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般若含义的解释和般若的分类

繁体

佛教对般若含义的解释和般若的分类

 什么是般若?

般若(bōrě),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度脱愚痴,明见全部事物及道理的实在才智。般若在六度的最顶端,总括了前五度,《大智度论》说“五度如盲,般若如导”,它是六度的根本,能摄导五度入“波罗蜜”,施舍等五度要成为度脱彼岸的“波罗蜜多”,一定要以无所得的般若为导向而修。

对般若的功用,有许多妇孺皆知的表述,大智度论说“诸佛及般若,能利益全部;般若为之母,能出生哺育。佛为众生父,般若能生佛,是则为全部众生之祖母”,“般若是诸佛之母,菩萨之师”,“般若波罗密能生诸佛”(《般若经》),“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摄导无量无数无边不行思议积德行善令入全部智海”(《大乘经》),“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罗三藐三菩提”(《心经》),“是故菩萨求佛,当学般若波罗密”,“受持般若波罗密,则为受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慧庄重故,能断全部别离妄见”,总之,般若是“全部诸才智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更无胜者。”

般若的容颜,《大智度论》说“世尊。何等是深般波罗密相。佛告欲界色界诸天子。空相是深般波罗密相。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垢。无所法。无相。无依止虚空相。是深般若波罗密相。诸天。如是等相。是深般若波罗密相。”

从不同的视点,般若能够有不同的区分,从主体可区分为凡夫般若、二乘般若、菩萨般若和诸佛般若四种。凡夫的般若,具正知正见,信因果罪福,闻正法能不轻毁;二乘的般若,了知四圣谛、十二缘由,能证声闻、缘觉等果位;菩萨的般若,知缘起性空之理,不厌不离,行度众事业;诸佛的般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空中映像,水中显月,随缘应现,湛然不动。

释教般若的分类

从修证佛法的程度次序说,般若分为三种:第一文字般若,是指从佛所说的经教文字,或佛弟子所说的全部身教,而引生的才智。般若经说:「般若当于何求,当于须菩提所说中求。」因须菩提解空第一,最善说般若,般若是说全部法皆空的。这文字般若,便是解空的才智。但文字般若的范围甚广,不独指经典文字,但凡能代表合理思维的文字、言语、图表、符号等,借以修学佛法的便利作略,都能够摄入文字般若。

第二观照般若:是调查诸法事理的才智。关于人生社会全部事理,加以深刻调查、剖析、体会,而能辨是非,别邪正,然后实践修行的才智。大智度论说:「从初发心求全部种智,于其中心,知诸法实相慧,是名般若。」其性本空,实无有相知这无相,便是大乘相等的空慧。菩萨知这空慧,加以观照,而发大慈悲心,起大便利用,自行化他,便是观照般若。所以这观照般若,是悲智和融的般若,既非凡夫好坏参半的俗慧,亦非外道白费无果的邪慧,更非小乘沉空滞寂的偏慧,而是大乘菩萨观照诸法空相而起的大悲便利的利生济物的妙慧。大智度论说:「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便利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便是指观照般若,是从般若毕竟空的实智中所起的权智。权智,是从真出俗,庄重佛土,成果众生的殊胜效果。

第三实相般若:是指法界诸法如实的底细,换句话说,便是人生的真谛,世界的理性。能从观照般若的修持,证悟这人生世界的实在才智,呼之为佛;迷此不知谓之凡夫。大智度论说:「般若者,即全部诸法实相,不行破,不行坏。」这便是说的实相般若,因这般若是契证诸法实相的本体,这本体的理性,常住不灭,法尔本然,牢不行破。般若心经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而生佛的悬隔,仅在迷悟之间罢了。

从文字般若而引发观照般若,由观照般若而契证实相般若,是人生修学佛位的次序;因文字般若属闻慧,观照般若属思慧,实相般若属修慧。由闻法而运思,而修证,成了天然次序的学佛程序。

三种般若,以观照为中心的主力,因观照是因,实相是果,文字则为初心的便利;如无观照的力行,则文字当然成了戏论,即实相亦空有其名,难以达到终究意图佛果。

还有分为五种般若的,除了上面三种外,加上眷嘱般若和境地般若。眷嘱般若,是从观照般若延伸出的,所谓眷属便是亲戚朋友,在此指六度万行,此六度万行与妙慧相应,而其成果般若,为观照慧性之眷属,故称眷属般若。境地般若,是从实相般若延伸出的,指全部诸法,为般若真智之境地,境无自相,由智显发,故称境地般若。

此外,般若还被分为共般若和不共般若两种。共般若,是三乘共有的般若。《大乘经》说“甚深般若波罗密多,通摄声闻、独觉、菩萨及等正觉”,《智度论》说“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解说涅盘盘道,皆从般若得”,《华严经》说“诸法实性相,常佳不变异,二乘亦得此,而不名为佛”,般若以实相为体,是三乘所共的实相,所以名共般若。不共般若,是只要菩萨享有,而不与二乘共有的。《华严经》说“菩萨虽入无生无灭,而不于实践作证,虽入三解脱门,而不取声闻解脱,虽观四圣谛,而不住小乘圣果;果能观甚深缘起,而不住终究寂灭,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这便是与二乘不共证不共闻的不共般若。《金刚经》说“是经有不行思议,不行称量,无边积德行善,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也是在说不共般若。

依照释教文化的说法,般若能够分为人间般若和出人间般若,人间般若便是人们所说的聪明,出人间般若才是般若的本义。详细而言,出人间般若又可分为六种:第一种是文字般若,文字本身不是般若,但是言语文字能够说明般若的道理,从而发生般若;佛陀所说的全部教法,或者是佛弟子所说的全部身教,不论是现场讲经说法,还是文字印刷的经典,都称为文字般若。第二种是便利般若,用特殊的办法说明最难了解的佛法道理,让人一听就懂,这便是便利般若,比方佛、菩萨的神通示现,比方譬喻、讽颂等。第三种是观照般若,即调查照见全部实相真理的才智,这种才智能照见全部有为或无为法皆无相,都是空寂的,故名观照般若。

第四种是实相般若,即真如之理,是般若的实性,为众生原本所具有,离全部虚妄之相;实相即离全部相,无可取着。第五种是眷属般若,便是“六度”除般若以为的其他“五度”,在施舍、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之中都蕴含着才智,所以称眷属般若。第六种是境地般若,指与佛相同的心灵境地,即“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朗然,即如如佛”,便是通过般若修行成佛的境地。

2024-03-17 13:54

阿弥陀佛:成就的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切愿、实行,往生必定可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现在国内修学佛法的,除西藏外,百分之九十都是修净土宗的,然现在..

阿罗汉的神通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者:怎么叫阿罗汉呢?方才说的四果阿罗汉,到这种阿罗汉的位置上,不需要再学了,这叫无学位;初果到三果,都叫有学位。四果阿罗汉又叫证道位,二果和三果叫修道..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后欣求极乐,最后回归于一声佛号。那回归这一声佛号的时候,我们坐下来念佛号,像我们年纪大,念念就没声了,那我也就默念了。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有的时候..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太好争斗,欲望炽盛,又极力去控制自己,导致内心压抑负累。当这种压抑负累到一定程度,就又难以控制,会通过邪欲这种方式释放出来。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确实是好争好斗,又压..

快绝望了,但只有忏悔改过才有用

我结婚两年了,和公婆分开过的,我丈夫有个哥哥没结婚(智障),我们有个可爱的宝宝,今年一岁多。我们99年认识,到结婚只用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听父母的,会选择他!我们吵架如家常便饭!结婚前两天是第..

想发财,却不去做能发财的事[达真堪布]

拼命地想发财,为了发财付出了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但是能发财的事情却不去做。佛法多圆融,多方便啊!都可以做布施,我们还不做,多愚痴,多可怜啊!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太可怜了,不会学,不会修,自..

陈大惠居士:16行偈

陈大惠居士:16行偈*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生命已入倒计时, 首先就要破情执;家亲眷属全是债,讨债还债这一世;身外之物全是假,若能带走是愚痴;放下万缘精进修,灾难只是来考..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弟子问:师父,我每天早课诵普门品、念佛,也有时候早课内容想多加一部地藏经,请问:念完普门品、念完佛后念三皈依和回向,然后诵地藏经后再多念一遍三皈依回向,这样行吗?师答不用,念完地藏..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作者:秦东魁一切外部环境都会随着内部能量场进行转变。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跑成冠军。他的这个能量场非常强,他能被万物所滋润,不因为身残,就..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