡仿佛酷夏里的一场疾风骤雨,来去倏忽,她就这样死里逃生了。
《佛说阿弥陀经》有两种译本,在玄奘大师版中,对于“一心不乱”是这样翻译的: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
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
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静佛土。
发愿求生净土的念佛人(善男子善女人)临命终时,能得阿弥陀佛“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句经文在郑老居士的故事里,得到了佐证。
在慌乱困苦的临终,有太多意外和不确定。
虽然通过专业人员的安宁疗护、自我的心理调适、提前安排后事等方法,我们能够走得尽量从容一些,但作为立志求生极乐的人,更要了解弥陀的愿力、弥陀的慈悲、弥陀的大威神力,一心靠倒,无疑无虑!
这便是“超越死亡”的真正保障! 2024-03-17 13:54
阿弥陀佛的七宝池,是一种什么样的宝物?大多数人不知道
阿弥陀佛的七宝池,是一种什么样的宝物?大多数人不知道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有这样一段经文:“是诸宝池底布金沙,四面周匝有四阶道,四宝庄严甚可爱乐。诸池周匝有妙宝树,间饰行列香气芬馥,七宝庄严甚可爱..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梵网经》 第五、不教悔罪戒「若佛子。见一切众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毁禁。七逆。八难。一切犯戒罪。应教忏悔。而菩萨不教忏悔。同住。同僧利养。而共布萨。同..
每日持诵楞严经感应有哪些
诸位师兄都知道楞严经是佛学的经典之一,而且楞严经作为佛学的万法根本,它自己本身就有着莫大的威力。所以就会有很多的人进行诵持楞严经。而就在很多人修习楞严经的时候他们都会在修持的时候遇到莫大的感应,因此很..
我的心理保健操——刘心武
我把自己城内的居处称做“绿叶居”。居室里的巴西木和大叶绿萝都表明了我对绿叶的偏爱。早在1979年,我就写过一个短篇,叫《我爱每一片绿叶》。爱叶之心,至今不变。我一般在晚上10点开始写作,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之中..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明朝时候,有一个逃难的落魄家族,姓柳。因为祖上战乱,饥荒,散失了土地,成为流浪家族,一路流浪,从四川流浪到湖南。为了生计,他们从事商业,手工业,私人贩子。后来,..
恣意追逐功名利禄五欲,则苦患无穷
佛陀时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静坐中思惟:世间上很少有人得到丰厚的俸禄却不心生憍慢,很少有人不贪着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很少有人不因嫉妒而恼害他人;大部分的人功成名就后总是骄傲自满,对于五欲之乐总是..
我是这样求子的
我是这样求子的我算过命,说我的婚姻不好,命里有三个孩子。我已经有一个女儿,而且,我过去愚痴,曾经堕胎两次,罪过极大。我的婚姻的确很不美满,在闹离婚期间,开始接触佛法。丈夫很想要第二个,最好是儿子。因为..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慈是悲的母亲,慈悲是佛的祖母。 佛的母亲是谁啊?是摩耶夫人,佛的生身(即色身)是摩耶夫人怀胎然后生子所得。 但是佛之所以能够成就清静的、圆满的功德法身,是因为智慧,所以佛法身的母..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学习了忍辱学处后,正好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切身体会了一次法义中讲到的“众生被嗔心控制不能自主”的感受。周日去公司加班,计划是审阅上周五下属要提交给我的工作成果,结果一看心里怒火就燃烧起..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在我国神话体系中,一直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存在。这二位是中国佛教以及道教共同承认的两尊阴间神祇。他们的形象分别为牛头人身和马头人身。此二尊阴神专..
读地藏经怎么回向
每次读完地藏经后,大家都要记得回向,这样不但能让你的功德会变得更大,还能让你进行祈愿,帮别人超度等等,总之读完地藏经后回向好处是很多的。而读完地藏经后要怎么回向,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读地藏经怎么发愿
师兄在念诵地藏经前是需要发愿的,这个内容可以是师兄自己的心愿,直接念诵出来,也可以是念诵固定的发愿文,不管师兄是选择哪种发愿方法,都是要去进行这个步骤的,那么下面我就简单的为师兄分享一下发愿文吧!“祈..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