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福报不够,所以被业障拖着走
为什么道理、法理懂得,心却住不到呢?----福报不够
我知道发脾气不好,我还是要发脾气
我知道吃肉不好,我还是要吃肉
我知道顶撞爸妈不好,我还是要顶撞
......
为什么道理都懂,却做不到呢
----福报不够
福报不够,禅定升不起来,被业障拖着走……
去念金刚经、抄僧伽吒经、抄经、念咒、念佛、供僧、印经、放生、施食、修庙、侍奉父母、打坐、道场修行……这些实修都能提升福报。
福报作用和积累福报方法汇集:一切都是自己的福报
智者大师说过:修福德不修智慧,叫作愚;修智慧不修福德,叫作狂。
消耗享用过去的福报叫做吃腐食,不积福报总有一天会把福报吃完,没有福报处处是苦。
什么是穷?不懂布施就是穷。
不懂布施的六种穷:财穷、身穷、智慧穷、心量穷、福报穷、担当穷。
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都是自己的福报。
要赶快修福,否则劫难临头时想修福就来不及了。
佛陀说,智慧,工巧,端正,精进,福德,这五者之中福德第一。
遇到一切不如意事,不用抱怨,都是自己的业障,福报不够。
没福报再努力也不会成功和幸福,教你让福报找上门来。
有福报的人,他心中想什么,这件事就会出现。
我是喜爱功德的人--佛陀穿针小福都要积累。
没有福报不能度众生,所以度众生一定要有福报。
没福报你说你的心量和佛菩萨一样大,那是吹牛的。
生活之所以这个那个的问题,就是缺乏福报。
天人有福报就有禅定在天上享福,没福报就失禅定堕到其他界道。
所谓气场、底气,其实也是福报。福报大的人,光比较亮,禅定功夫大一些,所以给人感觉气场强大,这并不是装能装出来。
人也是如此。
有福报就快乐,没福报就算呆在皇宫里也整天忧愁苦恼,就像堕在地狱里,没福报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
智慧慈悲人品财富美貌气度乃至所有一切都是福报。
生活各种各样不顺遂的原因就是福报不够,某段时间没有福报,即使拥有很多很富有,也感受不到快乐。
——福报不足的人,好比一锅汤,遇到些许小困小事,就像一碗污水倒入一锅汤,整锅汤都坏了。
——福报大的人,好比大海,一江污水流进大海,大海也不会被一江水转污,相反能把它转清,让自己更强大,纳百川而成百谷王。
——福报不够,会导致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顺和问题,这就是俗话说的镇不住,镇不住人事物。
——乃至一个人的想法,他的爱好和追求,以及他的心量都在他的福报范围内,福报提升上去,爱好和追求会自然的改变,这一点可以用来方便的帮助他人改掉一些瘾习。
福报的范围包涵一切:生活、工作顺利、薪酬好、恋爱幸福、结婚圆满、资财丰饶、人缘良好、儿女、威望、合作、生意好、身体、下属听话、心情,乃至欣赏音乐、字画、风景,眼界宽、心胸广阔、智商、情商、修养、品德、学校、想法、思维、世界观、禅定、开智慧、懂佛理、开悟、证果、遇良师益友、开法缘、往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福报,所以佛说在端正精进智慧工巧福德这五者之中,福德第一。
福报升上去了,生活自然会好,自己的想法、爱好、追求也会跟着改变。
福报在哪个层次,心量就在哪个层次,追求就在哪个层次。
没有福报而说自己心量大,那是吹牛的。
一百个亿砸来稳如泰山的企业家,心量自然比一个亿就砸得心跳贪婪的企业家心量大。
福报不够,就会镇不住人、事、物,比如镇不住上司,镇不住下属,镇不住配偶,镇不住考试,镇不住姻缘,镇不住工作,汇聚不了人气……于是产生种种问题。
打个比喻:把福报提升上去,自己就像一颗大星球。小星球根本转不动你,而且你可以转小星球。小星球就是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
不顺就是没有那么大的福报,把这个不顺镇得住,压得下去,有福压众恶。
开个小店,生意很好,福报镇得住。
小店做大了,小伙计都不听话了,客人也少了,不顺的麻烦多了,这是福报不够这么大,镇不住了。
做上司,下属都不听话,福报镇不住。
做下属,上司随意指责你看你不顺眼,你的福报比他差距太大,失了平衡。
喜欢一个对象,他老给你冷脸,你压抑,觉得不平等。
他的福报比你大,所以是他转你,你围绕他转。
我们都知道大星球引力大,转得小星球都跑来旋绕,福报就是这个引力。
找工作,老找不到,老找不成。
这段时间福报不够。
心里抑郁、悲伤、痛苦、想自杀。
这段时间没有福报了。
一个工作,别人做都很顺,不出问题,自己去做,毛毛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福报太少,镇不住这工作。
家里眷属斗诤,爸妈、老婆、老公、孩子、都很多问题,很多烦恼。
这是他们和自己的福报都不够了。
福报不够,直接住到地狱饿鬼位上去互相对待和感受生活。
福报不够,就像一根小芦苇,业风一吹,就东倒西歪。
福报够大,就像一座山脉,业风吹也不动,这就是镇得住。
福报并不仅仅是以金钱房子好车来计算的,因为一切都是福报,包括禅定也是一种福报,生活中常见如下棋、书法、专注等等是增长禅定的,禅定代表的福报,举个例子:
有个人看到宝马车,得不到宝马车就为此痛苦,那说明这个人的福报最大也就只有宝马车那么点大,心量也就这个宝马车这么大,追求也是这个宝马车这么大,因为这个宝马车就能转他,让他心动。
福报超过这个宝马车,他就会觉得“宝马不怎么样”,宝马车不能引他心动;
福报超过海滨别墅,他就会觉得“别墅也不怎样”,别墅不能引他心动;
福报超过比尔盖茨,他就会觉得“我的财产全捐了算了”,一百亿放面前也不能引他心动。
福报超过对方,他就会觉得“这个人很一般”,放面前也不会引他心动。
因为什么?量大福大,福大量大,心量扩大了,胸怀宽广快快乐乐积极进取顺遂无碍。
如果你没有那么大的福报,却说自己的心量像菩萨那么大,那是吹牛的。
有人会想,哦呀,天魔也很大福报呀,天魔都是干坏事的呀。
其实天魔的善根、智慧、禅定也是非常好的。
有时在佛经上看,佛陀在上面说一句法,听法的恶魔一下开悟就成了十地菩萨。
但是我们听好多句法,还是没开悟,这就是各自的善根福报所决定的。
一个大恶魔,一旦恶心被降伏,那就不一样了。
如阿育王,早期最喜欢打仗,大量屠杀,统一了印度。
后期突然悔悟,然后受到高僧点化,改为弘扬佛法,使得佛法在当时非常繁荣。
(所以我们今天看谁恶,看谁差,因此瞧不起谁,那么明天可能别人就超过自己了,到时候自己就被瞧不起)
阿育王的倡导,包括以下这些基本内容:
1、对人要仁爱慈悲,包括孝顺父母和对待亲戚朋友。
2、对动物也要尊重它们的生命,因为它们也是众生平等的一部分。
3、要多做有助于公众的好事。
4、要对其他宗教宽容,和平共处。
(阿育王皈依佛门,佛教在他统治时期成为国教,但他没有迫害其他教派,给予其他宗教的地位,禁止不同教派之间的互相攻击。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阿育王,可能就是对其他教派搞攻击、搞迫害、驱逐,让他们没有容身之地)
2024-03-17 13:54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 阿弥陀佛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一)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佛说阿弥..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一是忍得过。忍一时之气,消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担当,不推诿逃避,直面惨淡..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续前)在唯识学中,讲到熏习义的经论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二部论。第一部是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此论以如来的十相殊胜殊胜语摄尽一切大乘佛法,所以名为..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文:大安法师宋朝时,有一位姓黄的铁匠,大家都叫他黄打铁。他通过打铁感觉到人生很苦,一天不打铁一天就没有生计。天天在火炉旁烤着,抡着沉重的铁锤,想想看这个活..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麻烦了, 你一千个大..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忍能养福人活着,不过一口气。谁都有不顺心,谁都会不顺利。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成大事者必有大气,有大气者必有大忍。忍不是逃避,而是能量的一种积蓄,等到一定的时机选择爆发。善..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喜欢一个人很容易,但是如果要放下一个人真的有点难,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投入爱海的小伙伴们。虽然很难,缘分尽了,感情也就不复存在了,本人向来追求的是对人对事,讲的是好聚好散,没有..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各位缘主安康,我是师傅。接下来和大家继续说一说有关“婴灵超度”的事,此前向一些苦于婴灵的缘主们介绍了一下在家中自己超度婴灵的方法,很多人都说我按你说的去做了,如何确定..
心累之人
心累之人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心累,凡事看不开,就会导致肌体内各器官调节作用的失衡,久而久之,疾病就会缠身。两个一起跑步的人,跟在后面跑的总会显得累些;社会在发展..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专家预计: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
心间有福田
心间有福田从前,有一对母女过河,母亲希望女儿能平安到达彼岸,女儿也希望母亲能平安到达彼岸。母女之间的利他心是人之常情,不是很伟大,凡是有良知的人都会这样想。河水特别急,两个人可能都会被冲走。女儿想:我..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麦彭仁波切也讲过,虽然往生净土的条件有四个,也即净土四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如果能具备这两个条件,往生就没有什么问题。第一是对阿弥陀佛的信心(第..
怎样优雅起来
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人,身上都有一种良好的教养。这是最基本的教养,潜在的善良的人都会去努力维护,它没有固定的形式,与道德也扯不上什么关系,在一个人去努力取悦他人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来。一个举止优雅的欧洲人..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我们得来很容易的经典,都是前人的生命换来的,我们确实应该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因为那字字句句都是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一个人所说的语言、身体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心灵的外现。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说话态度恶劣、语气生硬、暴躁无礼的人,任何人都不喜欢,他们势必招来诸多不满,甚至怨恨。先..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梵网经》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奴婢。皆应先受..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